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小縣城合肥成為安徽省省會。普鐵時代,合肥的鐵路地位別說在全國,即使在省內一直很尷尬,區域內僅有寧西、淮南、皖贛等幾條鐵路線,去很多城市還得先到蚌埠轉車。1953年,合肥火車站進行首次擴建,面積擴大到1800平方米,能容納2000名旅客,站內的列車只有11對。1997年合肥新火車站通車運營,開行列車也增加至27.5對,還特別增加了直達北京的特快列車。
到了高速鐵路時代,作為長三角地區的西大門,合肥一躍成為京港(臺)通道和沿江通道重要交匯點,成為全國19個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之一,提出了合肥版本的「時鐘」形高鐵網絡。隨著一個個項目逐步實施,合肥鐵路樞紐9個方向、13條線路的大型放射狀樞紐格局正在逐步建成。
其中,9個方向為南京、杭州、福州、九江、武漢、西安、阜陽、蚌埠、新沂,13條線為商合杭、合福、合安、合蚌、合新高鐵、合寧、合六、合巢馬城際、合寧、合武、寧西、淮南、合九。
起步:合寧鐵路、合武鐵路
2008年4月,合寧客運專線投入運營,合肥火車站也隨之開通了第一列前往南京、上海方向的動車。合寧鐵路由合肥站至南京站,為國鐵Ⅰ級雙線,全長157千米,設計速度250千米/小時,最高運營速度為250千米/小時。
2009年4月,合武鐵路開通旅客列車並上線動車組運營,為國鐵Ⅰ級雙線,設計速度250千米/小時。
合寧鐵路開通動車運行,合肥向西前往南京、上海的通道打開,與長三角的距離將進一步「縮短」;而合武鐵路通車後,合肥向東通道打開,至武漢的通行時間由8.5小時縮短至2小時內。隨後,合肥掀起了大規模鐵路建設和發展的高潮。
高潮:合蚌、合福、商合杭、合安
2012年,合蚌高鐵通車,設計速度350千米/小時。合蚌高鐵不僅是合肥連接省內重要城市蚌埠的高速鐵路,更重要的在於讓合肥連接上了經過蚌埠的京滬高鐵,開啟了北上濟南、天津、北京的通道。
2015年,合福高鐵通車,設計速度350千米/小時,開通了合肥開往東南方向福州、廈門的重要通道。
2019年12月,鄭阜高鐵、商合高鐵同時開通,設計速度均為350千米/小時,打通了合肥向北至阜陽進而至商丘、鄭州的通道,並通過鄭州的網狀高鐵進而行至太原、西安、石家莊等重要城市。
2020年6月,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開通,設計速度350千米/小時(其中蕪湖至宣城段250千米/小時),加之原開通的寧杭高速鐵路湖州至杭州段,合肥往長三角另一重要城市杭州的通道打開。
2020年12月,合安高鐵正式通車,設計速度350千米/小時。作為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待後續安九、昌九、贛深等線段開通後,將成為合肥通往九江、南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通道。
未來:沿江、合青
沿江高鐵,是支持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點鐵路建設工程,串聯起了長江沿線上海、南京、合肥、武漢、重慶、成都等22個城市。雖然目前途徑合肥的滬漢蓉鐵路已成為合肥向東、向西的重要橫向通道,但其運能不足、速度難以提升的缺陷也隨著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而暴露出來。沿江高鐵則不一樣,其設計速度為350km/h,是一條高標準、大容量的沿江通道。沿江高鐵目前處於前期工作階段,其建成將有利於提升合肥的樞紐地位。
合青高鐵是合肥至新沂至青島的高速鐵路,其中合肥至新沂段為新規劃及建設段,已於2019年底正式舉行開工儀式,設計時速350公裡/小時。合新段建成後,利用徐連客專新沂至連雲港段以及青鹽高鐵連雲港至青島段,最終實現合肥在東北向與青島的連通。
已與4個直轄市互通高速動車,17個省會城市互通高鐵動車,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武漢、上海,3小時到杭州和鄭州,4小時到北京和福州……從普鐵時代的「醜小鴨」到目前的時鐘型高鐵網絡,合肥和全國主要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拉近,極大拓展了合肥經濟發展的空間腹地,支撐起合肥城市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