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評第1153期】
2021年剛剛到來,民進黨當局就「悄悄」送給臺灣民眾一份「驚喜」,將健保保費漲價。此舉遭到臺媒批評,充滿政治考量,未來政策成效並不明朗,在疫情背景下,無疑會加重民眾支出負擔。
關於這次漲價消息的發布,民進黨當局也充滿「技巧性」的選在了跨年長假前夕。這個時間點,臺灣民眾普遍在忙活如何過節,很少對公共議題有太多關注。臺媒更直接將民進黨當局做法稱為「突襲」。
臺灣聯合新聞網在評論中指出,如此突襲做法,民眾應該「屢見不鮮」。當初「衛福部食藥署」公布萊克多巴胺在豬只上的殘留容許值,從國際標準的ppb改為ppm時,也同樣刻意選在深夜。似乎這一消息不是應該廣而告之的政策,而是高度保密的「情報」,生怕民眾知道。
具體看健保漲價情況,如果加上居民年金保費費率調升,今年島內已實現「三保三漲」。其中,一般保費從4.69%調高至5.17%,補充保費則從1.91%漲至2.11%。居民年金保費費率調升0.5個百分點至9.5%,勞保費率也由現行的11%調高至11.5%。
漲漲漲之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還在發言中強調,這是「集結大家的力量,就能確保健保財務平衡」,目的是「給防疫和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這句話裡隱含著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蔡英文自誇政績,雖然調漲相關費用,但是能確保健保財務平衡,是大功一件。但臺媒針鋒相對的指出,健保雖然對於防疫確實有貢獻,但那是25年前成功建立的制度,跟現任執政者有什麼關係?
另一方面,蔡英文的說法也將保費漲價的受益者,理所當然的定義為醫護人員,「好像調漲保費全部都跑到醫護人員的薪資待遇上」。但實際上,臺灣醫護人員的勞務費用並未調漲。而據「健保署署長」李伯璋的說法,門診醫療費用中,醫療人員勞務收入「診察費」佔比還在逐年下降,目前已經低於18%。有觀點指,蔡英文說法顯然是陷醫護人員於不義。(文/關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