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各種錢幣一度被廢棄,甚至恢復到谷帛為市的狀態,而崔烈在這時卻因為錢幣揚名,本篇就來看看他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0首。
《蒙求》 唐 李瀚
魯褒錢神,崔烈銅臭。
【熟悉的《蒙求》,魯褒著有《錢神論》,這是用於諷刺世人的,而崔烈恰恰相反,他因為自己的行為飽受後人詬病】
《讀錢神論偶成》 宋 張擴
崔烈得名未掩臭,陳萇小黠強稱美。
【崔烈是冀州名士,本身也頗有文採,歷任郡守、九卿,若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也有更進一步的可能。然而崔烈偏偏劍走偏鋒,自己花錢買到了司空一職,這也讓他的名聲驟降】
《送徐群宰望江》 唐 邵謁
陶潛雖理邑,崔烈徒臺衡。
【「臺衡」指的是宰輔大臣,崔烈作為三公之一也可算在其中,就是後世詞人都不怎麼買帳】
《閏三月十日將別王甥與之痛飲醉後作將進酒》 明 皇甫衝
馬遷四顧下蠶室,崔烈一日居三公。
【崔烈也算是開了一個先河,雖然漢靈帝劉宏賣官鬻爵,但不是什麼人都敢買三公級別的官職,段熲、樊陵、張溫、崔烈等人都是交了錢的,崔烈還因為有一定名聲獲得了折扣,只花了500萬。
《夏日珠溪賦八音體·其一》 宋 方嶽
金篩薜蘿月,玉戛琅玕風。石根一睡美,幽尚誰與同。
絲棼俗士懷,顛倒崔烈銅。竹筇肯俱來,獨予兩詩窮。
匏瓠亦纏藤,永日閉梵宮。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
革華共徘徊,愛此山叢叢。木犀約重遊,小待香玲瓏。
【回想下「四世三公」的名頭,這不是光靠錢就能買來的,一代代先賢做出莫大貢獻才將家族帶上巔峰】
《建中索子賢酒債戲作一絕》 宋 歐陽澈
阿堵物無崔烈臭,孔方兄有少陵羞。一鬥酒金償未得,速來相就典貂裘。
【談錢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關鍵是有人踐踏規則,就像崔烈之子所言「論者嫌其銅臭」】
《借榻妙上人小樓簡圓方外》 宋 釋居簡
透骨清貧兩苦心,圓方覓句妙方琴。尚堪擁鼻麾崔烈,來借樓頭破布衾。
【崔烈:我已經成了氣味的代名詞???】
《嚴子陵四首·其三》 明 吳璉
白髮桐江老釣徒,清風千古漢狂奴。不知崔烈祠前過,亦向先生一拜無。
【看起來後人對於崔烈還是有褒有貶的,功過留與後人評說】
《戲呈程民老》 宋 華鎮
多才是處走華鑣,問柳尋花九十朝。春去光陰祇恨晚,興來行路莫知遙。
謝安攜妓情雖遠,崔烈為公臭不消。應是醉魂傷駘蕩,大歌楚些為君招。
【崔烈在詩詞中大多是惡名,或者代表了負面形象,這是走捷徑付出的代價,雖然「三公」家族的名聲很誘人,但也要愛惜羽毛吶。
《孤憤吟上十韻》 宋 高斯得
崔烈為公近日有,劉毅答詔今時無。
【有人開創,就有人效仿】
關於崔烈的詩詞,就到此為止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