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種澄靜的智慧,儘早參悟這件事,只要心常在,你我皆為佛

2020-12-22 歷史國學教堂

01卷首語

佛說:世人皆有煩惱,世人皆有佛性,世人皆有善心,世人皆有佛根。正所謂:只要心釋然,佛心常相伴;只要釋善意,佛理皆可期;只要花還在,佛法皆可待;只要心常在,你我皆為佛。

在如今的時代,許多人處處燒香、四處找菩薩、八方尋佛,以此希望早日悟得佛學真諦,能夠受到佛菩薩的保佑,殊不知,「佛」是一種澄靜的智慧,一種明亮的作為,不是燒香磕頭就能得到的。願你參悟這件事,只要心常在,你我皆為佛。

02真我就是佛

從前,有為學僧不願萬裡去拜訪一心禪師,見到禪師後便問道:「大師,狗有佛性嗎?」一心禪師回答道:「狗是有佛性的。」學僧接著又問:「那馬有佛性嗎?」一心禪師繼續答道「馬是有佛性的。」

學僧非常不解的又問:「為什麼這些動物都有佛性呢?」」一心禪師耐心地答道:「阿彌陀佛!因為他們都是眾生,一切眾生均有佛性。」

學僧聽到這裡,又問:「既然這樣,那麼,您有佛性嗎?」一心大師說道:「我沒有佛性。」學僧繼續問道:「那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您沒有?」一心禪師淡然地說:「因為我不是你所說的眾生。」

學僧仍不死心,繼續追問:「您不是眾生,您是佛嗎?」一心大師說:「我不是佛。」學僧好似非要追問個明白:「那您究竟是什麼?」一心禪師肯定地回答:「我不是一個『什麼』!」

學僧緊追不捨地問道:「佛性到底是什麼?是我們能看到,或是能想到,或是能感覺到的嗎?」

「什麼也不能,只能悟到。」惟寬禪師停頓了一下,反過來問這位學僧:「荒田沒有水,瘠土沒有肥,能耕地嗎?

學僧脫口答道:「不能。」

往荒田裡注水,往瘠土上施肥,就一定能種出糧食嗎?一心禪師剛剛說完,繼續問道:「香裡有沒有佛?油裡有沒有佛?

學僧答道「恐怕不能把!沒有。」

一心禪師又問:「買香油,買油燒能燒出佛嗎?」學僧回到:「當然不能!佛到底是什麼?」

一心禪師最后庄嚴地說:「真正的佛,是一種澄靜的智慧,一種明亮的作為,不是燒香磕頭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圓,處處空寂,無爭執無欲望,一切都可放下或犧牲,這就是真佛!眾生平等,皆可成佛。真我就是佛,佛就是真我。

03結語

世間萬物,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很多眾生找不到自我的本性;如果找到了就不再是凡夫,個個成佛,眾生平等,毫無差別。佛陀當初在證悟真理時,第一句宣言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眾生由於因果業報的千差萬別,在智愚美醜、貧富貴賤上有所不同,但論全體眾生的本體自性,並無二致。

在所有禪宗經典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沒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在這個世界上,心、佛、眾生,並無差別,全部平等,每個人都是佛。每個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個人只要體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沒有差別了。

相關焦點

  • 佛說,常行這10件事,是為最吉祥!
    這在佛教經典《佛說吉祥經》中亦有提及,一日,佛在舍衛國祗陀園孤獨精舍,曾有眾神和眾人來到佛的住所。請佛開示:「我等天人眾,願永遠幸福,我佛慈悲,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吉祥?」佛說,常行這10件事者,是為最吉祥的人。
  • 佛教: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提起佛,我們會油然升起一種恭敬、莊嚴和敬畏之心。很多人會自以為是地將「佛」視為世間最厲害的神靈,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思想,也是對正信佛法的誤解。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佛也是靠自身一步步的修行,由凡夫修成了世間大覺悟者,了通三世因果,具備無量大神通,不住輪迴,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神通,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一、定業不可轉佛門裡有句話叫: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什麼意思呢?
  • 佛學智慧分享:心即是佛,佛在本心,不必外求!
    1,心即是佛。心即是佛,佛在本心,不必外求。人如果過於拘泥於佛,反而會影響開悟,成了智慧的障礙,造成心理負擔。佛學中的「參」字含義很多,比如參悟,參話頭,其中就包括了體會、觀察、揣摩、研究、觀照、靜思等對人的綜合思維其作用的感官因素。
  • 佛教:別再求佛了,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
    是因果,是智慧,學佛應知敬畏因果、戒惡修善。佛是什麼?不是神秘的神靈,而是擁有無量智慧的覺者。「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渡人解脫渡的是心,佛菩薩慈悲偉大,但他們決定不了我們的人生,只是引導,但是路還要靠我們自己。「萬般皆苦,只可自渡」,眾生容易迷惑而走錯路,佛菩薩給予方便法點撥。但其中福禍利害都是個人因果個人負,佛菩薩的神通也難敵個人業力。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佛菩薩只是大眾心靈的寄託,生命的指引,但是修行是自己的事,誰也頂替不了你。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佛說,萬事皆有因果,這四件事一定不要做!
    學佛的人都知道要以因果為學修基礎,因果是這世間最公平的裁判。佛門裡有句話叫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命運都是我們自身因果業力的感召,隨業流轉,自己造什麼因,將來就要承受什麼樣的果報。
  • 禪宗四句大智慧偈語,道破執迷妄念,修得無上佛法,人人皆佛!
    偈語是所對應經文的贊語或頌詞,一般得於經文大意,是由參悟經文的大德高僧或者悟道之人,將對經文的感悟與體會總結的語句。這些偈語多言簡意賅,即意義深刻又朗朗上口,對研讀之人有非常大的幫助。偈語一般兩兩對仗如詩如歌。比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便是一句廣為人知的偈語,非常明了順暢,能讓人見字生義受益匪淺。
  • 佛說:命好的人,常做這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件?
    人在一出生的時候,這一生的命就已經定了,很難扭轉。其實所謂「命」就是前世自己所種下的因果,因果成熟、果報顯現,已無法改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這一生只能沿著「命」循規蹈矩地活著,這就過於消極了。學佛的人應該都明白,人的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有心,即可轉變。
  • 佛說:我於過去無量劫中,恆為一事,由此緣故,速得成佛!
    那麼,這條成佛的捷徑是什麼呢?除非找到佛的原話,否則皆是妄語!因為娑婆世界迄今,只有釋迦牟尼一尊佛。只有他之所歷所述,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很慶幸,七葉君終於在大正藏《示所犯者瑜伽法鏡經》「瑜伽法鏡經常施菩薩所問品第三」中找到了「修佛速成法門」。佛說:「我於過去無量劫中,我為貧窮受苦諸眾生故,遞相勸化,積物一處,以用布施。由此緣故,速得成佛。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雖然說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普度眾生,佛陀也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作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有足夠的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福報不夠、因緣不到,是暫時無法得渡的,不是佛菩薩不渡,而是眾生根機悟性且因緣有異,暫時無法與佛結緣。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優填王見舍彌夫人及諸女圍在一棵樹下,便縱馬上前,見一比丘僧,便對他說:「過來,比丘,給我說說你的法。」神足比丘抬頭望了一眼優填王,默然不語。在他眼裡,優填王只是個不持戒律,不信佛法,只知道以強權謀一己私利的世俗帝王。他覺得優填王沒有佛緣,縱說妙法無異對牛彈琴,所以神足比丘不願為優填王說法。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你嗎?
    這種思想是嚴重愚痴迷信的,以功利之心求佛,只會讓自己離佛越來越遠。拜佛千萬不要走形式,更不要以世俗間庸俗的交易、賄賂來揣度佛意,那是極大的不恭敬。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無二無分別,清淨不染,又怎會缺你的那根香呢?更不會因為你供養得多,功德就越大。《六祖壇經》中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這3種人佛緣最深,離佛最近,是你嗎?
    有一句禪語說得非常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問佛在哪裡?許多人可能會說:佛在寺院裡。但其實,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心中有佛,不用到寺院裡去,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相反,如果你只是表面上很虔誠,心地仍然存惡,那也只是自欺欺人。
  • 佛說:隨其心境,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
    才走了三五步,雪峰禪師又說:「喂,你的袈裟拖在地上了!」玄機比丘尼連忙回頭看自己的袈裝。雪峰禪師哈哈大笑說:「好一個寸絲不掛!」佛說:「隨其心境,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 用佛的智慧包容世界
    這個小和尚對自己的頭腦、學問、智慧還算比較自信。聰明人當然願意和聰明人交流,那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遇到學識淺薄、思維混亂、說話纏夾不清的師兄師弟,每每會氣急敗壞,大發脾氣,常常把一句「你怎麼還不明白?你豬腦袋啊」掛在嘴邊。師父為此批評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認錯誤,但一遇到類似情況,仍然忍不住要發脾氣。
  • 《法華經》佛於世間只為一事,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此生你呢
    世尊即為與會大眾宣講「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之理。接經文;等這些福薄的弟子退出法會後,釋迦牟尼佛對舍利佛說:現在留下的已經不再有碎枝雜葉,全是有善根的堪受大法的眾生。這些懷有甚深增上慢的人退出也是妥當的。現在你們可要仔細地聽聞,我為你們說此甚深法義。舍利佛說:世尊我們都非常願意聽聞你宣說的法義。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沒有緣分是不會見面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凡有出現,皆有使命。世間萬千,皆因緣和合,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即使是我們這輩子所遇到的再討厭的人,也不要仇恨埋怨,下輩子不會再遇見了。更別說遇到那些善緣貴人了,人與人能相識就是莫大的因緣,緣分不易,莫失莫忘。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說到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會反駁、不贊同,認為傷害就是傷害,難道還要感謝那些給我帶來風雨苦難的人?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命改不了,但「命運」二字,還有「運」,通過後天的努力,人的命運是可以改的。先天無福,可以靠後天修福。只要有心改變,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
  •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出現在你身邊的人一定會讓你經歷一些什麼,有的人帶給你快樂幸福,有的人讓你悲傷不安,一切的經歷是因為一個緣字,前世有緣今生相聚,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愛情是一場輪迴,這輩子的愛,是上輩子的債;一切相遇皆有原因,一切事皆有輪迴,我們能得到到是前世種下的善因,我們得不到的是沒有姻緣,前世因今世果,有因有果,才會有愛的萌芽,你能得到但不能長久的是種下的善因不夠,我們能得到長久但是生活不如意到是因為前世的虧欠,傷害了別人所以今生不能安寧!
  • 這件事做不到,供養再多的佛也沒用,再忙也要看看
    諸佛菩薩是第一福田,我們要想積累福報,可以選擇去供佛,到底應該供什麼東西去供佛?才能功德最大呢?其實,很多信佛人,都在用錯誤的方法供佛。其實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不要認為你用最值錢的東西供佛,就能無德無量,不要認為你在佛前燒了高香,功德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