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下紅色沃土: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把紅色基因傳下去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賀喜迎 指尖嶽麓

9月16日,正在湖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習近平指出,今天,我們重溫這個故事,仍然倍受感動。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新民學會舊址、忠烈祠、長沙會戰碑、古塘灣地下黨支部等紅色遺址遍布四處,黃興、蔡鍔、陳天華、劉道一等革命先驅魂歸於此,毛澤東、蔡和森、楊昌濟、徐特立等眾多革命前輩留下足跡……肖勁光故居更是地處長沙湘江西岸,在嶽麓山前的天馬山腳,位於嶽麓區趙洲港29號,與橘子洲隔江相望。長沙市嶽麓區是一片名副其實的紅色沃土。

如何讓這些紅色故事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如何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走進更多人心裡?長沙市嶽麓區多方努力——嶽麓山景區創新推出紅色旅遊路線,喚醒遊客的紅色記憶;湖南大學將課堂搬進抗戰遺址等地,讓學生更直觀地聽見看見歷史;嶽麓區「五老」發揮餘熱,接受學生及社區「點單」授課,用紅色宣講浸潤人心。

★ 紅色景點喚醒紅色記憶 ★

「愛晚亭幾經滄桑……1969年,嶽麓山公園重修,刻毛主席草書手跡《沁園春.長沙》於藻井內,更為古亭增添了光彩。」工作日的上午10點,麓山景區像往常一樣迎接四方遊客,講解員夏楨楨來到愛晚亭講學點,為市民遊客提供免費講解。

為了充分發揮嶽麓山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自2018年5月起,景區在愛晚亭設立講學點,專門安排了18名專、兼職講解員,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景區講學點免費為廣大群眾宣講紅色故事、紅色文化。

如今,行走在嶽麓山,不僅能聽到現場介紹,還可以掃碼聽講解。景區每個景點旁都豎著一塊標牌,輕輕掃描二維碼,就能隨時、隨地聆聽革命先輩的故事。下山後拐個彎,便來到了肖勁光故居,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人就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及青年時光,故居的陳設仿佛帶人回到了那段紅色歲月。

除了定點講學,嶽麓山的「紅色課堂」更是流動的。麓山景區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脈絡,精心規劃、連點串線,形成了紅色經典遊、辛亥名人紀念遊、抗戰紀念遊三條紅色精品紅色宣講線路。為此,景區還先後完成了嶽麓山抗戰文化園、長沙會戰碑等多處抗戰遺址的修繕和利用,以及辛亥革命名人墓葬等抗日紀念設施及遺址的修整。

「嶽麓山是一座英雄之山、革命之山、文化之山,我們會把紅色移動課堂堅持下去,並進一步挖掘嶽麓山上的紅色故事,以更生動的方式宣講紅色文化。」麓山景區黨委書記高春波如是說。

★ 紅色課堂傳承紅色基因 ★

「總書記問我們,你們在上什麼課?我回答,思政課,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習近平總書記調研過程中,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龍兵正帶著20多名學生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內上一堂思政課。回憶起當天的情形,龍兵仍十分興奮。

其實,從1997年開始,龍兵就一直採取「移動課堂」的方式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他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統一,創新開設了移動思政課,將學生帶到嶽麓書院現場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除了千年學府嶽麓書院,自卑亭、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雕塑、湖南大學圖書館遺址、第九戰區司令部戰時指揮部舊址、新民學會舊址……嶽麓山的人文歷史景點、紅色教育基地都是龍兵思政課的講臺。

「落後就要挨打,這些石柱就是最好的提醒,我們一定不能忘記肩上的責任。」在圖書館遺址,龍兵會讓學生觸摸當年侵華日軍在花崗巖門柱上留下的彈孔。「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嶽麓書院,他會逐字逐句帶領學生們誦讀書院講堂裡的對聯,向學生們剖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龍兵堅持了23年的「移動」思政課,也在不少學生心中埋下了紅色的「火種」,使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研究生黃世鵬因為移動思政課的感召,畢業後毅然考取選調生紮根隆回獻身脫貧攻堅事業。龍兵資助的西藏學生桑姆,畢業後選擇來到與不丹接壤的邊陲小鎮——西藏山南地區洛扎縣拉康鎮工作,紮根基層奉獻青春。

★ 紅色宣講浸潤紅色沃土 ★

「當年外敵入侵,嶽麓書院的學子放下書卷,以『人牆』護城牆,十之八九死於當場,何其壯烈!」行走在嶽麓書院,常常能看到一個滿頭白髮、精神矍鑠的領隊,身後常常跟著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她就是湖南大學的銀齡志工範並恕,也是嶽麓區「五老」金牌講師團的一員。

範並恕是湖南大學附屬中學退休教師,說起嶽麓書院及湖大校史,她如數家珍。除了在嶽麓書院講歷史、說文化,去年下半年,範並恕還擔任了嶽麓區「百人千場大宣講」活動的講師,接受街道、社區「點單」授課,開展了八場主題宣講。

其實,早在2004年,嶽麓區就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講師團。歷經9年的發展壯大,2013年4月,長沙市「五老」金牌講師團嶽麓分團與嶽麓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講師團進行師資整合,合併為嶽麓區「五老」金牌講師團。現在,全區「五老」宣講員隊伍達到200餘人。

16年來,講師團在宣講平臺、宣講語言、宣講方式上不斷創新,摸索出形勢政策教育「互動式」、黨的歷史教育「現場式」、思想道德教育「感召式」、公民意識教育「滲透式」的思政課新模式,讓群眾「聽」得到、「聽」得進、「聽」得清。近年來,講師團成員平均為全區青少年、社區(村)居民、企業員工、機關幹部宣講達600餘場次,聽眾達到5萬多人次,嶽麓區「五老」金牌講師團已經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嶽麓區就像一座大型『紅色基因庫』,我們的任務就是將這樣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範並恕告訴我們,只要自己還有力量,就會繼續把這件事堅持下去。

記 者 | 賀喜迎

編 輯 | 謝 汀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李 丹

原標題:《嶽麓山下紅色沃土: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把紅色基因傳下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天津市河西區在文化廣場 傳「紅色基因」聚「紅色資源」育「紅色...
    銀河文化社團聯合會黨組織傳「紅色基因」,聚「紅色資源」,育「紅色氧吧」,以「互聯互動」不斷深化「三聚三促」工作法,探索出一條符合廣場公園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傳「紅色基因」 黨員身份亮出來2013年4月,聯合會成立之初就同步建立黨總支, 2016年5月改建為黨委,2017年4月成立核心黨支部,形成一個聯合會黨委
  •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9: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心裡一直牽掛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在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領導人強調,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鬥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徵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紅色基因,融在血脈,紮根人心。翻開風雲激蕩的歷史篇章,紅色的基因譜系耀眼奪目。
  • 傳紅色基因,揚紅色精神 聊城九中小學部舉辦紅色故事大賽
    魯網9月14日訊9月14日下午,聊城第九中學小學部舉行「講紅色故事 傳紅色基因 揚紅色精神」第二屆紅色故事大賽。本次比賽旨在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通過講好紅色故事、播撒紅色種子、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8月10日,我縣組織開展 「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來自我縣部分中小學的學生們在縣新華書店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傳奇》是以黨的光輝歷程為背景,講述共產黨人在廣西這片沃土上留下的紅色印記,展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忠誠信仰。
  • 《紅色傳奇》進校園 紅色基因永傳承
    》進校園經典誦讀活動,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工作人員給同學和家長們講述革命故事,組織觀看《紅色傳奇》影片,同學們也表演了詩朗誦、歌曲大合唱,還穿插進行有獎問答,引導同學們觀看書籍,通過閱讀了解廣西紅色歷史、重溫紅色經典中的名篇名段
  • 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大別山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載體,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的源頭之一,具有強大的教育價值和精神教化功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我們要緬懷先烈、賡續精神,矢志不渝傳承紅色基因。
  •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8月6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暑假實踐隊舉辦了紅色文化宣傳活動,活動有物理學院實踐部主辦,參與成員包括在家的初高中生及其家長。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提高了在家的初高中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可,產生了十分積極地影響。
  • 【學習筆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當前,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在每一個時期面臨的具體環境和具體任務不同,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本身是一以貫之的。過去在戰爭年代,我們奪取政權,為人民打江山,為人民謀利。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實際上也都是為人民謀利益。既然事業是一以貫之的,當然這種精神就要一直傳承下去。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對年青一代來講有很重要的意義。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文化的獨特內涵是堅定紅色文化自信的理論根由,而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則是堅定紅色文化自信的實踐依據。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強調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是體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的需要。在未來中國特色文化的構建中,紅色文化將始終以與時俱進的狀態,不斷豐富完善自身內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怎樣才能讓紅色文化火起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強調,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徵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故事是文化最好的載體,也是最鮮活的載體。對於廣大基層群眾而言,一個好故事勝過一打大道理,因為好故事更能打動人、感染人。
  • 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紅色基因
    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年代,為千年古邑福清遺留下了深厚的紅色文化遺產和珍貴革命遺址。目前,全市已公布的福清紅色文物有15個,其中省級1個、縣級6個、本級文物保護登記點8個。這些紅色「符號」成為了人們追思革命先輩,感受鮮活紅色記憶的重要載體,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同時,讓紅色基因融進血脈,激發起新福清改革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福清紅色革命文物羅漢裡閩中遊擊隊舊址。
  •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
    該校團委楊書記特別指出「我們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革命先烈的血汗之上,所以作為教育者,應該以教育為本,將革命先烈的優秀精神傳承下去,鼓勵學生向革命老一輩學習,初心不改,傳承文化。」黨建辦也指出,每年以黨政+的主題進行了很多策劃,舉辦了很多活動。在教學方面,學校開展十九大精神特色課等一系列革命傳統教育;在自身黨建方面,舉行了清明節掃墓與入黨志願宣誓等活動。
  • 傳承紅色基因,紅海灣紅色文化公益夏令營開營
    為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把汕尾豐富的紅色資源傳承到下一代,引導青少年學習革命光榮傳統,為新時代建設服務,8月13日,「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紅海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揭牌暨紅色文化公益夏令營」開營儀式在紅海灣田寮村舉行,來自各地的青少年及家長共200餘人參加活動。
  • 看紅色報紙 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秋雨過後,涼意漸習,8月21日上午,海安市明道小學尋訪小組的少先隊員代表們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海安市「泛書房」五樓紅色報館,開展了「看紅色報紙 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的紅領巾尋訪活動。抗日小英雄海娃巧送雞毛信;英勇犧牲的劉胡蘭不懼敵人的鍘刀;與軍民們同甘共苦的朱德元帥,在自己的扁擔上刻上了「朱德的扁擔」……隊員們感知先輩們獻身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是我們刻在骨子裡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 【平和】比拼講解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
    在其帶領下,當地老百姓積極參與革命鬥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革命故事。1934年8月,隸屬於中共中央的中共閩粵邊特委在南勝邦寮山成立。特委所轄紅色區域有饒和浦詔蘇區、靖和浦蘇區和潮澄饒遊擊根據地。 近年來,平和縣著力挖掘邦寮山、歐寮的紅色資源,在邦寮山設立了革命老區精神展示館等,著力打造紅色旅遊景區。
  • 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砣磯鎮駐島官兵走進紅色文化展覽館
    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砣磯鎮駐島官兵走進紅色文化展覽館 2020-12-31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城縣: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12月14日,新整修落成的商城縣金剛臺鎮南樓村烈士墓群莊嚴肅穆,該鎮「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暨南樓烈士墓園緬懷先烈」活動正在這裡舉行。據了解,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別山北麓的河南省商城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29年5月6日在這裡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商城起義」,開創了河南省第一塊革命根據地——豫東南革命根據地,成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開展紅色之旅,傳承紅色文化
    劍夫故裡,紅色味濃;仁善城頭,澎湃激昂;眾人山上,青鬱蔥蘢。9月2日上午,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腰古鎮武裝部組織腰古中學新生國防綜合實踐暨「城頭紅色之旅」活動走進革命老區城頭村。在城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該鎮傑出鄉賢李斌結合自身經歷,與新生學子們分享了心路歷程、成長體悟和人生目標,與現場師生重溫了城頭村史、紅色傳統和劍夫精神
  • 傳承紅色文化③|革命後代劉婧:傳承紅色精神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編者按:為廣泛宣傳革命先烈、挖掘推介革命事跡,傳承紅色文化,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與大眾網·海報新聞將圍繞「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共同推出《傳承紅色文化》專題。劉婧繼續說道,「當我第一次帶上耳麥,面對100名孩子時,看著他們對紅色故事又好奇又嚮往的臉龐,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墾利區永安鎮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這裡「埋藏」著許許多多的革命事跡和英雄人物,劉婧為了講好墾區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也為了肩上的這份榮耀和責任,她走遍墾區19處抗日根據地舊址,採訪近百位老革命、老黨員,整理近十萬字讀書筆記。
  • 愛心追尋紅色足跡 紅色基因培育新苗
    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把紅色文化引進校園,引導教師與幼兒更深入銘記紅色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來賓市興賓區第一幼兒園精心策劃持續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