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對峙,中東各國要建「反導同盟」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美國戰區高空反導系統發射。 圖片來源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綜合編譯 陳榮生

美國和伊朗的軍事對峙加劇了中東地區爆發武裝衝突的風險。面對伊朗不斷增強的遠程火力,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組成「反導同盟」,加快引進新型預警系統並就飛彈防禦展開合作,希望通過提升情報搜索及電子戰水平,強化自身對抗伊朗彈道飛彈的能力。

據美國「突破防務」網站報導,作為中東飛彈大國,伊朗現役的「流星」-3彈道飛彈射程約為2500公裡,還在利用衛星運載火箭(SLV)技術研發射程更遠的型號。

11月底,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曾任阿聯防空部隊司令的哈立德·布·艾南·馬茲魯伊表示,伊朗將在不久後擁有射程3500公裡的「流星」-4和射程5300公裡的「流星」-5飛彈,它們的彈道頂點高度超過1000公裡而且速度更快,更不容易防禦。「流星-4」和「流星」-5投入使用後,將能夠打擊歐洲的任何目標,並覆蓋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

彈道飛彈是伊朗目前最有效的遠程打擊手段,周邊的海灣國家都在研究應對策略。馬茲魯伊在發言中提到,阿聯和其他國家有必要建立多層飛彈防禦能力,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在低端(大氣層內)攔截射程低於2500公裡的飛彈;一旦伊朗獲得性能更強的飛彈,海灣國家就必須將外大氣層攔截能力納入戰區飛彈防禦體系。具體到硬體層面,海灣國家已經引進了美制「愛國者」-3和THAAD兩種反導裝置,還在評估更高端的反導系統。

美國長期指責伊朗向中東地區的盟友提供軍事技術。葉門內戰爆發5年多以來,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向沙烏地阿拉伯發射了200多枚各種型號的飛彈。西方媒體經常援引沙特等國人士的言論稱,檢查胡塞武裝發射的飛彈殘骸,可以發現它們有「伊朗背景」。

經過幾次失敗的嘗試,伊朗於去年4月成功將一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表明其有能力建造SLV,此舉被視為該國朝發展射程5000公裡的中程彈道飛彈甚至洲際彈道飛彈邁出的重要步伐。截至目前,整個西方陣營裡,只有美國能在大氣層外攔截這種飛彈。

曾在五角大樓負責阿拉伯半島事務的防務分析師大衛·德斯·羅切斯指出,目前,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沒有什麼武器可以實現大氣層外攔截,不過,依靠當前的反導系統,各國尚能應付伊朗未來幾年推出的飛彈。他說,雖然「流星」-4和「流星」-5的性能尚屬未知,但THAAD系統可以攔截末端速度為8馬赫的目標,包括處於彈道末端的洲際飛彈,這種能力已經接受過檢驗。性能較差的「愛國者」-3理論上也能做到這一點,只是限制條件更苛刻。

馬茲魯伊在研討會上強調,海灣國家應當儘快引進覆蓋360度空域的遠程警戒雷達,只有將它們部署到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內的每個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阿曼、巴林、科威特和卡達,才能有效監測伊朗境內的飛彈發射。作為阿聯軍方高級顧問,馬茲魯伊還提到了加強區域內各國防空指揮中心之間的連通和整合的重要性。

羅切斯對「突破防務」表示,伊朗飛彈的精度提升及射程增加帶來了雙重挑戰。「最緊迫的問題是海合會各國缺乏整體的預警、跟蹤和攔截能力。各個國家的系統有空白也有重疊……因此,區域內國家要有更強大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能力,才能切實提升GCC的飛彈防禦效能。」

伊朗飛彈技術的進步,也讓中東地區的美軍和以色列承受壓力。今年1月8日,美軍在伊拉克的阿薩德空軍基地遭到多枚伊朗彈道飛彈攻擊,伊方此舉意在對美國暗殺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蘇萊曼尼實施報復。這起事件中沒有人員死亡。

近段時間,隨著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遇襲身亡,美國和以色列再次感受到「令人不安的信號」。以色列Ynet新聞網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以色列國防軍的「箭」「大衛投石器」和「鐵穹」三大反導系統均已進入最高戒備狀態,以方近段時間還頻繁與美軍中央司令部協商如何應對伊朗可能發動的攻擊。同一時間,美軍提升了駐伊拉克部隊的戰備等級。

伊朗國內輿論的動向也受到關注。法克裡扎德遇刺後,該國強硬派報紙《Kayhan》刊發評論文章,稱伊朗應當考慮對以色列海法港實施打擊。以色列伊朗問題專家烏茲·拉比分析認為,德黑蘭歷史上從未直接攻擊過以色列城市,也不太可能立刻對美國在中東的駐軍實施報復,因為這可能給美方攻打伊朗的藉口。伊朗有別的選項,「比如,從黎巴嫩境內向以色列發射火箭,或是對處在第三國的以色列人員和資產實施攻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同以色列「握手」後又塑造「反伊同盟」,美國在中東的如意算盤能打...
    美國所謂的「和平協議」以及「和平構想」能否真的為動蕩的中東打開和平之門?專家指出,中東國家之間建立關係對本質上對地區和平有益,但與此同時,美國「拉偏架」借反伊朗搭建的區域同盟,可能會成為誘發「中東新冷戰」的又一不穩定因素。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兩位重量級人物遭暗殺 伊核協議和美伊關係前景...
    回顧近些年,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美伊關係漸入低谷,雙方對峙逐漸升級,伊核協議前景不明。而蘇萊馬尼和法克裡扎德的遇害,更是讓局勢錯綜複雜。儘管有分析稱,美國新一屆政府即將成立,而拜登此前表示將重返伊核協議並修復美伊關係,但現實是否如此,美伊關係以及伊核協議究竟將走向何方?
  • 一旦美伊爆發衝突,哪些國家將牽涉其中?首當其衝的是這個小國
    美國和伊朗的對峙已經持續了很久,而隨著兩艘油輪在阿曼灣被炸,美國增兵中東,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現在兩國對峙可能要有一個結果了,這個結果極有可能是爆發戰爭衝突。畢竟美國很難在軍機被擊落的情況下,還忍氣吞聲和伊朗進行談判,而川普的耐心也在逐漸耗盡。
  • 綜述:美伊鬥法加劇 地區局勢趨緊——美國對伊朗恢復制裁500天記
    但在實施過程中,美方專注於壓,而未對伊朗會否變、如何變進行通盤考慮,導致美國對伊政策更像是一場豪賭,其代價卻要伊朗、中東乃至世界來承擔。今年11月19日,美國和伊朗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海軍「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戰鬥群穿過荷姆茲海峽,進入海灣水域。美方聲明說,美軍行動旨在「確保海灣地區貿易暢通、海上運輸安全和穩定」。
  • 中東和平與發展路在何方?
    隨著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一周年忌日的到來,美伊關係的緊張程度進一步升級,中東的亂局正處在一個初始階段,看不到結束。美伊持續武力對峙「美國軍方很少公開潛艇的活動情況,這次如此高調的部署顯然不是來打仗的。」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談道。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遇刺身亡。
  • 美伊衝突升級!全球市場聞風而動,黃金、原油後市如何走?
    事實上,美伊衝突的這盤棋,或許滿足的不僅僅是川普想要贏得第二次選舉的私心,亦帶著美國想要鞏固自己在中東地區,乃至世界的霸權地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是不會允許在中東出現一個像伊朗這樣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因為這會擾亂美國對中東區域的整體布局。」
  • 數架戰機緊急升空,中東霸王蓄勢待發,關鍵時刻美呼籲立即停手!
    數架戰機緊急升空,中東霸王蓄勢待發,關鍵時刻美呼籲立即停手!前段時間,美伊之間的對峙也是牽動著無數網友軍迷們的心。近段時間,關於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以色列的報導也是非常之多。在美伊局勢十分緊張之際,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都耐不住寂寞了。
  • 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但中東長久和平需要很長時間
    地區關係驟然緊張,很多人因為暗殺想起一戰的起因,更有人悲觀地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降臨。 ,像一戰前的那樣結盟,此外,中東的國家實力太弱了,就是有矛盾也很難出現實質性的對抗,而中東國家像沙特,體量很大,卻不能真正做大強大,要不怎麼連個葉門的遊擊隊的武裝都消滅不了,也看得出大家都不敢打,主要是自身實力都不強。
  • 美伊兩國大使館「微博對戰」,澳媒專門翻譯了「亮馬橋之戰」
    美伊兩國駐華大使館在微博上隔空「掐架」,上熱搜近期,美伊關係緊張,中東局勢吃緊。雙方這一輪對峙已告一段落,兩國大使館在社交平臺上的隔空互懟也是如此。未來局勢還會如何發展?雙方還會不會角力?我們難以知曉,但唯一可確定的是,一旦冒險舉動或誤判出現,美伊將可能陷入報復的惡性循環,使中東上空的火藥味更加濃厚,這顯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只有儘快回到對話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才能推動中東緊張局勢儘快降溫,成為有利於各方的理智選擇。
  • 美伊夾縫中的伊拉克,「芬蘭化」或可成為出路?
    全球大疫本為各國抗撃疫情休養生息之時,然而國際局勢卻是驚濤駭浪,危機四伏。上月底伊朗成功發射軍事衛星,又加強于波斯灣遊弋,屢屢於美軍發生擦槍走火的情形。美國總統川普更揚言,一旦受到伊朗炮艇的騷擾將格殺勿論,令美伊關係持續緊張。
  •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伊朗「棋出險招」 中東核危機潛伏……
    中新網1月6日電(劉淙 劉丹憶) 2021年伊始,中東地區就陷入美伊衝突與對峙的陰霾。去年差不多在此時,美軍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讓伊朗反美情緒高漲;一年過後,伊朗政府發言人宣布伊朗重啟核活動,局勢仿佛陷入輪迴。  在「老對手」美國政府即將換屆之際,伊朗如此「出招」,背後有多重考量。
  • 海外網評:美伊緩和的機會被「暗殺」了?
    一時間,中東局勢似乎一觸即發。這是伊朗今年以內第三次成為「破壞性攻擊的目標」:今年1月,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遭美國暗殺;7月,伊朗納坦茲核設施離心機研發中心神秘爆炸。在美國政府還有50多天就要換屆之際,發生在德黑蘭的這起暗殺事件,再度將伊核問題、美伊關係乃至中東局勢推向了難以預測的境地。
  • 美伊分歧,怎一個「恐」字能解
    近年來,美伊兩國矛盾更加明顯。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宣布退出伊核協議,表示要恢復此前為履行協議而放棄的所有對伊朗的制裁,並將施加額外的經濟懲罰。2018年11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全面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多家外媒稱,恢復對伊朗制裁後,多達700個伊朗實體及個人登上了川普政府的制裁黑名單。
  • 美伊兩大羅生門催熱「護航聯盟」 川普宣稱準備應對波斯灣「最...
    英國油輪被扣押、伊朗無人機被「擊落」、美國「間諜」被抓3個疑點重重的謎團,連日來籠罩在波斯灣上空與西方輿論場,持續升級美伊緊張對峙似已進入關鍵時間節點。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22日在白宮表示,華盛頓準備應對來自伊朗「絕對最糟糕的情況」。而俄羅斯則指控美國正在利用荷姆茲海峽和中東局勢惡化的時機。
  • 周評:美伊交鋒驚心動魄 非農爆冷降息真的結束?
    美元/日元本周走高近200點,多頭自197.75一線穩健攀升,最高觸及109.68水平,中東局勢和中美貿易不確定性的暫時降溫令日元多頭急遭拋售。  當周要聞盤點:  (一)美伊局勢反覆「變臉」 美國眾議院權力幹預 中東國家插曲不斷  本周地緣風險成為金融市場的風暴眼。
  • 巴丹號攻擊艦抵達中東:一次能運輸2000名士兵,是美伊戰爭的功臣
    在眼下紛亂的中東局勢上,美國和伊朗已經是劍拔弩張,雙方都在波斯灣一線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其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巴丹"號兩棲攻擊艦群配合"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已經抵達了中東海軍基地。對於如此龐大的海上陣容,國內外的目光並未放在航母戰鬥群,而是同行而來的巴丹號兩棲攻擊艦群。
  • 2020年最後一個月不太平,三個黑天鵝事件接連出現,各國要警惕
    2020年對於各國來講,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各種危機交替出現,國際局勢也越發緊張。盤點今年的事件可以看到,非洲蝗災、美國和澳洲山火、越南颱風洪災等,接踵而至,還有貫穿一整年的疫情危機,也讓各國民眾人心惶惶,然而2020年最後一個月,再次出現了三件黑天鵝事件,各國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