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1920—2012),宇宙中運動著與他同名的小行星,火星上有紀念他的著陸點,這位大師級科幻作家不僅聞名世界,還因他的突出貢獻「馳名」宇宙。他的作品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飽含雋永的詩意與哲思,極大地拓展了幻想的空間,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為包括史蒂芬·金、尼爾·蓋曼、史蒂芬·史匹柏、詹姆斯·卡梅隆在內的許多作家和電影製作人送去靈感。基於對科幻小說的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他被譽為「將現代科幻小說領入主流文學領域的最重要人物」。
今年時值雷·布拉德伯裡誕辰100周年,《雷·布拉德伯裡短篇自選集》系列(《暗夜獨行客》《親愛的阿道夫》《殯葬人的秘密》《夏日遇見狄更斯》)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了最新中文版本,這套書收錄了由雷·布拉德伯裡親自挑選的100個頗具代表性的短篇故事,使讀者們得以重遊這位科幻大師筆下瑰麗的幻想世界。
被魔術擊中的作家
1920年8月,雷·布拉德伯裡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沃基根。3歲那年,在母親的帶領下,布拉德伯裡去影院觀看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鐘樓怪人》,他的想像力因此而「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童年的觀影經歷為布拉德伯裡開啟了幻想的大門,他在自傳中回憶道:「從那時開始,我瘋狂地愛上了怪物、骷髏、馬戲團、嘉年華和恐龍,最後是紅色星球——火星。」
雖然在科幻創作上取得了傑出成就,但布拉德伯裡卻堅持認為,對他最好的描述應是一位「魔術師」而非作家。對於他來說,「寫作」與「魔術」之間仿佛存在著神秘的聯繫,他曾做出這樣的描述:「我做的第一個決定是關於職業,當時我十一歲,我想成為一個魔術師,並幻想著世界巡演……我做第二個決定時十二歲,在聖誕節拿到了一臺打字機的我決定成為一名作家。」而在1932年的秋天,與魔術師「電流先生」的相遇則給了布拉德伯裡巨大的激勵,促使他開啟了寫作人生——這位「電流先生」走到他的身邊,一邊用帶有電流的劍敲打他的雙肩,一邊大聲吼出:「永生不死!」布拉德伯裡認定這是他所聽過的最棒的想法,從此他便開始想盡辦法尋找「長生不死」的方式。最後,他在寫作中找到了,「我開始每天都進行寫作,從未停止過。」兩周後,他開始寫起第一篇與火星有關的故事,這便是他的經典短篇小說集《火星編年史》。
布拉德伯裡自1941年起開始在雜誌上發表作品,自1943年起專事寫作。在長達7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布拉德伯裡筆耕不輟地寫下了400多個短篇故事和近50本不同體裁的書,橫跨幻想、科幻小說、恐怖小說等各個領域,許多作品在後來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和漫畫書。他最知名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華氏451》和短篇小說集《火星編年史》等,而除了擅長的小說領域,他還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與電影劇本。傑出的寫作水平使布拉德伯裡先後榮獲世界奇幻文學終身成就獎、甘道夫大師獎、星雲獎、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卓越成就獎、普利茲特別褒揚獎、法蘭西藝術及文學司令勳章等至高榮譽。
卓越的成就無疑離不開對創作的熱愛,布拉德伯裡對此曾坦言:「是熱愛在一路上召喚我前行。」他在《雷·布拉德伯裡短篇自選集》的前言中將「寫作」與「跳崖」進行類比,聲稱自己正是「出於熱愛」,才會不厭其煩地「無數次跳下懸崖」,為了打磨作品,在打字機前冥思苦想。然而,儘管熱情是布拉德伯裡寫作的原動力,獨到的天賦賜予了他迷人的作品風格,但他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漫長的寫作人生中,他堅持每周至少寫一篇短篇小說,仿佛一旦停筆便會渾身不適。
你自己的故事是唯一的故事
布拉德伯裡將作家個人的經驗視作寫出優秀故事的唯一前提,在他眼中:「世界上只有一種類型的故事,你的故事。」身為作家,必須勇於挖掘和表達真實的自己,才能創造出好故事。「讓世界燒透你。在紙上折射出稜鏡白熱的光線,製造出你的專屬光譜。」布拉德伯裡曾這樣說。從故鄉的成長經歷、廣闊的閱讀經驗到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他總能從自己遇到的一切事物中捕獲到重要的寫作靈感。
比如,關於故鄉伊利諾的點滴回憶就為布拉德伯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他出生的老房子、祖父母屋外的綠色草坪、許多個夏天的時光,這些他所眷戀的童年記憶,促成了《蒲公英醇夏》這部風格清新的成長小說的問世。而《暗夜獨行客》則源於多年前他和朋友在晚餐後因為散步被警察制止的經歷,這個故事後來被進一步擴展,大名鼎鼎的《華氏451》就此誕生。《親愛的阿道夫》的靈感來源則同樣簡單,某日作家路過環球影城,遇見一位身穿納粹制服、臉上粘有希特勒鬍鬚的群眾演員,不由得產生了一系列聯想,當晚故事便成型了。
雖然雷·布拉德伯裡謙虛地表示,從來不是他在支配故事,而是故事在支配他的雙手,但實際上,倘若沒有高漲的熱情、不懈的堅持、敏銳的觀察以及高超的講故事技藝,這些美妙的故事大概永遠不會誕生在世間。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穿過田野,撿起閃亮的東西。我把它們翻過個來,說:『嘿,這兒有個故事。』」
拉響未來警報的寓言
火星人、機器人、恐龍、木乃伊、鬼魂、時光機、火箭、飛船……雷·布拉德伯裡的小說孕育了形形色色的神奇事物,他用充沛的創造力,充分拓寬了人們想像的邊界。知名英國科幻作家尼爾·蓋曼如此評價:「如果沒有雷·布拉德伯裡,我們生活的世界便少了一道風景。」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也向他致敬稱:「在科幻、奇幻和想像力的世界中,他是不朽巨人。」
在布拉德伯裡的眼中,科幻小說不僅意味著未來,象徵了對新生存方式的憧憬,更可以促使人們向另一個方向眺望,幫助解救和改善社會現實。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科幻小說是假想未來的,但或許可以治癒今日路邊的病狗。」布拉德伯裡的作品不僅充滿著天馬行空的幻想,更有著深刻的人文關懷,它們如稜鏡般反映現實社會,也不無擔憂地預言未來。
《火星編年史》收集了一系列有關火星的悲傷故事,可以被看作一面反映戰後美國生活的鏡子,同時也可以被解讀成一個有關美國移民境況的寓言。而《華氏451》這部後來被特呂弗改編為電影的小說,講述了在一個壓制思想自由的世界裡,書籍被嚴厲地禁止的故事。在這個「未來」的世界裡,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華氏451」則是紙張的燃點。這個「反烏託邦」的故事既是一個針對當時麥卡錫主義的寓言,也是對美國普遍存在的政治問題的寓言。
布拉德伯裡在作品中也時常拉響「防空警報」,暗示科學技術的過度發展將為人類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對人類的創造力、鑑賞力和信仰能力的威脅等,而事實上,相比起外星人或機器人所帶來的危險,這似乎也是他更為擔憂的事。例如在《華氏451》之中,比消防員「焚書」的行為更可怕的,是人們主動放棄讀書的行為;而在《殯葬人的秘密》中的一篇故事裡,一位文採斐然的天才作家在被迫停筆後日漸被讀者遺忘,儘管他身負諸如法官、市長等社會要職,卻依然自認是遊蕩在世間的鬼魂。布拉德伯裡藉此隱喻了作家一旦停止藝術創作便與失去生命無異。
用文學來「追星」
事實上,雷·布拉德伯裡的名號不只「科幻大師」一個,他還是英語世界裡傑出的文法學家。他的文筆流暢優美,巧妙地將各類隱喻運用到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充分展現了「講故事」的迷人藝術。更為獨到的是,他的作品大多散發著曼妙詩意,流露出詩人般的浪漫氣質。
這一點離不開他本人對詩歌的推崇,在《寫作的禪機》中,對於如何養育被視為「繆斯」的藝術能力,他向寫作者提出的建議便是:「你生命中每一天都要讀詩。」布拉德伯裡視詩歌為精心提煉出的明喻和隱喻,而詩歌亦為他提供了重要的寫作靈感。例如,短篇小說《細雨將至》便與薩拉·蒂斯黛爾的一首詩同名,故事的主題也圍繞著詩歌主題展開;而詩人拜倫的那句「月光依然皎潔明亮」則被他加以借鑑,演變成了知名代表作《火星編年史》中的一章。
不僅是詩歌,布拉德伯裡對各個類型的文學形式都極為熱愛,他自言總是幻想著能在某天走入圖書館時,看到自己的書與萊曼·弗蘭克·鮑姆、埃德加·賴斯·巴勒斯等人的作品擺在一起。還有莎士比亞、愛倫·坡、舍伍德·安德森、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薩默塞特·毛姆……「我深深地熱愛著他們以及他們筆下的世界。」布拉德伯裡廣泛地借鑑名家名作和各類文學體裁的傳統和優勢,融合到他的個人寫作中,也由此擴展了科幻文學創作的版圖,這應該也是他被譽為「將現代科幻小說領入主流文學領域的最重要人物」的一個原因。《夏日遇見狄更斯》一卷便可以看作是布拉德伯裡的「追星」集,《吉力馬札羅的歸魂》《蕭伯納-馬克5號》《東方快車一路向北》《2005年4月:厄舍府續篇》……從書名便可看出作者對海明威、喬治·蕭伯納、阿加莎·克裡斯蒂、愛倫·坡、狄更斯等人的致敬,而這些文學大師和經典故事也在他的筆下獲得了續寫與新生。
在幼年時夢想著成為魔術師的雷·布拉德伯裡,最終成為一位享譽世界的作家,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不管你承認與否,我已經是某種形式的魔術師。」他所創造的遼闊的幻想世界,不論遠在火星、未來,抑或只是關於故鄉伊利諾州的星星,都向一代代捧讀他的故事的讀者,送去堪比魔法的神奇力量。
作者:巴揚
(原標題:雷·布拉德伯裡誕辰100周年 幻想世界的大魔術師)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5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