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的性格不同,教育的方式也是不同。比如孩子總會有表現差、能力不足的時候,父母看到他們能力不足的時候,就會選擇打擊。父母的想法很好,希望受到打擊,可以知恥而後勇,得以浴火重生。但是有的時候過度打擊也會傷害自尊心、導致被動地接受打擊。
我的一個公司同事前段時間和我們講她的教育方式,她的孩子原來成績不是太好,試過很多方法還是不行。突然間同事打擊了孩子,其他人怎麼能考好。受影響,她兒子下一次考試成功了。
同事一直在炫耀自己的教育方式管用,但是前幾天看見同事,沒有前幾天的容光煥發,有的只是愁眉苦臉。原來是過度打擊孩子,導致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和同事也產生了隔閡。
孩子受到父母打擊,會否定自己。他們自己會認為不行,本來很簡單容易的一個問題,但是認為沒有能力去解決。不然得到的就是父母的打擊,時間長會出現膽怯的情緒,遇到問題就會選擇逃避,處於被動的姿態。
有的還會出現自卑的情緒,不僅不認可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也不如別人。尤其是面對事情的時候,就會產生懦弱的情緒,自己選擇放棄。慢慢地也會不敢和別人交流,認為自己不行不配和他們做朋友。
過度地打擊孩子,導致產生消極的情緒。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解決,就會選擇放棄,認定自己不行。否則他們努力得到的還是來自父母的打擊,不如投降認輸。孩子在父母的打擊下就會毀掉,想要他們身心健康,就要學會積極的暗示,鼓勵孩子你能行,恢復自信才可以。
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積極暗示孩子,提高孩子自信。
和孩子說話要用肯定的語氣。
孩子面對一些困難還有問題時,有時候會選擇逃避。父母這時要鼓勵他,用肯定的語氣鼓勵他。比如你可以的,你行。父母給予他們肯定的語氣,內心也會受到鼓勵,從而可以大膽地進行克服困難。平時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用肯定的語氣進行交流,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信心也會慢慢開始提高,甚至會恢復並超越自信心。
認可孩子的能力
許多家長都會有懷才不遇的情況,認為自己有一身本領但是沒有伯樂挖掘。父母就要做一個伯樂,挖掘千裡馬。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還有特長,父母要發現他們的能力,並且誇獎他們,認同他們。孩子的能力被認可,得到賞識。有平臺可以盡情施展,能刺激他們的潛力,從而變得更高、更快、更好。
鼓勵他們進行嘗試。
有的孩子沒有自信,其實很多事情他都會,就是不敢進行展示。父母要積極暗示孩子你可以的,鼓勵孩子嘗試。比如可以通過方法提高孩子自信,平時製造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他們,他們可以輕鬆地解決問題,從而開始積累自信。有了自信之後,有了成功的經驗,就會大膽嘗試,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失敗都不敢。
總結:父母教育孩子,要多方面關心孩子,現在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身體,還不能忽略他們的心理問題。只要孩子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再加上有個好的學習成績,這才是新一代的三好學生。父母的教育不是只看眼前,想的是以後孩子們將來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