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軍艦愛好者來說,現代軍艦在艦尾設計直升機起降平臺。似乎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且直升機起降平臺並非大型水面艦艇才有,054A這樣,排水量4000噸的護衛艦,也有艦尾直升機起降平臺,從這點也能看出,直升機起降平臺的普及程度。
現代軍艦之所以設置直升機起降平臺,是因為反潛、救援等需要。有了直升機後,軍艦就有了救援和反潛利器。大大提升了,軍艦面對潛艇生存能力。
然而,關於直升機起降平臺,有一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那就是軍艦直升機起降平臺,往往要比甲板低很多,這種凹進去的設計,讓人看著非常不協調。不但影響軍艦美觀,最關鍵的是會影響軍艦隱身性能。不如直接將後主炮拆除,然後在上面搭建機庫。
上述想法聽起來有些奇葩,但並非空穴來風。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海軍改裝衣阿華戰列艦,就是在戰列艦艦尾,直接加裝了幾具戰斧巡航飛彈發射裝置。而衣阿華戰列艦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也應證了這種改裝的可靠性。
雖然建造直升機起降平臺,遠比加裝飛彈發射架複雜,但蘇聯還真搞出了這種起降平臺。為了適應這種獨特起降平臺, 俄羅斯還參考航母,研發了「下沉式機庫」。也就是直升機正常降落到平臺後,隨即由一臺升降機降落到船艙內。保證了船尾的整體感。
然而這種設計理念實踐後,卻遇到了一大堆問題。首先是許多軍艦尾部高度不夠,直升機根本無法完全沉入其中,最後只能改成半潛設計。但這樣直升機旋翼就只能裸露在外,不美觀不說,還會影響軍艦整體雷達反射截面。可以說得不償失。
如果強行加高直升機機庫,又會影響軍艦重心設計,導致重心發生偏移,一旦遇到大風浪,翻船的機率就會大增。反而不如現在我們看到的設計方式穩妥。
當然這種下沉機庫設計,最大問題是會擠佔軍艦艦尾動力艙空間。如今大多數軍艦都使用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源,燃氣輪機結構雖然簡單,但體積龐大。如果因為反潛直升機的擠佔,而縮小體積和尺寸,那軍艦動力必然會大幅削減。對軍艦海上機動非常不利。
所以綜上所述,軍艦艦尾直升機起降平臺,採用下陷設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也侵佔了部分動力艙空間,但好在解決了前兩個問題。也算是找到了折中的辦法吧,從直升機起降平臺設計上,我們就能看出,任何武器裝備,或結構設計,都是折中和妥協的結果。就像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一樣,也不會有十全十美的武器裝備,和毫無問題的結構設計。
當然對於排水量好幾萬噸的大型軍艦來說,下沉式機庫設計還是主推設計方式。因此具體問題還是的具體分析才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