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娜|「大單元教學」之多層次閱讀辨析

2021-02-18 三餘語錄

最近一直在關注「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內容,在具體備課過程中,有幾個概念自己著實搞不明白。現在有種說法「得語文者得天下」,在聽、說、讀、寫中,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從增加閱讀量出發,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隨著語文教育的發展,閱讀教學呈現多層次閱讀的現狀,如王林博士撰文稱:「一種語文教學的新形式,一場語文教學靜悄悄的變革正在國內語文教育界醞釀、思考、實踐,這就是群文閱讀。」除了群文閱讀,還出現了主題閱讀、組文閱讀,今天我就把幾個概念進行了簡單匯總加以辨析:

一、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就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在這個定義裡有幾個關鍵詞,需要注意:


1、較短的時間——一個班級一個禮拜裡讀了三四篇文章,然後圍繞這幾篇文章展開討論,這不是「群文閱讀」,因為前面的閱讀過程跟日常的自由閱讀無異,在「閱讀速度」「閱讀目的」上沒什麼壓力和要求。那麼,較短的單位時間,時間短到什麼程度呢?這沒有一個清晰的量化的界限,但從我們的教學習慣分析,一般指一節課或者兩節課


2、議題——群文閱讀課裡,讓孩子讀的幾篇文章,肯定不是隨隨便便放在一起的。這幾篇文章放在一起肯定是有「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議題」。這個「議題」可以是人文主題,也可以是作者、體裁、寫作風格、表達方式、閱讀策略……非常豐富,非常多元。因此,這個「依據」稱之為「議題」,而不是「主題」。


3、多文本——「群文閱讀」相對應的就是「單篇閱讀」。因此,群文閱讀課裡,教學文本至少要用到兩篇,一般是三五篇,而且文本之間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一篇為主,其餘幾篇作為資料輔助,幫助孩子理解「那一篇」的做法,也不是「群文閱讀」 。


4、教學——群文閱讀裡,孩子讀完幾篇文章後,會面對相應的問題、話題或者任務,思考、討論、發現、練習。只有閱與讀,沒有教與學,也不是「群文閱讀」。

二、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指在主題的引領下,把相關經典作品結構在一起,構成一個開放性的閱讀視閾,形成一個大的文章——文學——文化語境,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品、在運用中探究知識。

其核心理念就是以教學單元主題為樞紐,整合教材課文、經典選文、探究內容和師生互動等為一體,通過閱讀多個同一主題的文本,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一種開放性的語文閱讀、立體教學模式。通過主題性閱讀使學生碎片知識系統化、單一閱讀豐富化、經典作品系列化,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學習。

對於主題閱讀而言,這種基本的「功能」結構就是由單元主題所拓展出的核心知識、情感密碼、價值認同等,它可以從一點出發,著力探究文本的歷史闡釋,刻畫和解讀時代特徵,揭示和豐富學科內涵,並由個及類、由類及理,個性與共性相融,由淺及深,形成立體的教學網絡。


三、主題閱讀與群文閱讀的區別



四、群文閱讀與其他新興閱讀形式的差異

「一篇帶多篇」或者「一文帶多文」是以一篇文章為核心帶動多篇文章閱讀。這裡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單元的文章,並未超出教材的範圍,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帶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興趣。

「群文閱讀」所選的一組文章有著非常自覺地貫穿線索,那就是「議題」,而且議題有著非常深刻的教育教學含義,不管在形式上還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


五、群文閱讀與單元整組的區別

「單元整組」是基於教材、基於文本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執教者本著整體觀的教學思想,對一組主題、體裁、題材及語言表達上能尋到連接點的教學資源進行統整,甚至再開發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的產生是基於現行教材以「主題單元」進行編排這樣一個事實。

只有把這些最基礎的概念搞清楚,才有可能順利地開展大單元教學,教師只有做到心中有崗,才能更好地踐行新的課堂理念。

 

相關焦點

  • 顏娜|「大單元教學」理念下的「主題寫作」究竟怎麼教?
    可是當我把這種想法放在課堂教學中時,發現結果並不是很樂觀,學生的作文如流水帳一樣,不論是選材、立意、構思還是表達,都很薄弱。寫作真得只是「寫話」嗎?寫作教學該如何落實?最近一直在摸索大單元教學,這兩天我們幾位老師在教體局帶領下,在準備七下第一單元的備課。
  • 如何讓實證研究助力單元教學——以小學英語自主閱讀方法大單元為例
    為了幫助更多孩子掌握自主閱讀方法、開啟英語自主閱讀之旅,小學英語團隊開展了自主閱讀方法大單元教學。當單元教學完成後,老師們不禁思考:單元教學是否真正促進了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這一問題就是實證研究的起點。
  • 【教學】陸志平︱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
    如果以「愛的讚頌」為主題,「讚美和吟誦」為主任務,就能把本單元需要學習的內容、形式、方法幾項目標有機地關聯起來。「愛的讚頌」的主題提煉,貼切地聯結了眾多教學目標,牽動了整個單元設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排了閱讀《嶽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詩詞三首》幾篇詩文,同時安排寫作「議論要言之有據」。儘管閱讀文本內容主題不一,但是體裁、題材相對比較接近。
  • 【關注】劉晶︱單元統整: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有效路徑
    在三至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編者有梯度地編排了預測、提問、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和有目的的閱讀四個閱讀策略單元,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在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閱讀實踐中習得一些基礎、有用的閱讀策略。在編排上,這四個閱讀單元是完全以閱讀策略為主線進行的,其編排有以下三個特點:有的放矢,單元教學目標設置明確;循序漸進,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系統;以學定教,單元教學指導過程合理。
  • 鄭桂華:核心素養時代的「新教學」——指向深度學習的大單元教學
    而要培育學生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就需要我們首先解決現實教學中淺、碎、雜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有探索深度學習的一些方式、策略、活動、情境、任務,等等。在「新教學」的三個追求「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中,我想大單元是核心。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應該是由零散走向關聯,由淺表走向深入,由遠離生活需要走向實際問題的解決。
  • 郭靜如 | 單元整體:讓閱讀教學理想落地開花
    首先,我特別關注的是這本書所紀錄關於單元整體教學課程發展與實踐的歷程,它帶動著我思考每一個不同的職務位階與角色能夠影響全校課程的層面與可能性,深受啟發。    其次,我關注教學實錄中關於整本書的教學設計。
  • 湖北省單元整體教學之三「閱讀課教學」,3步揭示閱讀課核心要領:讀懂、弄清、發聲!
    《Go For It》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when the rainstorm came?第三課時(閱讀)首先,阮老師利用「口語100」平臺的「單詞兩分鐘」功能,引導學生們學習新單詞,使用「大數據分析」功能,了解學生們對單詞的掌握情況並對重點單詞做出講解;隨後,使用「微視頻/圖文功能」上傳與天氣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基於這些圖片進行討論,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
  • 關於統編教科書閱讀策略單元的解讀及教學建議
    閱讀策略單元則不再是以人文主題為主線來安排課文,而是以閱讀策略為目標來安排的,所有選編的課文都是指向閱讀策略這一教學目標。因此,閱讀策略單元的人文主題線並不明顯。如:五年級第二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它的單元導語是這樣的:「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以上這些目標指向的都是語用教學目標。
  • 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統領下的單元教學如何設計?思路是關鍵!
    繼昨天第一期(《高中數學新課標最顯著的兩大變化》)後,今天接續第二期。由「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統領,指向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單元教學如何設計?(1)依據課程標準在解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我們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轉化為教學目標;再圍繞教學目標,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開發了相關的、有意義的練習和測評。(延伸閱讀《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怎麼樣?
  • 教學價值點、課型與單元教學
    二、教學價值點與單元教學 (一)單元教學可借鑑群文閱讀方式 在大家現在提「單元整合教學」之前很久,我就多次講,語文教材從來都是按照單元編寫的,當年我讀初中時就是如此;但我們的教學從來都是單篇進行,從來沒有按照單元實施過。
  • 戴曉娥︱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
    聚焦語文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指向整合的語文大單元教學研究,成為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如何定義語文大單元教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是從素養出發的語文學習方案,根據語文素養形成的條件和特徵,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統籌內容、目標、情境、任務、評價、技術,合理安排學習活動。
  • 馬建明: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
    語文「新教學」實驗提出的情境、任務、活動與評價如何與深度學習的四個基本特徵高度契合?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如何設計,如何實踐?江蘇省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馬建明老師的實踐與思考,乾貨滿滿。匯報單元選自「新課程資源系列」《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學與教指南 二年級 下冊》(即將出版)第一單元。
  • 「新教學」小學教師培訓活動:統編語文教材二下八單元案例剖析
    她指出,傳統語文情境教學以單篇穩住,缺乏系統性與連貫性,而統編版語文情境教學在傳統語文情境教學基礎上有質的飛躍,每單元都有幾篇相似或相關文章組成,但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課文都各自保持獨立性,因而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只創設一個獨立的情境,整個單元的情境往往沒有關聯,使得情境教學容易淺嘗輒止、浮於表面,而大單元教學基於大語文觀,一個單元即是一個大情境。
  • 部編版三上語文教案第八單元
    第八單元單元教學初探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愛」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愛之情,學會理解課文的意思。 2.本單元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安排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的練習。《掌聲》中的「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英子前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灰雀》安排了練習「默讀課文,想一想,列寧和小男孩在對話的時候,他們各自心裡想的是什麼。」
  • 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探討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可以說是新時代優秀教師的標準。而這一標準的體現,核心就是在課堂主陣地。新時代教師要擔當起這一份職責,就需要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這是國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對國家意志的一線回應。 什麼是「大單元教學」設計?
  • 沙坪垻區大單元視角英語教學研討會在上橋中學舉行
    2020年12月22日,沙坪垻區大單元視角英語教學研討會在上橋中學舉行,活動主題為初二年級教材單元整體設計及教學示範,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
  • 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四二——《番茄太陽》一帶一閱讀教學(崔麗芳等)(四下)
    )(趙曉娟)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六——六上一單元複習課(第一課時)(張愛萍)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七——二上二單元複習課(鄭曉娟)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八——金子(第二課時)(郭慧琴)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九——四年級第一單元複習課(第二課時)(趙曉娟)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十——四年級第一單元複習課(第一課時
  • 朝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 ——山科版小學英語教材「飲食話題」為例
    「飲食」需要辨析中西方飲食文化的能力,指向的核心素養就是文化品格。最後確定本單元指向的核心素養是語言能力和文化品格。 二、細化內容標準    要將該內容標準轉化為教學目標,則必需釐清以下幾個問題,理解是知識層面的目標,運用是能力方面的目標,英語課堂上的理解如何操作?如何讓學生能達到「理解、運用」的水平?「理解、運用」達到什麼程度?課堂中表現出怎樣的學習行為可以判斷為學生能「理解、運用」了? 飲食話題包括飲和食兩部分。
  • 淺談初中語文開放式閱讀教學
    因此,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可能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多的給予學生閱讀空間與條件,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的使用開放式閱讀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