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內軌道交通尤其是地鐵的高速發展,各個城市的交通越加便利,也帶動了商業的繁榮,地鐵成為人流、租金、物業升值的代名詞,但凡與軌道相通的物業勢必有「錢景」,在帶來客流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與地鐵無縫銜接,有著「人氣磁石」之稱的地鐵樓層也成為各商家必爭之地,成為繼商場首層之後又一個新的租金業績增長點。那麼,直通地鐵的樓層,在業態、品牌等方面的布局上呈現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新的變化和趨勢?為此,贏商網特選取深圳市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商場進行實地探訪,並帶來詳盡的踩盤報告。以供業內參考。
(贏商網)所謂深圳西部看寶安,寶安中心看壹方城。壹方城位於深圳寶安中心區核心地段,地鐵1號線和5號線的交匯點寶安中心站。作為雙地鐵上蓋物業,壹方城地鐵直通層的人氣如何?其業態規劃及品牌入駐有何特色?
12月5日上午十一點左右,贏商網實地探訪了壹方城的地鐵直通層B2層,本文將為您呈現詳盡的項目踩盤報導。
【B2層品牌全解】
據贏商網統計,目前壹方城B2層共引入79個品牌,包括1家主力店;21家零售品牌;39家餐飲品牌;19家生活配套類品牌。
其中,位於B2層地鐵口的餐飲品牌糖朝(需求面積:50-200平方米),是正宗港式餐廳,主打粥、面、點心、燒臘等港式料理,也是作家金庸最愛的茶餐廳,在2006年曾獲「香港甜品第一」的殊榮,香港美食家蔡瀾曾多次撰文推薦,並親自題字「甜到入心」。
值得注意的是,B2樓在餐飲品牌的引入上選擇了許多小面積高坪效的品牌,比如我是酸奶君、叄蠔、黑白電視、紅尤串串香等;還有白領階層喜歡的輕便簡餐,比如晉心手擀麵生活館、美頤美鮑滋煲仔飯、麵點王、鼎食尚等。
【B2層業態解析】
壹方城B2層定位「美味生活」,主打餐飲業態,餐飲業態佔比高達49%,其次是零售業態和生活配套,分別佔比26%和24%。
在業態布局上,壹方城B2層抓住了餐飲業態「自帶人氣」的特點,在B2層靠近地鐵口的位置和人流量較集中的各個手扶電梯周圍,都分布著餐飲業態,這樣從樓上下來的顧客第一時間看到的就是人氣餐飲。
值得注意的是,B2層德生活配套業態佔比達24%,快與零售業態相持平了。餐飲業態雖然佔了近一半比例,但是由於很多品牌都是小門店,所以餐飲業態的佔地面積並未達到一半。
【踩盤實探】
在地鐵1號線寶安中心站F出口處,就可以看到了「歡迎光臨壹方城」的白色夜光牌匾,通過這個門走下樓梯,就來到了壹方城購物中心的B2層,該樓層動線呈單線布局,逛起來簡單明了。
從地鐵通道走進購物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藝術盆栽景觀,為忙碌的消費者帶來視覺上的享受。而在B12層入口旁邊還有一個智能平臺,上面有關於壹方城購物中心的詳細介紹。
壹方城B2層靠近地鐵入口商鋪都是餐飲業態,包括肯德基、糖朝、我是酸奶君、叄耗、滇月小鍋米線、Pelicana chicken、壹食號等。其中,壹食號以餐飲集合店的形式囊括了許多小面積餐飲品牌,包括黑白電視機兒時味、紅尤串串香、和米堂、周黑鴨、齊柏林熱狗、517豬扒包等。
贏商網發現,壹方城B2層靠近地鐵口分布的餐飲多是簡單快捷的輕食餐飲,其客單價多在40元以下,包括肯德基、滇月小鍋米線、Pelicana chicken等。
在B2樓中庭最顯眼的位置,是客服中心,消費者從地鐵通道走進購物中心,可以第一時間走到人工客服中心查看購物中心的地圖和品牌分布情況,方便消費者購物。
再往裡面走,則是萬寧、全棉時代、華潤堂、aojo等生活配套和Funlink、12mins、熱風、阿吉豆等零售品牌。而在B2層的扶梯周圍,也都是分布著餐飲業態。
B1層的盡頭是一個下沉式廣場,即時光廣場,圍繞時光廣場外圍分布的也主要是餐飲業態,包括賓仕迪故事、麥當勞、Better Mi Cafe、韓客菜、麵點王等。其中Better Mi Cafe門店在時光廣場設有外擺臺,可以供消費者喝咖啡聊天,也可供消費者小憩休息。
在細節設計上,壹方城B2層也極具心思,通往地鐵口位置的藝術盆栽景觀和B2層中庭的小盆栽植物,讓購物中心裡多了一絲綠意;智能導購平臺可以進行位置鎖定和設置人流動線走向,能幫助方向感較差的消費者快速確定自己的位置並找到自己想去店鋪,這些都表現出壹方城購物中心人性化的設計。
總體來說,壹方城B2層的人氣還不錯,雖然是工作日的上午,壹方城B2層內仍有不少人流量,餐飲門店裡,部分消費者在用餐。
【寫在最後】
在深圳商業創新層出不窮的當下,「大不壹樣」的壹方城,無論在建築設計、品牌引進、業態分布上都極具特色,加上交通便利等外因助力,使得該項目人氣頗高。
不得不說,背靠1號線、5號線交匯站寶安中心站,壹方城的地鐵直通層B2層,在品牌引入和業態分布上也略有考究。比如B2層加大餐飲業態比重,利用餐飲業態的體驗特性增加人氣,有效將地鐵人流轉化為商場客流,增加B2層人氣。
現在,壹方城購物中心尚處於項目培育期,相信在未來,隨著地鐵直通層人氣的不斷提升,B1層的品牌也將進一步優化升級,優勝劣汰,更多更好更適合消費者的品牌也將進駐到B2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