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術基礎:陰陽與五行
對陰陽與五行的學問基本懂得的人不在少數,深入懂得的人卻寥寥無幾。當下,就談談陰陽與五行的基本知識吧。
先秦時期,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本是兩家,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逐漸地兩者融合併廣泛使用於中華五術當中。
何為陰陽?
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二性構成,太極之中有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同源同根,陰陽對立統一,陰陽互為體用,陰陽化育共生,陰陽不斷變化發展,層層遞進而成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陰陽哲學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陰陽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易經》裡以陰陽爻的符號表示陰陽。
陽爻:
陰爻:
陰陽的分類。
許多事物都可以分為陰陽,都是成對出現,彼此都要依存對方而存在,陰陽是事物二分法的高度概括。
有陰必有陽相對,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是因為它們之間的關係而存在的,脫離了這種關係,陰陽是沒有意義的。
陰陽具備不變性。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上,太陽一定為陽,地球一定為陰;在性別關係上,男一定為陽,女一定為陰,這是穩定不變的。
陰陽具有相對變化性。一位男生在兩性關係中屬陽,但是在公司裡屬於員工,那麼他的領導為陽,他就為陰,陰陽的相對變化是從關係的變化中發生的。又如人體的肝相對於肺屬陽,主升,而肝在與膽的臟腑關係中,屬陰,因為肝屬髒。
陰陽關係是層層嵌套和遞進的,由簡單到複雜,從物理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到化學鍵的陰陽,再到生物的陰陽,再到人體各部分的陰陽和人與人之間的陰陽……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充滿著各種層級的陰陽關係。
陰陽,是認識宇宙的另一種基本概念,是中華五術的基礎。
什麼是五行?
並不是說世界僅僅是由五種物質構成。五行思想將宇宙歸納為五種影響萬事萬物的「力量」,而每一種「行」是根據彼此的性質、功能、關係和運行規律而劃分的。五行之間形成生克循環,表達的是萬事萬物的相互關係和運行規律。五行可以囊括數、象、氣、形、物質、信息、能量等所有一切。
五行是陰陽二氣化生而來的,五行中的每一「行」,是指具備某一共同特徵的一類事物的概括。
五行的基本特性
水的特性是:寒冷、潤下、黑暗,如水、雨、雪、黑色、北方、冬天等。
火的特性是:炎熱、炎上、光明,如火焰、陽光、紅色、南方、夏天等。
木的特性是:溫暖、生發、柔和、舒展,如植物、綠色、東方、春天等。
金的特性是:清涼、肅降、潔淨、收斂,如金屬、白色、西方、秋天等。
土的特性是:長養、化育、受納,如土、山、黃色、中央、四季第三個月等。
五行生剋規律
五行學說不僅僅是一種對事物性質的分類,更重要的是它闡明了事物內部運動的一般性規律。也就是說,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有相生的一面,又有相剋的一面,正是因為這種相生相剋的作用,宇宙中的事物才會有變化和發展。生克是中性的,生克的好壞的判斷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五行的相生含有生發、促進、助長、保護之意。五行的相剋,含有制約、控制、抑制之意。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順次相生,循環往復,五行隔位相剋,動態中維持平衡。事物有生有克才能不斷發展。
五行最原初的概念是高度抽象的,是形而上的,不存在反克、生多變克之類的,一切類象化或是具象化的的五行概念,都是形而下的解析。
陰陽為二,五行為五,二乘以五為十,中華數術乃至華夏文化當中的數理規律,基本都來源於陰陽五行。
如要研習隱學數術門類,陰陽與五行的基本知識要牢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