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是有著一定的規律的,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會學會一定的行為。從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到社交成功的成年人其實都是成長規律作用的結果。
但是很多家長往往認為既然有的孩子能跳級,十多歲就能上大學,那麼是不是就是說明聰明的孩子可以打破這樣的成長規律,更快更好地成長呢?
很多家長因為這樣的想法就打破了孩子的發育規律,所以有些孩子在沒有學過爬行,家長就想讓他直接走路。家長認為反正孩子最後都是需要靠走來完成行動,那麼學習爬就是沒用的行為,早點讓孩子練習走路,也許能讓孩子發育得更快。
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其實在嬰幼兒發育的過程中,爬行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孩子不會爬就走和學習爬行再學習走路的孩子之間可是有著很大差距的。
李玫瑾教授一直都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在育兒方面更是有著自己專業的建議,在開通了相關的論壇後,很多媽媽也是經常在論壇上和李玫瑾教授探討育兒知識。最近李玫瑾教授就曾經在論壇上發文表示,不學習爬就走的孩子和經歷了爬行在學習走的孩子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那麼這兩種孩子之間有著什麼樣的差別呢?
先學會爬再行走的孩子,他的大腦往往能收到更多的信息,在發育過程中大腦也能夠更加地活躍。因為孩子在學習爬行的時候,是需要四肢協調進行的,所以孩子的動作都是通過大腦更加精細地控制才完成的。
隨著學習時間的增長,孩子的爬行速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快,這也是大腦在快速發育的一種表現,因為只有大腦發育的更加完全,孩子的爬行速度才能快起來。
而且爬行除了能夠刺激大腦的發育之外,還能夠讓左右腦之間的配合更加密切。所以很多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左右腦之間的關係不會變得特別密切,對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限制。
因為沒有學爬行,所以在嬰兒大腦發育的黃金時,大腦的活躍度就會低很多,大腦也減少了一定的思考機會,所以學過爬行的孩子往往會比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聰明。
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控制力量和四肢是第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所有基礎的行為也是通過四肢運動來完成的,爬行其實是需要四肢同時活動的一種行為,孩子也能夠通過爬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平衡能力和手部力量,讓自己的四肢更加協調。
除此之外,爬行還能夠讓孩子成長的更快,因為在爬行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鍛鍊自己全身的肌肉,通過爬行讓孩子身上的肌肉進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孩子能夠長的更快更高。
但是沒有學過爬行的孩子往往就會失去這個鍛鍊身體肌肉的好機會,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也不會有嬰兒時期這樣完美的發育期了。
因為孩子在出生之後看到的一切都是十分新奇的,對於世界上的任何物品都是有很大的好奇心的。而觸摸就是孩子感知到物品的最好方式,通過爬行孩子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東西,而且手部也能接觸到更多的物品,所以也能夠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更快地長大。
但是沒有經歷過爬行時期的孩子就少了很多接觸新事物的機會,雖然他們是從頭開始學起,但是其實這樣能夠接觸到的事物就會很少,也不會經常用手去感知物品。所以家長應該多讓孩子進行爬行,讓孩子在爬行過程中接觸更多的物品,也能讓孩子儘快地熟悉這個「新世界」。
爬行一定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的過程,爬行能夠給孩子帶來的益處遠比早學會走路要多得多,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為了讓孩子「超速」成長就減少寶寶學習爬行的時間。因為爬行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更多,有更多新奇的體驗,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以及身體發育都有著很大的益處。
如果想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家長更應該讓孩子學習爬行。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偏執的思想,而讓孩子吃了大虧。
我是莉莉,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莉莉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
若你喜歡莉莉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