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樹
一、知識樹模型
1、知識樹框架
知識樹框架
2、知識體系框架[文件夾(主幹和枝幹)、文檔(樹葉)、文件夾沉澱下來的思維模型(知識樹果實)
知識樹思維模型
二、思維分類
分類思維和系統思維
分類思維:你學到一個知識需要思考,這個知識到底屬於哪一個分類的知識,不斷細化細化,從主幹,到枝幹……最後到葉子。
系統思維:重新思考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係,進而重新思考整個知識樹的框架是否有問題,最後使得所有知識符合金字塔原理式的結構。
三、這樣學的原因
1、三大背景
時代背景
更新快 知識多
個人背景
時間精力有限
大腦不擅長記憶(人就是這麼神奇的物種,我們不怕身體上的痛苦,但我們 害怕思考痛苦)
工具背景
有道雲
2、用知識樹學習的好處
結網式學習
學到一個新知識,必須要把它跟過去已有的知識聯繫起來,並且還要跟未來學的知識聯繫起來,最後所有的知識互相聯繫,結成一張大網。
結網式學習的好處:結網式學習會讓你印象非常深刻;能夠對過往知識進行驗證對比;能夠促進你迭代思維模型;能夠產生核聚變效應;能幫你搭建知識體系。
外接大腦
好處
外接大腦主要有3個好處,第一,肯定是輔助我們記憶,幫我們減輕記憶負擔;第二,它必須是永久儲存,不能像人一樣老是忘記;第三,我們要提取這些知識的時候,能夠一鍵搜索。
工具
有道雲筆記
四、如何構建知識樹
1、案例:李敖的讀書方法
將所看的書切開、撕碎在重新按照自己的資料夾歸納整理,現在看來實操性不大;
2、工具
看書工具:微信讀數,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
知識樹工具:有道雲筆記或者印象筆記,我用的是pinbox,具體的功能還不是很熟悉,推薦大家使用前兩個。
3、實操的通俗理解版
思維導圖的文件夾形式
如果你以前是以思維導圖來學東西,現在要求你把思維導圖換成有道雲筆記。用公式來表示:知識樹學習法=(思維導圖+筆記本)的升級版
用金字塔原理重寫目錄
如果你在讀一本書,用知識樹去學習,你會發現,它其實就像是在重寫目錄。
4、具體操作步驟
及時記錄
無論在何時閱讀,或者隨處發現的靈感,全部記在筆記裡面,最後在慢慢深化、整合,放在自己的知識樹裡
步驟
思考新知識於舊知識的關係
把新知識進行分類,看他屬於哪個框架、哪個思維模型下的知識
把新知識放進知識樹
定期整理
隨著知識樹的不斷被填充,過段時間就會發現知識樹有點混亂了,這時候我們就應該重新整理知識樹。
方法
重構文件夾
重新思考知識類別,看看之間的文件夾是不是有問題,要不就修改文件夾的名字『要不合併文件夾,要不新建。
然後把新知識放進新文件夾裡面
思維導圖化
僅僅重構文件夾還不行,如果框架不正確新知識始終不能放到知識樹上去,這時候就要靠思維導圖重新梳理文件夾,重新歸類、劃分。
思維導圖就是關鍵字的導圖
第一性原理
隨著知識樹體系的龐大,理解負擔也會隨之加大,這時候我們就要理解這些思維模型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把他們不斷下沉變為更本質的思維模型。
成甲思維模型的四個層次:經驗技巧層、方法論層、學科原理層、哲學視角層,如下圖:
使用範圍隨著深度的增加越來越寬,當所有知識內化以後,就會變成最簡單的第一性原理式思維模型。比如巴菲特價值投資、混沌大學第二曲線
5、知識樹的使用範圍
碎片化學習
知識樹是碎片化知識的剋星。
為什麼你學習了很多付費知識覺得沒有用的,是因為這些知識是不系統的、孤立的,你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們才能像蝗蟲一樣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學習就是將自己覺得別人有價值的知識點摘出來放在知識樹裡面,慢慢內化
系統性學習
讀書、網課都可以用知識樹這種方法學習
五、注意事項
1、一開始不要怕
需要搭建知識框架,需要填充各種知識
在前期,剛接觸到的新知識基本都要做複製、粘貼放在自己知識樹裡面,這也是你必須走的路,如果你浮躁,想敷衍了事。那麼最後的結局就是,你將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結硬寨,打呆仗」看似慢,實則是最快的。
在慢慢積累的過程中,隨著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到了後期,你看書的速度將會越來越快,甚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對著一本巨牛逼的書說,這本書裡所有的知識點還沒我知識樹裡的好。
這就叫這知識的複利效應,前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了後期,簡直起飛,輕鬆得一匹。
2、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一開始的時候,我建議你學習一個領域的時候,先學習巨人。
兩個好處
巨人的知識比較正確
巨人的知識都是經過大量驗證,才被人們保留下來的,那些垃圾知識都已經被大浪淘沙,淘走了。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幫你少走彎路。否則吸收了大量垃圾知識,你知識樹上結出的思維模型也是有毒的。所以,儘量學習巨人,不要整天抱著那些垃圾軟體刷個不停,有空多讀讀經典書籍,看看被用戶驗證過的好課。
巨人的框架可以直接用
巨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直接用他的框架,而且他的思維模型一般都比較偏本質。這好處太大了,因為對於新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框架,不知道怎麼搭框架。這個時候,先偷個懶,直接把巨人的框架拿過來先用著,之後再慢慢完善成屬於你自己的框架。
3、及時記錄
看文章、學習、聊天、讀數的時候養成記錄的好習慣。尤其是和人聊天的時候,他們講出來的知識基本是已經內化了的知識。
作者:風雨後的晴天
連結:https://www.jianshu.com/p/bbba84a8e12e
PS:歡迎各位運營喵投稿,投稿請發送郵件到admin@iyunying.org,優質稿件將發布在微信公眾號。
您的關注閱讀就是對愛運營最大的支持!敬請關注愛運營,運營者個人微信:rubin_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