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體系能否出口?英國教育部長有自己的理解

2020-09-06 埃文教育說

就像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樣,世界上某個地方的教育部長總會拍一拍講臺,再次表示他們的國家必須效仿德國世界領先的職業教育體系。可想而知,評論家們則會再次反對,認為該體系是由德國的經濟和文化所塑造的,無法轉移到其他國家。

這一切都是陳詞濫調,英國政府的教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上個月在演講中承諾結束英格蘭高等教育的擴張時代,並「建立一套世界一流的德國式繼續教育制度」。

但是這一次,我們有理由更仔細地聽一聽這熟悉的言論。如今,威廉姆森有強大的政治動力來實現這個目標:保守黨新的、絕大多數是非大學生的選民,大多身在支持脫歐的中北部地區,在各種進修學院,而非大學中。此外,新冠危機(還可能來自英國脫歐)的經濟衝擊帶來了對工作與教育之間關係的新思維的迫切需求。

這一切不僅對學生和繼續教育學院很重要,對於大學,作為職業教育的提供者,以及可能由於威廉姆森的「德國式繼續教育」而獲得更少資源的高校,也同樣重要。

因此,應該多麼認真地對待在英國創建德國式職業培訓體系的期望?政府又應該模仿該體系的哪些特徵?

德語國家的職業系統在市場驅動和國家管制的方法下走了一條中間路線,採用了雙重原則,即「公司培訓負責學習者的教育實踐部分,而職業學院提供理論指導」。該方法符合德國更廣泛的社會統合精神,強調國家、公司和工人之間的合作。

德國的貝塔斯曼基金會是一家致力於創新的政策基金會,該基金會於2015年出版的關於德國職業教育是否可以成為其他國家的「可出口藍圖」的報告中進行了解釋。

該報告由聖加倫大學商業教育與教育管理學院的職業教育專家和名譽教授迪特·歐拉合著,他對威廉姆森的德國志向有何看法?

歐拉教授對其措辭表示質疑,他表示「建立基於僱主主導標準的高質量資格證書」。歐拉教授說:「在德國,這樣的標準不僅僅是由僱主主導的。相反,它們是由教育機構、工會和僱主協會的代表進行談判而制定的。」

僱主、工會和政府參與(教育是德國16個州政府的職責)是德國職業體系的關鍵特徵。確保提供工作的公司以及工人都認可這些資格證書是至關重要的。

歐拉教授說,與此同時,威廉姆森以「非常模糊的方式」使用了「學徒制」一詞,「這可以被解釋為讓年輕人從事一份工作,然後再把他們送上一所繼續教育學院。」在德國,也有基於工作的學徒制,公司有義務根據課程對學徒進行培訓,最後進行評估。他補充說,有越來越多的與大學學習相關聯的學徒制,能在4年後授予學士學位和學徒制學位(類似於學位學徒制,但在演講中沒有特別被提及)。總體而言,威廉姆森先生的講話「只是將『德國式繼續教育體系』作為商標,而沒有認真提及該概念的關鍵組成部分」。

其他人則質疑「德國式繼續教育」願景中繼續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區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主管安德烈亞斯·施萊希爾表示,關鍵問題是「各國如何更好地融合勞動世界和學習世界。學術和職業學習機會之間的區別已經失去了很多意義……過去,我們曾經學會做事,現在學習才是工作,這賦予了職業教育全新的含義。」

相關焦點

  • 德國教育與研究部前部長:建議中國發展高水平的職業實踐教育
    德國各州文化教育部長聯席會議前秘書長蒂斯教授、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前部長安妮特·沙萬。在職業教育方面,德國以其「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模式享譽世界,堪稱世界教育界和工業界的楷模,也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學習的對象。「教育體制是不可複製的。」
  • 【觀點】德國教育與研究部前部長安妮特·沙萬:職業教育並不低人一等
    德國各州文化教育部長聯席會議前秘書長蒂斯教授、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前部長安妮特·沙萬。在職業教育方面,德國以其「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模式享譽世界,堪稱世界教育界和工業界的楷模,也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學習的對象。「教育體制是不可複製的。」
  • 德國製造崛起的關鍵,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引領職教系統化發展!
    19世紀末,德國製造是當時價廉質劣的產品代名詞,英國議會甚至通過商標法規定所有德國進口的商品都必須註明「德國製造」,以此和優質的英國產品進行區分。21世紀的今天,德國製造反而成為德國的一張名片,贏得大家的信賴。德國製造能夠取得如此大的進步,離不開德國成熟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德國特有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
  • 解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歷史淵源德國雙元制職教培訓的成功首先源於德國中世紀就開始的學徒文化。這種側重實踐的教育形式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半職業的大學課程。"你在其他任何(教育)理念中都找不到這種組合",27歲的貝格(Marius Berger)說。
  • 德國教育體系:從託兒所到大學
    不分流的典型是中國和美國;分流的典型是德國和英國,特別是德國。思考德國的分軌制教育,可以給一個萬人擁擠獨木橋的國家特殊的啟示。德國的整個教育可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高等教育、繼續(成人)教育五個階段。德國整個教育階段共有三次分流。
  • ...教育體系;教育部長陳寶生:要使職業教育成為經濟活動的內生變量
    【教育資訊】教育部長陳寶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部長陳寶生:要使職業教育成為經濟活動的內生變量 2020-12-24 | 來源:綜合
  • 德國是如何進行職業教育的
    高校在聯邦基本法規定的範圍內自己管理學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對高等學校行使監督權。德國的繼續教育複雜多樣,政府、社會、團體和個人競相參與,繼續教育在德國真正成為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終身教育。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
  • 淺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的教育體系由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組成,職業教育在整個體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是與經濟界聯繫最緊密、對學生就業有著最直接影響的教育環節。德國的職業教育,分為兩大職業教育體系:一是學校教育,二是非學校教育。
  • 德國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佔主要地位 堪稱世界模板
    3職業教育有法可依,學校課程科學設置德國的職業教育設立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在內的職業教育實施監督系統,使職業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學校課程設置採用科學體系:始終以行動為導向,圍繞工作崗位核心能力來設計。所有課程又分為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專長培訓三個層次呈階梯式逐漸上升。
  • 姚永明:德國是如何進行職業教育的
    高校在聯邦基本法規定的範圍內自己管理學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對高等學校行使監督權。德國的繼續教育複雜多樣,政府、社會、團體和個人競相參與,繼續教育在德國真正成為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終身教育。管理機構與經費投入德國職業教育有層次分明的管理主體,形成責權明晰、各司其職的職業教育體系。聯邦級主體。聯邦教育研究部和相關的聯邦專業部,如聯邦經濟與勞動部,是職業教育立法與協調的主管部門。1970年成立的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則是協助聯邦教育與研究部解決關於職業教育根本性與全局性問題而設立的聯邦級職業教育的決策諮詢與科學研究機構。
  •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赴德國研修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
    近日,根據《河北省教育廳與德國國際合作協會國際合作院職業教育合作項目實施方案》(冀教外[69]號)文件,在河北省教育廳的組織下,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運輸管理系主任楊煒紅、物流與報關教研室主任和婭兩位老師赴德國進行為期28天的研修學習。此次研修是繼學院與德國國際合作協會(GIZ)籤署物流管理專業合作備忘錄之後的重要行程。
  • 德國職業教育考察: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也得到全民認可,職業教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德國職業教育採用「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這是一種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相結合、以企業和實踐培訓為主的一種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既滿足了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又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對職業教育的的選擇要求。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高級技工短缺,職業教育體制不完善,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正經歷著種種困難。
  • 英國: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並行
    二戰末期,為復興戰後的英國教育,以邱吉爾為首的聯合政府頒布了著名的「巴特勒法案」,規定英國的公共教育體系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確立了職業教育在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中的地位,對英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1966年,英國工黨政府發表了《關於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的計劃》的白皮書,正式給予多科技術學院與普通學歷教育同等的地位。
  • 英國教育體系詳解
    英國的教育體系以其高質量和高標準而享譽世界。一般來說,英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分為五個階段:早期教育、小學教育、中等教育、繼續教育(FE)和高等教育(HE)。英國人在3歲到16歲進入教育系統,必須上學(義務教育),之後則由他們自己選擇。除了有許多相似之處外,英國各個行政區(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不同層次的教育體系也略有不同。
  • 詳解德國教育體系 從基教到高教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在德國人的傳統意識中,教育是政府的主要事宜。  德國公立學校佔主導地位,私立學校極少,目前僅有2900所。在德國多數人承認,人的天賦是有差別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因此德國學校的設置不僅是逐漸遞進的,而且在接受完基礎教育之後還可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學校進行專門的學習。德國的學校教育時間比較長,一般從基礎學科開始至完成高等教育的博士學位,最快的也要20年。  德國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學裡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樣的教育。一般為4年,生源是6~10歲的兒童。德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送子女去小學學習。
  • 教育部長陳寶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教育部長陳寶生《旗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系統的首要政治任務。準確把握全會的新精神、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動迅速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是當務之急、首要工作。
  • 重慶:攜德國體系認證集團,學職業教育質量管理
    為了更好的呈現教育質量體系在職業教育中的必要性,李劍老師通過三個案例講解,對比分析各個案例使用不同內審方式後獲得的結果,進而利用質量管理體系對案例中的內部審核方式與教育評估應用等深入分析,使聆聽者真切地感受道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帶來的益處。
  • 發達國家農業職業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及啟示
    在英國教育與科學部制定的《高等教育:一個新的框架》中,賦予多科技術學院的學位授予權,允許多科技術學院更名為大學,從而結束了「雙規制」。此外,還有著名的青年培訓計劃(YTS)、技術與職業教育計劃(TVEl)以及青年培訓(YT)等。
  • 世界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
    跟著廣西中公教師網一起來了解世界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瑞士的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愛彌兒雅克·達爾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創立了20世紀最早的音樂教育體系。這個已有將近上百年歷史的音樂教育體系對20世紀後來相繼出現、形成的各種音樂教育改革的思想、體系都具有深遠影響。
  • 德國教育體系慢談
    實科中學實科中學是仿效普魯士的中學而建立,因應較高等的職業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實科中學也一直是德國教育體系中的典範,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學生的來源背景主要是社會的中產階級,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兩方面: 一方面實科中學的教學內容重視德國轉形成第三級產業的社會背景;另一方面由此畢業的學生可獲得中級文憑,並具有許多選擇發展的可能: 可以選擇較高等的職業發展;也可以繼續升學,例如進入職業導向的文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