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偉 2020/5/7
初中數學中有一類問題是動點問題,筆者看到這個問題前後討論得經久不息,最近剛好又掀起了討論這個問題的熱潮。對於這類動點的製作,其實筆者之前早已寫過教程,這次算是蹭個熱點,就將其發布都這裡吧。
本期介紹的是一種比較簡單、通俗易懂的方法-單位向量法,請看以下例題:
△ABC為一直角三角形,BC=4,AC=3,點D、E是三角形上的兩個動點。其中,點D沿C-A-B方向運動,速度為1.5個單位/秒;點E沿C-B-A方向運動,速度為2個單位/秒。當兩點相遇時,它們同時停止運動。請繪製出D、E兩點,及△CDE的面積與時間t的關係圖像(軌跡)。
以下是效果演示:
(1)計算動點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T:
T= (a + b + c) / (1.5 + 2)
(2)建立控制運動時間的滑動條t。t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T,增量取合適的值
輸入指令:
單位向量(a)
單位向量(b)
單位向量(c)
以上得到的三個向量分別記為u、v、w(請留意向量的方向),如下圖:
輸入指令:
如果(t ≤ b / 1.5, C + 1.5t*v, A + 1.5 (t - b / 1.5)*w)
解析:b/1.5(路程/速度)是點D走完CA段所需要的時間,當t≤b/1.5時,點D在CA上運動,並且走過的路程為1.5t,所以點D的位置可表示為C +1.5t*v;當t>b/1.5,點D在AB上運動,在AB上走過的路程為1.5(t - b / 1.5),所以點D在AB上的位置可表示為A + 1.5 (t - b / 1.5)*w。
輸入指令:
如果(t ≤ a / 2, C - 2t*u, B - 2 (t - a /2)*w
解析:指令的理解同上,唯一的區別是,上述指令中出現了負號,這是因為運動方向與單位向量的方向相反的緣故,這點應該是很好理解的。
(1)繪製△CDE,記為t2
(2)以t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描點,得到點F:(t,t2)
(3)構造點F對t的軌跡,輸入指令:軌跡(F, t)
當然,第(3)步得到的軌跡是靜態軌跡,若想繪製動態軌跡,請參考前面的推文:【文章教程】GeoGebra動態軌跡的實現方法(滑動條控制類型)
至此,以上課件就製作完成了,本文源文件可到https://ggb123.cn/m/ecsqugms 下載。
總的來看,單位向量法運用起來是非常簡單且意義明了的,對於在線段、折線、多邊形等直線類型的幾何對象上的動點,都可以採用單位向量的做法。
思考與實踐:如果點D運動到點A時暫停2秒,你能把這個案例製作出來嗎?
本文內容為原創內容,若覺得不錯的,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GeoGebra物理數學可視化」,另外,也可以點個在看和喜歡哦!
GeoGebra物理數學可視化
學習 | 交流 | 分享
近期推文:
【初中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可視化演示
【資源推薦】GeoGebra 教學交流群簡介
【教學案例】描點法繪製函數圖象的GeoGebra教程
GeoGebra如何定製工具欄
GeoGebra製作凸多邊形在直線上的滾動(修改)
總有你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