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丈量長城 明長城從東到西十八站

2020-12-18 長城攝影師楊東

明長城是中國歷史上費時最久,工程最大,防禦體系和結構最為完善的長城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工程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其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居庸關,另修建祁連山東麓到甘肅嘉峪關,蜿蜒八千餘公裡,氣勢宏偉,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我的家鄉恰在遼寧丹東虎山腳下,拍攝長城也是從虎山長城開始的。近年裡,我圍繞長城主題,沿著明長城沿線,自東向西,主要拍攝了十八個地方的長城景象,包括城牆、關、城堡,牆臺和煙墩等等,稱謂之「明長城從東到西十八站」。

第一站: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是明長城的東起點,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裡的鴨綠江畔,始建於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主要用於防禦建州女真人侵擾。虎山長城依山就勢,平地孤聳,蜿蜒北去。

虎山長城城門樓

虎山長城晨曦

第二站:錐子山長城

錐子山長城原名薊鎮長城、遼東鎮長城,位於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由遼東巡撫王翱、流官僉事畢龔興修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與山海關、九門口毗鄰。

錐子山長城晨景

第三站:老龍頭長城

老龍頭長城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是明長城的東部入海處,也是萬裡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向東接水上長城九門口,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在600餘年的變遷中,老龍頭長城書寫了一部歷盡滄桑的歷史,為愛國主義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冰雪老龍頭長城

第四站:淶源長城

淶源長城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建於明萬曆年間,是內長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關南的下關,東北入淶水縣,淶源境內全長150公裡,經12個鄉鎮。保存完整,雄姿可觀。

淶源長城雲霧漫蓋

淶源長城小雪初降

第五站: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與北京市密雲區相鄰,距北京市區130公裡,系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官時期(1567-1586)主持修築,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障牆、文字磚和擋馬石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

蜿蜒巍峨的金山嶺長城脈絡

金山嶺長城雲霧之端

金山嶺長城麒麟影壁

金山嶺長城杏花綻放時

第六站:臥虎山長城

臥虎山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始建於明朝洪武八年,全長4.75公裡,有敵樓134座,海拔665.22米,山勢陡峭,故此尤顯雄偉壯觀。臥虎山頂視野較司馬臺長城開闊,北有群山環抱,南有河流平川,東西長城起伏連綿,自成一色。

臥虎山長城紫氣東來

長城環繞臥虎山

第七站: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整個長城沒有在近代被修復過,非常具有歷史感、滄桑感。

古北口長城初晨

第八站:司馬臺長城

司馬臺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北部的古北口鎮司馬臺村北,緊鄰古北水鎮,城牆依險峻山勢而築,並以奇、特、險著稱於世。司馬臺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美人樓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樓18座。中國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曾評價「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司馬臺長城堪稱中國長城之最。」

水墨望京樓

第九站: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區西北的八道河鄉境內,海拔1141米,距懷柔縣城約30公裡,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

箭扣長城金城詠梅

長城漫捲

第十站:水長城

水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因三段長城入水而得名,是北京唯一一處與水相連的長城,其以奇而著稱,以秀為特色,融青山、碧水、長城、古樹為一體。

春天裡的水長城

少年遊

第十一站:旺泉峪長城

旺泉峪長城位於北京懷柔渤海鎮北面,始建於永樂二年(1404年),給人印象清靈俊秀,內斂婉約。

旺泉峪長城一字結構

第十二站: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完整,氣勢雄壯,是明長城的主要代表。

秋日八達嶺長城

第十三站:老牛灣長城

老牛灣位於晉蒙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

老牛灣長城一瞥

第十四站:鎮北臺

鎮北臺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萬裡長城第一臺」之稱,其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烏雲下的鎮北臺

第十五站:苗疆長城

苗疆長城又稱南方長城,位於湘西,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築邊牆70裡,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上起王會營、下至鎮溪修建邊牆300多裡,天啟三年(1622年)鎮溪至喜鵲營添築土牆60餘裡,邊牆全長達430餘裡。

苗疆長城雪景

雪後林中苗疆長城

第十六站: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

白雪覆蓋

嘉峪關關城概貌

夕陽下的關城近景

邊關之月

祁連雪山下的雄關

俯瞰關城

第十七站:懸臂長城

懸臂長城距離嘉峪關市區約11公裡,因築於約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因而得名「懸臂長城」。沿漫道而上,雖只有四百多級懸臂長城臺階,但也足以使人心生踟躕,然而只要登上山頂,放眼望去,關外大漠的荒涼盡收眼底。

懸臂長城城牆

懸臂長城冬日暖景

第十八站: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長城第一墩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北距關城7.5公裡,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

明長城西端終點,萬裡長城第一墩。

作者:90後長城攝影師,用鏡頭丈量長城,佳能中國、騰訊圖片專訪攝影師。

相關焦點

  •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是誤讀? 明長城東部起點究竟是哪
    在近來不少媒體的報導中,提到長城東部起點的時候,出現了幾種不同版本,有的將遼寧虎山長城說成是明長城東部起點,也有將秦皇島老龍頭視為起點的,而過去的教科書中則大多清晰地寫道:明代萬裡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那麼,明長城東部的起點到底在哪裡?為什麼會有多個版本和說法?
  • 甘肅5處長城入選騰訊地圖明長城街景
    近日朋友圈一則廣告獲得大量點讚和轉發——「你從未見過的長城」H5,在H5中,張藝興向網友展示了人們以往「從未見過的長城」。從最西端的甘肅討賴河長城,到河北山海關老龍頭,總計20處明長城街景圖片中,長城的巍峨雄壯和壯觀宏偉盡顯無遺。
  • 遼寧文物局:明長城東起不是山海關_文化_鳳凰網
    遼寧文物局:明長城東起不是山海關 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日前,遼寧省文物局宣布了對境內明長城資源調查的成果。調查得知,遼寧明長城分為遼東鎮長城和薊鎮長城兩個部分。其中,遼東鎮長城作為明代「九鎮」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丹東虎山,西至綏中錐子山,從東向西行經12個市的32個縣(市、區),總長度1200餘千米,現存牆體長度700餘千米,消失牆體長度近500千米;薊鎮長城南起綏中縣李家鄉新堡子村新臺子屯,北至綏中縣加碑巖鄉舊關村,總長度10餘千米。(記者何勇)
  • 明長城的修建歷史:明朝為修築長城第四個朝代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代末年,中國的「長城」前後修築了2000多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戰爭與和平的紐帶與見證。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關,橫跨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陝西、寧夏、甘肅等9個省市自治區,建造規模之大,功能之完善,是繼秦皇漢武之後,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 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其並不是,原來是這兩個地方!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長城不僅是我國古代人們的心血和智慧,更是見證了千年的的歷史,它是我們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為人們提供了安全的生活保障,相信小夥伴麼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如果去旅遊的話,長城是一定不會錯過的地方。
  • 明長城「東起虎山,西至嘉峪關」寫進教科書!終被正名
    「關於明長城的起止,一直存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的說法。1989年,在遼寧丹東寬甸境內的虎山南麓,發掘出600餘米長城遺址。專家認定:明代萬裡長城的東端起點在寬甸的虎山地段……虎山長城的發現,推翻了明代長城東起山海關的說法。」
  • 們已經確定明長城從東到東山海關是錯誤的,起點是鴨綠江畔虎山
    最早的長城是通過建造燈塔並將他們與城牆連接起來而形成的。從那時起,幾乎所有的君王都得到了加強和修改。在秦始皇統治期間,建造長城的勞動力將近一百萬,佔當時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圖片:虎山長城)長城最早建於春秋戰國時期,長達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明朝建造的萬裡長城多指被稱為長城。
  • 明長城北京段長度超過526公裡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嶽瑞芳 王建)繼國家文物局4月份首次明確公布明長城總長度為8858.88公裡後,13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了明長城北京段的長度——526.65467公裡。  中國歷史上曾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明長城是中國歷史上修築的最後一道長城,也是修建規模最大、工程最堅固的長城。
  • 千餘公裡明長城縱貫遼境 立體防禦體現在哪兒
    「十堡」即東州、馬根單、清河、鹼場、陽、鳳凰、湯站、鎮東、鎮夷和草河。   與此同時,開原守備周俊又開拓了「柴河抵蒲河六十餘裡」的遼東長城段,主要經由開原鎮北堡到鐵嶺間。   至此,遼東邊牆從開原「鎮北關」至「鳳凰堡」、鴨綠江一段的遼東段基本完成。
  • 敦煌遊: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萬裡長城明長城的西起點
    導語: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萬裡長城明長城的西起點!哈嘍,大家好,今天呢,文君帶大家去的是敦煌的嘉峪關,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明長城的西起點,擁有一個擲地有聲的頭銜——天下第一雄關,與遠隔萬裡的東起點山海關遙相呼應。來到嘉峪關,除了領略它的磅礴氣勢,還能從古蹟中盡情憑弔歷史。
  • 萬裡長城東起點,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 遼寧 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過街樓是虎山長城的標誌,,高23.6米,底部城樓部分由仿古青磚砌築而成,上層箭樓為仿木建築,高14米,分二層青瓦挑簷,樓體以紅色為主,突出歷史的韻味。
  • 用鏡頭記錄萬裡長城的護士長
    今天的故事,看女性鏡頭中的萬裡長城!!! 秋染西溝 西溝長城是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段明長城,是明萬裡長城的主幹線;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主要指遼寧省西南部的綏中縣加碑巖鄉山神廟村向東
  • 崇禮,北方長城最豐富的區域!
    Q: 張家口為什麼被稱為「長城博物館」 A: 張家口境內的長城佔到河北省境內長城的三分之二,佔到中國全部長城有六分之一。
  • 長城的起點竟然不是山海關?
    《明史·兵志》中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這段記載表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一、明長城最東端——虎山長城
  • 夏季徒步一段沒有通道、垛口,直接用片狀石塊堆起來成牆體的長城
    獨石口長城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它沒有通道、沒有垛口,只有一面直接用片狀石塊堆起來的牆體,石塊之間也沒有混凝土的粘合,卻咬合得非常完美。就是這樣一段看上去弱不禁風的長城,卻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入侵,還幾乎完整地保存到了現在。這裡素有「上谷之咽喉,京師之右臂」之稱。
  • 遼寧長城的前世今生
    目前,我省境內現已掌握的明長城有兩段:這包括原薊州鎮長城東部一小部分,即九門口段長城;原遼東鎮長城(又稱遼東邊牆)全線,自西向東貫穿遼寧全省,西起綏中縣李家堡鄉錐子山,東至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鄉。  據了解,我省境內14個地級市都有長城分布,其中九門口長城、錐子山長城、虎山長城、建平境內的燕長城為大家所熟知。
  • 陝西明長城石磚被遊客刻滿了字,難見完整石磚,網友:缺德
    陝西明長城石磚被遊客刻滿了字,幾乎無一倖免,難見完整石磚,具體是什麼情況呢?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看。 長城有很多段,其建設的年代和建設者也各不相同,秦始皇只是把這些各個分段的長城連接了起來,現在秦代的長城基本不復存在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長城都是明代長城,說是明長城,其實很多地段也是在秦長城的一個基礎上維修
  • 不到長城非好漢,推薦北京這五大特色長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北京旅遊就做一次好漢,攀登一下萬裡長城,看看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萬裡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約6000多公裡,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
  • 關於長城您了解多少?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裡,因此又稱作萬裡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關於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
  • 短篇雜談: 長城,世界史上最大的工程
    短篇長城世界史上最大的工程在中國,耗時最久的工程在中國,它就是長城。今天所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