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話是一個孩子語言表達最基礎的東西,那發音就是最核心的所在。畢竟再會說話的人如果連發音都不能保證準確的話,那他又該怎麼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呢?
有人可能會覺得發音不就是張開嘴巴往外說的事情,有什麼困難的?其實發音遠沒有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我們不重視發音過程和發音器官的發展,別說能不能正常發音,就是張口發出聲音都會變成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很少有人知道發音是一個非常複雜且精密的過程,可能大多數人只知道發音需要用到「氣」來作為發聲的動力,可你們知道「氣」是從哪裡產生的嗎?其實發音過程中提到的「氣」就是我們一呼一吸之間產生的氣流,它從呼吸器官(肺部、氣管、支氣管)處誕生。
但是誕生之後總不能一直存在於呼吸器官吧,畢竟它還是要和外界產生交換的,於是氣流離開呼吸器官來到了喉頭和聲帶,這裡是控制聲帶粗細和音調起伏高低的地方,從喉頭和聲帶處離開之後,氣終於來到了此行的最後一站:聲腔(唇齒舌顎)。
聲腔,與「氣」不得不說的故事:
從聲腔本身的職能來說,它通過引導氣流來達到調整聲音和音色變化,因而聲腔也被稱作「調音區。既然充當了調音師的角色,那聲腔當中肯定會存在不少的「工具來進行輔助。事實上也是如此,那些聲腔當中的發音器官就是它最好的「工具」。
可是有時候工具一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在使用起來也可能會出現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唇齒舌顎之間配合錯誤,再比如舌系帶短等等。一旦這些發音器官出現,將會直接影響到個人正常的語言表達和說話溝通。
在聲腔當中,除了唇齒舌顎的配合錯誤容易導致很多語言問題的出現之外,氣流在聲腔當中過度自由放縱的行為也會導致很多發音不準。要知道氣流本應該從正確的排出通道離開,從而會形成一個完美的發音過程,可有些氣流偏偏不聽話,結果就造成了發音不準的出現。
除過發音器官發育異常的影響之外,還有哪些問題會導致發音不準?
除過發音器官之外,其實還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去重視,這其中一個就是方言環境對個人的影響,而另一個則是構音障礙,尤其是器質性構音障礙的存在讓很多孩子飽受其影響。
方言怎麼影響發音不準?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對自己家鄉的方言充滿感情,畢竟一二十年的時間中總是與這些熟悉的聲音相伴,有時候說話說得太快就會突然冒出一句。但這些都很正常,出現的問題則是一個語言環境中同時存在兩種以上的方言,這可是兒童語言學習的大忌。
構音障礙讓發音徹底變得不準確
如果說方言的混亂交流容易讓孩子對語言的學習產生迷茫,從而導致發音不準。那麼器質性構音障礙對孩子的影響則更大一些,因為顎裂、懸雍垂等問題不僅會讓孩子發音不準,還會讓他們無法和正常孩子那樣張口說話。
後天問題所影響下的發音不準可以通過語言矯正慢慢恢復,但是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卻要先手術再矯正,如果父母們不想孩子一輩子都不能說話的話,希望你們還是得早點注意孩子的異常表現,避免語言問題變得更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