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比考高分更重要

2021-02-18 小雞卡梅拉

你可以這麼做~

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是一次學習怎麼做父母的機會。因此,學會對孩子說謝謝,謝謝你讓我成為你的父親、母親。當你們說出這句話,孩子會知道自己在你們心目中的分量,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

真正愛護孩子的父母,不是替孩子做各種事情,而是學會給予他們探索的機會,尊重孩子的獨立選擇。儘管這個選擇會有一定的困難,他們也會產生「即使有困難,我也能靠自己完成」的信念。

在制定目標層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為主,與其協商後,再制定適當的目標。

可以與孩子這麼協商:

「每天跑800米對於你來說有沒有難度?」

「這次英語考試能不能前進10個名詞?」

這樣的方式,孩子容易接受,能夠接近自己的目標,自我認同感逐步提高。

家長希望事業上得到領導的認同,孩子當然也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適當的表揚會促進孩子積極向上。「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當他們的良好表現被給予肯定,就能增加認同度,還有利於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關於表揚,應注意的是別把孩子做得好,單單歸納為是努力,有可能會削弱孩子的自我認同、自尊心,他們會產生自己是否比別人努力才能做好的想法。可以進行「過程式表揚」,指出孩子的天賦,能力勝在哪裡;關於批評,避免將孩子的失敗歸納為能力不足,而是指出具體的哪個地方沒有努力。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鼓勵孩子所帶來的正面積極的效果,經常被父母認同和鼓勵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很強,外在的表現就會很自信勇敢,相反,如果經常被父母訓斥和打擊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就比較弱,現在表現出來就會顯得自卑、敏感、多疑。
  • 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自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自信。孩子經常封閉自己,家長們不要忽略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關鍵就是「自我認同感」。
  • 孩子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
    許多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就因為各種原因對自己的接受程度很低,簡言之就是對自我的「認同感」極度缺乏,與其說是沒有自信,倒不如說是他們比較沒有自我,總是在尋求他人的認可,卻總是覺得不夠,內心安全感極低。孩子總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存在的多餘性傷害,是「認同感」喪失帶來的惡果。
  • 自我認同感的獲得
    心理學名言:「青年初期最有價值的心理成果就是發現了自己的內部世界,對於青年來說,這種發現與哥白尼當時的革命同等重要。」自我認同感是一個人關於自己是誰以及如何定義自己的思想或觀念。當個體開始決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加入什麼群體,採取什麼信仰或價值觀,支持什麼人際交往方式,以及從事什麼職業方向時,個體的自我認同感就開始建構了。自我認同感的發展始於嬰幼兒時期,隨著與外界的相互作用逐漸形成。童年時期的自我認同感更多依賴外界評價。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認同感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認同能力。,指出他到底強在哪裡,這將增加孩子的自我認同或自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孩子做得好或者取得的成功,歸納為是因為孩子「努力」,這很可能會削弱孩子的自我認同或自尊-孩子可能會產生懷疑:「是因為我能力不足,所以我只有比別人努力オ能做好嗎?2另外,表揚孩子的時候,要儘量避免「空洞的貼標籤式的」表揚,比如「真棒、真聰明、真乖」之類的,這些無助於孩子提供自豪感與自我認同,棒在哪裡?聰明在哪裡?乖在哪裡?
  • 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表現,對此家長難辭其咎。如果孩子現在已經有些類似傾向了,家長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不自信源於家庭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
  • 育兒建議:讓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
    激將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錯誤地使用只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影響。所以家長與其對孩子使用激將法,不如去建立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二、使用「激將法」,不如讓孩子建立「自我認同感」所謂的自我認同就是孩子認可自己的意思,他們知道自身的價值。
  • 比起想方設法讓孩子聽話,你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自我認同感的建立
    ,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進入青春期後,孩子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有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想要做獨立的自己,希望別人把自己當作成人來看待,渴望得到尊重和信任。這是此階段特別重要的心理傾向,如果父母還把他們當做小屁孩,他們會非常憤怒。3.強烈的自我關切意識青春期的孩子,生理髮育迅猛,自我覺察的意識也在增強。
  • 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激發他的自信潛能
    那些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每做一個動作,甚至每說一句話,都要看旁人的眼神,唯恐自己哪裡做不好,他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有好的表現,需要從旁人尤其是父母或老師那裡獲得肯定或者認同,這樣他才感到心安。可即便如此,有些對自己認同感嚴重不足的孩子,總是需要反覆進行心理建設以給自己打氣,才可能去表現,而且其表現也多半並不能令自己滿意。而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表現好,這種對自己的不認同感恐怕會更深。
  • 孩子做事總缺乏信心?家長巧用「歸因理論」,助娃找到自我認同感
    "歸因理論"能夠改變孩子自身能力的認可情況,提高孩子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那麼"歸因理論"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三:"歸因理論"與孩子自信心的關係當一個人在做事時能夠對事件的結果做出正確而全面的歸因那麼就能夠促進這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完善。
  • 提高孩子自我認知,強化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有些孩子在父母看來非常聰明,可孩子卻不自信,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需要很長時間,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想要正確的評估自己,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想讓孩子發展的好,那麼就要能夠正確評估自己,而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 什麼是自我界限 孩子有自我界限感很重要
    原標題:什麼是自我界限 孩子有自我界限感很重要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們往往因為愛,而模糊了界限。父母和孩子是兩個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一個人有自我界限感是很重要的。
  • 《非常父子檔》:自我認同是孩子成長的主題,家長的認同是關鍵
    所以泰豐他急切地跑去尋找父親,就是想的自我了解,從而充分的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身份。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並非生來就有,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這與外界的教育和身處環境有關。及個體依據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經歷,對自己進行反思,理解,而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
  • 教會"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有自信
    不是所有的寒門父母,都能做到鍾芳蓉的父母那樣,懂得知識的重要性,懂得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認同和支持的環境。今天要聊的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多人成年後,沒有自我認同,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於幼年時期父母的影響。缺乏「自我認同」會讓一個人活在頹喪和挫敗中,會讓一個人做出錯誤的選擇,陷入有害的人際關係,沒有辦法施展出他的全部潛在才能。
  • 捷哥說:得不到父母讚許的孩子,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感
    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被父母、被大人真正的「看見」,只有擁有大人的認同,他們才能認同自己。1、前段時間刷微博時,看過一個令人心酸的新聞。南京一個13歲的男孩天天,因為成績不理想被父母責罵,而爸爸又總拿自己和別的孩子相比,於是,男孩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被民警找到時,天天訴說自己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了。」
  • 解析電影《聲之形》:培養小孩「自我認同」,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接納完整的自己,接納自己完美的部分,同時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只有不斷地接納自我,才能產生更深的自我認同感,更加自信地生活。清晰的"自我認同"助力孩子更好成長所謂的自我認同就是能夠理智地看待自己,接受完整的自己。
  • 你是一個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人嗎?
    一個人總是「不好意思」,那是因為他自我認同感的缺失。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是其自我認知程度的標準,衡量其情商高低。一個人只有建立了比較充分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有效建立自信心和自尊。當然,自信心和自尊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礎。
  • 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很重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影響孩子一生
    這兩個孩子的悲劇人生和他們自身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總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缺點上,認為自己太不完美,總是有著過多的缺陷,所以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從而讓自己也無法認同自己。一旦孩子失去自我認同,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糟糕,很有可能為了取悅他人而失去自我,最終導致嚴重後果。
  • 自我認同感 婷婷隨筆
    或許你會問道,什麼是認同感,倘若沒有又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是確定自己的目標,找到或是挖掘自我潛力,然後設定一個目標,並且付出全部的專注力專心只做一件事,將細小的事情做到完美至極。自我認同感還包括是自我心理暗示,是一種不會因外界的幹擾而堅持己見的一種秉性,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怎樣的,而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可能你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夠自信,別人一句隨口的玩笑話,你便自認為像是針對自己的。
  • 高中三年,比考高分更重要的是生涯探索
    而生涯決策包括自我認知和外部探索兩大方面。實現自我認知,培育文化人格是生涯決策的核心環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在生涯決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摸索出「我的潛質和優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去思考「我是誰」。教育是促進人類自我認知發展的神聖事業,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概念發展的第二次關鍵期,清晰的自我認知,意識到「我是中國人」是該階段心理發展的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