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展演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和時代文明需要的必然使命。
回首2020年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亮點紛呈,精彩不斷。一年來,全省精神文明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為建設新青海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這一年,西寧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玉樹市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23個村鎮、58家單位、8戶家庭、7所學校獲評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1個城市、3家單位、3名個人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
這一年,西寧市等27個城市獲評省級文明城市稱號,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等193個村鎮獲評省級文明村鎮稱號,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等758個單位獲評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稱號,青海師範大學等54個學校獲評省級文明校園稱號,祝方太家庭等33戶家庭獲評省級文明家庭稱號,馬玉秀等20名同志獲評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這一年,全省累計創建「五星級文明戶」70餘萬戶;全社會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得到激發,全省註冊志願者從去年底的24萬人迅速壯大至目前的50餘萬人……
凝心聚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一幅幅製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廣告賞心悅目,一場場生動鮮活的宣講活動陸續開展,一個個傳統節日成為傳承優秀文化、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一個個「紅馬甲」活躍在城鄉社區防控、防疫知識宣傳、防疫物資運送、交通路口執勤、便民服務活動現場……
文明實踐新風正在青海大地徐徐吹拂,浸潤百姓生活。 「疫情期間莫亂跑,待在家裡莫串門,病毒疫情怕傳人。走親訪友往後推,幸福安康是第一……」2月9日清晨,在西寧市城東區樂家灣鎮樂家灣村,廣播裡正播放著賢孝《堅決打贏防控戰》。聽得多了,村裡不少人也能跟著旋律哼唱幾句。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西寧市文藝文化志願者積極發揮專業優勢,以各種形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振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信心。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載體。2020年,我省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並將之作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聚焦群眾需求,全力推動全省10個國家試點縣市區開展工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由試點探索向逐步推開創造條件,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尤其是結合疫情防控工作,精心組織開展「疫情防控我在行動」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印發《關於開展「疫情防控、我在行動」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的倡議書》,發動志願者引導群眾落實不聚餐、不扎堆、使用公筷等防控措施,引導樹立科學健康生活理念。同時,全省開展了宣傳推選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活動,加大對《志願服務條例》和志願服務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此外,著力加強志願服務隊伍建設,組織青年、婦女及文化、文藝、科技、醫療、環保、示範等重點領域志願者力量,深入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志願服務,推動志願服務理念向全社會普及,志願服務站點向各類公共場所、窗口單位和文化設施延伸,志願服務活動向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全面覆蓋。
宣講活動
推進文明創建擦亮各族群眾的幸福底色
「這份榮譽是對全市各族幹部群眾10年努力和付出的肯定。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在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治理、宣傳引導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把全國文明城市這一『金字招牌』轉化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支撐和實際效益。」捧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牌匾,玉樹州委副書記、玉樹市委書記蔡成勇激動地說。如今,行走在玉樹市,背街小巷和景觀大道一樣明亮通暢,老舊社區和公園廣場一樣乾淨美觀,農貿市場和商場超市一樣整潔有序,繁華商圈和普通路段一樣停車不愁……這種文明的「表裡如一」極大提升了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從文明城市創建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提倡滿月、喬遷、祝壽、升學等喜事以家宴慶賀為主,自覺抵制相互攀比、大操大辦和藉機斂財等不良風氣。喜宴應當提倡文明、節儉。鼓勵送鮮花、發簡訊等祝賀方式……」7月1日,海東市頒布實施《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是全國首個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地方性法規,促進移風易俗走上了法治軌道。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我省以創建新一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為契機,圍繞助推脫貧攻堅、建成全面小康、促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培養時代新人、涵養好家風好家教、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構建和諧人際關係,全面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桌、網絡文明等創建活動,嚴格執行「負面清單」制度,完善文明城市管理機制,委託第三方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地區開展測評督查,推動全省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拓展、提質增效。同時,以創建率50%的目標推動不同層級的文明村鎮評選表彰活動,以「五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為抓手深化全省文明家庭建設水平,不斷改進文明單位考核評價和動態管理辦法,健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機制。在全省農牧區廣泛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市州目標責任考核、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圍繞「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主題,積極倡導使用公筷,文明健康用餐,及時印發《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的若干措施》,引導全社會增強自律意識,崇尚科學飲食,抵制鋪張浪費。
厚植道德沃土點亮向善明燈
甘做戰疫一線搶救生命「擺渡人」的王海濤;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五旬老幹部馮建軍;逆行武漢顯擔當的重症醫師孫斌;60多天守在崗位上,開展公益宣傳鼓舞鬥志的廣電人段育賓;視疫情如命令,危急時刻始終堅守抗疫一線的80後警官楊劍;大災面前義不容辭,防控疫情盡顯擔當的趙雄飛;守好崗位不負韶華,守護健康踐行使命的李京;不忘初心愛崗敬業,牢記使命樂於奉獻的金德君;幹一行愛一行,時刻不忘為民初心的80後女法官吳曉琴;與時間賽跑,忘我工作投入一線流調的控疾「老兵」阿克忠;妙手擅兒科、仁心護民安的代晶;衝鋒在前,盡己所能戰疫情的重症醫師餘長生;掛著呼吸機堅守抗疫一線的瀾滄江源頭警察尕松尼瑪……一個個閃耀的名字,一批又一批充滿時代感、飽含正能量的先進典型不斷湧現出來,猶如一盞盞精神明燈,引領社會在道德之路上前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榜樣的力量無窮。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宣講活動廣泛開展,青海各族兒女在先進典型的感召下,激發出強烈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和效仿意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善行義舉蔚然成風。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省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作為強基固本的戰略工程來抓,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將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擺在突出位置,研究制定《青海省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行動方案》,將公民道德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選樹先進典型測評體系,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結合「四德」工程的落實落地,積極推薦評選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注重挖掘推薦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人物,編輯出版《德潤三江——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先進事跡風採錄》,開展「我們的青海人·榜樣」微視頻展播,深入開展「信用與社會責任」示範單位創建活動、「9·20」公民道德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等,紮實做好「中國好人」推薦評選,在全社會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同時,我省著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撥付建設運轉資金1816萬元,新建項目學校47所,實現全省國貧縣鄉鎮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通過組織項目培訓現場會,提升了項目建設管理水平。積極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推薦,1人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在榜樣模範典型的示範帶動下,在各類文化文藝作品的成風化人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在基層蓬勃展開。如今的青海城鄉,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深入開展,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志願服務隨處可見,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邁入「十四五」,站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起點,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青海省將繼續與文明同行,譜寫新青海建設更加出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