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專注力」是個偽命題,別把孩子都逼成演員

2020-12-16 天下網商

(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

一片質疑聲中,浙江金華的小學生們全部摘下了「腦機接口頭環」。

下課後小學生們摘下了頭環

據媒體早前報導,某鎮中心小學引進了一款名為「賦思頭環」的頭環,其前額處配有三色亮燈標識,上課專注亮紅燈,比較專注亮黃燈,走神亮藍燈。老師以此方式監測學生注意力狀況並打分,還會像考試排名一樣發到家長群裡。

一時間,研發該頭環的BrainCo被衝向輿論風口,爭議主要集中在,頭環對提升專注力是否有效、佩戴頭環是否被視為「監控」等。

對此,BrainCo回應稱,賦思頭環是一款訓練學生提升專注力的儀器,並非用來監控學生的產品,且老師只能看到所有學生的平均數值,用於調整課堂設計,而報告也不會發給家長。

然而,賦思頭環真的能夠「準確有效地檢測學生的注意力」嗎?而老師家長一味追求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又有意義嗎?

訓練「專注」是一個偽命題

妄想讓大腦持續「全神貫注」於一個任務,本身就是違背了大腦的天性。

新京報《小學生戴頭環緊箍監控走神,這是把科學性置於地上摩擦》一文中寫道:根據傳統的大腦和心理認知理論,不同年齡段的人,注意力集中時間有較大差異,幼兒一般為10-15分鐘,小學兒童是30-40分鐘,青少年也不過50分鐘左右。

智能頭環宣傳頁面給出的注意力指數圖

確實,人的大腦有兩種工作模式。

一種叫做「默認模式」,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叫Mind wandering,翻譯為「出神」。

默認模式下,大腦的激活方式是彌散、低度的,甚至關閉了外界輸入通道,人的思緒會遊走在被隱藏起來的信息、畫面以及過往記憶中。

關於默認模式,有個最典型的例子——人們洗澡的時候,通常處於一天內最放鬆的時候,也是靈光乍現、點子最多的時候。研究發現,我們一天中醒著的時候,大約有50%左右的時間花在了「胡思亂想」上。

另一種叫做「執行模式」,也叫做專注狀態。此時,大腦的激活方式是集中而高度的,會「全神貫注」於當下的任務。著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這種狀態稱為「心流」(FLOW)。

圖片來自:animationmenter

體驗過心流的人將其描述為「一種將大腦注意力毫不費力地集中起來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使人忘卻時間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問題。」

然而,神經科學家Michael Halassa通過研究發現,即便處於專注狀態,人們還是不免會「分心」。

這是因為當我們集中注意力於一件事物時,神經網絡的活動會抑制其他信號,使我們的意識可以從大量的信息中區分「噪音」和「主體信息」。

問題在於,被大腦所抑制的噪音,有可能隱藏著重要信息。為了避免遺漏一些可能造成致命後果的信息,我們的大腦進化出了雙保險功能,會定時「掃視」一遍這些噪音。普林斯頓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Ian Fiebelkorn發現:這種「掃視」大約是每秒4次。

這便意味著,注意力並不能持續、不變的投注在一個事物上,而是在不斷波動。當注意力到波谷時,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吸引或幹擾,這也就構成了「分心」。

如同Fiebelkorn所說:「注意力並不是一束穩定不變的探照燈,它是不斷閃爍著的。」

由此看來,對大腦來說,保持在「默認模式」是正常狀態,而當我們專注於一項任務時,走神也是一種常態,「完全不走神」才是異常。

因此,過於追求「專注」,甚至通過訓練去提升專注力,本身就像是一個偽命題。

機器無法讀懂真實的內心

可是面對多方質疑,BrainCo在聲明中表示,「神經反饋訓練養成高效學習習慣的機制,與學習遊泳,學習騎自行車一樣,為能力訓練,賦思訓練系統只需要一周訓練一次,並不需要每節課都使用。」

問題在於,BrainCo宣稱的神經反饋技術,能夠多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專注程度?

知乎上認證為牛津大學教育學碩士的帳號「BirdyandKids」發文駁斥了BrainCo,他的第一反應是「我一定不能送孩子去這樣的學校。」

知乎上關於此話題的回答有2710個

他表示,頭環使用是Neurofeedback(神經反饋)的方法,通過測量大腦皮層神經元的活躍程度,得出孩子是否「專注」的結論,但目前關於Neurofeedback的研究較少。

有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大腦中,Beta波比較強烈的時候,證明這個人在從事「專注」的活動,但至於這個人究竟在專注什麼,機器其實並不能分辨出來。

也就是說,當學生上課「專心」看小說,或是正在仔細研究著老師講課時手舞足蹈的動作時,那他在機器眼裡也是專注的。

另一種可能性是,學生正處於「舉一反三」的發散思維中,在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去思考問題時,也可能會被機器誤解為走神或者發呆。

總之,賦思頭環檢測方法的空間解析度極低,無法檢測更具體的神經信號。因此,僅僅依靠頭環所得的數據,作為衡量學生注意力的標準,也是有失偏頗的。

怎麼樣的科技才是善良的

還有一件更耐人尋味的事情:有老師評價,學生戴上頭環後,回答問題的聲音比平常響亮,成績也提高了;也有學生說,自己戴上頭環後可以認真聽講,作業正確率提升。

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購買者對售價在3500-4000元的「賦思頭環」的也給出滿意評價。在京東自營旗艦店,300+的評價中好評度高達99%,這些自己掏錢購買頭環的家長反饋:「孩子用完,再也不敢走神了」、「用完頭環,期末考試成績提升了十幾名」等。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想像一下,學習時,如果老師一直站在旁邊盯著你,工作時,如果老闆一直在旁邊觀察你的一舉一動,你能不努力學習嗎?能不盡心工作嗎?

這種效應被稱為「霍桑效應」,即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時,會刻意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社會助長」或「觀眾效應」,也就是當他人在場旁觀時,就會提高當事人的活動效率。

以北京第五十六中學為例,學生們甚至開始力爭注意力第一名。有學生一上課就打開文具盒,把筆一支支排好,擦乾淨,再一支支轉,一堂課下來頭上始終保持紅色,專注力值全班「最高」。還有學生發現,如果想要分數快速提高,盯著一條裂縫看就是了。

當注意力從手段淪為競賽的目的,當孩子為了討好師長開始學習注意力「表演」,這樣的技術還有意義嗎?

除了頭環,科技正在越來越深地介入課堂教育,有的學校在教室內安裝了攝像頭,家長可以通過APP監督孩子;有的學校在校服上鑲嵌晶片,考勤、定位、抓拍學生進出校園的視頻,一旦在校期間脫校服,甚至會拉響警報;全國還多了很多配有人臉識別監控系統的「試點學校」,攝像頭每隔30秒掃描學生的表現,學生睡覺、舉手、趴桌子和閱讀的次數都能被準確識別。

引發熱議的教室視頻監控圖像

當然,「技術+教育」也有一些爭議不那麼大的應用,比如智慧校園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校園安全;針對低齡段的學生,基於家長信息建立訪客白名單,以防陌生人冒名接送等。

BrainCo在聲明表示要堅持「科技向善」的原則,只是到底什麼是「善」,至此仍留著一個大大的問號。

* 本文部分動圖和圖片來自華爾街日報

相關焦點

  • 孩子缺乏專注力,3個方法堅持每天訓練,孩子專注力一天一個樣
    ,而拼圖和積木也是比較常見的訓練孩子專注力的道具。因為在孩子玩拼圖和積木的過程中,大腦需要思考,這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空間想像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耐心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讓專注力得到提升,一舉多得。嬸嬸家有兩個孩子,但是家裡的玩具很少,大多都是拼圖和積木,她說小玩具孩子都不怎麼愛玩,大多都是三分鐘熱度,只有拼圖和積木是玩最久的。
  • 專注力好的都是潛在「學霸」,這4個訓練專注力方法,孩子應知道
    所以家長就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好培養孩子專注力,要是孩子得不到家長的及時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慢慢消散,在以後上學的時候就會變得每天上課不認真,剛坐下來就想站起來,嚴重的還會養成多動症的症狀,導致孩子無法用心學習。所以專注力好的都是潛在「學霸」,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學習厲害的人,就要好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訓練孩子專注力的幾個小妙招
    孩子的專注力,作為羅媽媽孩子系統能力鍛鍊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在羅媽媽這裡也是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羅媽媽一直強調孩子的幾個基礎能力,觀察力 表達力以及專注力,組成了孩子的認知能力。
  • 好物分享|6個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堅持訓練,孩子專注力一天一提升
    我有一個朋友家孩子,無論怎麼學習專注力一直不集中,家長總以為他智商不行,其實就是專注力不行,在課堂上還總是犯困、愣神、不愛聽課。這一點讓家長苦惱吧,因為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教你6個方法能夠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 如何有效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上)
    文章裡重點提到的一個經驗,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很多的讀者尤其是家長都私下問我,南燕老師,能教我們提高專注力的具體方法嗎。我這幾年教過很多的孩子,在和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時,家長們說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行,很是苦惱。確實,小孩的專注力和成年人相比確實要弱些,我們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孩子,很容易有失偏頗。
  • 孩子專注力不行?腦科學:每個孩子有差異,但後天能訓練
    樊星媽媽略顯無奈的說,「你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能不能給我想想辦法,看怎麼才能讓孩子靜下來?」接著我倆攀談起來,孩子的專注力真的是家長頭疼的問題,從學齡前兒童到青少年,仿佛「專注力差」這幾個字都縈繞在孩子身上。
  • 膠帶也能提升孩子專注力?幾個訓練專注力的小方法,父母學起來
    當時我對柳柳說,來跟媽媽玩個遊戲,我便將膠帶站在了地上,這一舉動直接將孩子的目光吸引了過來,安靜的問我「媽媽,這個遊戲怎麼玩呀!那麼還有哪些能夠提升孩子注意力的小遊戲呢?小柳總結並實踐了幾個,父母們別忘記收藏哦!
  • 如何訓練孩子專注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困惑,孩子上課愛走神,就算好好聽課,也坐不住5分鐘,思緒就飛走了。以前這也是很讓我頭疼的一件事,孩子專注力不好,聽課的時候坐不住,成績就不好,後來為了孩子我去了解了很多關於專注力的事情。就發現這樣一個實驗,雖然看起來很滑稽。
  • 孩子專注力差成學習效率低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家訓練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較弱的孩子,做家庭作業簡直就是一個世紀大難題,專注狀態下十分鐘能夠做完的作業,不專注狀態下可能要做兩三個小時,並且作業質量低下、錯題百出、字體扭曲、書面不整潔,讓人難以入目。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孩子的專注力如果不到位,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將會如何?生活狀態將會如何?作息習慣將會如何?人際交往又將如何?是不是感覺想想都可怕?
  • 推薦10個專注力小遊戲訓練
    為預防孩子摸準你的要求後,只看個梗概就走神,可靈活安排「複述」內容:可以提幾個主要問題;也可以要求孩子把剛看過的動畫形象畫下來;還可以一家人分飾其中的幾個角色。2、尋找地圖爸爸或媽媽讓孩子在地圖上尋找一個不太熟悉的城鎮。這張地圖,可以先從簡單的中國省份圖開始訓練,等孩子查找能力增強之後再找複雜的地圖進行訓練。
  • 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就是「感統失調」?是時候揭穿這個偽命題了
    兒童心理衛生專家就曾表示,目前還沒有把臨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所以,早教班所謂的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和感統失調有關,這是個「偽命題」。什麼是感統失調?專注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個遊戲最早是為了訓練飛行員的專注力,後來因為玩法簡單逐漸普及了。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個遊戲家長可以給孩子試一試數獨培養專注力,數獨也可以達到同樣的功能。
  • 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堅持10分鐘,孩子專注力一天一提升
    每個家庭談到孩子的學習,大多數父母都會回答同樣的問題:孩子上課時精神不集中,作業經常出錯,十分鐘的作業半個小時也不能完成,提起做作業就要喝水,吃飯,上廁所。希望他認真學習一會兒,好好讀書,實在是很困難的事,其實這是孩子專注力缺失的表現。無論是哪個行業,哪個類別的從業人員,都需要高精尖的標準,所以是非常專注力的,孩子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有很高專注力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會比較好。
  • 訓練孩子視覺注意力,4個不可錯失的好方法,堅持訓練專注力提高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孩子的注意力是家長們都普遍關心的問題,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是一項系統的大工程,需要由內及外地訓練孩子。
  • 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就是感統失調?是時候揭穿這個偽命題了
    兒童心理衛生專家就曾表示,目前還沒有把臨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所以,早教班所謂的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和感統失調有關,這是個「偽命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要從小的生活習慣入手。比如在孩子專注做事時不打擾,當孩子學習時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氛圍,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 在家則可以訓練孩子聽覺專注力
    有的孩子可以長時間坐在一個地方專心致志地看書,可是到了課堂上卻容易走神做小動作;有的孩子根本記不全老師說的話, 一邊聽一邊想別的事情。這些表現就是由於孩子的聽覺專注力不足引起的。聽覺專注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聽覺注意力,指人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下用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
  • 如何在家訓練孩子專注力?堅持每天10分鐘,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一般5-6歲的孩子,平均專注時長只有8-11分鐘,而學習數獨的5-6歲的孩子,專注時間一般都能超過15分鐘。玩拼圖,不僅僅可以高度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商,鍛鍊了孩子的動腦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 專注力對孩子的影響顯而易見,培養孩子專注力,試試這些遊戲訓練
    其實並不是孩子不知道保護自己,只不過是因為孩子的專注力太差而導致的。最終孩子可能出現成長偏差,變得孱弱不堪,變得愣頭愣腦,反應遲鈍,仿佛得了癔症一樣。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力呢?專注力不足,對於孩子的負面影響簡直太大了,這種後果是家長和孩子都承擔不起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專注力維護和提高。
  • 娃專注力不好找到原因是關鍵,3個方法堅持訓練專注力一天天提升
    孩子在接受限時訓練之後,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專注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再加上孩子在限時訓練中逐漸養成的習慣,就會有效的幫助孩子提高自身的專注力。因為在孩子玩拼圖和積木的過程中,大腦需要思考,這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空間想像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耐心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讓專注力得到提升,一舉多得。嬸嬸家有兩個孩子,但是家裡的玩具很少,大多都是拼圖和積木,她說小玩具孩子都不怎麼愛玩,大多都是三分鐘熱度,只有拼圖和積木是玩最久的。
  • 如何訓練孩子專注力?李玫瑾:堅持每天10分鐘,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那專注力低的學生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其實只要掌握好方法,每天只要10分鐘,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6種方法,每天10分鐘,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 雞娃是個偽命題?
    不過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雞娃是個偽命題嗎?這是一個多次在後臺和留言區出現的觀點,我覺得有必要當面討論一下。1如果雞娃是個偽命題,那教育公平和學區房也都是偽命題。2雞娃是個偽命題,這類觀點的家長要麼覺得牛娃都不是雞出來的,要麼覺得雞娃就是毀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