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秋雨帶來蕭瑟與寒冷,漸而有萬物俱衰之感。人們常說逢秋悲寂寥,但秋天的另一面,其實是藤黃、琥珀、橘紅這些色彩組合而成的調色板,昭示著成熟,散發著果香。
如果你願意,秋天可以是明亮的季節,還帶著些煙火的氣息。正所謂「讀書之秋」,可以用美食滋養胃,又能用美文溫暖心——秋日裡讀上幾本關乎飲食之道的書,也許是件不錯的事!
《孤獨的美食家》
作者、繪者:久住昌之
譯者:冷婷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熱播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中,松重豐扮演的五郎總是走著走著突然肚子就餓了,拐進一條巷子,邁進一家小店,就此開啟美食之旅。他對美食狂熱和極深的執念,仿佛那便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而在漫畫版中,老饕五郎依舊在尋訪各處美食。較之電視劇漫畫版更為真實,比起村上龍小說又相對形象。尤其重點刻畫了五郎的心理和對美食自由酣暢的態度,食物帶來的滿足與幸福感躍然紙上。
跟著他的腳步,可以一起觀察食客,感性地捕捉市井氣息,感受街角小店的人情味。「吃東西的時候,應該不被任何人打擾才對,必須有自由,被救贖的感覺才行。」
《鴨川食堂》
作者:柏井壽
譯者:史詩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京都的隱秘小弄堂裡,有一棟兩層小樓,裝修並不惹人注目——這家叫做鴨川食堂的小店沒有大大的招牌,也沒有小店都會有的門帘。
它在美食雜誌上登上一則廣告:「為你尋找食物」。只要有人想重溫記憶中的味道,這家食堂就會發揮其作為偵探事務所的功能,店主會利用僅有的線索幫他找回那個味道。
書中每頓餐飯都無比精緻,對食材、食器、時令都有極致的追求。圍繞食物與味道而展開的六則故事,其背後都是各自酸甜苦辣的人生。
人們來到這家小店,與充滿回憶的食物重逢,此前的心結都得以解開,在人生的道路上邁開新的一步。
《面白南極料理人》
作者:西村淳
同樣也是被影視化的一冊隨筆集,雅人叔對待食物認真的表情似乎還在腦海揮之不去。在那個海拔3800米的南極基地,平均氣溫零下57度,氧氣和陽光都無比匱乏。這樣的極寒之地,考察隊的八位成員是如何克服的呢?
作者西村淳根據自身經歷寫下了南極越冬筆記,本是海員廚師的他被派往冰天雪地的南極圓頂富士基地,負責七名考察隊員的飲食。
他想盡辦法烹飪各種各樣的美味,「吃」成為大家生活中最大的慰藉。在這個有愛的小集體中,圍繞著「吃」也上演著無數令人忍俊不禁的生活趣事。
《味的散步》
作者:秋山德藏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譯者:顏穎穎
這是一本由日本第一代御廚(天皇料理人)執筆的美食札記,帶我們走進「舌尖上的日本」:從東方的燕窩魚翅到西洋的紅酒咖啡,從盛夏溪水中跳躍而出的河蝦到隆冬冰面上踉蹌而行的鴨子…食物的香味仿佛鋪面而來。
行文中也處處彰顯出廚神秋山德藏對食物的獨特見解——在秋山筆下,豆腐如同一件上好的瓷器,散發著藝術的氣息,它超然的純白色澤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美。
「如果直接食用,豆腐的確寡淡,但只需佐以一點蔥花和醬油,細膩而縹緲的味道即刻在舌尖擴散開來。可以說,它是最具禪味的東方食物了。」
《文人偏食記》
作者:嵐山光三郎
譯者:孫玉珍/林佳蓉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這本集子可謂是從「食」的角度出發編纂的日本近代文學史,可以一窺文豪們的逸聞趣事:
夏目漱石臨終前還低吟著想吃點什麼,喝了一口葡萄酒才捨得閉眼;森鷗外喜歡在米飯上放上饅頭再倒以煎茶後食用;谷崎潤一郎喜歡吃類似於鰻魚、天婦羅等味道較重的食物;中原中也喝了酒就會癲狂撒潑…
從文人的飲食探究文人的嗜好,可以看到作品中至今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對於飲食的偏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與精神世界連結,和作品之間保持著微妙的溫度感。
《愛吃沙拉的獅子》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施小煒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村上的隨筆不同於小說給人帶來的感覺,大多真實而坦誠,像日常 「嘮嗑」。
這本隨筆集也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有趣話題,將他觀察生活的獨特視角和感受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蔬菜沙拉到動物園裡的獅子,從蟬鳴到午睡…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入文。
隨筆中可以看出村上像個童心未泯的孩子,喜歡異想天開,思考各種問題的答案。幽默處讓人捧腹,富有哲思處又引人深思,這種真實感讓人讀起來酣暢而舒適。
整個集子中透著一種樂觀和感恩的生活態度。回憶到番茄時也散發著太陽的味道:「我一邊在火辣辣的太陽下邁步,一遍大口地啃著番茄,奇異而真實地感到:『像這樣生活在世界上,真的很不賴』。」
《親愛的食物》
作者:森下典子
譯者:潘伊靈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部散發著食物香氣的散文集——森下典子曾在《日日是好日》提到茶道帶來的十五種感動。這一次用她豐富靈動的語言,樸實動人的文字與插畫,為我們描繪二十二種食物的記憶與帶來的感動。
從蛋包飯、味噌拉麵,到長崎蛋糕、水羊羹、鹹乾魚、鯛魚燒…那些吃一口就會回想起過往歲月的美味,那些人與事成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身為茶道研究者,森下典子將茶道的禪意帶入味道的世界,達到情感上的升華。那些潛藏於我們生活中的不起眼的食物,往往蘊含著成長的記憶,阿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那些熟悉的味覺感受最令人懷念。
《四季便當》
作者:吉井忍
出版社: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如果說以上幾冊呈現的是食與記憶、人生、生活態度,那麼《四季便當》則是從實際操作的角度娓娓道來。「生活的美味在於有創意的發現和精心的製作」,或許當自己親手去做,進入食物的微世界,生活也會多一份美。
本書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按照季節的輪轉選擇當季當地的健康食材,讓便當也充滿元氣,變得豐富多彩。
四個篇章共介紹了四十個和風便當的具體步驟和做法,夾含著記憶緩緩道來。文字質樸而溫馨,像是站在廚房門口看著作者邊忙碌邊講著小故事。
秋季篇中摘錄的兩首俳句,也頗有意境:
溫泉の底に
我が足見ゆる
けさの秋
溫泉池底
見吾雙足
今晨好個秋
赤とんぼ
筑波に雲も
なかりけり
紅蜻蜓
筑波山白雲
空無所有
《料理圖鑑》
作者:越智登代子 著/平野惠理子 繪
譯者: 楊曉婷
出版社:後浪/湖南美術出版社
《料理圖鑑》原本是面向孩子介紹廚房大百科,鼓勵大家掌握自己動手做飯吃的生存技能。不料卻因此颳起了一陣旋風,暢銷30餘年。
從烹飪術語的解釋、各種工具的使用、到食材的挑選與烹飪技巧、飲食的健康常識,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絕大部分與吃有關的小常識。
對於喜歡食物、想要自己下廚房的人來說,這本圖鑑對打基礎非常有幫助。文字生動,配上可愛的插畫,一目了然,很實用又充滿趣味性。
在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中》,「廚房」不僅僅是一個烹飪場所,也是主人公的精神空間。我們總會與廚房有些連結,而《料理圖鑑》會將我們與廚房的連結加深一層。
汪曾祺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熱愛美食的人大多有趣,打開這些書,就能和這些有趣的靈魂相遇。倘若感到秋日寂寥,不如跳進「色香味」俱全的書海裡,生活大抵也能多一分生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