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慎之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如何社交,更多從自己的身上看看,我們對別人是否感興趣。』
《小王子》裡的狐狸對小王子說:「唉,你養我。」小王子說:「什麼是養你呢?」狐狸回答:「養我,就是我們一起建立關係。」
人與動物之間通過馴養建立依附關係產生連結。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關係同等重要。
之前我去徒步,團隊有一位女孩子,長得很漂亮,也比較年輕,但是這個女孩子非常有趣,她跟周遭所有人說話的方式、表情、語氣都是一模一樣的,微笑點頭。
她大多時候是在玩手機,拍了很多照片,卻跟團隊裡的人幾乎不互動,哪怕互動也只是笑著點點頭,看不出來她更願意跟誰走近一點。看似非常好相處,實際不知怎樣與他人建立關係。
人與人之間需要建立關係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交往。
所以在交往的開始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尬聊,尬撩,這些都會導致氣氛陷入冰點,讓人無法適從。
但不可否認的是,你在嘗試著建立關係。
01
我曾經遇過一個小女孩,20多歲,某個雜誌的編輯。她當時跟我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搞笑,但後來細細一想,我又能理解她。
有一天我們採訪完在閒聊,她說有的時候覺得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特別孤單,好像這個世界與她無關,她的腦子會冒出一個嚇人的念頭:孤單到我想去賣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賣淫,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是跟他人產生人際關係之間的互動,可以不顧及自己的道德,不顧及任何的東西,建立的某種不和諧關係。
這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孤單感,反而可能讓自己成為低價值的人。
我們真正跟別人建立關係,首先是相互的等價交換。
第一,如果你認為你自己是沒有價值,你是很難跟別人建立關係,因為你提供不了價值給別人,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時候,你要怎麼樣跟別人建立一種相互交換的關係呢?
第二,我們要學會自我保護,不可以全部撐開來,沒有邊界地隨意把自己呈現給任何人,不管是自己的脆弱也好,還是自己的強大也罷。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不是很好,或者你覺得特別孤單,那有可能問題就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經常會有一些特別自戀的狀態:以自我為中心,所有的人都應該圍著我轉,不願意真正的付出或者提供價值給他人,而是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東西,那麼我們一定是孤獨的。
02
有人說,應酬和聚會也是在建立人際關係,但為什麼我們會有很多不開心?
因為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是帶著某種目的或者帶著自己社交的一個面具跟所有人接觸,你在扮演著某個角色,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別人可能是和你的角色建立關係,並不是與你本人。
舉個例子,官員在他們平時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會有很多人想與他建立某種關係,但當他退休了或者已經不在那個位置了以後,身邊所有的人都會跑掉。這時候,他會有落寞感,甚至會有悲涼感。
原因在於他發現所有的人與他交好,實質上只是跟他的權力建立關係,而不是跟他這個人。
另外,我們在人際關係建立的過程中,可能自己的能力只能建立一元關係而無法建立二元關係。
什麼是一元關係?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小明和小麗是朋友,當小明發現小麗還有另外一個朋友的時候,小明心理特別難過,他不允許小麗跟其他的人建立關係,他也無法跟小麗跟她的朋友同時建立關係,所以他的社交體系變成了一元。
這種關係模式更多的是在一個家庭跟雙親之間出現。
比如媽媽把自己的孩子看得很緊,把爸爸說成是一個很壞的人。當孩子跟爸爸建立關係的時候,會有不忠誠、背叛、愧疚的感覺。
我們被控制在一元的關係裡,媽媽並沒有意識到其實孩子應該跟另外的人建立關係。
03
如何更好地建立人際關係,當然也有一些原則。
第一:不要帶著多重面具待人;
如果帶著人格面具跟別人建立關係,那這個關係你從一開始就沒有特別重視,或者你並沒有很尊重這個關係;
第二:我們對別人要感興趣,而不是讓別人對你感興趣。
當你對別人感興趣的時候,對方會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要性;
第三:正確地傾聽獲得更多的信息,能夠跟別人感同身受;
第四:重要的是誠實,我們願意幫助別人。
那麼彼此之間有信任或者契約,我們願意兌現承諾,這樣的人際關係一定是非常好,非常和諧。
好的社交關係是平等或者對等的,而不是競爭或者我要控制你,獲得更高的優越感。
如果在兄弟姐妹的競爭中,我們是失敗的一方,那麼會覺得這個世界或者周遭的一切對於我們都有一些可能傷害。
因此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就會用兩種方式應對:
第一種方式,我們希望在競爭中獲得優勝以至我們得到優越感,所以你會發現有些人是一直在攀比;
第二種方式,我們想像周圍所有的人都會來傷害自己,因此我們必須要做一個非常順從乖巧的人,沒有任何的訴求,別人才可能會對我有所同情,有所憐憫或者對我好一些。
好的人際關係當然還有相容的原則。所謂相容原則是我們可以接納別人的不完美。
比如我的好朋友,有時候他做了一些不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並不影響我跟他之間是好朋友,我能夠接納,而不是說他如果有一些東西跟你不太一樣,或者說你不是很認同,馬上就把這個人踢出你的世界,那我們的社交關係一定會很糟糕。
如何社交,更多從自己的身上看看我們對別人是否感興趣。
當你把自己隔離起來,是否真的對人際關係失去了信心,還是你在人際關係中間體驗到的是你一直不斷付出。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在不斷付出的狀態,你否認了別人對你的價值,那你的人際關係也有可能是對他人不感興趣。
所以很多人覺得人際關係很糟糕,對自己的傷害性很大,以至於自我保護的話,有可能就養一個寵物,不跟人打交道,甚至有的人直接歸隱山林。
遺憾的是,這種逃避只能是自我安慰。
< the end >
作者介紹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高情商溝通術》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