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香港名作家稿費,倪匡第一,誰是第二?|沈西城

2020-12-24 騰訊網

金庸和倪匡

作家寫稿,講求稿費,稿酬越高,收入越豐。有錢作家,金銀滿屋;缺錢作家,窮愁潦倒,誰願幹?即便名作家,初出道時,稿費也不高。

說說科幻大家倪匡(衛斯理)吧。入行時,千字數元而已,且看他的夫子自道——「我都不理別人怎樣說了,自顧自寫起來,那時有份報紙叫《工商日報》,徵求一萬字小說,每周一次刊登於副刊上,我花了一個下午時間,寫了一篇一萬字的小說……寄到報館,那篇小說叫《活埋》。稿件寄去後不到兩個星期,編輯聯絡我,問能否寫長一點,於是我把本來的一萬字多寫三千字共一萬三千字。小說在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刊登,當時我也不知有多少稿費的,後來收到稿費,見竟有九十元之巨,笑得我像瘋子一樣。」自此投稿頻仍。後來轉到《真報》當助理編輯,未幾開始用嶽川筆名撰寫武俠小說,大受歡迎,倪匡橫空而出。《新報》羅斌,求材若渴,邀他寫稿,一月數百,後來寫《女黑俠木蘭花》,第一本,千字十元,四萬五千字,稿費四百五十元,在六七十年代,可說不俗,倪匡滿心歡喜。《女黑俠木蘭花》銷路大升,倪匡要求加稿費,由千字十元加到二十元,羅斌不吭一聲。於是小說升,稿費加,一加再加,加到千字一百元、一本四千五百,是第一本的十倍。懂得營商的倪匡獅子大開口,又要再加。羅斌無奈請吃晚飯,美酒佳餚,酒過數巡,道:「倪先生,稿費儂現在是全港最高了,再加,我吃勿消了。阿可以將就一點,暫時以一百塊為限?」「不不不,勿來三!」倪匡搖頭如撥浪鼓,羅斌心一沉,問:「格麼你要加多少?」倪匡想也不想,回道:「一千字十二塊。」羅斌一盤算,千字一百十二元,沒錢賺了!面對迭只惡死鬼,羅斌把心一橫:「倪先生,我無法答應你!」生意拉倒,倪匡蟬曳殘聲,去了《明報》,只拿千字八十元的稿費。羅斌氣得「鴨孵鴨孵」,與金庸結怨,其實始作俑者,便是倪匡,不幹查大俠的事。

倪匡的稿費,以火箭升空的速度上躍,颼颼颼,今月千字十元,下月二十、再下月三十,直到一百、五百,最後,每字一元計,千字一千大元。八十年代後,千字高至二三千元,也曾試過以一千字五千元寫短文,長稿不在其列。倪匡為《明報》寫衛斯理連載,每月約是六七千;轉寫東方原振俠連載,馬老闆出手闊綽,一萬一個月。倪匡每月共寫十多個專欄,收人逾十萬,彌足驚人。其後成了大導張徹御用編劇,一個劇本由一萬起至兩三萬,一個月可寫四個,收入也過十萬。倪匡興高採烈地告我:「小葉,我現在勿寫小說,只弄劇本,四日寫一個,一個月可以寫五個,十幾萬放落袋,比寫稿輕鬆得多。」我搭口:「倪匡兄,儂勿寫,撥我寫,好伐?」你猜他如何回答?「人家要,你去寫!」不作曹邱。不僅對我如此,對小妹亦舒亦然。小亦舒央阿哥代籌謀,做阿哥的回答:「儂自家寫去,因為我,人家用儂稿子,顯勿出儂本事!」換言之,做人要靠自己。亦舒爭氣,自己闖,終成名家,風頭不遜阿哥。我也依樣葫蘆,有樣學樣,結果麼,半天吊,勿上勿落,行不得也哥哥!

九十年代初,倪匡要移民了,主意打定,斷掉所有稿件。勤加緣老闆梁鳳儀女士請他續寫衛斯理,千懇萬求,終獲首肯。為表誠意,設宴皇朝會,XO、魚翅、蘇眉款待。倪匡要我作陪客,席間,梁鳳儀乞問酬勞。倪匡呷了口XO,舐舐唇,不慌不忙地道:「梁鳳儀女士,我的書通常有兩三萬本銷路,就算你兩萬本吧!(看,多客氣!)至於版稅嘛,百分之二十,定價五十,就是十元一本,兩萬本,盛惠港幣二十萬大元,哈哈哈!」縮了縮肩膊,抿嘴笑嘻嘻,活脫脫是韋小寶再世。在場的一聽,都傻了眼,一本八萬字的小說,港幣二十萬元,千字二千五百元,那是天價啊!我以為梁鳳儀會打退堂鼓,豈料,梁鳳儀非常人也,一端臉色,朗聲說:「倪大哥,成交!」伸手跟倪匡緊緊一握。倪匡道:「慢,我還有一個條件,請先付版稅,一個禮拜後你派人來我家拿稿。」全場譁然,稿費如斯高,還要先收,這是啥門道的生意?梁鳳儀一聲不響,打開香奈兒皮包,拿出支票簿,用筆在上面寫。倪匡賊頭狗腦地從旁提點:「梁鳳儀,要cash(現金),千萬別劃線 !」

香港名作家稿費,倪匡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有人問金庸又如何?金庸除了五六十年代在《新晚報》《商報》寫過連載外,一生只為明系刊物寫稿,稿費以單行本銷量計。金庸武俠小說九折發行(全港最高),一本幾萬冊,扣除印刷、紙張,全數落在查先生的口袋裡,乃是天文數字哪!某夜,倪匡微醉,仰天長嘆:「小葉呀,我的稿費雖高,也多不過查大俠!」倪匡第一,誰是第二?撥草尋蛇,追源溯流,算來算去,大抵是依達(古龍也高,去了臺灣,不屬香港)。武俠小說是金庸,科幻小說乃倪匡,愛情小說推依達,這是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壇情況。依達十七歲憑《小情人》一書登上文壇,迅即成紅作家。《小情人》後來被拍成電影,易名《儂本多情》,自此火上加火,直闖雲霄。《小情人》如此出名,稿酬多少?依達講給你們聽,港幣三百元。《小情人》屬環球小說叢,四萬五千字,算起來,一千字大約六七元,當年行情程計,已算不薄。近年跟依達日日微信,成了好朋友,他一向待友如己,說要送我一個大禮,就是拆破傳說已久的文壇傳言。當年盛傳《東方》馬老闆為了請依達寫稿,竟動用黃金作稿酬,是耶,非耶?幾十年內傳之不絕,真相不白。今趟有請依達老哥說吧——「我拿過最高的稿費,就是《東方日報》創刊時,老馬來約我寫稿多次,但當時我真的有許多稿約,抽不出時間。他約了多次,誠意難卻,就替他寫了一個月連載小說(每天約八百字左右)。寫完之後,我真沒時間再寫,也沒去收稿費。一日,老馬送來一個紅包,說是給我的稿酬,打開一看竟是條重得沉手的足金粗金鍊(起碼好幾兩)!《東方日報》創刊時,許多人傳說:『馬老闆是用金子請依達寫稿的。』聽似天方夜譚,其實千真萬確,也算得是最貴的一次稿酬了吧!」當年不少人,半信半疑,有說是真的,有說是依達自抬身價,如今真相豁清,謎團亦解。

香港作家,六七十年代,當以咱們上海幫金、倪、依收入最豐,其他較有名氣的作家,像劉以鬯、黃思騁、俊人等,進帳亦不俗,劉以鬯七十年代初,能以十萬元買下太古城的房子,黃思騁家住窩打老道,俊人有車代步,足見名作家的收入,比得上銀行經理,吾等文壇小卒,能不羨慕?

作者:沈西城

編輯:安 迪、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倪匡:看得懂九把刀,看不懂郭敬明(圖)
    寫了幾百本小說和劇本的倪匡已經78歲了,當年成名後過著聲色犬馬生活的小說家,那個香港電視臺《今夜不設防》的主持人,如今活脫脫成了整天哈哈大笑的「彌勒佛」。倪匡的經歷太豐富,生於上海,早年參加革命,然後逃亡香港,最後在香港以寫稿為生,成了和金庸同一輩的香港名作家。他這一輩的文化界風雲人物,也大都凋零,只留下他、金庸和其他幾位老人。
  • 香港四大才子倪匡,率性而為自由灑脫,卻曾逃亡2000裡
    在金庸先生葬禮那天,已經90高齡的倪匡步履蹣跚地走到了靈堂前,靜靜地站在那裡,送他一生的知己好友最後一程,他的背影裡,滿是悽涼與落寞。如今「香港四大才子」已經仙逝兩位,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
  • 「衛斯理系列」誕生50周年 倪匡接受採訪稱看不懂郭敬明
    今年是華語世界著名幻想小說「衛斯理系列」誕生50周年,2013年度的香港書展也特別設了一個與「衛斯理」和倪匡(「衛斯理系列」作者)相關的展覽。倪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聊了很多自己過去的奇聞趣事,同時也談到了自己現在的生活。倪匡說眼睛好的時候,也天天上網,上微博。自己仍在看很多書,甚至郭敬明、韓寒、九把刀的作品都能「如數家珍」。
  • 金庸去世:香港四大才子,曲終人散
    這年,香港《大公報》復刊,查良鏞是外派赴港,緊急支援的。誰能知道四年前,他離當上外交官只差一步之遙,卻在中央政治大學行俠仗義,因這件小事,被校方「勒令退學」。<倪匡年輕時>早在1957年,倪匡從內蒙,一路刻假章偷渡到香港,還留下一句訣竅,章越大,越逼真。
  • 倪匡自稱:「我對愛情很專一,只是身體不專一而已。」
    香港著名小說家倪匡與黃霑、蔡瀾和金庸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不同於其他三人地方是倪匡更多地有著一些才子的風流氣。直來直去的他就曾說——我對愛情很專一,只是身體不專一而已。大陸到香港的漂泊經歷倪匡原名倪聰,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的鎮海區。
  • 倪匡和金庸相見,第一句話竟是道歉,因為他讓阿紫的眼睛瞎了
    倪匡和和金庸老師不愧是真的好朋友,他能了解他的想法,能看透這事實,所以從倪匡的嘴裡說出這六個字,是非常能體會到他的一片真誠的。這也不僅僅是因為倪匡和金庸老師的關係好,更多的也是因為他本身的性格就是這樣。
  • 倪匡:郭敬明不如九把刀 李小龍不是武術家
    甫一坐定,倪匡就笑道「你們隨便問,我什麼都可以答。」至今封筆二十年的倪匡自稱是個典型的「宅爺」,平時除了看書,就是上網、睡覺,從來不寫一個字了,「懶得寫,我的配額已經用完了。」但是話語間透露的倪匡雖已「金盆洗手」不在文壇江湖廝殺,卻對這個江湖的動態了如指掌。
  • 2008香港書展系列活動
    Chip Tsao 注: 此分享會以英文演講    「名作家講座系列」 -- 自由之惑  時間: 17:00 - 18:30 地點:  會議室406-407 主講嘉賓: 麥天樞先生     「蔡瀾與倪匡──好友講好友」  時間: 18:00 - 19:30
  • 倪匡:一笑已經風雲過,半個世紀的故事,只留下幾個最後的配角
    他曾同時給12家報紙寫連載,堅持多年每天手寫數萬字,自封為「漢字寫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他是黃霑至交,古龍密友,香港四大才子,平生最得意對聯: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他給太多故事刻下了倪匡製造,最後自己人生也如傳奇。
  • 倪匡封筆之作 只有老友能懂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戴 平  2006-08-15 12:15  編輯:康雲久未公開露面的著名華文科幻小說家倪匡,不久前「重出江湖」,在香港書展出席讀者座談會,跟3000名「書迷」暢談「衛斯理回歸」後的點點滴滴。在會上,倪匡除了與「粉絲們」展開了趣味盎然的對話,也披露了自己封筆的原因。  倪匡去年年底在臺出版新書《只限老友》,強調是「封筆之作」,書未上市,已在網絡上引起討論。
  • 浪奔,浪流,香港四大才子永不休-虎嗅網
    黃霑01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1990年,隨著電視劇《上海灘》的熱播,這首由葉麗儀演唱的《上海灘》紅遍大江南北,成為大街小巷人人會唱的第一代流行歌曲,人們第一次被香港音樂驚豔了《滄海一聲笑》榮膺香港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羅大佑說:「該首歌偉大的地方在於,歌詞不變,用粵語和國語來唱同樣合乎音調,但同樣那麼好聽。這種形式的歌曲幾乎找不到第二首。這是黃霑了不起的地方。」
  • 華人著名作家倪匡談棄佛歸主只因「信」 戒菸戒酒經歷神奇妙恩典
    7月23日,著名衛斯理科幻小說作家倪匡出席了第24屆香港書展並和讀者交流。多年來,倪匡的小說以其豐富的科幻和超前的想像吸引了一大批讀者,而他的個人人生經歷也成為了大家紛紛樂道的話題。在書展期間,就有讀者問他為何棄佛信主了?他說:「我本來信佛教,但佛經太艱深,我太懶,受不了。
  • 香港樂壇五大作詞人,才子黃霑排第二,排第一那位被尊稱詞神
    過去的香港能湧現這麼多經久不衰的歌曲,有一半的功勞是屬於香港的作詞人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香港樂壇的五大作詞人。第五位劉卓輝。香港著名填詞人,曾經為張學友、黎明和beyond等當時香港很多著名的歌手作詞。而讓他開始被人們熟知的就是他與Beyond開始合作之後。
  • 邵氏經典《大海盜》:張徹、倪匡強強聯手,狄龍、姜大衛絕世雙生
    邵逸夫、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四兄弟從創立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逐漸把自家娛樂產業觸角伸向了南洋和香港。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電影公司從成立至今一共拍了近千部電影,準確的數字不得而知,迷影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有700多部。豔情、黃梅調、武俠、民間傳說、黑幫、邪典……邵氏電影包羅萬象,不同的人能找到不同的心頭好。
  • 救成龍、撩青霞、坑金庸,當年香港最騷的男人,是他們仨
    「倪匡和張徹」 為了多掙稿費,倪匡四天寫一本書,一個月出八個系列。03香港影壇第二件大事,是 1970 年鄒文懷出走邵氏,把李小龍從美國拽回來收入麾下,從此與邵氏分庭抗禮。李小龍回港,跟鄒文懷合拍《唐山大兄》。當時給電影做配樂的,正是黃霑的老搭檔,顧嘉輝。
  • 周慧敏感冒嘔吐 倪匡誤會可以"抱孫子"(圖)
    周慧敏的未來公公,是急著抱孫的倪匡。  周慧敏頻傳懷孕消息,但每次都只是誤傳,她男朋友倪震的爸爸倪匡很想抱孫,已多次透露訊息,但他倆依然不為所動,最近一次周慧敏身體不適嘔吐大作,又令「未來公公」以為她有喜,弄得啼笑皆非,不過周慧敏答應如果意外懷孕的話,也不排斥生小孩,看來倪震的爸爸抱孫仍有一線希望。
  • 原來王晶才是這個香港科幻第一IP的死忠粉啊!
    《衛斯理》系列是香港小說家倪匡所編寫的系列科幻小說,從1962年的《鑽石花》到2004年的《只限老友》,這個系列故事多達145部。自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經被多次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堪稱香港科幻第一IP。
  • 父親是倪匡、李嘉欣陳法蓉是前女友、娶周慧敏,倪震瀟灑了三十年
    父親倪匡是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與金庸、黃霑,蔡瀾並列。 姑姑亦舒是著名的女作家。 倪家是書香門第,在倪匡那一代,倪家七兄妹個個都是人才。
  • 倪匡和金庸:倪匡討厭阿紫把阿紫寫瞎,金庸轉頭將阿紫寫復明
    倪匡和金庸,是交情特別深的一對好友。而隨著金庸的逝世,他的好友倪匡也被大家提了起來,他和金庸都是非常有才的人,曾被成為四大才子,而如今金庸逝去,四大才子只剩下了倪匡、蔡瀾,兩個人也都是老人了,讓人真的覺得曾經四大才子的輝煌真的完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