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看懂了這些連親媽都認不出來的名字,才會感嘆漢語的神奇

2020-12-15 騰訊網

翻譯是個奇妙活。一個翻譯,如果出現任何差池都可能造成誤會,帶來不理想的結果。

例如,當初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時,一些本地零售商就為其起了一個有毒的名字——「蝌蝌啃蠟」或是「口啃蚪蠟」

在那個年代,廣大民眾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敢喝下這種冒著氣泡的棕色液體。更何況,這古怪的名字光聽著都有種要中毒的感覺,試問這銷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幸好,後來官方通過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廣徵譯名,才獲得「可口可樂」這一絕世好名。

而翻譯的奇妙之處也就在於此,它並非只是兩種語言之間的直接轉換。另外,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譯者的翻譯意識和表達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在我國,大陸、香港、臺灣三個地區文化同種同源,一脈相承。但由於歷史原因,兩岸三地在語言表達和習慣又存在明顯差異。這就導致了一些翻譯上的不同,出現「一國三譯」的情況。

《肖申克的救贖》臺譯名為《刺激1995》

無論是外國人名、電影名稱還是其他別的專有名詞的翻譯差異,都會讓人進入雞同鴨講的窘境。有時候,這些差異還會引起網友的瘋狂吐槽。

我們先來猜個謎——【sydney rock sugar】,打一種食物名詞。很多人第一感覺會認為,這是雪梨的一種當地食物。但事實上,它想表達的是一種中國的傳統名點——冰糖雪梨。

儘管sydney rock sugar本身就是個典型的「神翻譯」,類似於將冬瓜茶譯為「winter melon tea」,存在錯譯但至少能讓人看懂說的是什麼。

不過,sydney rock sugar這一錯譯,就只有香港和臺灣人看得懂,對大陸人並不友好。

因為雪梨,其實是早期廣東移民對雪梨約定俗稱的稱呼。後來不說粵語的臺灣,也照樣用了雪梨這一譯名,如雪梨大學、雪梨機場、雪梨歌劇院等。只是受內地的影響,近年來港澳地區才與大陸譯法趨同,逐漸改用了雪梨。

「雪梨」歌劇院

一個詞的翻譯,經常與歷史、文化等的發展糾纏在一起,可謂錯綜複雜。但這其中,也有一些規律可循。其實對於地名和人名的翻譯,一般都會採用音譯法,也就是根據外來詞的發音,用讀音適合的漢字組成漢詞。

中國幅員遼闊,儘管書寫得到統一,但方言卻依然盛行。於是,一些外來詞的最早期翻譯就經常被方言帶歪。

例如最早將Holmes譯成「福爾摩斯」的,便是一位「胡」建人。而其更早翻譯版是在1896年,那時Holmes還曾被吳語譯者譯為「呵爾唔斯」,其中Watson則被稱為「滑震」,讓人覺得一頭霧水。

《 時務報》刊發的「記傴者復仇事」,我們現在通常翻譯為「駝背人」

而說起方言,最受歡迎的莫過於粵語了。

所以,在粵語使用習慣更強勢的香港地區,一些人名地名的翻譯就會受到粵語發音的嚴重影響。而這些譯名,也往往讓內地人覺得古怪和難以理解。

除了sydney變成了一種水果以外,拿破崙敗北之地「滑鐵盧」Waterloo Road,則被港譯為「窩打老」。美國「好萊塢」 Hollywood大在香港的譯名則為荷李活。

香港的窩打老道和荷李活道

另外,港譯人名也同樣讓內地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例如,帥氣的球星內馬爾(Neymar)、貝克漢姆(Beckham)和梅西(Messi),分別就被譯成了怪怪的「尼瑪」「貝克漢」「美斯」

當然,最讓人崩潰的還是那幾個「拿度」,拿度——納達爾(Nadal)、朗拿度——羅納爾多(Ronaldo),朗拿甸奴——羅納爾迪尼奧(Ronaldinho),C朗拿度——Cristiano Ronaldo。

為了區分更好地區分兩個朗拿度,Cristiano Ronaldo則更多被簡稱為C朗,也即我們長的C羅。

尼瑪,美斯,C朗拿度

如果你是一個初到香港球迷,看著這些陌生的名字可能就要懷疑自己看的是另一個世界的足球。

而這兩地譯名差別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例如,譚詠麟曾發過一條微博:「尼瑪上半場光芒四射,完場後更有大將之風主動和敗方球員握手!」。結果這條微博一出,內地網友一頭問好,尼瑪不是粗話和網絡用語嗎,譚校長怎麼能罵內馬爾呢?

不過,內地人覺得這些譯名怪,主要還是因為不清楚粵語發音。如果你用粵語將上面這些譯名讀出來,就會發現其中的妙處了。例如梅西那有點女性化的港譯名「美斯」,其粵語讀音就與普通話梅西一模一樣。

而一般而言,港譯都會比中譯更加簡潔些。

粵語含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了古漢語特徵。而源於北京官話的普通話,則只有四個聲調。而在韻尾發達的粵語中,收尾的輔音就有-p、 –t 、–k、 –m、 –n 、–ng共6個。但普通話的韻尾則只有-n和–ng兩個,比粵語少了整整4個。

因此在普通話翻譯的過程中,就經常需要多出一到兩個字,用來翻譯外語輔音。於是,在習慣一個音節一個音去翻譯的內地翻譯中,外語中的一些清輔音會加重濁化。特別是在翻譯發音音節超多的俄國名字,普通話也顯得格外吃力。

但在粵語翻譯中,韻尾發達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就拿Beckham的翻譯來看,普通話譯為「貝克漢姆」明顯加重ck和m。而「貝克漢」二字的粵語讀音,就已經是「bik haam」了,既簡潔又符合發音。

所以說,當你用普通話念貝克漢姆時,貝克漢姆本人大概率不會知道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但如果你用粵語讀「貝克漢」二字時,他可能就聽懂了。

此外,香港用的是繁體字,鹹字並不是那個帶點汙的鹹,而是解作「全、都」的意思,例如中國的鹹豐年號就有普遍豐衣足食之意,再如粵語中「鹹家鏟」則是詛咒他人全家的粗口。

送給貝克漢的中文對聯

和貝克漢一樣妙的翻譯還有其他,例如倫敦的Gatwick Airport普通話會譯為蓋特威克機場,但粵語翻譯則「吉域機場」,其粵語發音與英語發音就幾乎是一樣的。再如粵語中直接吸收的一些外來詞,如lift(升降機)就寫作粵語字「𨋢」,讀音為「lip」。

普通話與粵語發音不同只是其中一點。而事實上,在翻譯規則上內地和香港也有些許不同。

建國以後,大陸就開始對人名地名的翻譯進行規範了。除了以前留下的一些約定成俗的譯名,內地開始使用統一的漢字進行更加標準化的翻譯,走向規範化。當時具體到人名的翻譯,則由新華社譯名室制定,遵從較為嚴格的一個音節一個音的音譯法,慎用意譯原則。

在90年代前,新華社譯名室陸續出版了英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法文、德文等姓名譯名手冊,1993年出版了近4000頁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但港臺翻譯,就比較狂放自由了,官方未特意規範或指引譯者。而翻譯者一向以約定俗成的譯法翻譯,也更容易出現一人或一物多名的情況。

此外,對於那些音譯出來特別長的人名,他們也不會過於拘泥於一個音節一個音的音譯法,而是適當地簡化。

例如,1953就任美國總統的Dwight Eisenhower,內地的翻譯是「艾森豪」,臺灣則譯為「艾森豪」,香港則兩可之間。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這一超長名字則被簡化為「斯坦尼」。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蘇俄時期著名的戲劇理論家,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

此外,在內地人名的譯法會更注重「中外之外」「名從主人」。也就是說,這種譯名一出來,我們基本就能猜到名字所屬之人為外國人,甚至具體到哪國人。

但在港臺地區,情況也有所不同。除了翻譯得比較狂放以外,其另外的一個特點的就是傾向於用中國的姓和名來翻譯洋名。而這些漢化譯名,就具有非常強的迷惑性。

我們在看港譯名「戴卓爾」或臺譯名「佘契爾」,就根本沒法聯想到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而「夏萍」這麼個富有瓊瑤氣息的人名,其實指的卻是港譯的奧黛麗·赫本。

特別是在香港回歸前,在港的英國官員(大臣Secretary of State級別以上),就每人都有一個中式譯名。

如果你不認識侯俊偉、盧綺婷、司徒拔、德蕾莎·梅伊、彭定康、麥理浩、衛奕信等人物,必然會以為這些全都是中國人。

不過,這些如此優雅的中文名,也並非香港人所譯。香港仍是英國殖民地時,這些漢化譯名多數是由港英政府「中文公事管理局」(1996年改組為法定語文事務署)與英國駐港商務專員公署等官方機構共同制定。而英國人給自己取中國名,也便於讓中國人記憶,增加親切感和權威感。

香港回歸前歷任總督名單

另外,漢化譯名的做法也並非港臺首創,這反而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內地翻譯界沿襲下來的。當時很多的外國人,就都有一個中式的譯名。而其中一些漢化譯名也按約定俗稱,不宜修改的原因留了下來,如白求恩、羅斯福、高爾基、蕭伯納等。

但如果不是為了某些特殊原因,這些漢化譯名帶來的誤會也是最麻煩的。除了難以分辨所指何人以外,這種譯名還讓人難以推測原本發音。而魯迅本人還曾多次批評這種將漢字文化圈外的人名譯為漢人名的做法。

不過,現在這種完全漢化的譯名已經基本半邊身體入土了,兩岸三地翻譯的天平也都傾向於音譯了。

Transcreation – The Creative Side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2015.05.15

王銀泉.兩岸四地外國專名翻譯異同趣談.中國日報網.2012.12.25

Serpens.尼馬,朗拿度,貝克漢,你們好.大象公會.2014.07.07

金玉梅.比較我國大陸與港臺地區對外來專有名詞翻譯的異同[J].專業研究.2014,03:111-113

駱傳偉.人名翻譯的策略和理據.外語研究.2014,2(144):77-81

外國人名翻譯失範的原因、弊害及其對策.東北師大學報.2011,03(251):255-256

維基百科詞條:中文翻譯、香港總督

相關焦點

  • 這些「離奇」的港式譯名,只有看懂了才會感嘆漢語的神奇
    一個翻譯,如果出現任何差池都可能造成誤會,帶來不理想的結果。 例如,當初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時,一些本地零售商就為其起了一個有毒的名字——「蝌蝌啃蠟」或是「口啃蚪蠟」。
  • 港式譯名,只有看懂了才會感嘆漢語的神奇
    一個翻譯,如果出現任何差池都可能造成誤會,帶 來不理想的結果。例如,當初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時,一些本地零售商就為其起了一個有毒的名字——「蝌蝌啃蠟」或是「口啃蚪蠟」。02不過,內地人覺得這些譯名怪,主要還是因為不清楚粵語發音。如果你用粵語將上面這些譯名讀出來,就會發現其中的妙處了。
  • 拒絕「連親媽都認不出的美顏」!OPPO Reno5這些黑科技亮了
    在這個不美顏PS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的年代,各種PS軟體的美顏效果越來越變本加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有些甚至能P的連「親媽」都認不出。其實除了PS軟體,現在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都是自帶美顏功能的,只不過美顏的呈現效果各異,最近微博大V發布的一張各大廠商軟硬體人像美顏對比圖,就引起了網友熱議。從對比圖來看,各大廠商美顏人像風格迥異,不過由於大家主觀審美也不同,其實並無優缺之分。但就整體觀感來看,OPPO在橙色背景的高光抑制很到位,整體畫面真實自然,而其他樣張背景基本都有點過曝,影響整體觀感。
  • 名字改得連親媽都不認識 中外翻譯相差巨大的網遊(二)
    有些原名意思直觀清晰的翻譯起來倒是不難(如DNF、CF),但有時一些凸顯了中外文化差異的名字就需要掂量掂量了。而各廠商的文案策劃和玩家果然不負眾望,網遊的譯名可謂千奇百怪,甚至有些和原名已經八竿子打不到了。這些名字有的霸氣側漏,也有的匪夷所思,一起來吐槽吧。《魔力寶貝》系列曾風靡國內的老牌日本網遊。
  • 化妝後,妹子變到連親媽都認不出...
    真的是化身網紅,連親媽都認不出了啊!  下面是一些需要的:  豬油膏+粉底+bb霜+y高光+l雙色眼影+眼線筆+眼線液+口紅+刷子s+睫毛膏+睫毛膏  lz最近很頹廢連眉毛有沒修,先修眉毛,  步驟:刮上面雜毛,刮下面雜毛ok啦~
  • 來自星星的你:都敏俊和千頌伊打臉瞬間,臉腫的親媽都認不出來!
    但是看了劇情就會發現,二者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二人都是開始的時候信誓旦旦的立下flag,但是轉眼間就被自己打臉,現在來盤點一下前三個記錄裡都敏俊和千頌伊的打臉瞬間,那真是多到數不清。看了劇就會發現,小時候救了女主的就是男主都敏俊,然後女主就心心念念忘不了救了自己的大帥哥,想要再見一面,女主千頌伊還說,如果我見到救了我的那個人,我一定一眼就能認出來。
  • 身份證照太醜遭網友吐槽:連親媽都認不出(圖)
    」  據小畢回憶,當時她並沒有化妝,但照相時的眼睛有點不自然。「我近視,照相的時候眯眼睛了,考試當天戴著隱形眼鏡。 」  在小畢看來,身份證上的照片不但和本人不像,而且很醜,「連我親媽都認不出來,有時我和男朋友去網吧,我拿出身份證,網管卻以為是我男朋友的。
  • 《一年級》馬皓軒重度臉盲患者,連自己的媽媽都認不出來
    《一年級》馬皓軒重度臉盲患者,連自己的媽媽都認不出來看一年級這個綜藝節目陳學冬帶著幾個孩子離開家中,去遠處鍛鍊幾個孩子?讓孩子們採茶。媽媽們在這些節目中來看自己的寶貝。馬皓軒,你可長點心吧,連自己的媽媽都認不出來。
  • 日本發明高仿真人皮面具,戴上之後秒變女神臉,連親媽都認不出
    想必大家都看過畫皮這部電影,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也有不少國家在前進,也在研究這方面的東西,而日本就發明了高仿真人皮面具,戴上連親媽都認不出來,還可以秒變女神臉!這是日本一家科技公司,用3d技術列印出來的,從而做出了高仿真的人皮面具,一般戴在臉上難辨真假,就連最親近的人也無法識別。
  • 這誰家的孩子,連親媽都認不出來了…
    ↓↓↓這小模樣,怕是親媽來了也不認識這視頻被網友稱為熊孩子必挨打系列,這調皮樣保守估計最起碼三天沒挨打了。記者無意中刷到該視頻,隨即聯繫了視頻發布者。在凱裡農村,大部分人家都在田裡養了魚,俗稱「稻花魚」。7月13日,當地開始過「7月半」。小舒(視頻發布者)家把田裡的水放了,準備下田抓魚過節,剛好當天朋友家的孩子在,看見有魚就激動,嚷嚷著要下田。
  • 越南兔唇女孩相貌醜陋找不到工作,整容後判若兩人,親媽都認不出
    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小秘密,也許在你眼中的她樂觀 開朗,從不被世俗所牽掛,但是很多時候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自己心中難以越過的坎,也許是因為金錢,也許是因為性格,也許是因為外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越南兔唇女孩相貌醜陋找不到工作,整容後判若兩人,親媽都認不出。
  • 「漢語八級」都難念的中國菜名,網友:不懂別裝懂,容易被笑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話也是被稱為是最難學習的一種語言,許多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是非常的困難的,別說是外國人,就連我們中國人自己也有一些不認識的字,這些漢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經常使用,但是有一些食物卻是用一些生僻的漢字命名的,「漢語八級」的都不一定認出來。「漢語八級」也讀不出來的五道菜名,最後一個最難認。
  • 陳若儀穿短上衣見客,連藍莓都不會洗,委屈落淚問親媽:我合格嗎
    首先林志穎自稱會做飯,還問媽媽和妻子要吃什麼樣的荷包蛋,沒想到連蛋黃都打碎了。一看林志穎在家也沒有做過飯。其次,林志穎開車帶親媽去買菜,在路上母子倆又是尷尬沒有話聊的一天。兩個母子一直努力在尋找話題。林志穎就透露他從來沒有去過菜市場,只要他去就會被包圍。打臉總是來得很快,林志穎到了菜市場並沒有被包圍。唯一一次被認出來,還被叫成了林志玲。
  • 「醜」寶寶逆襲「高顏值」,這剛出生的醜照,連親媽看了都不想認
    老話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前兩天,幫媽好長時間沒見的一個遠方親戚,到家裡來做客,幫媽差點就不敢認了。原來毫不起眼的小姑娘,現在已經出落得溫婉清麗,像是換了個人一樣。然後幫媽和家裡人閒來無事,一起翻看以前的舊照片時發現,長大還真是能讓人變好看。
  • 中國紅牛炮轟泰國天絲:連親媽籤的白紙黑字50年協議都不認,到底是...
    來源:胡說有理「當年籤署50年合作協議的另外兩方,已經出具了協議真實性的確認函,如果說兒子連親媽籤的白紙黑字都不認,那麼,這到底又是誰在肆意踐踏契約精神?」胡說有理在超市裡也發現了上述產品,如果不留意,這些在貨架上擺放在一起的三款「紅牛」非常相似,只有底部的文字和罐體拉環有所不同。對於泰國天絲推出「紅牛」飲料的行為,中國紅牛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今年7月12日,胡說有理曾報導《警告!中國紅牛首次亮出這份協議細節:誰再賣這兩罐「紅牛」,誰將面臨法律風險》。
  • 連親媽都不認了!濟南一女子在法庭上作虛假陳述,被罰款一萬五千元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0日訊 近日,濟南市歷城區法院依法對兩案件當事人王蘭(化名)及其代理人丈夫甘泉(化名)為達到一己私利打贏官司,在法庭上作虛假陳述,且這個假話說的讓人瞠目結舌,連親媽都不認了,被歷城區法院分別予以罰款15000元!2020年6月份,王蘭起訴濟南某市場管理公司、第三人甘某德,要求確認濟南某市場管理公司所做的股東決定、章程修正案無效。
  • 韓國人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韓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韓國人對此很是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韓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其實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不少前往韓國觀光的遊客會發現,韓國當地不少景點的坐標名稱,還有很多韓國人的名字,大部分中國人都能猜出其中表達的意思。其中的原因除了受到韓劇的影響外,更是因為語言文化上的相似度。
  • 只有深愛你的女人,才會有這個特徵,不愛是裝不出來的
    一旦遇上了,就說明自己一切的付出,一切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所以男人一定要認準女人這個特徵,只有深愛你的女人,才會有這個特徵,不愛是裝不出來的。一開始跟你在一起時會很害羞一個女人一開始跟你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害羞,有的時候就連跟你說一句話她都會臉紅,跟你一起吃飯她會非常的靦腆,那就說明在女人心中,你就是那個讓她心動的人,讓她心跳加速的人。所以在見到你的時候,她才會有些緊張,有些害羞。
  • 盤點進化後親媽認不出精靈
    在神奇寶貝的世界裡,不少寶可夢都擁有進化形態,寶可夢進化後,可以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以及新形態。通常來說寶可夢進化後,還是會保留一些原來寶可夢的一些特徵,不過有的寶可夢進化直接就「整容」了,連親媽都認不出。下面就來看一下那些進化前後差異巨大的寶可夢。
  • 名字改得連親媽都不認識 中外翻譯相差巨大的網遊
    有些原名意思直觀清晰的翻譯起來倒是不難(如DNF、CF),但有時一些凸顯了中外文化差異的名字就需要掂量掂量了。而各廠商的文案策劃和玩家果然不負眾望,網遊的譯名可謂千奇百怪,甚至有些和原名已經八竿子打不到了。這些名字有的霸氣側漏,也有的匪夷所思,一起來吐槽吧。《魔力寶貝》系列曾風靡國內的老牌日本網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