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清朝,很多人並沒有好感,因為建立清朝的滿族並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正統,而且在剛剛建國的時候,清朝的軍隊對中國的百姓展現出極度的暴行,其中著名的嘉定三屠就無需多說了。而在剛剛入關之後,為了能夠控制百姓的思想,更是提出了必須剃髮的要求,一旦發現沒有剃髮的百姓,那麼就要直接處死,這種條令一頒布,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又死在了清朝軍隊的手中。
但是在這些剃髮的命令下,有著一群人卻不用剃髮,這難道不是在違抗清政府的命令嗎?是哪些人有這麼大的膽子?這群人就是我國傳統的道士,我們知道,道士本身是極具有漢族文化特徵的,不管是道士的裝束還是信仰都是如此。而在清政府要求剃髮的名單並沒有說道士一定要剃髮,反而是贊同道士保留原來的裝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民間的傳言,是清朝頒布的十準中特別準許的,而這一成果還是清朝剛剛入關時,道教的張洪任天師等道教中人專門前往順治皇帝處申請下來的。其實在1644年,清朝入關後,整個中國都是十分混亂的,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清政府為了磨滅漢族百姓的鬥志,同時也為了能夠拉攏當地的豪紳,採用了這種投降的人必須剃髮的方法,但是因為自己的根基不穩,遭到了大量的人的反對,一時間停了下來。但是在清朝軍隊一路南進,南明朝廷馬上不保的時候,清軍認為大局已定,於是再次提出了剃髮令。
而反觀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宗教,道教和儒教,在很多年的變遷中已經喪失了自己骨氣,在清軍勢頭正盛的時候也沒有做抵抗。儒家的衍聖公更是直接上書,誇讚順治皇帝的偉大,在剃髮令下來之後,更是直接作為代表剃髮表示歸順。而道教的被明朝冊封的天師張應京也是親自向多爾袞上奏了自己道教的祥瑞之物,不過道教和儒家也都為自己的權利掙扎了,孔府中藏有一部分漢族服飾,而道教也是多次上書要求保留道士的裝扮。
其實多爾袞一開始時並沒有將這些宗教放在眼中,但是隨著清政府對百姓的壓迫越來越重,百姓的反抗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為了能夠更好的穩定住當時的局勢,清朝開始決定啟用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道教,於是對道教大加賞賜,並且安排當時道教的新天師張洪任前往北京面見順治皇帝。在張天師的勸誡下,清政府終於同意了道士可以不剃髮。
其實最有可能的情況還是因為張天師和順治皇帝的對話,當時的順治皇帝年紀還比較小,而張天師表明了自己道教的忠心,並且對自己的道袍進行了改良,和原來的明朝道袍已經有所不同,而是具有了更多的滿族文化,使得順治皇帝開口答應了這件事,作為皇帝的順治要一言九鼎,而且道士不剃髮也並沒有很大的威脅,所以才使得道士不用剃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