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著名翻譯家楊絳辭世 明長城敵樓成茶室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近一周時間以來,文化界發生多件大事。25日凌晨,著名翻譯家、作家楊絳辭世,眾多網友及曾與楊絳先生有過來往的各界人士紛紛發文表示哀悼;在文保方面,多家媒體報導,懷柔區九渡河鎮二道關明長城敵樓成為茶室。對此,北京市文物局文保處工作人員稱,將責成懷柔文委調查此事。此外,備受關注的頤和園「涵虛」牌樓修繕工程將於下半年啟動,力爭年內修繕完成。

  

楊絳。2012年7月攝於三裡河寓所。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緬懷:著名翻譯家楊絳辭世 享年105歲

  25日凌晨1時許,著名翻譯家、作家楊絳辭世,享年105歲。根據楊絳先生遺囑,喪事一切從簡,「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是著名作家錢鍾書的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

  到了晚年,楊絳依然筆耕不輟。93歲時,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後來又出版《楊絳文集》八卷。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27日發出訃告稱:錢鍾書、楊絳先生家中所藏存珍貴文物字畫,已於生前全部無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籍、手稿以及其他財產等,亦均作了安排交待,捐贈國家有關單位,並指定了遺囑執行人。

  

二道關長城河西的一座敵樓上,掛著一塊寫有「茶」字的招牌(畫框處) 記者 田寶希攝。圖片來源:法制晚報

  文保:明長城敵樓被指成茶室 頤和園「涵虛」牌樓將修繕

  近日,中國長城學會《萬裡長城》編輯部主任鄭嚴指出,懷柔區九渡河鎮二道關長城的兩座敵樓,被人發現安裝了鋁合金門窗,裡面擺著桌椅、飲料,外面還掛著印有「茶」字的招牌。鄭嚴認為,儘管這兩座敵樓是後來復建的,但這樣布置仍破壞了長城的歷史風貌。

  對此,二道關村村委會人員解釋道,兩座敵樓系村裡籌資復建,河西的敵樓已出租用作茶室一年多。北京市文物局文保處工作人員稱,將責成懷柔文委調查此事。

  另一方面,備受關注的頤和園「涵虛」牌樓修繕工程將於下半年啟動,力爭年內修繕完成。據《北京青年報》報導,修繕工程主要對涵虛牌樓大木構件進行加固修繕,同時對其屋面、鬥拱、木裝修、望柱、油飾彩畫等部位的殘損進行相應的一般性修繕。整體修繕工程儘可能「不改變文物原狀」。

  

涵虛牌樓表面的油飾彩畫黯淡無光,並出現剝落。王斌攝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消息: 田連元車禍案民事賠償部分一審宣判 新版語文教材替換約40%課文

  2014年,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遭遇車禍一事廣受關注。今年5月23日上午,田連元車禍案民事賠償部分在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法院一審宣判。田連元索賠408萬餘元,法院經審理並查明相關事實,判決中鐵四局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賠償田連元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29萬餘元,肇事司機承擔部分連帶賠償責任。

  另一則消息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據《新京報》報導,使用了多年的語文版義務教育教材修訂完成,語文出版社日前發布了這套修訂後的教材。其中有語文修訂教材中40%課程的內容已經替換,新增了大量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據了解,在修訂過程中,溫書林的《南京大屠殺》一文被換成張純如所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節選,課文題目為《死裡逃生》。

  日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首次公布了該校王樹聲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歷經數年首次補繪完整的《長安圖》,唐長安城及城外的山水格局由此得以全貌顯現。據悉,《長安圖》由北宋名士呂大防繪製,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圖。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文體新廣局方面證實,該盟蘇尼特右旗額仁淖爾蘇木圖門嘎查近日發現一處古城遺址,經文物部門確定,該城是金元時期古城遺址,規模較大,平面呈500×600米長方形,佔地面積約500畝。(完)


相關焦點

  • 翻譯家楊絳告訴孩子:逆襲的人生,從努力學習堅持上進開始
    董先生在西語水平方面完全可以做我的老師,可惜我生得太早,已成了他的『前輩』。他『不畏前輩權威』,勇於指出錯誤,恰恰是譯界的正風,不是歪風。」楊絳先生當時已經80多歲,面對後生的批評,她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坦然承認錯誤,還大力讚賞這種不畏權威,真理至上的學術態度,為翻譯界留下了一段佳話。
  •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追憶著名翻譯家吳勞
    原標題:「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追憶著名翻譯家吳勞  新華網上海11月6日電(記者 孫麗萍)「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著名翻譯家吳勞讓幾代中國人記住了海明威筆下的這句勵志名言。這位90歲高齡的翻譯界長者,已於今年10月30日凌晨在上海因心臟病發辭世。
  • 著名翻譯家吳勞辭世 畢生詮釋海明威堅毅精神
    著名翻譯家吳勞讓幾代中國人記住了海明威筆下的這句勵志名言。這位90歲高齡的翻譯界長者,已於今年10月30日在上海因心臟病發辭世。  吳勞原名吳國祺,生於江蘇蘇州,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1949年入北京勞動大學外文訓練班學習。1979年起入上海譯文出版社,歷任編輯、編審,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
  • 文學名家、翻譯家楊絳迎101歲生日:我就是宅女
    文化不是流行,是積澱是傳承;大師不是過客,是恆星是路燈;名人不是符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對於自己的文化,該以何種姿態仰望,以何種方式傳承,值得我們深思。選擇在一些特別的日子,我們放慢腳步,傾聽智者的聲音。  今日,是著名文學名家、翻譯家楊絳先生的101歲生日,華西都市報,特地獻上祝福和致敬。
  • 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
    新華社上海7月28日專電 題:不做大師,甘為「匠人」——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新華社記者孫麗萍28日13時39分,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在上海病逝。但詞典亦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石與抵達其它文化的橋梁。正是在這個少人喝彩的領域中,陸谷孫先生投入40餘年,渾然忘我,一生只做一件事——與時間賽跑編詞典,用生命詮釋了何謂學術界的「匠人精神」。人生如海,一葦以航陸谷孫先生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亮相,是在一年前的上海書展上。
  • 圖文:長城舊磚壘敵樓的殘牆反而破壞了長城風貌
    圖文:長城舊磚壘敵樓的殘牆反而破壞了長城風貌   用拆下來的長城舊磚壘敵樓的殘牆,反而破壞了長城風貌(3月29日攝)。2002年,河北遷安市紅峪山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未經文物部門批准的情況下,擅自將紅峪口長城人為地扒開14米寬的豁口,並僱用附近的村民在豁口兩端重修了1000多米的「長城」,不僅使這段明長城失去了原有風貌,拆下來的長城磚、碑刻、石炮、石雷等價值很高的文物更是被隨意丟棄,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雖然河北省有關部門已要求紅峪山莊在2004年3月底前恢復長城原貌,但工程至今沒有動工。
  • 用鏡頭丈量長城 明長城從東到西十八站
    近年裡,我圍繞長城主題,沿著明長城沿線,自東向西,主要拍攝了十八個地方的長城景象,包括城牆、關、城堡,牆臺和煙墩等等,稱謂之「明長城從東到西十八站」。第一站:虎山長城虎山長城是明長城的東起點,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裡的鴨綠江畔,始建於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主要用於防禦建州女真人侵擾。虎山長城依山就勢,平地孤聳,蜿蜒北去。
  •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2017-01-18 22:21:4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民國時期出了許多大才子,這些才子最後也都成了文壇大佬,在文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同時民國時期也出了許多佳人,隨之也就有了許多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民國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大多以悲劇結局,沒能夠善始善終。不過,也有極少數才子佳人,最終修成正果。
  • 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其並不是,原來是這兩個地方!
    長城又叫做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用來抵禦外敵所修建的,在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個朝代都修建過長城,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萬裡長城大都是明朝時期所修建的,也被稱為明長城,也是保存比較完整的。
  • 85歲著名翻譯家文潔若:再幹20年不成問題!
    著名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學者唐笙、潘漢典、文潔若、任溶溶被授予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榮譽稱號。會間,文潔若和潘漢典兩位老專家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85歲的文潔若老人對記者表示:「再幹20年不成問題!」
  • 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逝世
    深圳特區報北京10月7日電(駐京記者 李萍)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於10月6日晚10點30分去世,享年91歲。其家人7日凌晨1點33分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消息,「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
  • 楊絳百歲壽辰憶與錢鍾書結婚:把全家人都說笑了
    選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本報訊 (記者朱開雲)昨日是文學大家錢鍾書先生的妻子、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的百歲壽辰。老人的親友對媒體表示,遵從老人的意願,不搞什麼特別的慶祝活動,老人的生活照常,讀書、寫作。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推出楊絳先生的著作專櫃。昨日,楊絳先生居住的南沙溝小區,很安靜。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享年81歲!《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
    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翻譯家鄭克魯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上海作家、澎湃新聞今天發布消息——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
  • 山陰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
    12月11日,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山陰縣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列入國家文化公園初步建設45個項目。廣武長城「月亮門」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深刻把握長城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重要地位,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走廊、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靚麗名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和旅遊體驗空間。
  • 中國十大旅遊勝地之一,深秋之時,萬裡長城感受中華文化!
    八達嶺長城是明朝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地方,也是明長城最精華的一部分。這處地方位於北京市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周圍被山峰包圍,連綿的山脈望不到盡頭,在這深秋之時,放眼望去都是綠與紅的交融色。再有就是八達嶺是古代長安的屏障之一,其地勢也頗為險要,導致此地的長城氣勢恢宏、龐大,沉穩的牆壁沿著山體向東西蜿蜒盤旋極具磅礴氣勢,在配合上現代的服務技術,八達嶺長城十分適合在這個季節舉家前往觀景。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 弟子追憶:為人低調 與世無爭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21日,據多家媒體報導,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因病逝世,享年81歲。其弟子、知名翻譯家朱振武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他畢生從事法國文學的翻譯、研究與教學,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著名翻譯家鄭克魯。朱振武供圖1957年,鄭克魯考上北京大學,學習法語專業。他曾說過,研究與翻譯道路是機遇與努力交織的結果,選擇學習法語完全是偶然的。但是,他從此與法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 把真心的敬佩獻給翻譯家(高莽、李文俊等籤名)
    李文俊籤名鈐印《塵緣未了》毛邊本內容簡介:李文俊,1930年生, 學者、翻譯家,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世界文學》主編、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加拿大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曾榮獲中美文學交流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被稱為明長城之最的司馬臺長城
    司馬臺長城被鴛鴦湖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的十幾座敵樓保存相對完好,但是這段長城從未開放過。對外開放的是東部的一段,這部分也是司馬臺長城的精華所在,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望京樓和仙女樓,可惜這兩座樓因為太危險一直是禁止攀爬的。登城處位於東二樓邊上的一個豁口處,向下可以看到只剩一面斷壁的東一樓。
  • 著名翻譯家屠岸逝世 曾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著有《萱蔭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詩論·文論·劇論》、《霜降文存》等,譯著有惠特曼詩集《鼓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斯蒂文森兒童詩集《一個孩子的詩園》、《英文著名兒童詩一百首》、《濟慈詩選》、《英國歷代詩歌選》、《英語現代主義詩選》等。2010年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