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旗下Neuralink擬明年進行臨床試驗 尋求實現人與AI共生

2020-12-13 TechWeb

【TechWeb】7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和他創立的神經科學初創企業Neuralink日前向外界展示了其開發的腦機交互技術,並表示明年進行臨床試驗。

Neuralink研發了一種被稱作「線」(thread)的技術,用作腦機交互。這些「線」比人類的頭髮還細,是一系列微小電極和傳感器,可傳輸信息;為了把這些線植入到大腦中,Neuralink還製造了手術機器人,把這些線植入到大腦中。馬斯克表示,這臺機器人還能自動避開血管;Neuralink還開發了定製晶片,可更好地讀取大腦信號。

馬斯克表示,該公司已經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並和大學合作用猴子實驗。

Neuralink表示,該公司設備將比其他現有設備更精確地連接人腦和機器。Neuralink開發這項技術已有兩年左右。

Neuralink計劃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簡稱FDA)申請開始在人類身上測試這項技術。該公司的目標是利用該平臺治療運動障礙、脊髓損傷和失明等神經疾病。

Neuralink總裁Max Hodak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在不到一年內開始對患者展開首次安全研究。不過,他強調,該設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幫助一系列患者。

馬斯克有著更為宏大的目標。他表示,Neuralink的最終目標是讓人類實現與人工智慧(AI)的共生(to achieve a symbiosi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馬斯克表示,即使在最良性的情況下,人類也會被人工智慧遠遠甩在後面,腦機交互有助於人類趕上AI。

馬斯克很早就對人類使用人工智慧的方式感到擔憂,擔心這種技術會被不恰當使用,對人類造成毀滅性影響,創立Neuralink也是他對此的應對方式。

另外,還有一些其它公司在做和Neuralink類似的事情。Facebook硬體部門Building 8正在從事大腦-計算機界面的研究工作,想直接讀取人類大腦的信息。執掌該公司神秘硬體部門Building 8的Regina Dugan稱,大腦讀取技術最終可幫助人們用大腦每分鐘輸入100個單詞,比普通人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打字速度快四倍左右。

相關焦點

  • Neuralink擬進行大腦與計算機連接 測試——實現人腦與AI共生
    Neuralink計劃用其安裝在患者皮膚下的四個N1晶片測試其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說:「最終,我們可以做一個完整的腦機接口,在那裡我們可以與人工智慧實現某種共生。」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人們通過思考每分鐘輸入40個單詞。如果Neuralink和志同道合的研究人員可以說服監管機構和整個社會,把他直接連接到機器上,那麼有可能極大地重塑計算和人性。當然,這是個很大的假設。
  • 馬斯克「腦機接口」:Neuralink 晶片硬幣大小,機器人植入,豬先試了...
    2016年成立的Neuralink,旨在通過在人類大腦中植入晶片,實現人類與AI共生。一直處在低調運行中,只在去年7月和今天召開了兩次發布會。先來看看,馬斯克最神秘的項目,到底是什麼?在今年5月的Joe Rogan播客上,馬斯克曾聲稱Neuralink可以在一年內將晶片應用於人體試驗。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被Neuralink一系列的操作震暈... 「腦外科手術機器人」、「人機共生」、「電子人」... 這一切聽起來玄而又玄的事情,背後到底有怎樣的目標在驅動?
  • 嘉合優品說設計:neuralink的最新腦部植入物的手術機器人
    他上周五在neuralink官方直播活動中說,從物種層面來說,弄清楚我們如何與先進的人工智慧共存,實現某種人工智慧的共生,這樣世界的未來由地球人的共同意志控制——我認為這顯然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在youtube上(你可以在下面觀看)。馬斯克本人曾表示,通過允許人腦與人工智慧融合,我們可以阻止全球人工智慧的接管。
  • 中國愛滋病疫苗有望明年啟動三期臨床試驗 「勝算」幾何?
    本報記者 張佳星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 中國愛滋病疫苗或於明年開啟III期臨床試驗,勝算幾何?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 我市開展魚菜共生技術試驗
    本報訊(記者 陳婧)7月8日下午,記者走進鹹寧市楊畈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水產養殖試驗示範基地。一片魚塘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只見岸邊一道木質的階梯向水面延伸,池塘中間搭著一個木質平臺,裡面整齊的嵌入8個巨大的藍色塑料桶,成百上千隻鱸魚被圈養在桶裡。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不管是0期臨床試驗概念,還是傳統三分法臨床試驗,其分期的目的是基於風險控制的哲學觀。I期臨床通常採用少量(數十人)健康志願者作為受試者,相較於採用較多患者作為受試者的II期以及更大樣本量的III期臨床試驗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時間短(可供的健康受試者眾多)和低風險(健康受試者身體抵抗力較強)等特點。
  • FDA官方指南:COVID-19疫情下進行臨床試驗,這幾點最為重要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日前,美國FDA發布了對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下進行醫療產品臨床試驗的指南。在指南中,FDA表示,COVID-19疫情的爆發可能給臨床試驗的進行帶來多重挑戰。FDA也認識到在這種情況下,對有些臨床試驗的試驗方案進行更改可能無法避免。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果,26個人擁有...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安全,可誘發免疫反應7月20日晚,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雜誌在線發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的論文。安巴尼還說,Jio Platforms的5G系統會儘可能早一點為測試做好準備,最快有了頻譜就能測試,2021年有可能進行現場部署。照估計,明年印度就會拍賣頻譜,為5G鋪路。
  • 【馬斯克旗下SpaceX正討論新一輪融資 希望估值920億美元】據媒體...
    2020-12-15 11:28:13來源:FX168 【馬斯克旗下SpaceX正討論新一輪融資 希望估值920億美元】據媒體報導,埃隆·馬斯克的SpaceX正在與投資者討論新一輪融資,並尋求將其估值提高一倍至高達920億美元。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Neuralink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就在剛剛,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進行了腦機接口新設備的現場直播!這場期待已久的直播,承載了人類對AI世界的幻想:人機互動,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在一陣焦急的等待中,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新鮮出爐的腦機接口來了。
  • 廣生堂(300436.SZ):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獲得臨床試驗通知書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11月6日丨廣生堂(300436.SZ)公布,公司於2019年11月5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GST-HG141的《臨床試驗通知書》。廣生堂於2015年在中國眾多著名臨床及藥學專家指導下提出B肝功能性治癒路線圖,聯合戰略合作夥伴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藥明康德」),開啟B肝治癒「登峰計劃」研究,其開發構思與2016年9月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和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關於B肝功能性治癒的共識聲明完全吻合,引領全球B肝治癒藥物研究認知。
  • HG131獲批臨床試驗-綜合
    新京報訊(記者 劉旭)3月5日,廣生堂發布公告稱,其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關於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B肝表面抗原抑制劑GST-HG131的《臨床試驗通知書》,GST-HG131成為中國首個獲批臨床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劑。
  • 《Nature》雜誌發表中國醫藥AI公司成果,利用AI優化藥物臨床試驗
    雷鋒網了解到,去年10月,中國知名的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宣布已成功完成創新生物製劑HBM9036(Tanfanercept)的II期臨床試驗。該試驗在中國中重度乾眼患者中探索HBM9036滴眼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AI的幫助下,II期研究的時間顯著縮短。全世界有3億多人患有乾眼症,但由於缺乏安全有效的抗炎藥物,只有約1/5的患者接受了治療。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新藥人體臨床試驗第1期通過會在最小範圍做試驗,包括在健康人、相關疾病的患者中進行,因為這個階段主要關注是一種新藥對人體的安全性,但對治療效果還並沒有擺在第一位進行觀察,畢竟藥品安全問題遠高於潛在治療意義。假如一種新藥具有潛力治癒某種疾病,但卻會引發人體其他器官惡性病變或嚴重併發症,這種理由往往都是新藥停止研發的內因。
  • 《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
    2017年11月3日發布了《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背景情況根據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特點,2014年發布的《體外診斷試劑註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號)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無需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申請人或者備案人應當通過對涵蓋預期用途及幹擾因素的臨床樣本的評估、綜合文獻資料等非臨床試驗的方式對體外診斷試劑的臨床性能進行評價。
  • 欲駕馭AI,先與AI共生:馬斯克的「超人」計劃能成功嗎?
    這樣,腦和外界之間的信息交流就會變得輕而易舉,感覺就像是在自己頭腦中所進行的思考一樣。創建全腦接口的目的是使人得以 "與人工智慧共生",成為超人。馬斯克認為,到了那個時候,「當人死亡時,他已經有了自己的電腦擴展和在線擴展,就像一個在線幽靈」,「你更多存在於『雲』裡面,而不是在你的身體裡面」——這也就是一些人所說的數字永生。
  • 盤點:2019 年 15 大失敗臨床試驗(下)
    緊接上期(盤點:2019 年 15 大失敗臨床試驗(上)),今天繼續給大家介紹2019年 15 大失敗臨床試驗的剩餘 8 個。除了已經上市的藥物如Entresto外,還有多個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都表現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包括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和禮來公司的Jardiance,阿斯利康公司的Farxiga和默沙東和拜耳公司的vericiguat等。
  • Elon Musk旗下公司計劃明年進行人腦與電腦...
    Neuralink總裁Max Hodak表示,公司計劃最早於明年在人體開展臨床試驗,為此,他們將尋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初步的目標是在癱瘓病人的大腦中植入帶有計算機輔助系統的機器,從而讓病患能夠使用自己的大腦來控制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
  • ...藥物臨床試驗流程,蘋果正在打通數據重構臨床試驗【CBinsight...
    動脈網近期推出「醫藥數位化轉型」專題,全面解析技術驅動下的產業變革。其餘系列文章請點擊文末左下方「」或見文末推薦。  測試新藥是一個緩慢、昂貴和耗費人力的過程。人工智慧有可能重構臨床試驗過程的每個階段——無論是從匹配符合條件的患者到臨床試驗過程,再到監測依從性和數據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