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為什麼陰陽五行文化始終貫穿於我們的文化之中

2020-12-27 天罡奇門遁甲於海洋

中華上下五千年,陰陽五行始終貫穿於我們的文化之中。目前作為中國人,仍然受惠於陰陽五行學說。因為我們的行為、處事都和他息息相關。

像我們經常說的: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孝道;吃虧是福;惜福;未雨綢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否極泰來;亢龍有悔;在陽盛的時候,要準備向陰轉換;在很順利的時候,要防備危險將至等等方面,這些思維方式都跟陰陽轉換的理念相關聯。

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能像我們漢民族這樣,對待自己的後代這樣的不遺餘力。因為我們有一個陰陽互根文化,子女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生命之根的延續。子女是我們下一代的傳承,也是陰陽之間一種縱橫性的交錯。

正是有些理念的存在才塑造了我們中華民族積極、樂觀、勤奮,還有對我們國家、民族的認同等等特性,陰陽五行在這裡起到一個絕對性作用。

作為一名民間學者,我感到有一份深深的責任感在裡面。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用什麼樣的理念去管理,我們都應將祖先遺留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來,有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探尋祖先的思維方式,探尋祖先傳承文化的歷程。

《尚書 洪範》中記載了關於陰陽五行的理論: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這裡的五行是社會生活中必需的五種物質資材。早在西周初年,即能對五種基本的實用資材的自然屬性和味覺性作出這樣抽象和相互的比較,真是難能可貴。雖然這種觀察還停留在認識事物簡單的多樣性低級階段,但已包含了聯繫和差異思想的端倪。

《洪範》篇,由開始的五行物說,到最後演化成五行氣說,這兩種學說之間是沒有間隔地,氣說是由物說漸變過渡來的。

我們的祖先將五行的五種物體、五種物質進行了最抽象而又最具體的表達。如果完全是抽象的物體,老百姓理解不了,那就沒有辦法使用和研究,也無法指導農事,也不能建立學說。老祖先用人類最司空見慣的五種物質,將五行進行了抽象化的定義。在這個定義出現以後,人們對五行也就有了一個最直觀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一系列哲學的用法,最後上升到五行氣說。

陰陽五行學說,儒家(仁義禮智信)、法家、陰陽家、兵家、民間等等都在使用。比如咱們行軍打仗要辨氣,在形成陣法的時候要講究相生相剋。再比如古時的機構,根據五行相生相剋,設置了五樞六部,設置了政治制度,法度。

五行衍生出五味,衍生出五德,衍生出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衍生出陰陽體變等等,古人通過五行解決了一攬子的問題,解決了生活當中方方面面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說,通過陰陽五行衍生出一系列的制度、法度、道德、觀念、倫理等,對這些方面都產生影響,最後塑造出當下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 陰陽五行八卦之陰陽
    並不好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到底孕育了什麼。現在,我長大了,變得懂事了,知道抱大腿了,我的祖國和傳承下來的文化就是我最好的靠山。當然,並沒有說國外的東西都要嗤之以鼻,這個世界的東西沒有好與壞,只是看你需要什麼。現在我還是覺得教父是最偉大的電影,披頭四是全世界最好的樂隊。
  •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說法最早是誰提出來的?
    「上下五千年」這個說法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講的是我國的文明史有五千多年,最早從皇帝、炎帝開始,之後經歷夏商周等朝代,才走到今天。但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說法是被許多學者所不接受的,畢竟僅僅從文字記載來看是不夠的,要論真正的歷史,就必須有物證出土。
  • 從陰陽五行是否有物質性談我對中醫文化的認識
    今天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提問,說:一部分中醫認為陰陽五行不存在,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首先,作為一個學習了多年的中醫粉,我是否定這種說法的,中醫的體系是理法方藥,理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這些理論是整個中醫體系的基石。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那麼夏朝之前又是哪個朝代
    如果想要知道一個國家在歷史中一共經歷了哪些朝代,首先就需要有相應的考古證明,但是目前的我們並沒有發現從夏朝出土的一些文物,所以我們需要先證明夏朝的存在才能繼續研究後面的歷史,因為我們所了解的那些神話故事
  • 河圖洛書--中華文化之源
    但周易為儒學眾經之首,也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所在,有必要清楚其內容及意涵。,關於河圖洛書的記載很多,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也有記述(如:論語)。《周易》和《洪範》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河圖洛書雖有文字記載但其原貌卻早已失傳,現今我們所見到和學習的是北宋初年道士陳摶(tuán)(871年—989年)所作,其人有河圖、洛書、先天圖、太極圖傳世。
  • 數術基礎:陰陽與五行
    數術基礎:陰陽與五行對陰陽與五行的學問基本懂得的人不在少數,深入懂得的人卻寥寥無幾。當下,就談談陰陽與五行的基本知識吧。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形意拳與陰陽八卦的思維模式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內核與哲學思辯基礎,它貫穿於中國傳統醫學、氣功學、宗教學、人文科學、建築學、文學、藝術學、武術,乃至 帶來迷信色彩的堪輿(風水學)、佔卜、星相、手相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學說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黃樸民:秦漢文化的時代精神
    這種文化理性精神,主要體現為政治文化上的大一統理念貫穿於當時文化遞嬗的始終,哲學架構上的陰陽五行觀對思想文化各個層面的聯繫與溝通,學術形態上的兼容博採、融合貫通。中華文明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獨立起源的文明之一。中國歷經五千年滄桑,國內諸民族經歷了戰和更替、聚散分合、遷徙與融匯,卻始終不曾割斷共同的文化傳統,民族認同始終如一,而且越是歷經磨難、遭遇坎坷,越是增強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自我意識和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
  • 一本「活著」的《上下五千年》不用翻閱 給它一天還你五千年歷史
    我們想要了解國家悠久的歷史,大多數都是通過一些歷史書籍去了解,在求學時期除了歷史課本之外,還有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暢銷的歷史讀物——《上下五千年》,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都一一的囊括其中。很多時候翻閱歷史書籍是枯燥無味的,還沒有翻看幾頁就想要自動放棄合上書本。
  • 陰陽結合出現了《五行》又確定了星球的東西南北和人體的上下左右
    我們都知道陽(一)陰(一一)結合,那麼它們是怎麼形狀的結合呢?它們是以填空式的中心結合,陽負責頂天立地,陰負責平分天地,就像加號《十》式結合,在宏觀上,陽等於上下或南北方向,陰等於左右或東西方向結合。這種陰陽結合的框架直接導致了《五行》的產生,也就是東西南北中一一金木水火土的形成。形成之後按照相生相剋的理進行循環。為什麼說《五行》呢?就是它們已經和陰陽成為一體的運行機制當中了。如果陰陽分離,那麼《五行》也就是散了沒有了!
  •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
    五行學說肇始於夏商之際,完善於春秋戰國,影響持續至當今社會。它雖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範疇,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卻廣泛地滲透到中國的社會制度、思想文化、自然科學與語言文字等各個領域。龐樸《稂莠集》認為:陰陽五行「迷漫於意識的各個領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陰陽五行圖式,幾乎就無法理解中國的文化」。因此,探討五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追本溯源的意義。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中華上下五千年,你我應當傳承!
    讓我們一起傳承文化,緬懷歷史,致敬英雄!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醬醬要給大家推薦一部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動畫作品——《如果歷史是一群貓》。動畫背景《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繪編肥志,最開始是漫畫,後改編為網絡動畫,深受大眾喜歡。
  • 易道與五行(1):五行的根源與五行的概念
    一.五行的根源關於五行,世人也稱之為陰陽五行,但是嚴格說來,在道家的太極原理中,陰陽和五行的內涵是有區別的,而且二者所貫穿和存在的層次也不同。在太極原理中,陰陽的理貫穿始終,從最高到最低,在不同層次有不同的內涵,精深玄妙,無所不包,是道家最根本的理,所以在「易傳」中說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家講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我們看到的太極圖也是一陰一陽的結構。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何謂「陰陽」?陰陽是指日、月等天體運轉規律,是宇宙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何謂「五行」,五行是指宇宙間金木水火土五種可運轉、流行、發展的物體或質能。中國醫學理論用五行平衡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古代賢哲用五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命理學家則用五行生剋制化來闡述生命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
  • 弘揚光大中華文化元素
    「中華文化元素」,指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鑄造的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韻味的基本質素,如陰陽和諧、五行相生相剋、家國天下情懷、民本思想、區別於拼音文字的形義文字等。它們生長發育於中華民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中,蘊藏於中華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中,為海內外華人所認同和信守。   中華文化的不同級次、不同門類包含著各具個性的元素。
  • 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春上雨水
    ——〖五律·中華新韻〗(2020.02.19)去年的正月十五,恰逢雨水。《元夕夜》(雨水)十五人圓月更圓,時逢雨水夜猶寒。燈紅霓閃春情在,萬裡煙花墜滿天。——〖七絕·中華新韻〗(2019.02.19)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節氣和節日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色彩濃重的節氣和節日,又使得中華大地民風民俗各不相同,文化異彩紛呈。
  • 太極,陰陽五行,七星八卦,十個數字看懂中國文化的數字玄機
    數字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載者,通過數字的內涵與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賢智者為我們留下的思維模式、哲學思想、宗教理念等寶貴的精神遺產。  《說文》曰:「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交午也。」何謂五行?《尚書•洪範》解釋說:「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