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感懷在人大(15)宗教班即將結業之際
輕輕的,我要走了,正如那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一揮衣袖,即將作別天邊的雲彩。
還記得來時的人大,校園裡,那路邊的銀杏,滿地金黃;教室裡,那爽朗的笑聲,童真返樸。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論道;我們沐風成行, 飲月言歡。朝霞中,我們沐浴恩光,背起書包上學;夕陽下,我們重溫往事,彼此互訴衷腸。彼此的相遇,道教說機緣,佛教講因緣,伊斯蘭教談前定,基督天主論安排。不管是哪種,都註定我們在這樣特殊而不平凡的2020年,有一段從秋天到冬天無法抹去的記憶……
夾帶傷情的2020
雖然2020伴隨國家脫貧攻堅、「北鬥」組網、天問「問天」、「嫦五」奔月、「奮鬥」深潛……的多重利好喜訊,但這個夾帶傷情的2020,我們希望把所有的不幸和失意揉碎。
2020所有的心傷,都寄望在往後的歲月來彌補。現在的當下,我們只想憑藉心中保持的那道光,走出「新冠疫情」的黑暗。
這一年,我們與新冠的博弈,學會了也懂得了很多,但其中最刻骨銘心的是——「生命至上」、「拜託健康」,如果說遇見2020,要花光我們所有的好運氣,那我寧願選擇性失意,不念過往,不念悲傷,勉勵自己一切都會從「新」開始,保持勇敢和善良,我們才會有自己的風和日麗,花好月圓。
我們在黨和祖國的呵護下,劫後餘生,告別帶著傷情的2020,永遠捨棄所有的悲痛和不幸,這個要被全世界所有人都唾棄的庚子,雖說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有悲有喜才叫人生,但我們更嚮往平安喜樂,福生無量的日子。
熟悉的陌生人
大中國,56個民族,56位同學,我們喜歡這個吉祥數字,無論是特意的還是巧合。
起初,我們彼此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書香的氛圍,熟悉的是各大宗教的裝束,熟悉的是彼此的問候都各具特色。我們內心懷著一樣的善良,我們內心都有肩擔眾生的使命,可是我們卻又陌生的彼此不知道怎麼稱呼,不知道來自哪座宗教場所。
東南西北中,一群熟悉的陌生人,相聚在人大,從秋天到冬天,從2020到2021,從李秋零、張風雷、姜守誠、溫金玉、王宇潔等教授的《世界宗教史》課、何虎生教授的《中國近現代史》課開始,我們放下包袱,逐漸變成一個集體;從宣方、魏德東教授的《宗教與當代社會》課、張雪松教授的《宗教學概論》課開始,我們推倒心牆,逐漸變得融合;從陶文昭、楊鳳城、劉建軍、楊德山、何虎生、鄭吉偉、宋學勤秦宣教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張璋教授的《管理學概論》課、馮玉軍教授的《宗教法律》課開始,我們打開心扉,逐漸無話不談;從曹剛教授的《倫理學》課、臧峰宇教授的《哲學導論》課、華建光教授的《古代漢語》課開始,我們笑逐顏開,逐漸走進彼此的心裡。
油鹽醬醋茶,我們開始一起過日子,串家門,搭夥食;我們分享智慧,消解憂愁;我們上論天文神宿,下笑螞蟻兜圈。
道佛伊天基,我們各有不同的信仰,卻有相同的根——中國;我們各有不同的服飾,心依然是中國心。我們各美其美,我們美美與共,同在紅旗下,同在校園裡,互敬互愛,學習著並快樂著。
了不得阿訇的揪面
「紅香細剝鶯哥嘴,嫩白鮮羹玉麵條」,明代進士陸深在《江東竹枝詞》裡這樣誇麵條。
小時候,母親曾經說過,老人過壽煮碗面代表長壽;父親也曾說過,面裡放兩個雞蛋,代表考100分。面的寓意多如牛毛,枚不勝舉……
將信仰融進自己的血液裡,「了不得」阿訇同學馬劭芳就是。
言談中「了不得」是他最喜歡用的讚美詞,大家親暱這樣稱呼他。每次辯經時一本正經的樣子,總會戳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了不得阿訇」待人的真誠看的出一個「真」字,閒時擼起袖子給同學們做的有「油香」味的面,一邊用他圓滾滾的身軀揉著面,一邊念著他信仰裡真主「安拉」的尊名,在滾燙的開水旁邊熟練的揪著面,笑容可掬的樣子會讓人忘了自己已是中年。
人大同窗的記憶裡,「阿訇揪面」似乎不是穆斯林的專利,而是「了不得阿訇」的拿手絕活。
清真「油香」是穆罕默德聖人稱讚的食品。吃過穆斯林做的蘭州拉麵,也吃過北京炸醬麵、武漢熱乾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河南燴麵、延吉冷麵、山東熗鍋面、廣東雲吞麵和陝西biangbiang面,可還真是沒吃過穆斯林的「揪面」。
每次手裡端著熱騰騰的「了不得阿訇」做的「揪面」,聞著濃鬱的「油香」,陸遊的詩句就會浮現在腦海,「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用穆斯林的話說,「佳美」的很!也「法碼」的很!
隨喜附和一首打油詩:「手揪面片子,滿滿同窗意,五教本一心,同展五星旗!」
匯賢樓裡的匯賢居
友誼是你我共同的嚮往,友誼是人與人之間真情的宣洩。
同學宿舍唯一有名字的宿舍,是李新平阿訇住的匯賢樓1006,居南背北,綠植蟲鳴,人氣最旺,風水最好。道教常掛嘴邊說的一句話,「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從李阿訇架在眼鏡上的長壽眉和肥厚的手掌,一看就知道是個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長老。
於是乎,同學們商量著覺得這個房間應該有個稱名,你一言我一語,最後,「匯賢居」呼之成局。應李阿訇邀請,房對面的我這個道士用笨拙的毛筆,為他的名宿寫了個牌匾。
才情並茂的李阿訇回應了首詩:「房對面住宋道師,兩教圓和處以禮,匯賢樓內匯賢居,其樂融融甘如飴。」
於是乎,每天下課後匯賢居的小聚,仿佛已經變成阿訇們的功修,道佛伊三教侃天侃地就像冬日圍爐夜話一般,有家的溫暖。
同學們開玩笑說,人氣就是財氣。要是有個什麼東西什麼新聞,沒拿來李阿訇這匯賢居分享,心裡頭都覺得不好意思。
同窗是一碗水,真誠相交上善若水;同學是一壺茶,細品慢咽沁人心脾。
永遠有儀式感的唐牧師
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這跟矯情無關。它是關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乃至有時它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
抬頭、挺胸、收腹、兩腳成丁字步,是基督教同學唐牧師的招牌動作。我常常理解為這是他隨時對生活和信仰保持的一種嚮往,一份虔誠。
日子長了,在一起久了,發現唐牧師的招牌動作總是一直在重複,他不是嫌自己的肚子大,又似乎永遠在嫌自己的肚子大。
其實,他是一直在認真營造儀式感,看的出來,他的認真並不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高大,僅僅這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精彩而已。
2020的生活給我們心裡撒過很多鹽,有時就需要這麼一點糖,或是一束可以讓自己振作起來重新開始的陽光。
我們喜歡看唐牧師同學收腹的樣子,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餐桌前,亦或是在舞臺中,他永遠有我們需要的笑點,又永遠有我們需要的感動,還帶著一點當下平安的溫暖!
一位道長與十位牧師的電影
也不記得這是誰說的:所謂情趣,就是生活的一劑調味品,它更多追求物質以外的精神享受,和金錢沒有太大關係。
生活情趣,是一種積極用心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真正的生活情趣,從來不是用來炫耀,而是用心去感受。
吳旋牧師同學,就像同窗生活裡的潤泉,不張揚不做作,謙謙君子,美景與情趣似乎是他的親密摯友。
冬日蕭瑟的寒風已經颳起,約同學們去看一場關於夏天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也只有吳牧師這樣有情調的心才可以擔當的,當坐在電影院的最後一排,我發現與其是看一場電影,還不如說是吳牧師安排的一場十位牧師與一個道士的約會。影終人散,寒風中,燈黃下,我們有說有笑的漫步在校園曲徑,我突然覺得,其實,越美好越珍貴的東西,不一定都貴,反而簡單且不複雜。
匯賢居的常客界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佛教同學界隆法師應該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是人大宗教班名宿匯賢樓裡匯賢居的常客。
課上聽教授,課後自己悟,我們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我們互相分享佳美齋食,開心時,要麼潑墨,寂寞時,要麼彈琴,透著那麼一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味道。
人生就是一條射線,以出生為起點,隨著年齡不斷延伸,理想有多高遠,學習就有多堅持,這條射線就有多長,我們的人生軌跡就有多深,價值就有多大,意義就有多遠。
人大的精神是「人民、人本、人文」。在宗教語境下,就是以眾生為責任,以人民為根本,以文化載師道,立學為民,辦學報國。正像人大的校徽,它折射的是三人行有我師,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一花獨放不是春,五教和諧才會春色滿園。
賀老爺的法寶
有人說:生命是餘暉襯夕陽,青松立峭壁,萬裡平沙落秋雁,三月陽春映白雪,是寶刀快馬,金貂美酒,冷月孤歌的漂泊。
還有人說:生命是愛恨糾纏,恩仇快意,玄機四伏,險象環生的一場輪迴。
老子《道德經》說:專氣致柔,能歸嬰兒乎。
校園生活不缺詩。要用來形容同學賀老爺,就像鞋子合腳一樣貼切。
我和同學曹理娟道長是辛酉同壇戒子,賀信萍道爺是我們的護壇大師。就是這種巧合下,我們似乎多了一份親情,因為年長和童真,同學們親切叫他「賀老爺」。
賀老爺就是這樣一位「生命裡充滿少年人的天真、青年人的成熟、中年人的練達、老年人的憤世嫉俗」的同學。
賀老爺的法寶很多,以至於有一天突然發現,我們的身上、手裡和桌上琳琅滿目的小法寶都是「賀老爺」贈的。我和曹戒兄認為在賀老爺面前,生命是母親的慈愛,父親的嚴厲,密友的關切,嬰孩的撒嬌,是世上一切情感的組合體。
人大的獨立團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世界上最暖的光,不是來自太陽,它來自我們歸樸無邪的內心。
因為第十屆中道協全代會為人大讀書的道教同學開了報到綠色通道,我們班十位道教同學有了自己的番號——「獨立團」。
除道醫「賀老爺」和女高音天仙戒子「曹仙姑」外,團員還有八位道爺,「大管家」肖班委,肚子裡裝滿了神仙故事;「肖少爺」,年齡最小說話的速度像衝鋒鎗;沉默的「葛李白」,素來無酒不詩不簫;「楊門女將」,攝影專家兼女漢子;「林教長」,時刻整頓教風老闆著臉;「陸導演」,十八般法器樣樣會,道、俗、民歌通吃。「崔元帥」,深藏不露人中龍,正一酒罈大元帥。最後一位是我這個「碼字匠」,兩隻手每天放鍵盤上,三個月螞蟻搬家近20萬字。
我們有爭吵,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我們有歡笑,同心而共濟,始終一條道,入道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錢鍾書說,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從2020到2021,站在城外說快也快,住在城裡說慢也慢,京城腳下時光流逝,我們一起走過,從金秋到寒冬,然後天各一方,然後天涯咫尺。
輕輕的,我要走了,正如那時,我輕輕的來,不帶走一片雲彩,卻會帶走你我無數的掛念。
離別是無言的痛,離別是經年的傷;離別是情深緣淺的無奈,離別是相遇過後的嘆息!
人生就是不斷相聚和離別的旅行,收拾好心情,願彼此都笑在祖國的懷抱裡,願我們都走在黨的恩光中,願2020這劫後餘生的我們,人大同窗之後,都能畫最美的同心圓,都可求最大的公約數。
走過的路,都是自己最貴重的財富,只有記住這些路,才能走好以後的路。
哲學院臧峰宇院長說,宗教班是人大的新氣象,它讓宗教對人大有更深的理解,也讓人大對宗教有更深的理解。
輕聲要說再見了,雖然我們沒有學業結束的聯歡會,但在我們內心一直有人大校園的歡愉,在這樣特殊不平凡的年份,我們心存感動、感恩、感謝,這一切中央統戰部所賜予的機緣。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惟願和順致祥、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