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玩耍中實踐創新

2020-08-28 貝曼英語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

  的確如此。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出生2-3個月的嬰兒就能在床上獨自玩耍,再大一些就會爬行了。

  這時期的嬰兒一睜開眼睛就是玩,甚至吃飯、睡覺時也在玩,玩就是不諳世事的孩子的生命,就是他們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同時,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學到各種知識。

  然而,怎樣把玩中學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其中很有學問。把引領孩子「玩中學」的經驗總結成十五個字便是:玩中有實踐,玩中有發現,玩中有創新。



玩中有實踐


  眾所周知,知識產生於生活實踐,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都是在玩中積累的。任何束縛手腳的教學方法都是非科學的。

  傳統的教育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抹殺了孩子們愛玩、愛動的天性,試圖把他們培養成循規蹈矩的好學生。但這已不適合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開發孩子玩的時間和空間。

  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測量知識,對「米」和「釐米」的概念十分模糊,父母可以把他從3歲到6歲的不同的身高刻在門框上,讓他自己去觀察和比較。這樣,他就在玩中認識並理解了「米」和「釐米」。

  在玩中學,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實踐能力,而且把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孩子樂於接受的知識。



玩中有發現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發現、探索、研究,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孩子的這種需要在玩時最易得到滿足,玩耍的時候,父母只要適當地注意引導,他們定會有所收穫。

  比如孩子在水裡遊泳時,可以問他「為什麼你可以浮在水面上啊?」

  孩子通過觀察思考,發現了水對人有向上的浮力;在玩積木時,可以引導孩子對圖形的組合有初步的發現。

  孩子玩的興致越高,大腦中的智慧細胞越容易被激活。



玩中有創新


  創新不但重要,而且很具有時代特徵。創新是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產生的。要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決不能禁錮他們的思維。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大腦細胞高度興奮,從精力到體力都是極大的投入。父母為何不從玩中入手,鼓勵他們「異想天開」,在玩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比如做手影遊戲時,讓孩子一邊做一邊說:「我做的是什麼?它在幹什麼?」有時候孩子興致一來會編出一大段話來,這就是一種語言表達和寫作的學習,而這也是孩子最純真的感受和心靈的表達!或許還可以讓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建議家長這樣試一試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基本的休閒活動。我們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更不需要把孩子的「學習」與「玩」對立起來,因為孩子在玩耍中照樣能學習。同學們一看,連連讚嘆張楠聰明,就這樣,張楠和同學們繼續投入到遊戲中。晚上回到家,張楠一進門就把今天玩沙包時發生的狀況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也說:「你應變能力是強了,怪不得換了個髮型回來。」媽媽並沒有因張楠沒有及時完成作業而埋怨她,反而表揚她在玩耍的過程中應變能力強,這就是肯定了孩子的智力能力的發揮,而其他孩子是不是也在今天的玩耍中學到了些什麼呢?
  •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兒童的玩耍」在成人的眼裡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以被隨意忽略和無條件擠佔的。於是孩子們不是在學校上課,就是穿梭在各大補習班之間。玩耍在孩子的眼裡成了奢侈品、易碎品,即使被允許玩,他們也不知有何可玩,不知如何去玩。父母卻抱怨道:「一有時間就玩電子產品。」事實上,玩耍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 讓孩子在玩耍中思考、玩樂中學習!
    玩耍給了孩子練習社交,萌生想法,讓創意成真,與自我對話,調節自己的情緒與節奏的機會。而且其練習範疇之大,廣度之寬,再無其他活動選項可比擬。研究證實幼年時經常投入複雜遊戲的孩子,長大後的社會融入度與社交技巧都更好,而這無疑的將成為幸福人生的基石。
  •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 校長說
    玩耍在孩子的眼裡成了奢侈品、易碎品,即使被允許玩,他們也不知有何可玩,不知如何去玩。父母卻抱怨道:「一有時間就玩電子產品。」事實上,玩耍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日本學者井深大認為:「遊戲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自由玩耍發展孩子的平衡力
    此外,其他現代產品也在蠶食孩子的自由玩耍領地,比如媒體、電子產品等,它們在孩子的生活和頭腦中漸漸佔據了統治地位。這些競爭力量本質上不是有害的。但是當它們越來越多地替代了孩子的自由玩耍時,問題就出現了。玩耍對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發展至關重要。
  •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
    對今天的很多孩子來說,自由玩耍已經「瀕臨滅絕」,這絕不是誇大其詞。在家裡,自由玩耍時間被結構化的活動、課程和練習擠佔。在學校,孩子的課業學習開始得越來越早,更多的教學聚焦於提高孩子掌握知識的能力及幫助孩子考出好成績,留給孩子搭積木、捉迷藏和過家家的時間越來越少。此外,其他現代產品也在蠶食孩子的自由玩耍領地,比如媒體、電子產品等,它們在孩子的生活和頭腦中漸漸佔據了統治地位。
  • 玩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即便到了高中,也是不能忽略
    前段時間,湖南的一位父親沒有在假期中讓孩子參加補課班,而是讓孩子學習了許多戶外活動的技能,包括潛水、劃竹筏等等。我們早就強調要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仍然是偏重智育一育,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據調查表明,平均每50個孩子中就會有一個孩子是肥胖症。
  • 在玩耍中,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成為未來的精英?
    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玩耍中,不僅要放手讓孩子大膽地去嘗試和探索,更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孩子能夠獲得各種接受挑戰的機會,進行大量的探索。平時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有沒有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如果有,就要給予積極地引導和評價,表示對孩子的創造性感興趣,增加孩子的自信感。
  • 吹走孩子身邊的酷暑,讓孩子在涼爽中玩耍
    現在正值孩子的暑假期間,孩子都喜歡出去瘋玩,但是天氣又特別熱,此時給孩子配備一個隨身的小風扇是個最明智的選擇。今天給大家種草一款適合孩子的隨身小風扇——bcase恐龍掛脖風扇。打開 bcase恐龍掛脖風扇的出風口倉蓋,可以看到出風口採用了柵格的設計,在柵格內是風扇的扇葉,這種隱藏式扇葉的設計,可以防止孩子在使用過程中夾手現象的出現
  • 編程教育成趨勢:培養孩子動手實踐創新創造能力
    昂立STEM中國「芯」應運而生,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顆中國「芯」,培養孩子們動手實踐、創新創造能力。01數年磨一「芯」昂立STEM中國芯的誕生數年磨一劍,昂立STEM花費巨大人力、物力,打造中國「芯」CircleBit(課程),聯合北美研發中心、清華大學研發專家,經過13次的技術升級和體驗優化,精益求精為中國孩子量身定製的一款可編程創客開發板。
  • 廣州雛鷹寶貝:孩子在玩耍中能得到什麼?
    雖然玩耍在人類生活中是如此普遍和必不可少,但要給它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卻很難。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人玩耍的主要原因是為習得生活技能。最近的研究表明儘管這可能是玩耍的結果之一,但仍不是主要目的。但研究一致認為,是進化的價值驅使著人類去玩。玩耍這種機制幫助我們作為哺乳動物,特別是作為人類這個物種在大自然中生存並延續。
  • 讓孩子在「三心二意」中體驗創新樂趣
    【深圳商報訊】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思維,重在養成創新習慣。為了改變傳統應試教育中長期存在的「重推理,輕實踐」的弊端,深圳市中虹天意實業有限公司長期致力於適應創新要求的先進教具開發,其所開發的「三心二意寶」教具,在2016年全國雙創周深圳主會場和第二屆深圳學生創客節成果展示現場,都成為最吸引家長、學生參與的爆款產品之一,許多孩子爭相體驗電子世界的奇妙變化和無窮樂趣。
  • 助力孩子成長,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實踐是關鍵
    思維定式的危害: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一個人工作效率如果是1,那麼兩個人的工作效率就一定等於2嗎?不見得,因為社會不是數學模式中那種理想化模型。定式的思維中,一切的技能都是理論化的東西,脫離了真實生活的生存習慣。如何培養孩子創新思維?
  • 助力孩子成長,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實踐是關鍵
    要想擁有創新思維,首先就要打破思維定勢。 1.跳出思維定式的泥潭。a.營造寬鬆、自由的創新氛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是內在自我學習的表現,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思維的豐富性、細膩性和靈活性。可以給孩子營造童話特色的小空間,讓孩子在「童話世界」中遨遊。實踐證明,長期感受「童話氛圍」的孩子,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等都會超過同齡的孩子。
  • 孩子的「玩耍」也分種類,這三種玩法,可以給孩子帶來四項能力
    孩子的玩耍也分種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比較貪玩,尤其是在看到新鮮事物時,新奇感總是容易湧上心頭,就是想玩耍,想探究。父母把孩子一切和學習無關的行為都歸結於玩耍,卻不知其實孩子的玩耍也分種類。經常聽到有些寶寶才一歲多,父母在旁邊念叨,寶寶實在是太調皮了,每天不下樓玩耍,就在房間鬧。父母或許沒有注意到孩子正在玩耍的過程中,一天天的長大。不知道父母們是否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叫自己的場景,很多人都至今難忘吧。這就是孩子語言的第一步,在和他人溝通玩耍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語言知識。父母也經常被孩子五花八門的詞彙所逗笑。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在提高。
  • 在玩耍中學習,泡泡果玩具開啟孩子智慧之門
    泡泡果玩具就是很多幼兒園每年都會採購一批的玩具品牌,下面這幾款益智玩具就頗受孩子歡迎,材質耐用,室內外皆宜適用,讓孩子不用出門也有娛樂,在玩耍中學習成長。感統按摩石,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孩子的專注力和平衡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像體操、芭蕾這些專注力極強的訓練都需要孩子本身具備感覺統合能力。
  • 開放創新理念與「顛覆式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AECT 2016年會評述與思考
    來自全球各地致力於教育技術創新和應用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學和研究人員,以及企業界的教育技術創新和開發人員共1000多人,聚集在拉斯維加斯,就過去一年來全球教育技術領域的創新和實踐,展開跨學科、跨專業、無縫式的對話和交流。
  • 給孩子多點玩耍的自由
    童年應該是用來玩耍的,他們在玩耍中認知和感受著世界的多樣。沒有玩耍記憶的童年是灰色的。對學童來說,基本的課程教育是必須的,但對他們過度地安排,一廂情願地助苗助長,超出了孩子能夠承載的負荷,往往在他們稚嫩的心理上造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
  • 在玩耍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自然教育
    規劃考慮到場地所在平原植被豐富的現狀,結合孩子們對於世界認知的需求,構建整個總平面形態像鳥,形成趣味動物性隱喻,並與樹木、灌木叢、花卉、建築一起成為遊戲玩耍這是一個孩子們可以有想像的空間概念,來源於一本著名的小說《木偶奇遇記》。所以,這座建築的隱喻:內部空間的彎曲性和材料的溫暖性,在情感上喚起對母體子宮的印象,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設計特別注重為兒童建立一種,與外部、自然變化和諧相處的關係。當孩子們在裡面的時候,看整個建築就像一個走廊,一個由許多不同房間構成的大房間。
  • 扶貧幹部敢於創新中創造、實踐中拓新
    當下是脫貧攻堅的最後關卡,船到中流浪更急,扶貧幹部要帶頭破難,打贏這一戰,完成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攻堅克難,不斷探索。「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扶貧幹部要秉持「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的思想理念,既要敢創新,還要善創新,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改良工作作風,克服「本領恐慌」,敢於在創新中創造、實踐中拓新,沉澱思想,歷練經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握好機遇和挑戰,在敢於試錯中找到走向成功的金鑰匙,於變局中開新局,在攻堅克難中匯聚創新偉力。真抓穩打,練實幹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