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2020-12-25 百度經驗

生活中那些食物殺手你知道嗎?

發芽變綠的土豆不可食,土豆是人們經常食用的蔬菜,也是許多兒童特別愛吃的食物,含有豐富的澱粉,且各種營養素齊全。一般土豆的表層中都含有少量龍葵素,據測定,一般土豆表層中都含有少量龍葵素,據測定,每100克土豆中含有龍葵素1.7~19.7毫克。少量的龍葵素對人體是無害的,但發芽變綠的土豆,尤其是在芽眼處,龍葵素含量能達到20毫克/100克,多的可達到40~45毫克/100克,就會引發中毒。

2.慎食鮮黃花菜  將黃花菜的花蕾在未開花前採摘下來即是鮮黃花菜。鮮黃花菜色澤鮮豔黃亮,味道鮮甜,但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叫做秋水仙鹼的物質,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進入人體後,很容易被氧化為二秋水仙鹼,這種物質有劇毒。成人一次吃50~100克未處理的鮮黃花菜便會中毒。人中毒後的主要表現為嗓子發乾、心口發燒、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如果吃的量多還會出現血尿和便血現象。

3.慎食鮮木耳  黑木耳營養豐富,有素中之葷的美譽,但鮮木耳要慎食。近年來,食用鮮木耳而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事件屢有發生,特別在盛產木耳的山區和農村尤為多見。植物日光性皮炎又稱蔬菜日光性皮炎,是一種光感性疾病,食用鮮木耳會發生這種皮炎是因為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卟啉性物質,它對光線敏感,食用後被太陽一照射即會發病,暴露皮膚易出現疼癢、浮腫,鮮紅色丘疹等,甚至發生局部皮膚壞死現象。這種物質還易被咽喉吸收,導致咽喉水腫。幹制木耳這種物質已消失,因此可以安全食用。   

 4.不宜食用未成熟的西紅柿  西紅柿是很多家庭常吃的蔬菜,具有鮮紅的外表,又有獨特的帶點微酸的口感,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有時在市場上還能看到青色的西紅柿出售,那是未成熟的西紅柿。未成熟的西紅柿不能吃,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生物鹼,可被胃酸水解成番茄次鹼,食用後會出現頭暈、流涎、噁心、嘔吐和全身疲勞等中毒症狀。而成熟後變紅的西紅柿,此物質會自行消失,所以對人體無害。番茄還不宜空腹食用,因為番茄含有大量的果膠、柿紅酸及多種可溶性收斂成分,如果空腹吃,這些物質很容易與胃酸發生生化反應,凝結成不溶解性的物質,容易引起胃腸脹滿、疼痛等症狀。  

 5.未煮熟的四季豆有毒  四季豆又稱菜豆、豆角等,是家庭普遍食用的一種蔬菜。秋季霜降以後收穫的四季豆,或者儲藏時間過長的四季豆,或者炒得不夠熟透的四季豆,都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這是因為四季豆含有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對人體消化道具有強烈的刺激性,並對紅細胞有溶解或凝集作用,這些有毒物質經冰箱冷凍後其毒性還會顯著提高。如果烹調時加熱不徹底,外表尚呈青色,其中的毒素未被破壞,食用後1~4小時就會出現中毒症狀。 

 6.不宜多食萵苣  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的含量則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據研究,萵苣有促進兒童骨骼發育的功用。但是,如果過多或經常食用萵苣,萵苣中的萵苣生化物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還容易導致夜盲症或誘發其他眼疾,故不宜多食。而患有眼部疾病的人就要忌食萵苣了。如果因多食萵苣引起夜盲或眼疾,也不用驚慌,只需停食萵苣,幾天後就會好轉。  

  7.未燒煮熟的黃豆芽有毒  黃豆芽味道好,營養豐富,烹調時應燒透,因為沒燒煮透的黃豆芽食後容易使人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中毒症狀。特別是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經常吃沒有熟透的黃豆芽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使其生長速度變得緩慢或出現營養不良,嚴重者還可出現代償性胰臟肥大等。這是因為黃豆芽中含有皂素和臘樣芽孢桿菌等有毒物質,只有在100℃的高溫下病菌才能被破壞殺死。所以,千萬不要讓兒童食用半熟的黃豆芽。

 8.不宜吃生花生  生吃花生對人體有害,因為花生含脂肪較多,人體要消化吸收較緩慢,如果過多生吃就會引起消化不良。另外,花生長在泥土裡,常被寄生蟲卵汙染,生吃則容易引起寄生蟲病。因此,花生最好熟制以後再吃。  

9.兒童忌吃生白果  白果又叫銀杏,它含有白果酸、白果醇等有毒物質,它能與人體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使之失去活性,使細胞不能攝取氧氣。白果熟吃也要控制,小兒耐受量小,一次不能超過10粒。生吃的危險性更大,通常在吃後一至數小時內會產生中毒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爾後出現頭暈、抽搐等。所以,小孩忌吃生白果,即使是熟吃也要適量。  

10.少吃醃製菜  醃製食品含有亞硝酸鹽,這種物質容易引起中毒。醃製食品中的亞硝酸鹽以還沒有醃好、醃透時含量最高。做醃製菜的蘿蔔、雪裡紅、白菜等蔬菜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無毒硝酸鹽,醃製時,由於溫度漸高,放鹽不足10%,醃製時間又不到8天,會造成細菌大量繁殖,使無毒的硝酸鹽還原成有毒亞硝酸鹽,此時亞硝酸鹽的含量最高。但醃製9天後,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慢慢開始下降,故不要食用那些未醃透的醃菜。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對食品生產系統中天然毒素的影響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近期《食品添加劑與汙染物》雜誌刊登一篇關於氣候變化對食品生產系統中自然毒素形成影響的文章。文章指出食品和飼料安全將會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包括初級農產品和海產品中的天然毒素,但迄今為止尚缺乏定量評估。
  • 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解讀
    如CAC制定公布的《食品和飼料中汙染物和毒素通用標準》,涉及食品汙染物、毒素和放射性核素限量規定(我國對放射性核素另行制定了相關標準);歐盟委員會No 1881/2006指令,規定了食品中特定汙染物(含真菌毒素)限量;澳新食品標準局公布的《食品法典標準》的1.4.1《汙染物及天然毒素》中規定了特定的金屬和非金屬汙染物、天然毒素限量。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解讀
    >為不斷完善我國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汙染物限量標準,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GB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已於2017年3月17日發布,將於2017年9月17日正式施行。
  • 市場監管總局:部分野菜中可能含有天然毒素,切勿貪吃
    市場監管總局:部分野菜中可能含有天然毒素,切勿貪吃金羊網  作者:馬燦  2019-05-07 金羊網訊 記者馬燦報導:春夏之交,萬物復甦,正是食用野菜的季節。
  • 法國出口活蛤檢測出天然毒素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5月29日,法國出口的活蛤檢出腹瀉性貝類毒素,具體通報內容如下:活蛤 2020.2247 檢出腹瀉性貝類毒素
  • 檢測出天然毒素 保加利亞出口黑莓葉被通報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5月25日,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布2020.2159號通報,德國通過RASFF通報來自保加利亞的有機黑莓葉不合格,因為這些產品中含天然毒素——阿託品(atropine)和東莨菪鹼(Scopolamine
  • 相關食品安全標準中赭麴黴毒素解讀
    赭麴黴毒素是真菌毒素之一,是由純綠青黴、赭麴黴及碳黑麴黴等產毒菌株侵染糧食、食品、飼料及其他農副產品後所產生的一種有毒代謝產物。赭麴黴毒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存在於穀物及其副產品、可可、咖啡、肉類、乳汁、乾果、調味品、酒類、茶葉等中。
  • 農產品及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汙染識別與預防
    在花生、玉米、大米、堅果、棉籽、乳製品等110餘種農產品及食品中均有檢出,其中以花生和玉米等糧油產品汙染最為嚴重。黃麴黴毒素分子結構穩定,耐高溫(熔點為237℃~299℃),一般的烹調加工溫度下很難被破壞。
  • 衛生部公開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意見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徵求意見稿)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1 範圍本標準規定了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展青黴素、赭麴黴毒素A及玉米赤黴烯酮的限量指標。
  • 新加坡擬修訂汞、溴酸鹽和黴菌毒素在部分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8月10日,新加坡食品局(SFA)發布消息,擬修訂汞(Mercury)、溴酸鹽(Bromate)和黴菌毒素(Mycotoxins)在部分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5ppm 溴酸鹽 天然礦泉水和包裝飲用水
  • 名家專欄 | 日常生活中,滅活乳酸菌可減除食品中黃麴黴毒素
    掌握了毒素產生的過程,人們可以通過改進農業生產過程和儲存條件,有針對性的防止黴菌感染,並防止毒素產生,從而消除食品原料和食品中的黴菌毒素。已經感染黃麴黴毒素的食品,可以採用物理、化學方法去其中的毒素。然而,大多數物理、化學法會引起食品性質的不必要改變,如安全性、感官質量、營養質量下降等,尤其是化學法。
  • 食物中的劇毒物——黃麴黴毒素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接觸到發黴的大米、花生粒、玉米、堅果等等,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將黴變的食物挑揀岀,但也有一些節儉的老人家會搓洗後食用,殊不知,這可能與公認的最強化學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擦肩而過!
  • 「天然黃體酮」終於出現了,女人經常食物,排出毒素,讓子宮感激
    第一:玫瑰花。有一定養生知識的人都知道,豆類食品營養元素之多,對於人體是非常有幫助的。在豆類當中,黑豆是營養價值是最高的,其中還有黑色素和黃體酮這兩種元素,可以幫助女性通乳散結,遠離各種乳腺疾病。
  • 冷凍食品會產生致死毒素嗎?
    調查人員聽說製作酸湯子的食材在冰箱冷凍了一年,而且在酸湯子食材中檢出了超標的黃麴黴毒素,就認為可能是因為長期儲藏,過程中產生毒素,導致了食物中毒。媒體問:食物放在冰箱裡長期冷凍,是不是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如何防止黃麴黴毒素中毒?吃多少黃麴黴毒素才會吃到嚴重中毒,乃至死亡的程度?等等。
  • 國際食品汙染物法典委員會擬制定穀物及穀物產品中嘔吐毒素和嘔吐...
    2010年4月26-30日,在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國際食品汙染物法典委員會召開了第四屆會議。在會議報告中,委員會同意通過執委會向食品法典委員會提出制定穀物及穀物產品中嘔吐毒素和嘔吐毒素乙醯化物的最大限量等項的新的工作內容。    此次關於嘔吐毒素的工作是針對人們食用的穀物而不是飼料。
  •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以及危害
    黃麴黴毒素B1作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不應在食品中超標,一但超標食用油被消費者購買並且使用的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黃麴黴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黃麴黴毒素B1,採用了智能化的操作平臺,先進的光源驅動及檢測技術,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優異的檢測精度,實現了結果可靠與高效測量的完美統一。
  • 臉上有毒素該怎麼辦?教你幾招輕輕鬆鬆去除毒素!
    面部毒素形成的原因......臉是我們的門面。擁有美麗的臉龐很重要,所以我們需要做面部護理。下面學習小編為大家介紹如何從臉上消除毒素,希望對你有用!面部毒素形成的原因:影響外觀的毒素有很多種,最大的毒素是自由基。不健康的生活,如環境汙染,吸菸和飲酒,嚴重影響自由基的增長速度,從而導致斑點和細紋。
  • 土耳其出口紅腰豆檢測出天然毒素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5月29日,丹麥通過RASFF通報土耳其出口紅腰豆不合格,具體通報內容如下:> 通知國未分銷/通知收貨人 警告通報    據了解,植物血凝素是一種發現於植物特別是豆科植物中的凝集素
  • 天然色素在食品著色劑中的應用(二)
    因此在現代養禽業中,飼料公司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往往在飼料中添加超常量的合成商品著色劑,不僅使成本大大增加,且對人類健康不利。因此,生物來源的含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材料就成為天然飼料著色劑的主要來源,其研究日益受到關注。在以此為飼料的家禽中,禽蛋上有70%的色素為葉黃素,而且當禽蛋煮熟後其著色效果並無變化。
  • 黃麴黴毒素危害大,想要遠離黃麴黴毒素,還需注意這些因素
    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我國產生黃麴黴毒素的產毒菌種主要為黃麴黴。在溼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黃麴黴毒素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穀、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