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對父母在孩子出生後都會產生一個潛意識:孩子是我的一部分,所以我有權利以愛的名義做任何事。
對於孩子而言,TA會認為,父母為我做了這麼多,我只要犧牲一點自己的快樂,就能滿足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多數家庭都在這樣無意識中周而復始的運轉著。
但可以看到的一個結果是:孩子不開心,父母也沒有多開心。因為父母的欲望總是無窮的。
今天跟你說只要你工作了我就不插手了。明天跟你說只要你結婚了我就放你自由。後天跟你說,你要上班,我幫你帶孩子吧。
父母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告訴你:我是你生命的主宰。
而阿德勒心理學提倡的一個觀點是課題分離。
這個觀點,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但我卻認為值得推崇。
任何一個真理剛出來的時候,都不是被普遍接納的,永遠是從少部分人開始,二八法則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什麼是課題分離呢?
首先需要判斷某件事的最終結果由誰來承擔。誰承擔結果就是誰的課題。任何外人,包括父母都需要跟這個課題做分離,不能加以幹預。
比如孩子學習不好。父母會擔心將來孩子的未來,於是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等等。
但實際上,學習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或者是將來工作不好,這都是孩子自己面對的事情。無論父母再這麼擔心,都無法替他去面對的。
同樣,這也讓我聯想到在愛情當中,多數女人都要男人為他們的情緒負責,我自己也會犯這樣的錯。
直到我明白:我因為對方的錯而情緒不好,這是我的課題,因為是我情緒不好。我需要自己去處理情緒。沒有人會代替自己那種生氣或者高興的感受,不是嗎?
舉個極端的例子,你彩票中獎了,你很平靜地對他人說,你能替我高興嗎?別人肯定回應你,關我屁事,除非你把錢給我。對吧。這就回到了誰的課題誰負責。
每個人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情緒,但一旦關聯到父母,因為有特殊的血緣關係在,我們會蒙蔽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而我自己也是經歷要跟父母課題分離的痛苦,但最終戰勝的是想要活出自己的那份勇氣。
剛畢業的時候,聽他們的話去考公務員,考老師,總之,順著他們的安排做一切的事。可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失去了生命力,我覺得我的存在只是一個傀儡。
當我跟父母抱怨的時候,他們覺得我不孝順。吃好喝好還各種意見。於是,我又在思考,到底錯在哪裡?
直到我下定決心從自己開始改變。當我一點點勇敢,從小事當中學會拿回自己的力量,開始自己做主後,我發現似乎他們也沒那麼反對了。
甚至很多事情,等我做完了再告訴他們。他們無奈,但也慢慢接納我的做事風格。
因為他們的接納,我反而更加感恩他們,我也開始用我的方式努力去愛他們,我們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了。
聯想到身邊有幾個父母反對的愛情,但最終父母看到孩子過的快樂,父母也就放下了。
我想獲得別人認可不是唯一的需求,快樂才是每個人的真正的需求。
在面對跟父母分離課題的時候,或許你需要的也只是一點點勇氣罷了。
你呢?願意跟我分享你的故事嗎?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給你帶來一絲絲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