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備受矚目,全篇文章使用了大量生僻字和一堆生僻 典故,導致文章讀起來艱深晦澀,這引來了眾多作家和網友的評價。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道: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並存。不過外界似乎並不完全認同,甚至會有「炫技」、「辭不配位」的評價。但就像馬伯庸評價的一樣,這是一篇很難用「好作文」和「爛作文」來簡單概括清楚的作文。
這不禁令人想到2001年轟動一時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通篇用純熟的古白話,以一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獲得了閱卷老師的老師,成為當年最受好評的高考滿分作文。
兩篇作文在行文結構和語言中都顯示出了超出高中生年齡的老到,考生要想寫出此類奇文,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閱讀經歷。就比如說要想寫出《赤兔之死》這種通篇古白話,又能清晰地將三國人物之間的關係梳理得清楚的文章,前提就必須要熟讀名著《三國演義》才能做到。
雖然兩篇作文都有特立獨行的一面,但在主旨表達方式卻是完全相反的。先看《赤兔之死》,會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雖然文章中大量使用文言文,但作文本身其實不難理解,就是編撰了一個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為作文樹立一個靠近題目要求的,所以很容易被大眾接受。
而《生活在樹上》則完全是另一種極端,即使拋除嚆矢、濫觴、肯綮、襏魅這些生僻字不談,這篇文章讀起來依然非常晦澀,因為你還必須讀懂柯希莫和阿拉斯代爾·麥金泰爾這些人名背後的含義,特別是柯希莫背後代表的含義。他是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著的《樹上的男爵》中的主人公,是個體與現代社會的衝突的代表。
《赤兔之死》簡單易懂、《生活在樹上》艱澀難懂,雖然同樣是風格獨特高考奇文,但在主旨表現上則完全是兩種極端,這就造成了兩篇作文在外界評價上相距甚遠的原因。
除此之外,兩篇作文最大的不同之處還在於文章思路上。《赤兔之死》是非常直接的,他就是將赤兔馬死亡前的這段歷史,用一種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出來,這種方式對大眾來說並不複雜,這也是後來很多考生在高考上會模仿《赤兔之死》的原因。
但《生活在樹上》不是,他更加個性、另類,引用的材料合適但非常生僻,不詳細理解的人其實很難理解到考生想表達的點,這讓人感覺像是在堆砌華麗的詞藻,非常不討喜。
不過高考評分關鍵在於「破題」和「立意」兩點上,所以只要文章充分做到了這兩點,就能拿滿分,所以我們或許看不懂《生活在樹上》,但卻應該尊重主業的評分規則和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