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Kiki
編輯:橙子
本文共1800字,閱讀需要約2.5分鐘
前天工作室有事,耽誤了去幼兒園接寶寶放學的時間。等我趕到幼兒園門口,看見寶寶班裡的嘟嘟正在嚎啕大哭,他媽媽站在一旁束手無策。
我問:&34;
嘟嘟媽媽看到我來了,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34;
&34;我蹲下來和哭鬧的嘟嘟說。
&34;孩子不依不饒。
&34;嘟嘟媽媽有點生氣的說。
&34;我說道,&34;
&34;嘟嘟媽媽不解的問。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老師常常會以&34;的形式來獎勵寶寶的某種優秀行為。而孩子出現視小貼紙如命的情況,是因為這個折合人民幣不到1分錢的小貼紙,對於孩子而言,可不僅僅是&34;這麼簡單。
寶寶進入幼兒園後,開始逐漸理解什麼是集體感、榮譽感、團隊合作以及個人成就感等。沒有人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鼓勵,孩子亦是如此。因此,貼紙對於幼兒園寶寶來說,並不僅僅是貼紙那麼簡單,它對於孩子成長背後的意義比較深遠。
首先,滿足了孩子希望&34;的心態。
我們常說,看見即治癒,但往往卻做不到及時看到孩子的努力。但在幼兒園,可能會因為孩子吃飯好,或者是因為學會了系扣子、穿襪子等基本生活技能,老師會及時給予獎勵。
這種獎勵無關乎價格,此時,多貴的玩具都比不上1分錢的貼紙重要。
其次,孩子如此在乎貼紙,是因為它承載了滿滿的正能量。
貼紙的作用是獎勵寶寶在幼兒園的良好表現,也就是說,那一張小小的貼紙上面承載了孩子的努力和優秀。
最後,是孩子努力適應幼兒園,積極向上的動力。
剛到一個新環境,能得到老師的獎勵,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心理支撐。這也是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重要環節,想要得到小貼紙,就需要表現好,然後就會逐漸喜歡上幼兒園,想要去幼兒園,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有家長說:&34;這是因為獎勵孩子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一書中提到,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就像上文中家長的疑問,我們的確平常在家裡也會獎勵孩子,甚至是一直在獎勵孩子,但卻無法起到&34;的作用。家裡的獎勵和幼兒園的獎勵,對於寶寶而言,還是有區別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獎勵,家庭和學校的要形成相互配合,給予寶寶正確的鼓勵和認可,方能起到獎勵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我們在獎勵孩子的時候,手段要正確。
1、 物質獎勵無關乎金錢多少
如嘟嘟媽媽所說,貼紙折合下來不到1分錢,卻能讓孩子心心念念。我們在家裡獎勵孩子也是這樣,也許昂貴的玩具和衣服,都比不上你帶娃去小區挖半個小時沙子開心。
2、 獎勵孩子的內心真正所需
既然獎勵孩子,就要考慮孩子內心所需。比如寶寶想要一個奶油冰激凌作為獎勵,但家長非建議孩子吃一個草莓蛋糕。這種獎勵就失去了意義,孩子吃完草莓蛋糕後,還想要奶油冰激凌。
3、 獎勵不能經常進行
獎勵得來的太容易,就失去了獎勵價值。若想真正起到獎勵的目的,建議父母需要明白獎勵的意義,孩子也要懂得獲得獎勵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感受到獎勵的意義和力量。
無論是幼兒園的貼紙獎勵,還是父母在家裡的物質獎勵,其本質都是&34;的一部分。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在說,不能隨便表揚孩子,那是因為表揚以及獎勵的方式方法有問題。鼓勵式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獲得自信,尤其對於幼兒園的寶寶而言,使用正確方式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詹青雲曾說:&34;
並且從孩子的表現中,我們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孩子渴望得到老師獎勵的小貼紙,就說明他希望被表揚,他的內心需要這種動力。
鼓勵式教育配合恰當的獎勵手段,孩子的物質和精神都能得到滿足。
Kiki有話說:
小貼紙雖然不值錢,對於孩子而言卻是意義深遠。這也給了我們當家長的一個啟發,在寶寶的教育問題上,應該多注重心理建設,而非昂貴的物質獎勵。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