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到底是香的還是臭的!小編妹子表示,香菜那就是一款前調臭蟲味兒,中調肥皂味兒,後調泥巴味兒的奪命「臭水」,更別提咀嚼時爆炸出的苦和臭!怎麼可能?我覺得爆炸出的分明是鮮和香啊!
香菜,學名叫芫荽,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西晉的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了芫荽是如何傳入我國的,他寫到「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這個「胡」字就可以看出它是一種「舶來品」!後來,到南北朝後趙時,趙皇帝石勒,他認為自己是個胡人,胡荽聽起來可不順耳,就下令改名,叫原荽,原來的原。後又演變為芫荽,也就是今天的叫法,至於香菜,那肯定多數人還是覺得它是香的嘛!
除了能當蔬菜和香料,香菜被用於治療疾病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根、葉、籽及全草都可入藥。中外很多醫藥古籍中都有記載。比如著名的《本草綱目》中,描述芫荽「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也就是說除了可以芳香健胃,祛風解毒外,還能利腸、利尿,促進血液循環!這麼看來,2017版《射鵰英雄傳》中,黃蓉要挖香菜給華箏治風寒,也不是沒有道理啊!
但香菜是如此的優秀,為什麼就有人受不了呢?小編妹子說香菜在翻譯成英文時,有時會用Chinese parsley,parsley是歐芹,它和香菜非常像,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調味品和蔬菜,它和香菜都來自傘形科。而傘形科所包含的植物基本上都是莖部中空的芳香植物,像什麼中芹、香菜、胡蘿蔔、蒔蘿、葛縷子、小茴香等,都是它們家的。而這一科食物,小編妹子都不喜歡吃,於是她得出結論,自己天生就對芳香植物敏感!用科學的話講就是八字犯衝。榕哥雖超愛吃香菜,卻也討厭生胡蘿蔔的味道。我們可能天生嗅覺、味覺的感知不同,使我們對不同芳香植物,或者說帶刺激味道的食物,比如蔥、姜、蒜、榴槤等,喜好也就不同!
而對香菜如此難以達成共識的原因恐怕在於某些遺傳變異,香菜黑們的嗅覺受體基因或苦味受體基因可能發生了變異。其中,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個最顯著的變異,發生在影響嗅覺的受體基因簇中,有一個叫OR6A2的基因,它負責編碼一種對醛類化學物質高度敏感的受體。而香菜中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都是醛類,所以這種基因變異直接影響了人們對香菜的接受程度。並且,肥皂、洗手液中含有類似的醛類化合物;椿象,也就是臭大姐,防禦或攻擊敵人時噴出的毒霧裡也有,所以香菜黑們會覺得香菜是肥皂味或臭大姐味。
除了基因,飲食環境和文化習俗也會影響人們對香菜的喜好。有研究曾對居住在加拿大不同民族的年輕人進行香菜喜好的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群體中,對香菜的喜好差異很大。不喜歡香菜的受試者比例分別為東亞人21%,高加索人17%,非洲裔14%,南亞人7%,西班牙裔4%,中東人3%。這麼說吧,討厭香菜比例最低的中東,西班牙和南亞群體,香菜在這些地區的菜餚中廣受歡迎,人們使用和接觸香菜的機會也更多,看來文化也會影響和改變與食物相關的行為和習慣。
所以,無論是香菜粉還香菜黑,自己玩自己的就好。何必讓大家都一個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