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徐昇)你可知道含「西、胡、番、海、洋」字樣的瓜果、蔬菜、調料、草藥、纖維等植物物種,其中不少都與絲綢之路有關?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南京中山植物園舉辦「一帶一路」經濟植物展,原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袁昌齊還為市民帶來了趣味十足的「一帶一路話植物」科普講座。
本次植物展主要介紹絲綢之路的由來、「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濟植物交流的歷史與傳播,並重點介紹了24種經濟植物。通過「一帶一路」引入我國的食藥植物種類極多,已滲透融入到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中。至今保留的含「西、胡、番、海、洋」字樣的瓜果、蔬菜、調料、草藥、纖維、油脂等植物物種,均帶有域外、舶來之意。如西瓜、西洋參,胡椒、胡蘿蔔,番木瓜、番石榴,海蔥、海棗,洋蔥、洋芋等。
提起「阿月渾子」,可能大家很陌生,其實它就是開心果。 阿月渾子是在唐朝時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果實是波斯和中亞人常見的食品。原產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聯西南部及南歐。傳說公元5世紀時的波希戰爭中,波斯人英勇無比,在惡劣的環境中愈戰愈勇,最終打敗了希臘人,其「秘密武器」就是士兵們吃了一種神奇的乾果——開心果。因此,古代波斯國國王將開心果視為「仙果」。
芫荽,別名胡荽、香菜,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古老的調味品之一。公元前1500多年,古埃及已有關於這種植物的記載。18世紀,法國開始將芫荽籽油用於香水中。現在芫荽籽是印度食用咖喱粉中的重要成分。芫荽在我國栽培、使用也有悠久的歷史。據《本草綱目》記載:「張騫使西域始得種歸,故名胡荽,今俗呼為荽,乃莖葉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
本次植物展將持續至6月22日,市民可以前往植物園南園溫室二樓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