韓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卻如何倡導古文運動?

2020-12-25 倆寶駕到

本文系作者倆寶駕到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為文學家的韓愈,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提出復古明道的文學主張,強調文學的教化作用,充實了儒家學派的文學理論,奠定了古文運動的理論基礎,引導古文運動取得了勝利並身體力行,寫了不少優秀作品。韓愈在《答李秀才書》中說:「愈之所志於古者,不唯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在《題歐陽生哀辭後》又說:「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這就是韓愈提出的。復古明道的基本內容,即思想要遵循古代的儒家,文體也要遵循古代質樸的經典。因道學文,因道作文,又因文見道。

韓愈劇照

韓愈的這些主張,宋人周敦頤概括為「文以載道」(《通書·文辭》)。這就是說,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他所說的文道關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形式與內容、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關係。韓愈把文道關係看作一個整體,而有內外(也可以理解為主次)之分。他在《答尉遲生書》中說:「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實。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屬,心醇而氣和,昭晰者無疑,優遊者有餘,體不備不可以為成人,辭不足不可以為成文。」在內者謂之道,發之於外者則為文,也就是說,道是文的實質,文是道的形式,而道是起決定作用的方面。

韓愈畫像

可見他所重的是道的實質,其次才是文的形式。他反覆強調文道應當兼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形式與內容應當統一。韓愈所提出的這些見解,基本上都是正確的。表面上看,韓愈「學古道」「兼通其辭」(《題歐陽生哀辭後》)、「宜師古聖賢」(《答劉正夫書》)的主張,只不過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復古」,其實不然。他在文道兩個方面都有所創新和突破。他要「思古人而不得見」(《題歐陽生哀辭後》)、「師其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還要「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

韓愈畫像

他雖然主張學習古代傑作,特別是六經、先秦兩漢作家,如屈原、宋玉、李斯、司馬相如、司馬遷、揚雄等的文章,但自己寫作古文時,卻又是辭「必出於己,不襲蹈前人一言句」(《南陽樊紹述墓誌》)。在《送孟東野序》中,他進而提出「不平則鳴」的理論,這就衝破了他師古道的藩籬,而著眼於對現實的批判他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音,其皆有弗平者乎!」在《荊譚唱和詩序》中又說:「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恆發於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這種不平則鳴、文窮益工的文學主張,大大豐富了唐代文學寫作的內容,並使之更深入現實社會,從而推動了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

韓愈畫像

此外,韓愈還非常強調作家的道德修養,在《答李翊書》中說:「養其根而唉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他將仁義與文章的關係比作樹木的根與果實、蠟燭的油與亮光的關係。在他看來,作品的思想內容如何,直接取決於道德修養。這個見解,在唐代古文運動以前,似乎還沒有什麼人提出過,這說明韓愈對作家的職責已經開始有了認識,並提出了新的要求。古文運動,也就是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的文體改革運動,並不是從韓愈才開始的。

韓愈紀念館

早在齊梁時代,劉勰、裴子野等人,已經對六朝的淫靡文學表示不滿,後來,李諤、王通、初唐四傑等都反對過六朝文,到了陳子昂,才「始變雅正」,提出詩歌復古的主張。之後,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等人,也作過很大的努力,但他們或立論不夠明確、完善,或缺乏與其理論主張相適應的優秀作品,因而沒有收到很大效果。韓愈則不然,他是有理論、有作品、有家傳、有師承,又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張籍、李觀、歐陽詹、馮宿、崔群、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先後都給過他不少支持和鼓勵。特別是柳宗元,在韓愈提倡古文遭到時人驚笑排斥時,總是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

韓愈《早春》

韓愈寫了《毛穎傳》遭到嘲笑,柳宗元「甚奇其書,恐世人非之」,「作數百言,知前聖不必罪俳也」(《與楊誨之書》),為他進行辯護。韓愈寫了《師說》有笑以為狂人者,柳宗元則認為獨有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答韋中主論師道書》)。他們之間雖然有著某些觀點的差異和某些意見的分歧,但是篤深的友誼經久不衰。韓愈推崇柳宗元的文章,柳宗元則說「退之之才,過僕數等」「遷於退之,固相上下」(《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把他與司馬遷相提並論。在韓愈擔任史館修撰的時候,柳宗元還為他推薦段秀實關心百姓、忠貞盡節的逸事,供他修史時寫進去。這樣一來,古文運動在韓、柳共同倡導下,自然能夠取得勝利。

參考資料:

·《師說》

·《答李翊書》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什麼是韓愈?且看蘇軾怎麼說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代表著古文領域的最高成就。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是韓愈嗎?(韓愈)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很不屑:這還用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八人當中韓愈年齡最大、輩分最高!倘若你也想當然得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誠然,八大家中只有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都是宋朝人,而韓愈又比柳宗元年長五歲。
  • 韓愈對後世影響深遠,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新的文學世界
    韓愈是唐代中期的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見,韓愈在當時文學地位真的很高。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韓愈。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詩詞賞析
    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而韓愈又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字退之,是著名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
    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壇, 而且是後世散文的楷模,炳彪於文學之林。二、唐宋八大家生平簡介及其代表作品1、唐宋八大家——韓愈 (唐)韓愈 (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
  •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懷瑾若瑜,桃李芬芳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懷瑾若瑜,桃李芬芳韓愈是唐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字退之,今河南省人士,但是由於他常常以古時昌黎縣的韓氏自居,所以被人們尊稱為韓昌黎。韓愈父母早亡,由其兄嫂撫養長大。他一向主張文章的原創,所以他從不模仿他人的言辭,對待事物也有很多不同於常人的見解,這極大程度地鍛鍊了韓愈文章創作的創造力。韓愈在文學方面,還帶領了規模龐大的古文運動。因為他在當時的唐朝大力提倡使用西漢的文體表達進行文章創作,唐代距離西漢已經過去了整整八百年,所以人們稱之為古文運動。唐代時期流傳通用的文體,叫做四六文。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樣煉成的?
    繼續為大家分享詩歌故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樣煉成的?何謂「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兩代的八位古文大家,這裡古文指的主要是散文,所以也可以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與當下一些偶像天團一夜成名不同的是,唐宋八大家之名爆紅花費了長達兩百年。 稍晚些的另一位散文家茅坤是上面說到的這個唐順之的粉絲,他倆再加上近幾年在高考語文中大放異彩的歸有光都是「唐宋派」的代表。茅坤選編了《唐宋八大家文抄》,一共164卷,洋洋大觀。
  • ...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
    李白為何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唐朝),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宋朝),又稱作「唐宋散文八大家」!包含了散文,詩歌,詞賦,戲曲,書畫,形式多樣化,綜合了唐宋時期最為出色的詩人以及作品,涵蓋面較廣,也是對於唐宋時期的一個較大的成就匯總,精益求精,八位大家參與古文運動和改革活動,關心政治。他們八位文學成就差不多,都是唐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李白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是他們的成就無法與李白相比。他們八位成就雖高,但比詩仙李白還是有差距的。
  • 誰才是真正的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韓愈,無論憑資歷還是論思想,無人能出其右者。其古文運動隨著韓愈官職的節節升高,其推動的古文運動影響也越來越大。他提倡先秦和西漢的文風,反對當時浮華的駢文;主張復興儒學,排斥佛教與道教。這如同舉起了一套可攻可守的武器,既為儒家學子宣傳思想,又可以反映現實矛盾。因此古文得到了很多青年學子的推崇。
  • 詩詞欣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10首七絕
    韓愈,字退之,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代: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唐宋八大家的老大給唐宋八大家的老二怎麼寫墓志銘的呢?
    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地位第二。今天我們分享唐宋八大家的老大給老二寫的墓志銘是怎樣的呢?韓愈與柳宗元是好朋友。由於韓愈討厭王伾、王叔文,所以將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馬」事件寫得極為隱晦。第三段寫柳宗元在永州刻苦寫文章及在柳州的政績。
  • 唐宋八大家,誰的官職最大!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末茅坤承朱右、唐順之二人之說,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被列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主張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麼蹭熱點呢?
    而在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復現東川,作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著文《獲麟解》闡發己見。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我個人覺得,韓愈的這篇文章,妥妥的在蹭熱點啊。
  • 針對古文不興的局面,唐宋八大家提出了什麼改革方針,取得了什麼效果?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
  • 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人——韓愈,為什麼創造了那麼多的成語或金句
    韓愈,字退之,河內河陽﹙河南孟縣﹚人,生於大曆三年﹙公元768年﹚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開始做官,任過監察御史、三陽令、潮州刺史、有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人稱韓侍郎。死於824年。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第一人,留下三百多篇古文。韓愈也是中唐時代重要的詩人,還是中唐時期確立儒家道統的主要思想家。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一首關於雪的詩,精巧絕倫,不愧為百代文宗
    這一句通俗易懂的順口溜,相信不少朋友都知曉,指的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八位大家皆是唐宋時期"古文運動"的中堅力量,為後世留下如數家珍的不朽篇章。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 現場|「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文脈所系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文學是最值得自豪的瑰寶。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分三個展廳,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遼博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觀眾見面。那麼,這三大展廳是如何陳設與布展呢?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首先展覽要想好怎樣處理作為群體的唐宋八大家和每個個體呈現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利用手頭的材料來儘量平衡八個人的「出場時間」;再者,大量文字內容,又該如何通過書畫和展板等圖像形式來進行「轉譯」,兩種不同藝術載體的優勢和劣勢,又該如何在展覽中強化和互補;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一場展覽,讓觀眾更好地去理解唐宋八大家掀起的「古文運動」,並不是一場僅限於「文體革新」層面的運動,而是一場延續至今的有關中國文人
  •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十大經典名句,蘊含哲理,值得深思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今河南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與柳宗元共同倡導古文運動,合稱「韓柳」,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出自唐·韓愈《調張籍》。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流傳於後世,放射出萬丈的光芒。二、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出自唐·韓愈《原毀》。學習能夠提高人的性情,開闊人的心胸,使人不斷進步;而不學習的人,往往內心狹隘,品質低下,從而使他們更加懶惰、更加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