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寵壞的張皇后《大明史》|成化弘治之治⑫

2021-02-13 明十三陵

張皇后,興濟(今河北省滄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後選後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於平民之家。張氏的父親張巒,原只是一個秀才,以鄉貢的名義進入國子監,也就是說從地方學校保送進了最高學府讀書,成為國子監生。張氏出身於這樣的讀書人家庭,家教自然還可以。成化二十三年(1487)二月初六,張氏與時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的九月、張氏被正式立為皇后。

中國歷代皇帝基本上都是三宮六院,嬪妃成群,明孝宗卻終其一世身邊只有張皇后一人,別無內寵。明孝宗和張皇后少年夫婦,伉儷情深,十分恩愛。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張後本人的性格較為活潑,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史稱張後「驕妒」,從後來她在政治鬥爭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張後確實絕非庸常之輩。

第二,大臣謝遷的勸諫。本來,皇帝廣納嬪妃是極正常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臣也不會反對。例如,成化朝的時候,群臣因為憲宗二十八九歲還沒有兒子,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廣納嬪妃。那麼,謝遷何以會多此一舉呢?事情是這樣的。弘治元年(1488)二月,御馬監左少監郭鏞請預選淑女,等孝宗服除後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的。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麼就談起選妃的事來了?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曾經定下了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因此,謝遷既有這麼一說,選淑女以備嬪妃之選的事情就擱置下來了。

明孝宗與張皇后伉儷情深,情同民間夫婦。有一次,張皇后患上了口瘡,太醫院進藥,因為擔心被傳染,沒有一個人敢進去。太醫院使劉文泰正蒙受孝宗恩寵,他得到密旨,選一個女醫為皇后治病。朱祐樘毫不在乎,親自在榻前為張皇后傳藥,又親自為皇后送上漱口水。朱祐樘見一切安頓好了,悄悄走下臥榻,因為他自己也忍著咳嗽,強忍著離開再咳,就是擔心會吵醒了皇后。這種感情令宮人們讚嘆不已。

朱祐樘

明孝宗感念自己生母外家單薄,又因深愛張皇后,所以格外優禮後族。愛屋及烏,皇后父親張巒由都督同知而受封為壽寧伯,死後又追贈昌國公,子張鶴齡襲封侯爵。皇后另一弟弟張延齡後來也被封為建昌伯。就連張巒的從兄張岐也因張皇后從按察副使一下提拔為都御史,伯堅等好多人因是張皇后的姻親,孝宗都讓他們做了中書舍人以及錦衣百戶等官。明孝宗還在興濟為張皇后家建立家廟,修建得宏偉壯麗,歷時很長才完工。張氏家族成為有明一代最受寵信的外戚。張皇后受寵愛於皇上,她的兩個弟弟恃權驕縱,他們放縱家人開設店鋪商肆,攔截過往商客的貨物,壟斷市場。張氏的門客豪奴還搶奪百姓們的房屋田產甚至子女,凌辱縉紳。大臣們因為張氏兄弟放縱家人魚肉鄉裡的事情曾多次上疏,請求孝宗予以規治。如山東副使楊茂元、御史胡獻直、戶部主事李夢陽等人都向孝宗上言張氏兄弟的驕縱不法行為,但孝宗都因張皇后的原因,反而懲罰上言的大臣們。不過孝宗正致力於整肅朝綱,對於外戚的放縱也是有限度的。他派人去查實張氏兄弟的事情,為了不損傷他和皇后的感情,只好找機會當面警告張氏兄弟。後來孝宗與張皇后、嶽母金夫人夜遊南宮,鶴齡兄弟隨侍在後。在宮中宴飲時,酒至半酣,皇后、皇太子及金夫人起身更衣。孝宗趁張皇后與金夫人入宮更衣不在的時候,召張鶴齡到膝前,嚴加斥責,命他持正手法,約束家奴,不要做擾民之事。張鶴齡免冠謝罪,連連應命。這是孝宗為顧全嶽母和皇后的面子而苦心安排的。這次宴會後,張氏兄弟的行徑果然收斂了很多。

皇帝的子孫多少,是關係到國家承嗣的大事。孝宗和張皇后結婚幾年還沒有生下皇子,大臣們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納妃嬪,廣播雨露,以多得子嗣,但是,孝宗卻一直沒有選妃嬪。弘治四年(1491)的冬天,長子朱厚照降生。關於朱厚照的生母是誰史書記載不一。

張皇后一生受孝宗的寵愛,孝宗死後,兒子朱厚照登基,冊封她為皇太后,正德五年又被尊為慈壽皇太后,可以說是一生榮耀。張太后為朱厚照擇選了美麗莊重的夏皇后,起初兩人恩恩愛愛,國內也是一片昇平的景象,但是,人生變幻本是無常,又有誰能預料身後的際遇呢?武宗只活到三十一歲,連個子嗣也沒留下就病死了。張太后與眾大臣商量,楊廷和建議太后秘不發喪,並議立宗室中同武宗最為親近的朱厚熜為皇位繼承者。

朱厚熜

可是張太后扶立的這個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個性拘謹,脾氣怪癖,有極強的自尊心。按理,他以外藩入繼皇位,無疑一步登天,應該萬分感激給他皇帝做的張太后才是。但他入京以後一系列的行為說明他並不領張太后的情,相反,為尊崇自己的親生父母和祖母,處處貶抑壓制張太后,利用各種機會削弱打擊張太后的勢力,建立唯我獨尊的權威,以致最後使張太后受不了頻頻打擊,抑鬱而死,這是張太后迎立朱厚熜時萬萬不曾想到的。

張太后也做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她小瞧了朱厚熜的生母蔣太后。蔣太后是藩王妃入居大內,張太后仍以藩王妃之禮對蔣太后,對世宗有時也很不恭,這使世宗積怨在心。世宗處處唯我獨尊,為了使自己的祖母、母親在尊榮方面勝過張太后,他處心積慮。在冊立皇后的冊文敘述中,寫奉祖母壽安邵太后之命面故意不提張太后,這樣來否定張太后在宮中的最高地位。

世宗對張太后更沉重的打擊是懲治張太后的兩個兄弟張鶴齡、張延齡。張太后對這兩個弟弟百般庇護,這兩人也倚仗皇親國戚的身份,橫行不法,無惡不作。百姓無不恨之入骨,不少官員也要求予以懲治。孝宗、武宗礙於張太后的情面,並不予開罪。

張延齡

世宗抓住張氏兄弟二人的罪過,不顧張太后的苦苦哀求,將他們一個斬殺,一個囚禁在監獄內致死。屢遭打擊,張太后不堪忍受,在無依無靠中,於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憂憤而死。張太后的喪葬算是草草了事。

張皇后是一個被丈夫朱祐樘寵壞了的女人,以至於她忘記了約束自己的兄弟,放縱他們為惡,最終也收穫了人生的苦果,下場悲慘,令人感嘆!

相關焦點

  • 明宮未解之謎 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朱厚照竟然不是張皇后親生
    明孝宗朱佑樘是史上唯一不納妃子的皇帝,後宮僅張皇后一人。從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張氏被選立為太子妃,到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駕崩。二人十八年間同起同臥,若民間之伉儷。張皇后為明孝宗先後生養了五個兒女,婚後第四年生長子朱厚照,就是後來的的正德皇帝,後又生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次子朱厚煒未滿兩歲早夭,三個女兒兩個出生不久都死了,活下來的太康公主也只活了一歲多。
  • 弘治年間的「鄭旺妖言案」,撲朔迷離的案情,暗藏了正德生母之謎
    作為弘治皇帝的唯一的兒子,又是張皇后所出的嫡長子。按理說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根正苗紅毫無爭議的繼承者才對。但事實恰恰相反,從朱厚照出生開始, 就不斷就有人暗中質疑其血統身份, 認為他不是張皇后所生。因此出現了鬧得沸沸揚揚的「鄭旺妖言案」。
  • 明孝宗、張皇后與明武宗,帝王家一家三口的悲歡人生
    朱佑樘一生只有一個皇后張氏,別無其他妃嬪,他們夫妻的兒子,就是那位歷史最真性情的皇帝、自封「威武大將軍」的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張皇后為朱佑樘生了三個孩子,長子朱厚照的各種優厚待遇,堪稱有明皇太子之最。當然考慮到朱佑樘只有這麼一個成年兒子,含在嘴裡怕化了也正常,所以不必展開細說。
  •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麼功績,居然被稱作中興?他有四個功績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段故事,看看這個弘治皇帝究竟實行了什麼善政,居然獲得了"中興之主"的令譽。一個時期之所以會被稱之為"中興",至少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前面的那個時代是無比黑暗的。"弘治中興"也不例外,在它之前,成化皇帝朱見深的統治,可以說是明王朝最黑暗的時代之一,臭名昭著的西廠就是在那個時期建立的,正是有著那個時期暴戾的統治,所以才會襯託出弘治皇帝時期的清明。
  • 明朝弘治皇帝一輩子勵精圖治?明代第二首輔:中興僅限前8年
    多重舉措以及孝宗本人的勤政使得弘治初政局呈現向好的局面,「中興」之勢,灼灼可待。 而「中興」之局面更集中於弘治初年之國政,中期以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弘治中期,首輔劉健上言,「視朝奏事,舊有定期,日漸遲緩……伏願皇上益勤政務,每日黎明視朝,辰未時兩次奏事,則朝政肅清事無奎滯。」經筵方面,「近年每次開講,不過三四日而止,雖具虛文,何益之有。
  • 弘治皇帝的內閣班子到底有多強大?
    憲宗皇帝朱見深以萬安、劉珝、劉吉為內閣宰輔,遂有「萬歲閣老」之天下譏,遂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劉尚書」之天下怨,遂有「劉緜花」之天下斥。「萬歲閣老」、「紙糊三閣老,泥塑劉尚書」、「劉緜花」之禍,直至英宗弘治五年徐溥為內閣首輔,撥亂反正,才為結束。
  • 滄州再出土明代皇家石碑:是她當上了皇后,給娘家立的
    7月底,河北滄州滄縣興濟鎮發現了一塊斷碑,為明孝宗為皇后張氏修建崇真宮時所立石碑的上半塊,它與當地博物館內收藏的另一塊斷碑相吻合,兩塊斷碑拼合修復。興濟鎮是張皇后的家鄉。僅過了一個月,這裡又有新發現。9月3日下午,張皇后祭祀母親金氏一族所立石碑在興濟鎮餘慶屯村出土。石碑發現於興濟公園南側的餘慶屯村運河邊,根據碑上清晰的字跡可以判斷,這是明孝宗張皇后為母親金氏一族所立。石碑碑首是精雕細刻的龍紋,與此前發現的明孝宗敕建崇真宮石碑上半部分一致。碑首中部刻有「中宮祭文」四字。
  • 這位皇帝當之無愧,幸運登基後皇后卻無一善終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春天,萬貴妃重病而死。同年九月,明憲宗也因悲傷過度隨她而去。隨即,皇太子朱祐樘即位為皇位,翌年便改元「弘治」,是為明孝宗。然而,明憲宗留給明孝宗的卻是一個政體紊亂,國力凋零的大明江山。可在這座千瘡百孔的舞臺上,孝宗力挽狂瀾,用自己的仁厚寬容和勤奮賢讓明朝得以中興。朱佑樘是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 古代帝王系列之明孝宗——朱祐樘
    自孝宗出生以來至被封為太子,他一直生活在宮內底層,依靠心地善良的底層宮女太監撫養長大,所以他對底層之人更加關注,也從小在薰陶之下養成了一顆仁愛之心。時候,當時太后由於怕萬貴妃對孝宗下手,便將其一直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於成化皇帝相繼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
  • 一個百姓胡說,竟引起皇帝身世之謎,明武宗朱厚照竟是宮女所生?
    正史明確記載,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張皇后所生。但一些野史卻認為,朱厚照可能是一個名為鄭金蓮的宮女所生。這種說法源於一起謠言,這是弘治末年著名的鄭旺妖言案。數年之後,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其理由之一就是「上以莒滅鄭,太祖皇帝不血食」,就暗指朱厚照不是張皇后所生。《萬曆野獲編》、《勝朝彤史拾遺記》、《治世餘聞》、《罪惟錄》等史料均記載鄭旺妖言案的過程,並認為其中有內情,對朱厚照的身世也有所影射。《萬曆野獲編》:當弘治末年孝康皇后張氏擅寵,六宮俱不得進御。且自武宗生後正位東宮,再舉蔚悼王,薨後,更無支子。
  • 古代景德鎮瓷器,正統景泰天順時期,成化弘治正德時期
    大家好,這裡是葉瀠潞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我國古代景德鎮瓷器,正統、景泰、天順時期,成化、弘治、正德時期。成化、弘治、正德時期處於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所燒造的瓷器,上承永樂、宣德舊制,下啟棄靖、萬曆新貌,在品種、造型和紋飾上除了繼承前代傳統外,又有新的發展,形成這一時期獨特的風格。
  • 王陽明科舉考試唯一實物:《弘治十二年會試錄》
    自隋朝開始萌芽的科舉制度綿延了1300年之久,然而留下的科舉文獻卻很少。」科舉錄是記載科舉制度實證性的文獻,明以前各代已屬寥寥,僅剩3種。清代雖然開科多,但所存科舉文獻也不及明代的五分之一。  天一閣主人範欽官至明朝兵部右侍郎,與以前絕大多數藏書家不同,他具備立足當代、放眼後世的遠見卓識,並不一味醉心於珍本秘籍的收集,而鍾情於當代的文獻資料。
  • 故宮展傳世弘治、正德瓷器精品 多半系首次公開
    正德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 杜洋 攝故宮展傳世弘治、正德瓷器精品 多半展品系首次公開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之三——「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29日在故宮博物院齋宮展廳開幕
  • 明朝成化的傳奉官
    關於傳奉官,成化年間的閣臣尹直是這樣解釋的:「成化間四方白丁、錢虜、商販、技藝、革職之流,以及士夫之子弟,率夤(yín)緣近侍內臣進獻寶玩,輒得賜太常少卿、通政、寺丞,署郎、
  • 嫁給道士卻自封皇后 明武宗坐不住了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駕崩,十五歲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第二年改元正德。正德元年,明武宗朱厚照剛剛十六歲,忙著抱孫子的張太后就開始張羅兒子的婚事。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道徒開始向段鋹行君臣之禮,段鋹心血來潮,建立了大順國,自稱皇帝,年號叫平定,妻子王滿堂被封為皇后,果然應了那句「貴不可言」?
  • 寵壞了教育
    寵壞了的教育唐河 袁丁 有人說,教育就是愛。我是不敢苟同的。愛,是單向的,父子之愛,父的付出與子的接受不會成正比。戀人之愛也是單向的,如果你對愛有了感覺,有了效果,愛就變成了情,因此,戀人之愛其實是戀人之情,愛情,由愛由情嘛。 我的孩子,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傾注了我無限的愛,到後來只考了一個一般本科。孩子到了大學,我的愛己很難達到,孩子卻更加出眾,在國外發表論文,在學校做課題,成績都是在愛無法達到時取得的。​
  • 明孝宗朱祐樘劣跡不少,卻被後人認為是明朝中興之主,為什麼?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年號弘治,在位十八年間,為政寬厚節儉,親政愛民,司法清明廣開言路,一舉扭轉了前代成化皇帝的政治腐敗現狀,任用賢能,李東陽、徐溥、謝遷、劉健等名臣輩出。 因此,明孝宗一朝在史學界評價很高,在他統治期間被稱為弘治中興。
  • 回顧雅子皇后與德仁最甜蜜的瞬間,6張絕版老照片見證玄機
    回顧雅子皇后與德仁最甜蜜的瞬間,6張絕版老照片見證玄機美人在骨不在皮,正如優雅是永不衰敗的美麗一樣,時間越悠久,韻味越強烈。雅子皇后從花樣少女到優雅高貴的日本國皇后,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傳奇。那麼,雅子皇后究竟有何魅力,令德仁天皇為之傾心呢?現在來一組雅子皇后與德仁天皇最甜蜜的瞬間,6張絕版老照片見證玄機。雅子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外交官家庭,她通曉英式英語、美式英語、法語、俄語和德語等多門外國語言。不僅如此,雅子還是學霸級別的存在,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成為日美關係專家,被視為外務省最有前途的女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