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劉晶︱單元統整: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有效路徑

2021-03-01 語文建設雜誌

(本文約3901字,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統編教材的編排特別強調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三至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編者有梯度地編排了預測、提問、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和有目的的閱讀四個閱讀策略單元,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在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閱讀實踐中習得一些基礎、有用的閱讀策略。在編排上,這四個閱讀單元是完全以閱讀策略為主線進行的,其編排有以下三個特點:有的放矢,單元教學目標設置明確;循序漸進,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系統;以學定教,單元教學指導過程合理。

那麼,如何有效實施統編教材中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呢?我們需要對單元內課文教學目標、資源、方法等方面做好統整,運用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從被動受教轉向主動學習,進而習得閱讀策略。下面以第二學段的閱讀策略單元為例來談。

梳理統編教材四個閱讀策略單元後發現,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是有序列的。首先,閱讀策略單元內部提供的學習路徑是漸進式的,不管學習哪一種閱讀策略,學生都要經歷「初步學習——實踐練習——運用策略」的過程,能力逐步提升;其次,閱讀策略單元之間的關係是螺旋式遞進的,學習下一個閱讀策略要基於已學的策略運用經驗。我們實施有起點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疊加與綜合的運用學習(見表1)。

整套教材中的四個閱讀策略單元是一個學習的整體,在教學中要前後觀照。具體到每個單元的閱讀策略學習又是一個小的學習整體,單元內部課文之間關係緊密,課與課之間的教學目標要求逐級提升。因此,教學時要樹立單元統整意識,依據語文要素制定相應的單元層級目標,明確每一課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將閱讀策略的學習和運用落到實處。

我們將三年級上冊的預測單元和四年級上冊的提問單元的目標任務和訓練梯度分別列出來(詳見表2)。

閱讀策略單元以專題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策略。從語文要素的落實來看,單元內部編排的課文在能力要求與目標指向上縱向遞進,適於進行分層進階式統整教學。教學時,我們可以依照制定的單元層級目標,有步驟有設計地安排單元學習進程,引導學生經歷「學習——練習——運用」的過程,並指導其將策略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最終掌握策略,成為閱讀的受益者。

1. 發揮「例」篇效應,學習閱讀策略

閱讀策略單元將聯繫緊密的三至四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編排的邏輯主要體現在課文之間訓練目標的遞進與發展上。單元編排邏輯的起點,是首篇課文閱讀策略的示範與指導。所以,首篇課文的閱讀策略學習指導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的例子。

預測單元的首篇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要求學生「初步學會依據線索進行預測」,這一目標定位是後面課文「根據文本線索對預測的思路進行調整」等目標的基礎,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好它的示範作用。教學中可以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依託學生閱讀的初始體驗和已有的閱讀經驗,培養其預測的意識。對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有了無意識的和不自覺的預測行為,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並喚醒這些經驗,引導課前沒有讀過課文的學生進行積極預測,讓課前已經讀過課文的學生回憶初讀時產生的預測。第二步,依據課文旁批,邊閱讀邊學習預測。課文中有七處旁批,提示了預測的線索:課文題目、插圖、故事情節等。教學時要讓學生邊閱讀邊交流預測的閱讀實踐經驗,並對照利用旁批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交流對老屋的印象,體會老屋的品質。第三步,利用課後練習題,鞏固對預測的認識。教學時,結合課後練習題,引導學生交流展示閱讀中預測的思維過程,理解預測的使用方法,明確預測的內容可能跟故事的實際內容一樣,也可能不一樣,從而進一步鞏固對預測的認識,提高學生預測的能力。

2. 凸顯「練」篇實效,實踐閱讀策略

「練」篇位於閱讀策略單元的中間,承擔著學生通過「例」篇的學習練習運用初步習得的閱讀策略的教學功能,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策略遷移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在教學中,要發揮「練」篇的實效。

比如,四年級上冊提問單元中間的兩篇課文是《夜間飛行的秘密》和《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利用這兩篇課文的學習提示,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然後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引導其回顧前一課學到的提問策略,邊讀邊記下自己的問題;最後藉助課文旁批和課後練習題中的問題清單,進一步理清提問的不同角度,篩選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夜間飛行的秘密》一課的「練」側重於「嘗試找準提問時機和找好提問角度」,幫助學生在邊讀邊提問的學習過程中,發現「提問的時機可以在閱讀中或閱讀後,提問的角度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課文的寫法,還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再結合課後練習題第三題及時遷移運用所學,學會提問策略。《呼風喚雨的世紀》的「練」側重於「學會篩選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須要引導學生經歷「哪些提問對你理解課文有幫助」的思辨過程,幫助學生篩選自己提出的問題,「對理解課文影響不大的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對理解課文有幫助或能促進思考的問題就要重點研究」。學完兩篇課文之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藉助自己的問題理解課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結合查閱資料等方式嘗試去解決。在這樣的練學過程中,學生的提問策略就能得到遷移運用。

3. 重視「法」篇歸整,鞏固閱讀策略

閱讀策略單元按照總體布局、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編排,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學到用,在大量語言實踐中學會運用策略。閱讀策略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一般是略讀課文,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本單元習得的閱讀策略進行綜合運用,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學到的閱讀策略,最終得「法」。

三年級上冊預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是《小狗學叫》,課文呈現了三種不同的結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從前兩篇課文中學到的策略,獨立預測。教學時,先讓學生邊讀邊依據童話的特點預測後面的內容,梳理故事情節;再根據故事情節和自己的閱讀經驗,預測可能發生的多種結局;最後,學生交流完各自預測的結局後,教師把故事原文讀給學生聽,通過比照原文,學生進一步體驗邊閱讀邊預測的樂趣,獲取預測的經驗,鞏固閱讀策略,讓一邊閱讀一邊預測成為常態。

4. 精設「拓」文運用,掌握閱讀策略

設置閱讀策略單元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使他們成為積極的閱讀者。因此,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閱讀實踐活動資源非常重要。

三年級上冊預測單元中《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安排的課後練習題第二題,通過引導學生對文章或書的內容進行大膽預測,激發學生閱讀這些文章或書的願望。可以採用先預測後閱讀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學生現有的課外閱讀經驗,在預測與閱讀之間,加上一個驗證的過程。如,根據題目預測故事的內容後,請讀過這些故事的同學說說哪些預測跟故事的實際內容一樣,哪些不一樣。還可以約定時間讓大家聊聊自己一邊讀一邊預測的經歷與收穫。本單元最後一篇課文《小狗學叫》課後練習題第三題安排了運用預測策略閱讀課外書的實踐活動,選一本同學不熟悉的故事書,讀給他們聽。讀的時候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猜猜後面可能會發生什麼。教師還可以找找其他適合三年級學生閱讀的文字材料,以類似的方式開展拓展閱讀,培養學生運用預測策略閱讀課外書的意識和能力,真正實現課內學習課外運用。

當然,學生不可能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就能完全掌握相應的閱讀策略,閱讀策略的學習和運用不能止於閱讀策略單元。所以,在以後的語文學習中,要不斷地訓練,才能形成熟練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學完提問策略之後,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進行分類篩選,教師要基於學生的真實問題開展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敢提問、能提問和會提問的能力,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和思維水平的提升。

閱讀策略是一種能力。要引導學生將閱讀策略單元所學的策略運用到課內和課外閱讀中,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真正習得閱讀策略。

教學閱讀策略單元時要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淡化結果。無論是預測單元還是提問單元,都要有結果多元性的意識,避免用對錯來評價學生的預測結果和所提問題。閱讀策略單元可以以課內為主,適當延伸到課外來開展多樣化評價,促使學生持續運用習得的閱讀策略。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分享式。結合閱讀策略單元的課文學習,在閱讀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記錄閱讀收穫,分享運用閱讀策略進行閱讀的不同感受,將閱讀策略單元學習中的閱讀成果通過摘記、小報等方式進行展評;設計布置提問牆,及時展示自己的閱讀提問,在交流中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分享展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其主動、積極的閱讀意識,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

反思式。一個單元學完之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學此項策略前和學習之後,自己在閱讀習慣、策略的運用意識和閱讀效果等方面有沒有變化,能否將閱讀策略積極、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閱讀中,進而將閱讀策略的運用落到實處。

拓展式。學生能主動地將習得的閱讀策略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閱讀品質明顯提升。首先是學生的閱讀動力更足了。在閱讀策略遷移運用之後,學生閱讀的量增加了,其課餘討論的話題也更多地集中到其所閱讀的內容上,學生對閱讀更感興趣,更願意閱讀了。其次是學生的閱讀毅力更強了。學生能夠調用各種已經習得的閱讀策略主動地開展閱讀活動,並通過拓展新知、聯繫舊知等方法積極、有效地解決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從而經歷有意義學習,學生變得更能閱讀了。最後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了。在學生學習提問策略之前,其提問的關注點集中在對一些基本詞句意思的理解上;學習提問策略之後,提問的關注點轉向故事內容、人物形象、情感主旨等更深層次的方面。學生學會了通過提出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幫助自己讀懂文章,他們更會閱讀了。

[本文原載於《語文建設》2020年10月(下半月)]

相關焦點

  • 立足單元統整 探尋複習策略 ——經開區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統整複習」教學研討活動
    根據嘉興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思路和嘉興市經濟開發區教研中心工作思路,結合經開區小學語文學科中心組教師培訓計劃,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複習階段的效率和成果,2021年1月7日下午,在經開區語文教研員卜偉強老師和範鳳菊老師的帶領下,各學校的教師代表相約運河實驗學校,開展經開區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統整複習」教學研討活動。
  • 關於統編教科書閱讀策略單元的解讀及教學建議
    縱觀統編教材,不難發現,統編教科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從三年級開始,在上冊中選取了四種閱讀策略來編寫策略單元。具體安排如下:三年級上冊——預測,四年級上冊——提問,五年級上冊——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這四種閱讀策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呈階梯式序列化分布。
  • 戴曉娥︱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
    高中課標反映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特別關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提出「教學應該更加關注育人的目的,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加強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高中語文課標的實施,也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思考。
  • 縣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研討活動實驗小學召開
    10月30日上午,在縣教研室的組織下,實驗小學開展了統編教材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此次活動就「閱讀策略」單元教學進行了展示研討。首先,由張顏顏等三位教師針對《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和《不會叫的狗》進行課例展示,給全縣語文教師如何上好「閱讀策略」單元做出示範,讓在座的教師受益匪淺,有撥開「閱讀策略」迷霧,豁然開朗之感。隨後,三年級學科組長邱士霞老師介紹「閱讀策略」教學研討的過程。
  • 一課研究之統整理念下《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單元教學探析
    教學新路徑的實施需要教師具有全局意識,打破課時甚至單元之間的壁壘,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體系,單元統整應時而生。(一)重組:從獨立到關聯,串聯目標邏輯之鏈     1.立足:梳理前置經驗     學生的前期經驗為單元統整提供依據。
  • 教研新生態|天府之南一色秋,聚焦統整共研修
    天府之南一色秋聚焦統整共研修專家引領指方向教研課堂促成長天府第四中學圍繞「為培養格局大、格調高、格致精的卓越人才奠基」的育人目標,構建「三生三格卓越人才」課程體系,通過育人價值統整、內容結構統整、課程實施統整,探索出國家基礎課程校本化實施新路徑。
  • 2020年蒸湘區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單元研討活動
    扎紮實實學策略,真真正正教語文——2020年蒸湘區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單元研討活動悠悠天宇闊,漸漸秋意濃。為了進一步幫助全區一線語文教師全面理解和把握統編教材"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元的結構特點,正確處理策略單元的教材內涵,提高教學效益。9月15日,由蒸湘區教師研究中心組織,在大立實驗小學舉辦了以"聚焦策略教學,關注雙線合一"為主題的統編教材策略單元研討活動。
  •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
    我們建議教師放下包袱,積極尋找對策,輕裝前進,有效推進課堂教學。本文擬就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閱讀教學,談談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了解雙線組元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口糧」教材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組織,由梁啓超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分組教學」發端而來。
  • 概念 情境 整合:「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核心策略策略——以肖培東老師執教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為例/戴盈路 浙江嘉興
    【1】「綜合性」「實踐性」這一課程特點在統編教材的「活動·探究」單元有著鮮明體現。但是,當下該單元教學仍存在「覆蓋、割裂教學內容」、「活動泛化」等困境,有待在專家思維的引領下,探尋有效的單元整合策略。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課是「活動·探究」單元閱讀教學的經典範例,該課以「演說」任務為引導、「學習演講詞」「模擬現場演講」活動為主體,以文體探究為內核進行設計,整合了閱讀、口語交際等學習項目,下文將結合此課例,從「概念為先」、「情境整合」兩個維度,淺談對「活動·探究」單元教學核心策略的理解。   一、聚焦大概念,規劃大單元。
  • 基於單元整合 落實提問閱讀策略——記雅安天立小學四年級語文教研
    2019年10月,雅安天立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教學專題研討活動聚焦「提問的策略」,以統編本四年級第二單元四篇課文為例,進行深入研討。本期推送關於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提問」策略單元的教學初嘗思考。一、認識「閱讀策略」閱讀策略是指閱讀主體在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任務、目標及閱讀材料的特點等因素所選用的促進有效閱讀的規則、方法和技巧等。「閱讀策略」與「閱讀方法」有所不同。
  • 不斷迭代的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新常規》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以單元整體教學的思路組織教學,「依據教材編排,綜合考量各文體之間、各教學內容(如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之間的關係,確定單元教學內容;把握各文體的教學價值,採用相應教學策略,選擇不同課型教學;立足單元內容,補充相關課外資源,做到課內外融通」。 前統編教材時代,主要是個體嘗試探索單元整合。為什麼要單元整體教學?
  • 跨單元、跨學科「統整」知識
    這所中學讓課堂更高效--大河網
    這是鄭州73中在踐行高效課堂過程中,通過整合聯繫,提出的「課程統整」教學創新。  「傳統教學僅僅局限於某個課時、某單元設計與實施,忽略了學生素養的長期培養和可持續發展。」73中副校長柴陽俠表示。  在她看來,居於課程核心的目標往往是跨越課時、跨單元、跨模塊、跨學期,甚至還有跨學科的。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實施課程統整。
  • 統編版教材單元整體教學的幾種實踐思路(一)常規思路
    >統編版教材單元整體教學的三種常規實踐思路 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把一個單元看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學習整體,在明確的學習目標統領下對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活動進行系統規劃,整合設計,關注聯繫,關注發展,充分發揮和落實單元學習價值,以清晰的路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 研讀統編教材,探究閱讀策略——記濂溪區第一小學語文組教研活動
    為深入推進統編教材的規範使用,幫助老師們進一步了解統編教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語文教研組選取了統編教材中的「閱讀策略單元」開展專項教研活動。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理論培訓,第二階段是現場課例研討,幫助老師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準確把握和實施教材。
  • 教材教法丨「學閱讀」+「用閱讀學」——統編版三至六年級閱讀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統編版三至六年級教材編排了四個專門的閱讀策略單元: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預測」,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提問」,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提高閱讀的速度」,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目的地閱讀」。閱讀策略單元編排了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及語文園地,精讀課文明晰閱讀策略,認知關鍵特徵;略讀課文嘗試運用策略,獨立進行實踐;「交流平臺」總結閱讀策略,實現策略遷移。
  • 中小學課程統整:涵義解析與設計策略
    杜威認為,要達到知識與兒童經驗的統整,各門學科的教材或知識各部分必須恢復到它所被抽象出來的原來的經驗,即必須心理化。布魯納也關注學科知識與兒童經驗的統整,認為學科知識結構之一就是要把學科內容結構轉化成適應於教育學生的結構,即注重的是學科內容的心理化。從「經驗統整」的向度來看,Beane(1997)指出這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能「意義化」,好讓學生有能力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 顏娜|「大單元教學」之多層次閱讀辨析
    最近一直在關注「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內容,在具體備課過程中,有幾個概念自己著實搞不明白。
  • 樹立單元整體教學意識 努力構建教學評一致的語文課堂——重慶市第11屆小學語文優質課競賽(閱讀)評課稿
    閱讀賽場22位參賽教師緊緊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在讀懂教材,用好教材上狠下功夫,開展行動研究,每一堂課都凝聚著研究團隊的智慧和辛勞,為我們樹立單元整體教學意識,尋找立德樹人的語文學科育人路徑提供了啟示和思考。大賽評審組由7位專家評委和15位大眾評委組成,三天的時間裡進行了三次評課議課,綜合評審組意見,形成了本次評課總結,希望以賽促研以賽導向。
  • 如何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人教社專家來支招
    我們建議教師放下包袱,積極尋找對策,輕裝前進,有效推進課堂教學。本文擬就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閱讀教學,談談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了解雙線組元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口糧」教材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組織,由梁啓超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分組教學」發端而來。
  • 劉登琿|課程統整的概念譜系與行動框架
    橫向統整強調作為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關注課程橫向的聯結,讓學生能夠把各種課程串聯起來,了解不同課程(如課時、單元、科目、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內部和彼此之間的關聯性。泰勒認為有效的經驗組織需要合乎持續性、順序性、統整性三個原則,其中「統整」是使課程經驗之間橫向聯結進而促使學生對經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