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我是醫學第一

2021-02-07 天津紅橋敬善堂門診部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關注我們

在中國近代史上,章太炎(1869-1936)無疑佔有一席之地。作為民主革命的鬥士,他曾追隨孫中山先生發動了辛亥革命,乃至有「孫(中山)黃(興)章(太炎)」之譽;作為國學大師,對經史子集皆有研究,然而當有人問他:「先生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他朗笑答道:「我是醫學第一」,毫不掩飾他對醫學的自許,時人也評論他:「於學術的『小學』、『子書』、『醫理』堪稱三絕。三絕之中最喜談醫,常謂『平生心最在是』。」

從「我是醫學第一」和「平生心最在是」這兩句話可以看出,滿腹經綸的章老夫子對醫學的傾心和成就,實際上,章太炎確實對中醫學有著很大的興趣和獨特的貢獻。

首先,章太炎對中醫理論研究卓有成效。他出身於「三世皆知醫」的書香門第,在攻讀經史的同時,廣泛披覽醫典,深入鑽研醫理,著有《醫學評議》、《章太炎醫論》等專著,在《章太炎全集》皇皇巨著中,收有他關於醫學的論文134篇。

他是訓詁學大師,能全文背誦《說文解字》、《爾雅》,以如此深厚的功底詮釋經典醫籍,自是輕車熟路。章太炎對中醫四大經典皆有涉獵,而且多有發明和創見,其弟子陸淵雷曾謂:「先生則引與論醫,竟日不倦,時聆精義妙理,則退而震驚,以為中醫之發明家,前無古人。」當然,章太炎最推崇也最傾心的還是《傷寒論》,認為《傷寒論》「為吾土辨析最詳之著作」,「中醫之勝於西醫者,大抵《傷寒》為獨甚」。

章太炎還是一個臨床家,能熟練開出藥方,而且頗有成效,絕對稱得上「儒醫」。他為親朋治病,常能手到病除。孫中山先生為國嘔心瀝血,患了失眠症,太炎先生用礞石滾痰丸治好了他的病。1905年,因為《蘇報》案,青年革命家、著名報人鄒容與太炎先生共同入獄,鄒容患病,章太炎為他搭脈診病,開出藥方,託人從外面買來中藥,為鄒容醫治。1920年,他患黃疽,也是「自治得愈」。當然,作為一位耽於書齋的大學者,時人認為他對於醫學「精於理而疏於術」,這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章太炎還是一個著名的中醫教育家,曾先後擔任上海中國醫學院院長、上海國醫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蘇州國醫學校成立,他被聘為名譽校長,用小篆親自題寫了「誠敬勤樸」四字校訓。他桃李滿天下,著名中醫陳存仁、陸淵雷、章次公等均是他的弟子。

另外,20世紀20年代,時值中西醫論爭最激烈之際,章太炎系唯一正式參加論戰的著名學者,力挺中醫,被處境艱難的中醫界稱為「國醫革新之導師」。


◎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文章均來自作者原創,如發現侵權,歡迎舉報。其它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 責任編輯:高原 艾民;

◎ 註:本文中所載方藥,必須與專業醫師溝通,辨明體質和病情,經醫生指導後方可使用,不得私自照方抓藥;

◎ 「心臟瓣膜病」諮詢溝通可加微信號:13280181668

相關焦點

  • 吾家世授醫術——章太炎與他的醫學
    此外,對中醫術語之注釋,若六經、若三焦;病症之論斷,如心臟衰弱、回歸熱、溫病、猩紅熱、神經衰弱;以至古今衡量之考證等,在在確切不移,洵至論也」(陳仁存《章太炎先生醫事言行》,載1953年香港《存仁醫學叢刊》第二卷)。我由於從事《章太炎全集》編纂工作,致力他的醫學事跡與著作的搜集,歷時六載,採獲百餘篇,得窺太炎先生與祖國醫學事業的關係與影響。
  • 國學大師自認「醫學第一」,卻無人敢求診
    章太炎是同盟會早期骨幹,是清廷眼中的革命黨「章瘋子」,也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實際上,章太炎並非出自書香世家,用他自己的話說:「吾家三世皆知醫。」祖父章鑑,少習舉業,以妻病誤於醫,遍購古今醫學書,研究三十年。父親章濬,擅長醫術。伯父章錢,更是當地一位醫術精湛的名醫,在醫學上曾對幼年的章太炎做過啟蒙教育。1890 年起,章太炎還跟從漢學大師俞樾學習了 7 年。
  • 叕:國學泰鬥章太炎給四千金取的名字,差點讓閨女成了剩女
    在留日中國學生東京神田區錦輝館的會上,章太炎曾對他的「神經病」做過相關闡述:「凡是那些非常的議論,都是精神病才能說出來的;那些古往今來成大事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兄弟我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各位同志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
  • 章太炎:「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的「先醒」者
    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乃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和民族主義革命者,如此多「家」,隨便哪一家都不是好談的。曾有人問章氏本人:「先生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先生答曰:「實不相瞞,我是醫學第一。」此話有些不屑一顧,但也絕非戲言,章太炎的確精通醫學,並著有《霍亂論》、《猝病新論》。不妨就從「先生」二字談起。《韓詩外傳》六:「問者曰:古之謂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猶言先醒也。」章太炎就是一位「先醒」者。他幼年受祖父及外祖薰陶,通過閱讀《東華錄》、《揚州十日記》等書,已有華夷觀念和排滿情緒。
  • 康有為70大壽時,章太炎送了一件東西給他,氣得康有為滿臉通紅!
    晚清民國時期的章太炎,是當時的大師級學者,門下弟子有黃侃、錢玄同,魯迅等。章太炎重點研究「樸學」(樸學是一種治學方法,又稱考證學,主要的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輯佚等),晚清「樸學」最注重查明真相,事事必引經據典,用以闡釋聖人所言,所下的結論必求證據齊全,絕不能憑空臆造。當時的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上諫變法救國。於是在學術上希望重構儒學,給變法提供理論支持。他的思想受到章太炎的極大反對。
  • 【知大師之大 仰高山之高系列之四】一代宗師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936年),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又因傾慕明末清初顧炎武(顧絳)的行事與志向,改名絳,號太炎。章太炎的學問,包羅萬象,研究的範圍涉及語言、文字、歷史、哲學、政治等等。據說有人曾問章太炎:你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章太炎笑答:都不是,我是醫學第一。
  • 楊焄︱「不可卒讀」的章太炎演講記錄稿
    正如曹聚仁後來所說的那樣,在近現代問世的大量國學入門讀物中,「全國大中學採用最多的,還是章太炎師講演,我所筆錄的那部《國學概論》,上海泰東版,重慶文化服務版,香港創懇版,先後發行了三十二版,日本也有過兩種譯本」(《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第一部分《從一件小事談起》,三聯書店1986年)。迄至今日,各地仍有出版社在不斷翻印,足見此書盛行不衰。
  • 章太炎與章士釗:發明「孫中山」的革命家
    章太炎在看過康有為的文章後,於次年發表了《駁康有為書》,對康有為的論點逐一予以駁斥,以進化論的觀點強調革命暴力是一切社會變革之必須,反駁康有為所謂光緒是明君的說法,公然宣稱「載湉小丑,不辨菽麥」,攻擊光緒不留餘地。章太炎在文中明確地表示:「今以革命比之立憲,革命猶易,立憲猶難。」
  • 「國學大師」章太炎講授國學的三十年 │ 溫故
    1906年9月,章太炎在東京成立了國學講習會,「科目分預科、本科」,「預科講文法、作文、歷史;本科講文史學、制度學、宋明理學、內典學」,「地點設神田地方的大成中學內」。(宋教仁《我之歷史》)不過,在1906與1907兩年,章太炎只是就相關專題做過個別演講,直到1908年4月,才正式系統開課。
  • 文壇舊事:《狂人日記》的原型是章太炎嗎?
    章太炎是魯迅的老師,1916年7月,雙方在北京見了最後一面,1918年5月15日,《狂人日記》正式發表。周作人說,狂人原型是魯迅得過瘋病的阮氏表兄,可小說中狂人那張揚的個性、犀利的思想,令人很難不聯想到章太炎。狂人真是章太炎嗎?為何《狂人日記》後,章太炎與魯迅不再往來?
  • 章太炎的因明研究---章長炳 孫旺
    章太炎最終「乃悟大乘佛義」,這一時期成為他思想轉型的重要標誌。出獄後,他將前期佛學研究的思想成果訴諸於筆端,如數釋放。這期間,他發表了大量的佛學論文:《建立宗教論》、《人無我論》、《無神論》、《大乘佛教緣起說》、《辨大乘起信論之真偽》、《龍樹菩薩生滅年月考》等。
  • 張天傑:章太炎晚年對陽明學的評判與辨析
    章太炎論及王陽明,在第一階段的代表文獻為《興浙會序》,此文普贊浙江先賢,其中對於王陽明的「學」與「政」都可謂推崇備至:「神閹不能螫,逆藩不能觸,終戮刑天,以奠王室,若王文成者,學與政兼之矣。」到了第二階段,章太炎的《訄書》重訂本特別增加了《王學》一篇,其中說:王守仁南昌、桶岡之功,職其才氣過人,而不本於學術。
  • 朱曦林:章太炎與中國文化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的「革命元勳」和「國學大師」,魯迅稱之為「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畢生致力於「光復中華,振興學術」,他將重構中國文化的努力,寓於革命事業之中,從早年提倡排滿革命到後來「猝然成為儒者宗」。
  • 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教育的特點
    章太炎遵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當學生有疑問時,允許單獨請教。只要有所問,他都會不停地講,有時由此及彼,所思已離題甚遠,但也可見其旁徵博引的學術功底。章太炎在課堂講授時並不拘泥於一種方法的使用。據姚奠中回憶,章太炎「講文字首先專講《說文》部首,五百四十部的部首,他一步一步地就給講透徹了」。
  • 章太炎的書法韻味高古,牛氣逼人,說什麼我也不相信他會「瘋」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餘杭人。後易名為炳麟,號太炎。毫無疑問,作為一代碩儒,在中國近代史上,章太炎先生的道德文章天下聞名,在學術界被譽為「國學泰鬥』和「小學大師」。他的學問實在太精深了,連魯迅先生也嘆服。
  • 大師評大師:馬一浮、傅斯年、錢穆眼中的章太炎
    傅斯年檔案裡有一篇雜記,那是他已經開始不喜歡章太炎或者表面攻擊章太炎的時代,其中批評說:「太炎以學問為文章,所以文章不明,以文章為學問,故學問不通」。這話說得很厲害了,激進青年對老先生攻擊和現在差不多。雖然這篇雜記沒有日期,但是我要說,這一定是他思想轉變之後寫的。為什麼傅斯年先生要說章太炎的文章和學問的關係?文章和學問的關係就是我們忽視的。
  • 湯仁澤:舊書信中的《章太炎全集》早期編纂歷程
    我所湯志鈞同志承擔其中的《詁經禮記》、《七略別錄文徵》、《自定年譜》、《書信集》、《電稿集》、《演講集》(1935年前)、《譯文集》以及部分《太炎文錄》的點校工作。整理好的《章太炎全集》,可望在五年內出齊。
  • 清末民初章太炎對王學評析之再檢視
    極為關心學術流變與現實政治的章太炎在《訄書》《檢論》中專門分析論述王學,此外,在一些單篇文章中也有所涉及。侯外廬謂章太炎乃「中國近代第一位有系統地嘗試研究學術史的學者」,從他的著作中整理出一部「太炎的中國學術史論」實為「頗有意義」的事[2]。
  • 民國大師章太炎給杜月笙改名字,生字上面加個竹字頭!
    民國期間,章太炎是一個比較怪的人,他執筆如刀,揭露清廷的腐敗。革命隊伍推翻清廷後,按理說,他應該支持革命隊伍。但是,章太炎沒有這麼做,繼續攻擊袁世凱脾氣秉性這兒怪的人,卻和杜月笙處的非常好,還曾給他改了名字!(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生於浙江餘杭。
  • 南宋「永嘉醫派」在中醫史上影響深遠,章太炎讚嘆「留書為我師」
    在溫州,陳無擇行醫濟世,收徒授業,還從事醫學理論研究,著書立說。陳無擇醫術高超,據說他長於方脈、治病立效,有被稱為不可救治的病人,能準確預告病人的死期。而基於醫術之上,陳無擇還善於總結提升,認為學醫必須精通「五經三史」、「諸子百家」,他的名著《三因方》為永嘉醫派奠定了學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