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直被父母拿來比較的「別人家孩子」,現在都如何了?

2020-11-05 盒子裡的故事

記得小的時候,父母總愛拿我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成績上要比,才藝上要比,甚至體重上飯量上都要比。你小時候有過這樣得煩惱嗎?

所以說,你的兒時宿敵「別人家的孩子」現在如何了?

小時候,每次吃飯的時候挑食,這不吃那不吃的,父母都會說,誰誰家的誰誰誰一頓就能吃三大碗,從來不挑食;要不然就說誰小時候就是挑食,然後一直長不高-_-||

即便一直很優秀的人也不能保證他在接下來也就一直優秀著,有時候,站得越高,受到的誘惑反而越大。

棒!確實是家族之光了,光宗耀祖的人才,不僅是孩子們需要向他學習,大人也要以他為目標努力奮鬥。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優秀,但是隨著年齡閱歷越來越長,會漸漸發現其實自己也不過是有點小聰明的普通人罷了,比自己優秀的人多的是。

沒必要非變成別人眼中「好孩子」的樣子,只要自己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為之努力,在收穫的那一天,都會變成別人口中的「好孩子」。

人和人是不能比的,只要自己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努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加優秀,而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加優秀,那就很好了。

「好孩子」是沒有衡量標準的,別人只會看到你有多優秀,而不會在意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不要別人都說你是「好孩子」那自己就迷失了,覺得自己真的很優秀了。

哈哈哈,還以為會有轉折,學渣成為老闆,學霸是為他打工的劇情呢。不過這樣的才是現實,不能說所有學歷高的人就一定比學歷低的人過得好,但是相對來說,學歷高的人基本上還是過得不差的。

厲害厲害了,又學到了一招。父母愛將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那先發制人,先將父母和別人家的父母比較一番,然後家裡的房子,父母的儀態學歷什麼都比較比較,然後就會被暴揍一頓了~~~

真的非常現實,有些地方,女孩子明明一直都非常優秀,但是因為是單身,然後很多人就瞧不起,覺得女孩子就是要嫁人的?真是心裡一點B數都沒有。

做父母的不要將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畢竟成長的環境、家庭教育都是不等的,而且優秀是沒有衡量標準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盲目貶低自家孩子會讓他非常自卑不自信的。

學歷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但是是相對來說最容易的一條了。不然一個沒有家庭作為後盾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沒有學歷只會難上加難。

可能父母是想要激勵孩子努力,但是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很容易讓孩子懷疑自己,自暴自棄。

相關焦點

  • 事業婚姻生孩子,在父母的比較下,誰能永遠當「別人家的孩子」?
    甚至,他們起初時都意識不到自己會其他人拿去比較。可在父母們的」你看XXX家的孩子……」話語體系下,孩子也意識到了,也許他們需要更努力地競賽,才能更優勝和被愛。可殘酷的現實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是血緣關係,即便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父母內心親近和深愛的都只有自己的孩子。可在父母的比較話語體系下,被比下去的孩子感受到的愛打了折扣。而「別人家的孩子」即便再辛苦再優秀,得到的愛也僅限於自己的父母。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網友C:這個孩子寫的好乖啊,就算爸爸這樣說自己,還是會說出親愛的爸爸,並且還希望爸爸身體健康,挺有愛的一孩子啊。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因為知道被比較有多傷自尊,多傷心,所以不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比較。
  • "別人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父母"
    &34;與&34;最近高考錄取結果一出,許多家長在聊天時常說,看看人家×××的孩子考了清華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南開大學……那個羨慕呀,真是沒法說,可你想過沒有,這些孩子是如何才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抱怨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娃,不如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聽話程度,都能夠成為自己和親朋好友炫耀的資本。其實,「別人家的孩子」一開始也不是智商超群、禮貌待人的,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能夠成為「人中龍鳳」,與父母早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作為家長要先正視 「不如別人」這一現象。只要有比較,就會出高下,而且評判標準不同,結果也會不同。既然,默認了比較這一行為,那麼,就要承擔比較結果不如人的風險。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再來探討如何讓結果更好看。
  • 別人家孩子的背後,先有別人家的父母
    年年高考後,都湧出一批別人家的孩子。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的高考榜上,出現了別樣的別人家的孩子,勵志的典範。前幾天,在潘幸知短知識分享群裡看到這則消息:安徽交通廣播一篇《安徽盲人考生高考635分!超一本線120分!》
  • 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是激勵還是打擊?
    相信你們不少人也聽過父母這樣熟悉的嘮叨吧,從小到大被「別人家的孩子」虐得死去活來。那現在你是否又這樣子對待你的孩子呢?雖然可能是出於激勵孩子的好心,但是危害也真不是一般大啊!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是家長一天到晚都在拿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痛苦的不僅僅是父母,更是孩子。家長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比別人孩子的長處,如此家庭教育之下,使孩子經常陷入自卑、自弱不能自拔的狀態,這有可能給孩子一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 「別人家的孩子」,是多少人的噩夢,父母的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這次考試又考了第一名」,「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懂事,每天都幫媽媽做家務,再看看你除了吃就是玩的」……相信這是每一個孩子都聽父母說過的話,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好嗎,而自己的孩子好像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新年將至,孩子們都逃不掉被親戚長輩們問期末考試成績,甚至被拿來和同齡的夥伴比較。在一封孩子寫給父母的信中,寫道:有一種奇特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並且每次都拿年級第一……「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每個孩子童年繞不過去的存在。他們聰明懂事,樣樣精通。
  •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
    導讀:「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種稱呼叫「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曬得越狠,孩子傷得越深
    有種對手叫「別人家的孩子」一位小朋友曾經說過很經典的一段話,「我在班級原來是第5名,媽媽每天都會拿前4名的同學和我比,等到我終於考了第1名的時候,媽媽並沒有獎勵我,又拿年級其他班級的學生和我比,就算我考了全年級第1名,仍然還會有李阿姨、王叔叔家的孩子在我前面,我永遠都有比不完的對手,永遠都有別人家的孩子」,是啊,這位小朋友說出了所有孩子的心聲,有一種永遠都無法打敗的對手,
  • 與其讓孩子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下,父母不如做「別人家家長」
    但是在孩子心中,這些題,卻並不簡單,再簡單的道理,想要學懂,摸透,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孩子正處於起步階段,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相信各位父母在這個階段的時候,都曾經犯過一些很低級的錯誤吧。相信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是聽著父母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如何如何」這類話語長大的吧!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別人家的孩子
    然後又小聲對另一個店員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咋培養的這麼好,這一比,我家那個可以直接扔了。」我苦笑,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看來是大多數父母忍不住的心理,我也不例外。自從Jason上小學後,因學習態度、粗心、字難看、卷面差等問題,我經常拿他和班上表現好的同學比較,說他不如人家。有次我又表達了這一觀點,Jason哭著說:「那你去讓他你兒子吧,反正我也不夠好。」
  • 別人家的孩子有毒,父母的默默支持叫愛
    於是,家長便開始不自覺地開始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孩做比較。你看隔壁家的小孩怎麼樣了,親戚家的哥哥姐姐又怎麼樣了。比如:你家小孩會走了呀,我家的還不會呢。人家王阿姨的兒子,早就起床了。你表姐早就做完作業了,你呢?還在磨蹭!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經過努力,結果雙喜臨門,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如果我們能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好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單純看做是「改正孩子」,不承認問題孩子源於問題家長。
  • 「爸爸媽媽,我不想住在別人家」父母和被寄養的孩子,都是傷痛的
    無論爺爺奶奶如何引導,反覆告訴孩子這就是平時和她視頻的爸爸媽媽,可是孩子就是和這從手機裡跳出來的爸爸媽媽親不起來,一旦對視,目光立刻挪開,更別提要爸爸媽媽抱一抱、親一親了。表姐很是苦惱,她覺得這5年,如此辛苦在國外打拼,都是為了孩子,好不容易回來了,卻和孩子變成了&34;。
  • 「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傷人?父母的比較式教育,會讓娃越比越差勁
    人和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比較的心理,作為父母,即使是不想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但是面對各種信息流的充斥,自己總是能夠看見別人家孩子的近況,一旦知道了別人家孩子的事情,就會忍不住和自己的孩子開始比較了,這種從無意識的比較到有意識的比較,也就導致了父母們逐漸的焦慮。
  • 焦慮的父母 只能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同樣源於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對比,也是產生焦慮的常見原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別人家孩子的情況都門清,那是看在眼裡的。我家孩子總是有方面能超過別人。現在呢?比別人家孩子好,就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