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臺北:清粥小菜,甚於奢靡

2021-01-19 臺灣電影


曉莫


籍貫:新疆

民族:錫伯族

職業:作家/自由撰稿人/親子閱讀、自然教育推動者

 

曾於《南方都市報》深圳站「服役」十數年,歷任記者編輯,後任南方日報深圳記者站商旅版主編。


為國內多家雜誌、報紙撰寫旅遊美食類專欄;原創微信公眾號【廚娘手記】以美食、旅遊、閱讀等內容為主。  


曾出版小說集《環佩叮噹》;旅遊美食書《跟著曉莫吃臺北》;《覓食香港》及《覓食澳門》。



清粥小菜,甚於奢靡

 

文:曉莫

 

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她的一位發小成年後嫁去臺灣,十多年竟然從未在家中開過火。不是姑娘怠惰不肯入廚,乃因所居周邊到處都有類似「飯桌仔」的小館子,今天吃這家明天吃那家,物美價廉,甚至優於自家開火。十多年來就靠「吃街坊」就已經滿足一家大小的飯食之事。我等聽後,多嘖嘖稱奇。


對我們來說,下館子,到底是件事兒,怎可能日日為之?

 

記得舒國治在《臺北小吃札記》中也寫到關於臺北淡水的清粥小菜。



清粥小菜又一天


他說,淡水清粥小菜之迷人,恰在於它是「生活最起碼的、最不花哨的吃食」。因此,在「老派」的舒先生眼中,「開在大馬路邊,座位拘狹」的無名清粥小菜,恰是「小民度日的簡樸小鄉」風範,「曉乎此,切不可因河上夕陽、隔岸青山之浪漫而在尋覓飲食上忽略了簡陋門面的店家呢。」


雖然我之喜愛淡水並非因著無名氏的清粥小菜,卻在情感上找到與舒先生相似的況味。


按照港澳地方的說法,舒先生正是臺灣數得出排得上的「美食作家」。然而臺灣的食家很多時候與港澳的食家有很大區別,尤其舒先生年代的人,最愛的是尋常食物,念及的舊時情懷,是傳統中國文人墨客對簡單生活滋味的細緻體會。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


寡淡與否,跟生活的本質相關,不與具體的食物掛鈎。

 

我看舒先生的文字不多,常常在淡淡的描述中,將舒先生的文字理解為:吃飯,填飽肚子這回事,本身並不帶有高低貴賤之分,卻有親疏遠近之別。高級餐廳、豪華大餐、鮑參肚翅固然也是這個社會的另一個層面,但生活本身,就帶著隨處隨時吃小菜烹小鮮的閒情逸緻,跟細緻有關、跟情趣有關。


清粥小菜一餐,鮑參肚翅也可一餐。看似貴賤可分,但從人最本質的需求來講,都一樣填飽肚子。但話說白了,清粥小菜餐餐可有,鮑參肚翅卻不可日日啜食。人對物質的貪戀,一番飲食已見端倪。

 

將清粥小菜吃出津津有味者,或許才是真正的「生活家」。

 

我在臺北吃到的清粥小菜,已經不是舒先生的清粥小菜了。它更像是中式自助餐,已開始「被強調」環境、裝修、情調及菜式花樣的多寡。隔著大玻璃門戶望得到的燈影綽綽,甫走進「小李子清粥小菜」的門,就先被一個巨大的橢圓形自助餐檯震撼。臺上擺滿了起碼幾十種各類小菜,涼拌、熱炒、煮食、燉品……,冷熱皆有、葷素齊全,真真的讓人眼花繚亂。



一進門就可以看見「豪華」的小菜陣型,品種繁多讓人眼花


有清粥也有番薯粥,小鍋一鼎,供客人自取。

 

我素來對粥感覺一般。這一味過去不常出現在我的食譜上,通常北方將粥視為早餐的「定食」多過晚餐。晚餐或者宵夜吃粥,是到了南方學會的規矩。尤記得年少輕狂時,一眾人半夜裡從酒局子搖晃著出來,下半場直奔粥店,以期讓酒精損害的腸胃略得到一星半點的安撫。


喝得過頭的,吃下去的粥未幾就全數還給大地,現在想起來,真真不是一般的折墮,直要念上幾聲「罪過罪過」自我安慰一下才能過關。

 

有意思的是,靠海的人都講究吃粥。

 

記得當年曾經到訪廣東潮汕地方,當地人對粥不可謂沒有感情,一日三餐,總有一兩餐跟粥掛鈎。潮汕話裡頭管粥叫做「糜」,按照潮汕方言發音,跟妹妹的妹字相當接近,因此要學會潮汕話,得先把「阿妹,來碗粥」學定,方可把握潮汕方言的一些發音規律。


據說,潮汕人吃粥的習俗,乃因過去糧食不夠吃有關。少吃乾飯多煲粥食,成了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日常食俗。事實上,有人考證過,潮汕人多愛粥,除了生活水平限制,還有一個重要的地域特徵所致:潮汕地方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潮溼,人們每天大汗淋漓,常常食欲不振。吃白粥可以養胃氣、生津液,充飢解渴之外,還是養生必須。


而除了吃白粥,不少食材都可以入粥而饌,番薯、豬肉、牛肉、魚等等,呈現出一地的飲食風貌,透露一地的文化習俗,有意思得很。


廣府人也好粥,做法與潮州粥略有差別,任何一家可以「飲茶」的粵菜館子裡,菜乾豬肺、白果、鹹雞鹹骨、魚片、豬潤豬腸……,花樣繁複,豐儉由人。


可廣府人吃粥,畢竟是作為「點心」的搭配之物,而潮汕人的粥,總是跟「正餐」掛鈎的,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比較起來,臺灣清粥小菜的吃法,就更接近潮汕的吃法。潮汕人吃白粥,必要配雜鹹,所為雜鹹包括各式潮汕土產小菜,烏橄欖、豆醬炒麻葉、橄欖菜、炒蜆、菜脯、鹹蝦、煮過晾涼吃的魚類等等,甚至有些專門為食粥而制的小炒,炸普寧布包豆腐、滷味、排骨燉菜……,發展到後來,要吃一次潮州粥,反而不是個單純的事兒,而是需要搭配各種小菜,才是一餐正式的「粥餐」。


這一點也跟臺灣很像。


如舒先生文中寫道:既是早飯小肆,滷豆腐絕對有,菜脯蛋亦是,煎魚常有肉卿仔;但我最多吃的,則是它的多款炒青菜……我每次吃它常想起三十年前劉震慰寫潮州人烹製地瓜葉,先在開水中一鍋,再漂上四五次水,以除去些番薯藤的青腥味,再剁如一團綠絨,放入雞湯裡煮……

 

在舒先生的文章裡,可以隱隱地透露出臺灣清粥小菜吃法上與潮汕地方的相似。也因此也約略地透露出,清粥小菜要想吃出不尋常的味道感覺,粥少不得是精心而「糜」的,小菜更加是要拿最佳配角獎的。

 

我在小李子清粥小菜店裡,也依稀吃出了熟悉的味道。



店裡人不多,也不少,簡單的一餐讓人暖胃暖心


圍著碩大的「自助餐檯」轉了一圈,挑中了幾味,都是熟悉的食材熟悉的做法。生醃絲蚌,廣東白話叫做絲蚌或者雪蚌,記得上海人管這東西叫做「毛蚶」。一顆一元人民幣硬幣的大小,堅硬而條紋刻劃的殼,打開來淌出來的汁水血般鮮紅濃鬱。


這種生醃絲蚌也是典型的潮汕吃法,絲蚌簡單飛水後,以醋蒜椒絲等味醃製,也有說法是直接生醃。絲蚌要醃很久才入味,但入味後酸中帶鮮,很是誘人,也很下飯。被稱為「重口味」代言人的我,常常一碟絲蚌就一碗粥,呼啦啦吃下去感覺特別舒爽。有個朋友還教給我,以一枚一元硬幣在絲蚌的根部一撬,就很容易打開了。


看看,貪吃鬼們總是有各種竅門。實際上我還聽說,不打開的蚌殼類海鮮,最好別吃呢!


真吃起來,哪管得了那麼許多。


有意思的是,臺灣的清粥小菜,總備有一味滷肉,或者叫做爌肉。跟我們的紅燒肉一個造型,燉得皮爛肉化,入口汁香味濃。我不是很愛吃豬肉,但也忍不住下箸嘗了一筷子。


五碟小菜、一鍋番薯粥,這樣的一餐,已經夠兩人在微涼的秋夜,當成很好的一頓飯來吃了。



清粥小菜也可以開兩層樓,足見這種餐飲業態在臺北相當有市場


吃完,夜色旖旎,順著復興南路一直閒散散地散步。臺北是個有意思的城市,遠處的101大樓燈火輝煌,近處街區的低矮樓房則明明暗暗。


清粥小菜的奢靡感,漸漸升騰起來。


臺灣朋友感嘆說,這一頓飯,吃得是挺舒服的。


小李子清粥小菜

地址:臺北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42-1號




推薦閱讀


覓食臺北:臺北遇故知之貝果麵包


覓食臺北:豬血到底有什麼好吃的?


覓食臺北:還在吃鼎泰豐?其實盛園也不錯吃!


相關焦點

  • 覓食臺北:文創園區走透透
    曾出版小說集《環佩叮噹》;旅遊美食書《跟著曉莫吃臺北》;《覓食香港》及《覓食澳門》。文創園區走透透文:曉莫臺北有不少「文創園區」,基本上是以過去舊功能已經消失的建築物、建築群來做從這個意義上,目前看起來,臺北的文創園區都算是各有特色。比如最著名的松煙文創園,本身就是古蹟展示之外,有一年不間斷的各種設計、藝術展演、論壇,以及實驗話劇、新形式的藝術表演、樂團演出、美術展覽…加上誠品進駐後帶來的各種結合商業但符合民眾需求的「文創實演」業態,體量巨大、內容豐富。
  • 臺北清粥小菜一條街 白天打烊晚上開店
    N本報駐臺記者 劉虎 本報訊 臺北民眾不喝粥嗎,為什麼早餐攤上看不到賣粥的?許多到過臺北的人可能都有此感嘆。其實,臺北有清粥小菜一條街,就位於捷運(地鐵)大安站和科技大樓站之間。這裡粥店林立,好多店都有幾十年的歷史。 在大陸,粥通常是早餐,但在臺北,粥卻是晚餐和夜宵。
  • 粥是貧寒的象徵,清粥小菜卻為這不平凡增添色彩,成為一種文化
    大家好,本期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食是臺灣清粥小菜,粥是貧寒的象徵,而臺灣清粥小菜卻用簡單的食材為平淡的一天增加些許色彩,讓大家的胃感到溫暖,也讓城市也變得人情味十足,希望大家喜歡。然則《紅樓夢》裡的粥未必是貧窮的符碼,如寶玉喝碧粳粥、內眷們深夜吃的鴨子肉粥、林黛玉和王熙鳳喝的燕窩粥、賈母吃的紅稻米粥……臺北市復興南路、瑞安街口附近,曾聚集了許多清粥小菜專賣店,蔚為稀飯街。在稀飯街,每間店都遠比路邊攤衛生、美味,每間店都相似,從經營形態到菜餚,差異甚微。
  • 清粥丨小菜
    想想做腸鏡胃鏡的痛苦,從那時起,我才又開始了向老婆看齊,心甘情願地享受起清粥小菜來了。也許是時移世易,我發現自己對米粥的態度,竟然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以前很排斥喝粥,覺得寡味,可如今,過度油膩的腸胃,反倒令我對清粥小菜,生出隱隱的期盼。
  • 貫穿生命長河的清粥小菜
    我在想,如果生命是一條長河,那麼餐桌上恆常出現的清粥小菜風景,就是那條貫穿歲時風月的悠悠細流。換句話說,若把回憶的匣子裡,有關清粥小菜的所有關聯一股腦刪去,那麼我的人生大約就會落得像一幅殘缺處處,永遠拼不完整的拼圖了吧!  第一個領我走進清粥小菜,有滋有味小宇宙的人,自是我那比全年無休的小七更加讓人信賴,日日如常,總在家人起床前,備妥熱氣蒸騰鮮煮現備白粥配幾碟小菜的元氣早餐的媽媽。
  • 臺北濱江市場無名清粥小菜 攤商們的活力來源
    濱江市場無店名清粥的顧客較趕時間,三道菜、一碗大清粥解決一餐。(圖片來源:欣傳媒)   清粥小菜對臺灣普羅大眾來說,算是很平常的菜式,但對菜市場打拼的攤商老闆來說,卻是重要的能源補充站。臺北濱江市場屬於中型市場,兼具批發、零售功能,市場附近一家迷你清粥小菜一大早就營業,一直是攤商老闆與員工的活力來源。
  • 清粥小菜:粳香等炊玉,韭美勝炮羔
    但是在這樣的饕餮生活背後,依然有不少人會流露出對清粥小菜的嚮往。吃飯就像人生,經歷了波瀾起伏,會渴望風平浪靜。煮一碗清粥,搭配些許小菜,也許會發現,這味道簡單純粹,滿是幸福的味道。返璞歸真的清粥小菜,不只今人喜歡。八百年前的南宋詩人陸遊,便用這清粥小菜,為我們記錄了他對閒適生活的嚮往。
  • 臺灣「清粥小菜」風行鷺島廈門
    中新社廈門十二月十七日電(記者李向陽)走進窗明几淨的店堂,叫一鍋清粥,幾碟小菜,三、五好友相聚閒談,吃完飯丟下碗「埋單」走人。這樣的飲食消費如今風行廈門。  一年多前,一家由臺灣人經營的「清粥小菜」館悄悄在鷺島登陸。在短短一年間,「清粥小菜」授權的加盟連鎖店僅在廈門市區就已經擴張到近十家,並且迅速在福建省內「蔓延」開來。
  • 閩都風情: 福州流行「清粥小菜」
    中新社福州三月三十一日電 題:福州流行「清粥小菜」  中新社記者 黃翔  榕城福州的餐飲業十分發達,街頭巷尾,食肆林立。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四川的麻辣火鍋,臺灣的豆漿……天南地北的佳餚美食,盡聚於此。可是如今在吃香喝辣慣了的福州人眼中,「清粥小菜」反倒成了新寵。
  • 粥屋生意火爆 西安人「清粥小菜」過大年
    中新社西安二月十二日電(冽瑋)素來以善飲豪啖著稱的西安人,今年春節吃素也成了一種時尚潮流,許多以經營「清粥小菜」為特色的粥屋生意火爆。  據了解,吃吃喝喝過大年是「年味」濃烈的標誌之一,重油濃醬又是陝西菜餚的特色。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西安市民意識到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現代病高發的罪魁禍首就是不良飲食習慣。
  • 清粥小菜,暖心養胃,放心吃又保持身材
    可以悠哉悠哉不慌不忙的做自己愛吃的早餐——清粥小菜。這感覺睽違已久。"人間至味是清歡",如果非要和美食扯上關係,那麼清粥小菜也算是飲食上最平淡尋常、最暖心養胃的一道美食。在寒冬臘月吃上一頓清粥小菜,吃出的大概更多是家的溫情。
  • 夏天裡的清粥小菜
    粥,此等粗茶淡飯之流的食物,一把米,一瓢水,實在談不上有何風雅之姿,與農人一年四季朝夕相處,與鐵鍋、陶碗、木筷為伴,每一樣都平淡無奇,質樸。質樸之物,當用質樸之器,方能渾然一體,成就生活之美學。所以,我有點想念爺爺的竹筒。壯家人的竹筒,乃盛液體吃食的器皿。
  • 80後,一人簡餐,清粥小菜,簡單有滋味
    【一人簡餐】歷經生活的艱難險阻,80後的劫後餘生更要小心安放。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份80後,一人簡餐,清粥小菜,簡單有滋味!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在這裡遇見~喜歡同一種味道的你!搭配清粥香辣下飯,滋味更佳!
  • 川調清粥小菜攜手筷來財 創新風味世界
    與麻辣相輔相成的清粥小菜同樣是川人的摯愛,仿若川人的畫像,火熱奔放的外表下有著細膩內秀的清心。近日,因尋求革新,開啟供應鏈優化服務的四川名小吃「川調·清粥小菜」與美食金融倡導者筷來財達成戰略合作,跨越萬裡,達成京川兩地企業的握手。
  • 沒有這碗清粥·小菜的夏天最難將息
    火鍋、串串重口味吃多了油膩,諸位不妨來一碗清粥,搭配兩樣鹹甜有度的小菜,吃個涼快。具體吃飯如下:先嘬一口扇子扇涼了的稀飯,再捻一夾齒頰留香的小菜,寬了食慾,飽了肚皮。家中自製零失敗小菜四川不像閩廣等省,粥是五花八門的食材匯集,慢火煲出,就著點心就有鹽有味地吃起來。四川的粥,非常樸素,不喜歡玩混搭、搞花樣,也沒有那些慢火細煲的講究。
  • 立夏,2套清粥小菜,搭配大魚大肉,再配幾道小菜,清爽好胃口!
    立夏,2套清粥小菜套餐,搭配大魚大肉,再配幾道小菜,清爽好胃口!吃膩了大魚大肉,或是厭倦了濃油赤醬的重口味料理嗎? 其實煮鍋粥,弄幾樣簡易小菜,就是很簡單樸實的好滋味! 可是煮婦偶已經好久沒吃大魚大肉了嗚嗚,好想去餐廳爽爽吃阿(崩潰大哭)!
  • 清粥小菜吃膩了?來學學這道皮蛋瘦肉粥,補氣養血還助消化!
    現在天氣慢慢轉涼,秋天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秋天是進補的好時候,天氣乾燥多喝粥對身體是好處很多的,對於女性來說喝粥也能夠調節腸胃,排宿便消除小肚子也是有很好的作用,老人喝粥能夠助消化,養護腸胃,並且喝粥還能夠去油膩。
  • 一碗清粥與小菜,一場旅行與感動,這一夜住在民宿的清與靜
    美味晚餐晚餐時,我們點了幾個家常小菜,廚師給我們推薦了當地一個酸筍炒肉片,這道菜真的有刺激到我的味蕾。就因為這道廚師推薦的菜,我整整吃了二大碗飯。酸筍這個特殊的食材,很多人其實可能不愛吃。但是愛吃的,如果有機會去這裡,推薦大家一定要吃它。點了三菜一湯130多塊錢吧,還算實惠。
  • 閩都風情:清粥小菜受喜愛 榕城夏日美食清爽當道
    清粥小菜深受喜愛  有道是「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平時吃多了大魚大肉的人們,喜歡在夏天選擇清新開胃的素食,一碗薄粥,幾碟小菜,成了福州夏日最受歡迎的大眾美食。據店員介紹,來這裡喝粥的大多是附近公司裡的上班族,店中香甜潤滑的地瓜粥已成了許多人心中的最愛。  除此之外,一些中式快餐連鎖店也推出了價格實惠的粥品,各種「水果冰粥」、「蓮花荷葉粥」、「狀元及第粥」……讓人光聽名字就想來上一碗。   清補鴨肉滋養一夏  在福州人眼裡,夏季亦是進補的好時節,其關鍵在於選準補品,並為之加入「清涼」元素,鴨肉便是不錯選擇。
  • 夏天怎麼能少了清粥小菜呢?推薦這幾道菜,配粥剛剛好!
    一道夏天,最喜歡喝點粥,配點小菜了。所謂的清粥小菜,小菜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昕就給大家推薦幾道菜,都是配粥非常好的搭配哦!虎皮青椒關鍵在於幹煎和料汁調製,喝粥必備!幹煸四季豆這菜配粥也是非常不錯的,最好加點辣!1.四季豆洗淨,去筋,掰成合適長度,備用。2.蒜切片、姜切絲,幹辣椒剪段,備用。3.肉剁肉末,備用。如果想吃全素的話可以不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