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獨特」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2021-01-08 澎湃新聞
一例「獨特」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2021-01-06 0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盧姿 檢驗醫學網

作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盧姿

案例經過

患者,男,32歲,反覆牙齦出血就診,血常規提示血三系減少而行骨髓細胞形態檢查。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異常細胞胞體圓或類圓形,核圓,可見扭曲、摺疊,染色質細緻,核仁清晰或隱匿,胞漿量豐富,布滿顆粒,漿內可見柴捆狀奧氏小體,考慮異常早幼粒細胞(圖A、圖B所示),腦海中初步診斷意見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ML-M3)。

但在繼續觀察細胞過程中,發現部分細胞胞體小,圓形,胞漿量較少,形態上偏向原始淋巴細胞(圖C、圖D所示)。

當然,既然考慮AML-M3,又怎會把這類細胞歸類為原始淋巴細胞?可能是原始粒細胞,也可能是形態不典型的異常早幼粒細胞,畢竟異常細胞形態變幻莫測,沒有唯一標準,一切皆有可能。

即使形態上認為偏向原始淋巴細胞,但基於可見從形態能夠辨認出的異常早幼粒細胞,診斷意見仍然考慮為AML-M3,因此第一考慮是把這類細胞歸類為原始粒細胞。在分片過程中,當比例超過20%時,有些猶豫了,原始粒細胞大於20%的AML-M3,還沒有遇見過這樣的病例。

第二考慮是這類細胞是形態不典型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可分片歸類時,再次猶豫了,形態這樣的異常早幼粒細胞,也沒有遇見過。綜合考慮後,最終把所有異常細胞歸類為白血病細胞,比例達85%,POX染色:(-)2/100;(+)2/100;(++)13/100;(+++)72/100;(++++)11/100,骨髓診斷意見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3可能性大)。

後來流式細胞術檢測提示35.34%細胞為惡性原始細胞,T/髓雙表型表達,37.58%為惡性髓系幼稚細胞伴T系表達,細胞大,顆粒性大,可疑為異常早幼粒細胞,考慮為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T/髓雙表型原始細胞伴異常早幼粒細胞)。基因檢測表明PML-RARA S型融合基因陽性。最終診斷為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合併其他髓細胞白血病)。

案例分析

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acute mixed lineage leukemia,AMLL),是髓細胞系和淋巴細胞系共同累及的具有獨特的臨床生物學特徵的一組疾病,其免疫表型複雜,診斷主要依賴於免疫分型的結果,結合細胞形態學和基因學檢測可提供多層面的診斷依據。本例患者骨髓細胞形態檢查可見胞漿內充滿顆粒的早幼粒細胞,胞漿內可見柴捆狀Auer小體,即使有一定數量的形態上偏向原始細胞存在,形態學診斷意見考慮AML-M3可能性大。

PML-RARA S融合基因陽性是AML-M3最特異的基於標誌,因此基因檢測結果PML-RARA S型融合基因陽性與形態學診斷意見相符合。而免疫標記結果為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T/髓雙表型原始細胞伴異常早幼粒細胞),既與形態學、融合基因檢測結果符合,也解釋了形態學猶豫的原因,彌補了形態學不足。由此可見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在白血病診斷過程中相輔相成,發揮各自的作用。

結束語

關於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的報導病例逐漸增多,但關於T/髓雙表型原始細胞伴異常早幼粒細胞雙表型較少見,此病例反映了白血病細胞形態多變、免疫表型複雜。閱片時,若依據細胞形態可能會得出不同分型白血病的診斷意見時,應慎重考慮是否為混合細胞白血病。每一份遲遲不下筆的片子,自有一定的因素,糾結、再到診斷明確,都有所獲,實踐、成長。

原標題:《一例「獨特」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急急如律令,血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四部曲
    ,目前形態分類已經不是最終診斷,如果可以簡化到AML, APL, ALL 等大框框診斷,那麼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始終是診斷的重中之重,診斷必須快上加快,早一天診斷,早一天治療,結局完全不一樣,陰陽之隔一線間。
  • 郭子建院士Angew:新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劑——砷烯
    並探討了其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及其作用機制。然後通過蛋白質組學圖譜分析確定目標蛋白和受砷烯影響的細胞通路。這項工作首次為二維砷烯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提供了新的視角,表明砷烯在APL治療中的應用前景。方案1、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並首次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細胞中進行了砷的生物研究解析:通過在二甲基亞碸(DMSO)中超聲處理灰色砷晶體製備了砷烯。樣品離心分離後用冷凍乾燥法乾燥,然後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表徵。在剝離過程之後,生成的砷化產物具有明顯的納米片狀形貌(圖1b,c)。
  • 【小編翻譯】APL經維甲酸治療後出現含棒狀小體的中性粒細胞
    【翻譯】全反式維A酸用作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療藥物,它能誘導白血病細胞的分化。【翻譯】儘管全反式維A酸對誘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分化成熟非常有效,但它對誘導成熟中性粒細胞的形態完全成熟依然無能為力。
  •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嗎 帶你了解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嗎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西醫治療主要以反覆、交替採用不同的化療方案來進行,半數以上的病人可以獲得完全或部分緩解,少數病例可獲痊癒;但長期反覆的化療,存在復發率高、毒副作用大、易產生耐藥性,甚至發生第二腫瘤的缺陷。開展骨髓、臍血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以及採用基因、免疫療法後,急性白血病的治癒率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 白血病相關融合基因,您知道多少?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相關融合基因解讀:PML-RARA是APL發病的分子細胞遺傳學基礎,是最常見的融合基因。 總 結 白血病是一組異質性疾病,每種疾病有其獨特的分子遺傳學異常,融合基因形成是白血病的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機制,對相關融合基因檢測,可以達到精準診斷的作用,除此之外經過大量臨床研究數字顯示,部分融合基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還可以作為預後評估的有效手段,在形態學完全緩解的基礎上,使判斷更加準確。
  • 科學家首次發表中國大樣本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析結果
    陳賽娟院士領導的研究組日前在《血液》(Blood)雜誌發表了對1185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基因突變檢測和預後相關性的研究結果。這是科學家首次發表中國大樣本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析結果,為進一步風險調整治療及靶向治療打下基礎。
  • 依維替尼聯合阿扎胞苷治療新確診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探討
    一般可根據白血病細胞系列歸屬分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兩大類。
  • 白血病怎麼分類?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吧
    是成人患者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類型。此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易見於中青年人。根據FAB的AML形態學分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為這8種(這個適合學醫的看,患者感興趣可以讀一下就行):1.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細胞<30%,從形態學上無法分類,無T、B淋巴系標記,稱為M0型,M0型在兒童很少見。
  • 歷時十年研究證實葛根可抗白血病 南京專家發現中藥抗白血病新成分
    原來,早在十多年前,江蘇省中醫院原創製劑「血復康」在臨床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獲得了療效,而且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輔助治療也取得了一定療效,而葛根正是血復康的主要成分之一。課題組歷經10多年,進一步分析了葛根三個主要活性成分,即葛根素、葛根總黃酮、大豆甙元對白血病細胞的作用機理,最終篩選出葛根總黃酮這個成分最有用,其效果主要體現在對多種白血病細胞具有增殖抑制、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隨後,研究團隊將葛根總黃酮作用在不同的急性白血病細胞株,發現對NB4細胞最有用,並成功發現了相關的分子靶點,而NB4細胞株正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株。
  • 白血病幹細胞相關研究進展——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
    作者:劉加軍 中山大學附屬三院血液科 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類高度異質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以骨髓與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細胞異常增生為主要特徵。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送到哈醫大一院後,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產了。但她在靜點4個月後,出現了奇蹟。連身都不能翻的小董,竟慢慢站了起來,並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醫囑吃藥、點滴、複查。1976年她再次懷孕並生下一個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崗位。到現在一直安然無恙。 白血病俗稱為「血癌」,兒童和青少年死亡率較高。
  • PNAS:華麗轉身——白血病細胞成熟變身無害巨噬細胞
    2015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表示,當白血病細胞在體內肆虐攻擊,解決方案可能是就讓它們發育成長。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室觀察發現了使危險白血病細胞成熟並轉身為無害的巨噬細胞的方法。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最新的PNAS上。含有一個名為費城染色體(the 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突變的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癌症,往往預後不良。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尋找潛在的治療方法。
  • 我國兒童白血病治癒率超過80% 保存臍帶血仍有必要
    而我國最新的診療方案有望改善這一局面,據記者從國家衛健委今日(16日)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組織的多中心研究顯示,近10年,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5年以上長期生存率上升近10%,總體接近90%;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5年無病生存率可達90%以上。兒童白血病總體治癒率超過80%,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 圖像裡的「蛛絲馬跡」:妊娠合併APL一例
    近日,筆者通過判讀儀器散點圖及報警信息,及時發現了一例妊娠合併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使患者及時轉入血液科治療,目前患者病情平穩。現將這一罕見案例報導如下。 案例經過 患者女,20歲,既往體健,月經規律,39+4周妊娠。
  • 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還是急性白血病?
    血片顯示: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見大量異常細胞,建議骨髓檢查。初步診斷:急性白血病可能?病毒感染待排?立即骨髓穿刺檢查,兩小時後骨髓初步報告:急性白血病?當患者父母拿到初步報告時,如晴天霹靂。孩子父母拿著檢驗報告單來到醫生這問:真的是白血病嗎?我的孩子一向很健康。醫生建議到上級醫院檢查。
  • 反覆感冒、渾身乏力、鼻出血,當心白血病來「敲門」
    白血病≠人生over 得了白血病就意味著人生over?其實不然。王靜波指出,目前,很多類型的白血病治癒率都很高,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癒率可達90%,「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自豪,因為中國人發明的維甲酸和砷劑這兩種藥便宜又好用,極大提高了這類白血病的治癒率。」
  • ...CD19特異性CAR-T細胞治療CD19表達的復發/難治急性非B細胞白血病
    CD19 CAR-T細胞治療在復發或難治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中取得了顯著療效。然而,目前還沒有一種較好的CAR-T產品治療非B細胞白血病。本次EHA大會上北京博仁醫院童春容主任團隊劉雙又主任匯報了CD19特異性CAR-T細胞治療CD19表達的復發/難治急性非B細胞白血病的初步探索成果。我們特邀劉雙又主任對研究內容進行分享。
  • 【小編翻譯】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6;9)(p23;q34.1)出現杯口狀核原始細胞
    【翻譯】外周血塗片可見65%顯著核內陷的原始細胞,確定為杯口狀核原始細胞(CLB)。There was no basophilia. 【翻譯】無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翻譯】外周血塗片可見65%杯口狀形態的原始細胞,沒有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 陸道培醫院 CD7CAR-T 治療急性 T 淋巴細胞白血病取得三連勝
    CD7CAR-T 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 CD7+的急性 T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輸注供者 CD7CAR-T 細胞,回輸後 14 天評估骨髓細胞形態緩解,流式陰性,基因定量達 0。2019 年 8 月底,小爍被診斷為急性 T 淋巴細胞白血病,伴 SIL-TAL1 融合基因陽性,高危組。在外院進行多療程化療以及腰穿鞘注,骨髓 MRD 持續陰性、腦脊液未見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