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感是引導一個人前進的明燈,學會認同別人也能讓自己一起進步

2020-12-15 小君悅讀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呢,到底需不需要用認可和別人的理解來作為精神支柱呢?答案是我不知道,實際上我覺得是需要,只是需要的多少、程度有所不同。有些人很對認同感,而有些人只需要一個或者兩個人去認同就可以滿足。此處不再舉尤其在意他人眼光的例子,我想大部分人都曾有體會。我為什麼會說人總是需要認同感哪怕是一個或者兩個人的認同呢?一個人的認可和沒有人認可在我們感知上造成的影響是質的差距,而一百個人和兩百個人的認同卻只是數量問題。認同你的人少可能會令你難過失望,而沒有認同感可能會讓你懷疑人生價值和自己存在的意義。

依然是梵谷,像他這樣被世人稱為瘋子,全心全意的沉浸在自己的繪畫世界裡,不管他的其他畫家朋友如何勸說誘惑,都不肯迎合時代需求的他,可以說得上是無比充滿勇氣與執著了吧,為何生活再多的刁難都沒有讓他失去活下去的希望,而他弟弟的生病卻成了壓死他的最後一株稻草?

因為他的弟弟是他心裡最在乎的甚至是唯一在乎的那個認同者,如果弟弟好好的,再多流言打擊也不過是一個人罵他和一群人罵他的區別,而弟弟的苦難和不久人世,卻讓他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讓他覺得自己是個負擔,讓他失去生存的欲望。

他的離開是無奈的,也是糾結的,更是不甘的。他在內心深處是不想死的,可他卻認為死亡才是他應該選擇的道路,甚至是他必須做的事,所以他才選擇了那種失血過多而亡的方式,而非一槍斃命。想要給孩子輕鬆的歡樂童年,又想讓孩子處處優秀,這令家長很糾結。我想許多家長都會嘮叨,談及別人家的孩子,清華的,哈弗的各種大牛都滔滔不絕,可孩子聽了一遍兩遍權當做耳旁風,並無任何改變,這是為什麼,我想因為孩子沒有直觀的體會和認同感。

我也是從這種經歷中成長過來的,其實再多的雞湯文都比不上你身邊有一個你可以天天看著很努力很用功的人來的管用,這就是為什麼家長總是想把自己孩子調去和成績好的孩子做同桌,因為,你天天看著別人學習,你還好意思玩麼?答案是否定,因為我們能真正的感受到付出就有收穫的真實性,並且產生認同感。

相關焦點

  • 如何獲得別人的認同感?
    現在還記得第一份工作的職業培訓時,培訓老師談到銷售說過:「銷售的宗旨就是被人對你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我一直沒能理解到底如何獲得別人的認同感,直到懷孕期間,每次去醫院體檢,坐在診室外面聊天的準媽媽們總會相互講自己孕期的故事,我還因此認識了幾個朋友,我突然明白,是故事的力量讓我們對彼此感同身受,對彼此獲得了認同感。
  • 生活中我們怎麼提升自己的認同感?
    所以如果你缺乏自我認同感,你也可以先完成一個小小的理想,可以在生活中不斷來鼓勵自己。2享受現在,不要貪心。很多人自我認同感不高,因為他們對現在的方方面面都視而不見,其關注不足。3認同他人,就是認同自己。如果你想得到一個積極的方式來提高你的自我認同感,你可能得給予外界認可和讚揚。
  • 你是一個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人嗎?
    自我認同是一個人對「過去我」「現在我」「將來我」產生內在的連續性,也是一個人「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一致性關係的體現。一個人通過形成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誰,在世界上佔據什麼位置,而且自我認同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肖楠從小很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內心十分敏感,很在意別人的一言一行。
  • 認同感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學心理學的人都了解認同感,不學心理學的一部分人也都了解認同感。從字面上的意思就大概能了解其意,因此在這裡我也不再囉嗦認同感的定義和概念了。今天為什麼在這裡和大家討論認同感呢?因為我突然發現認同感對人的重要性,我身邊有個朋友,他是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心理學愛好者,他的興趣非常濃厚,人也很善良,也喜歡與人探討,但是他卻無法跟人很和諧的相處,在工作中總是爆發出來一些矛盾,人際交往處理的是一塌糊塗。
  • 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的腿腳不利索,平時他總是低著頭,不敢和別人說話,每次看到我們在竊竊私語他總是認為在議論他。「自我認同感」的意義非常重大,在幫助孩子前進的路上這是有利的助推器。一、「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成長意義自我認同感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接納自己,能夠站在理智的角度上熱愛生活,而不是每天抱怨。及時自己有缺點也能夠欣然接受並改正,朝著遠大的目標前進,最後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認同,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 「認同感」其實沒那麼重要
    在以前,同學們討論課題的時候還會叫小李一聲,可是現在,他們寧願少一個人,也不願意再叫上小李了。原因就是小李對於「認同感」的追求。討論時,只要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小李必定誓死捍衛自己的觀點,針鋒相對,分毫不讓,一定要從同伴的嘴中得到肯定的話語,讓他感覺到自己得到了肯定,他才會得意洋洋地結束話題。
  •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人在努力的時候,時代從未停止變換,總覺得是自己太差勁,不夠努力,而忘了還有時代變換的客觀規律。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實際上,評價並沒有標準性。
  • 《非常父子檔》:自我認同是孩子成長的主題,家長的認同是關鍵
    和媽媽一起生活,看起來幸福美滿,而且知道親生爸爸只是生理上的關係,那為什麼還要執著的找到爸爸呢?其實泰豐尋找父親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為了構建自我認同。什麼是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能夠接納自己,理解自己。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並非生來就有,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這與外界的教育和身處環境有關。及個體依據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經歷,對自己進行反思,理解,而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這種自我認知的能力來源之一,就是身邊人的評價,泰豐知道自己聰明也是通過老師的肯定,父母的表揚或者其他人的讚美。
  • 你在向別人尋求認同嗎?
    向自己尋求認同,及向別人尋求認同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是滿足自己真正的需求,比如珍惜親情、學會尊重、努力工作、升職加薪等等,這是關於如何規劃自己的漫長之路;後者是滿足別人的需求,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往往都是緊急事件,比如加班、約會、求你幫忙等等。
  • 助力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比考高分更重要
    因此,學會對孩子說謝謝,謝謝你讓我成為你的父親、母親。當你們說出這句話,孩子會知道自己在你們心目中的分量,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真正愛護孩子的父母,不是替孩子做各種事情,而是學會給予他們探索的機會,尊重孩子的獨立選擇。儘管這個選擇會有一定的困難,他們也會產生「即使有困難,我也能靠自己完成」的信念。在制定目標層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為主,與其協商後,再制定適當的目標。
  • 育兒建議:讓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
    但是這種激將法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自我認同感的。蘇蘇(化名)就是在媽媽的激將法長大的孩子,雖然他現在事業有成,但是他卻總認為自己在公司中是最不受喜歡,也是最無用的那一個,總覺得在公司裡面,領導對自己的印象非常的不好。所以蘇蘇一直都是在緊張和焦慮的情況下去工作的,而在這種情緒下去工作的結果當然是總是出錯。
  • 捷哥說:得不到父母讚許的孩子,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感
    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被父母、被大人真正的「看見」,只有擁有大人的認同,他們才能認同自己。1、前段時間刷微博時,看過一個令人心酸的新聞。南京一個13歲的男孩天天,因為成績不理想被父母責罵,而爸爸又總拿自己和別的孩子相比,於是,男孩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被民警找到時,天天訴說自己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了。」
  • 無敵破壞王:你不需要別人的認同,我們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
    你能想像到遊戲機裡的世界嗎?在遊戲中過了癮的你,是否想過遊戲中真的有著一個世界?或是想像過遊戲裡的世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你能想像一個身高2米7,體重584斤的巨型壞蛋做主角嗎?迪士尼沒有選擇像是「超級瑪麗」或者「快手阿修」,這要的角色來當主角,而是選擇了無敵破壞王,這也是迪士尼首次選擇反派作為主角。
  • 教孩子學會「自我認同」,才能變得更自信
    3、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建立「自我認同」的孩子,能充分認識自己,對自己做出客觀理性的評價,不會因外界評價與自我評價不一致而心生怨恨或自怨自艾,他們不僅能接納自己,也能接納別人,既不會讓自己受委屈,又不會讓別人感覺到不舒服,能在步入社會後遊刃有餘,與他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 一個智者的提醒:永遠不要為了別人的認同,而放棄自我
    一個人不要為了某個圈子放棄自我,王爾德曾經說過,別人都有人做了,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做,做自己才是最好的途徑與選擇。你要記住的是,人生的路上,最重要是讓自己保持持續成長與進步的狀態。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這句話雖然耳熟能詳,但的確是人際關係中的真諦。
  • 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03孩子能夠認同自我,是他前進的動力心理學表明:一個孩子的自信,是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對自我的認同看到孩子對自己的不認同,開始自暴自棄,馬皓文並沒有批評他,而是稱讚他,引導他,給他自信的力量。
  • 構建「大灣區人」的身份認同感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人翁,「大灣區人」應如何構建身份認同感?要讓所有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人有屬地認同、情感認同、社會認同和國家認同感,同時又允許各自特色的存在,形成既有多元文化、又有大灣區人認同的大灣區特色文化。具有身份認同感的群體會更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大灣區建設服務。《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構建大灣區人身份認同感方面,您有哪些具體建議?
  • 文化認同感與語言學習
    學語言就是學文化,那麼對文化認同感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究竟如何?本文小編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您兩者之間的關係。
  • 該如何保持穩定的自我認同感呢?
    有時像國王,有時像失敗者,是因為得失和自我評價捆綁在一起,缺乏對事不對人的狀態。能做到寵辱不驚的人,通常會把專業和個人的好壞分割得很清楚。即便做出一筆成功的投資,也不會膨脹地覺得自己很有商業天賦,做什麼生意都能成功。就算最近投資收益是虧損的,他們仍然相信自己的眼光,有信心把工作漂亮地完成。
  • 覺察生活篇--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實現兩部分。在上周一門專業課講到了自我認同。學習一個理論最好的辦法是用於實踐, 經過老師的分析,反觀自己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體會。艾裡克森在弗洛伊德認同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同一性」概念,根據艾裡克森的理論,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並保持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