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編輯:應用語言學通訊
人類的語言是如何出現的?在語言起源的過程中,語法是最先出現的,還是最後才形成的?這些問題都是語言學研究的大問題。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是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觀點,他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並認為語言的誕生是由於大約5萬年前到10萬年前的單個基因突變而產生的,這種突變使得智人擁有了建構複雜句子的能力。不過,在《語言的誕生》中,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埃弗裡特並不認同這個流行的觀點。他認為,語言起源於符號發展。語言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從標引符號逐漸演變成圖像符號,最後演變成象徵符號,這些象徵符號和其他象徵符號結合起來產生語法,構建出更複雜的象徵符號。在這個階段,手勢和語調及意義最終會結合形成完整的人類語言,而這種整合可以傳遞突顯說話者要告訴聽話者的信息,這在語言起源的過程中極為重要,卻備受忽視。相對於喬姆斯基對語法和語言形式的關注,埃弗裡特更強調人類的文化是如何促進語言發展的。不同於在學院中皓首窮經的語言學家,埃弗裡特對美洲原始部落進行了近40年的實地考察,並發現語言不是我們這個物種的固有屬性。語言是100多萬年前直立人的發明,文化的發展促使他們需要這樣的工具進行交流。在這一百多萬年中,語言與人類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進化,互相影響,最終形成了今天人類的語言,並讓人類站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以下節選自《語言的誕生》第四章,有刪節,經出版社授權刊發。《語言的誕生》,[美]丹尼爾·L. 埃弗雷特(Daniel L.Everett)著,
何文忠/ 樊子瑤/ 桂世豪譯,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4版
什麼是語言?語言確實是直立人發明的嗎?在此應當重申一下基本原則:語言來源於人類發明、歷史、物質和認知發展的融合。將人類引向今天所說的語言的第一個發明是圖像符號,然後是象徵符號。
考古學證據實際上支持了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在符號發展理論中推測的順序——標引符號首先出現,然後是圖像符號,再然後是象徵符號。我們發現,在史前時代的記錄中,標引符號早於圖像符號出現,圖像符號早於象徵符號出現。此外,可能所有生物都會使用標引符號,為數不多的生物可以識別圖像符號,只有人類慣於使用象徵符號。儘管皮爾士其實認為圖像符號比標引符號簡單,但他首先考慮的是人類對標引符號的闡釋,而不是—在我看來—這些符號本身是如何在自然界被發現的。
報紙大標題、商店管理條例、電影字幕和其他非典型現代語言形式偶爾會提醒人們語言可以多麼簡單。有一些著名的語言例子讓人想起電影中出現的早期語言:
你簡。我泰山。
吃。喝。男人。女人。
還有商店的標語:
無襯衫。無鞋子。無服務。
無票。免洗。
甚至布告板上也可以找到這種例子:你喝。你開車。你進監獄。
儘管語法簡單,但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些例子。這樣的短語很有趣,因為它們證明人類可以理解並不具有語法框架的語言。直立人的語言可能和這些例子一樣簡單,不過可能更難以理解。然而,所有這些例子都表明,跟直立人的語言一樣,智人的所有語言在語義欠明的情況下也能被人準確地理解。在理解語言、人或文化時,語境至關重要,解釋必須從整體角度來進行。其有機結構是怎樣的?與環境的關係是怎樣的?它創造的東西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從整體角度來看待語言的發明和演變的。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人類學家奧古斯丁·富恩特斯(Agustin Fuentes)對此進行了詳細研究。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擴展演化合成」(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富恩特斯的這個術語意為,研究人員不應該談論物種個體特徵的進化,如人類語言之類,相反,他們需要了解整個物種的進化,了解其行為、生理和心理,了解其生態位及其與其他物種的相互影響。富恩特斯主張,人類物種的全貌同時與生物、文化和心理有關,這都是擴展演化合成的一部分。
同時,富恩特斯聲稱目前的文化模型(文化是什麼以及它與人類心理和身體的相互作用)是很不發達的,人們至少對於文化是什麼還沒有達成廣泛共識。但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及文化與我們互動的方式似乎確實是存在的。我們將環境的許多特徵和屬性視作語言進化的一部分,並由此對語言進行解釋,但這些特徵和屬性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定義,其含義也沒有得到大多數專家的普遍認同。對語言演變理論而言,理解社會角色、文化及其與個體認知功能的相互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我們對於這些概念的含義幾乎沒有達成任何共識。雖然我們對身體了解得多一點,但即使關於我們的身體構造,也存在很大分歧。
為了更好地理解影響我們進化的環境因素,先對社會環境加以定義會有很大幫助。我們首先來看一看難以捉摸的「文化」。文化理論是理解語言演變的基礎。事實上,沒有一個完備的文化理論,就沒有完備的語言發展理論。(我)關於文化的一個想法如下:
文化是一個抽象的網絡,塑造和連接社會角色、分層的結構化知識領域以及層級價值觀。文化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並不斷被重新詮釋。文化的作用、知識和價值只存在於其成員的身體(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和行為中。
文化是抽象的,因為它摸不著、看不見、聞不到,是不能直接觀察的。然而,文化的產物,如藝術、圖書館、政治角色、食物、文學、科學、宗教、風格、建築、寬容與偏執,都是具體的、看得見的、有形的。文化作為一種動力,只存在於社會個體中。社會成員在對一系列價值觀和價值觀的相對優先序列達成一致時,他們就共有了一種文化。文化成員反過來會共享知識和社會角色。人們通過社會個體成員的行動,觀察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及其應用,還有不同社會角色的期望。這是行動中的文化。
就像直立人一樣,每一個現代人,都要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了解作為社會成員哪些更重要哪些更不重要,以及所有成員共有的知識。他們通過言傳身教將這些傳授給後代。所有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會學習這些東西,其他生物也一樣。
如今,關於語言起源有一種與我的理論大相逕庭的說法,並且在一些人當中很流行。這種說法認為語言是跟數學公式一樣的無形對象。在這種觀點中,語言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語法。如果在交流系統中找不到這種類型的語法(分層遞歸語法),那麼這種交流形式就不是一種語言。這一觀點的支持者還認為,語法是在大約6.5 萬年前到5 萬年前因為突變而突然出現的。儘管這一說法被人們廣泛接受,但令人吃驚的是它並沒有多少證據,而且與「語言是發明出來的,但後來被人屬不同物種逐漸改變,以適應不同的文化」的說法相比,該說法並不那麼符合事實。
儘管人們最好將語言理解為一項發明,但突變觀點卻很有影響力。這個理論來自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從20 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的著作。有些人認為,喬姆斯基是當今世界頂尖的語言學家。但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僅僅是一種遞歸語法,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觀點。早在1972 年,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John Searle)在《紐約書評》上發表的一篇書評中就指出,喬姆斯基的語言概念實際上有多麼奇怪。
喬姆斯基的觀點非同尋常,因為我們知道語言不需要複雜的語法結構。有些人可能就像本章開頭的例子一樣,只是將單詞和簡單的短語結合起來,讓語境來引導他們理解。語言就是語法這個觀點存在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缺乏對語言中意義的來源和作用的理解。而本書的觀點是:語法對語言是有幫助的,但是世界上的各種語言的複雜程度各不相同,包括直立人已經滅絕的語言。而且,不同語言的複雜性可能相去甚遠。換句話說,語言並非僅僅是語法的同義詞,它是意義、形式、手勢和音高的組合。語法輔助語言,但其本身並不是語言。無論其生物基礎如何,語言都是由心理、歷史和文化所塑造的。這裡解釋一下圖4-1 的含義。為了深入了解語言本身如何發展的真實細節,必須對兩種發展觀加以區分,即均變論與災變論。不過,如果語法是稍後出現的,那麼最先出現的是什麼?基本上,人屬在走上語言道路之前需要兩個先於語法的基礎性發展。我們是通過化石記錄了解到這一點的。在古生物學記錄中,圖像符號、標引符號和象徵符號先於語法出現,就像符號發展理論所推測的那樣。第二,文化出現的前提部分表現在象徵符號出現時必定是意向性的和約定俗成的。最後,世界上也存在不具備結構依賴性語法的語言。語言的進化遵循圖4-3 所示的「符號發展」的路徑,在此處重複一下。
推薦閱讀
吳巖: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疫情之前的教與學狀態
盤點2020年「兩會」中的語言文字提案 | 語情快遞
如何利用政府工作報告學好翻譯?| 經驗分享+資源好帖
重磅資源 | 外語教學論文寫作與發表(免費下載論文寫作資料大禮包)
語言文學類線上公益講座集錦(5月24-29日)
資源推薦丨漢語學習實用APP/小程序/網站大搜羅
這120個中國傳統文化名詞如何用英文表達?
重磅 | 2020政府工作報告雙語全文+同傳音視頻
中英文學科、專業名稱對照
教育部:推薦使用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第 1-9 批合集)
精選 | 應用語言學研習叢書(13種)一覽:回顧經典 分析熱點
牛津社會語言學叢書 | 9種精選,一次看個夠(可試讀)
LingPress | 語言學中外文重要期刊目錄一站式閱覽
書訊 | 2019年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全年書單
《愛麗絲》是個語言(學)寶藏
Forceville等:《多模態隱喻》| 德古意特認知語言學應用叢書
推薦!「劍橋語言測試研究叢書」6冊出版
講座視頻 | 喬姆斯基: 語言學的基本問題 (上) Fundamental Issues in Lingui. (at MIT)
講座視頻 | 喬姆斯基: 語言學的基本問題 (下) Fundamental Issues in Ling. (at MIT)
重磅資源丨第四批發布!外文局審定新冠疫情相關詞彙英文表達(1-4批大合集)
第五批來了!外文局審定新冠疫情相關詞彙英文表達(第五批)
喬姆斯基:深度學習並沒有探尋世界本質
雙語 | 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人類簡史》作者新作
復旦教授蔡基剛:AI 時代,高校翻譯專業必然走向消亡
熱議 | 高校翻譯專業將走向消亡,不僅僅是因為AI
數字社會中的隱喻:平臺(platform)
文科大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自己讀書
招生簡章 | 北京外國語大學2020年「一帶一路」外語專業「綜合評價」方式招生簡章
語言學家 Lakoff & Duran:川普正在將言語變成武器,對民眾進行洗腦!
川普的英語水平,在中國連四級都過不了
誤譯為何成了正統?經典名著誤譯多,學術著作誤譯更嚴重!
招聘 | 近期25所高校(院、系)招聘信息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