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要敢於表現自己,要善於發表意見。而你過度地謙讓,早晚會爆發,那樣就會做更多錯事。不要隱忍,不要裝作隨和,把自己的內心想法說出來,對於你自己很重要。
一個人需要融入這個社會,從社會吸取力量,從與人的交往中明白真諦。也就是說要善於在社會中培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書本上學不出來的。
我們的孩子要從小培養他們自立的能力,家庭教育是一方面,也應該注意學校和社 會教育。我們要敢於發洩自己,這樣才能容易融入社會,你身上的刺需要拔下來,你身上的缺點也會在社會中改正。
我從小是特別內向的孩子,有很多時候自己受了委屈,自己默默的忍著。慢慢的性格越來越孤僻,在家裡不願告訴家人自己學校的事,怕他們擔心,在學校基本沒有什麼朋友,上大學以後更加挫敗。導致我得了抑鬱症,在大學我總是覺得身邊的人心機太深,我總是覺得每個人都太自私。
其實是自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其實自己想的太多。總是看到陰暗面,沒有樂觀的態度。我沒有朋友,自己的眼淚往心裡流。最終抑鬱症越來越嚴重。
多少人得了這個病就是有原因的,是過度的內向,是靦腆的性格,是不願發洩自己的情緒。人要改正自己,是首先在自己的內心改正,增強正能量,努力堅強。
社會是複雜的,我們首先在學校裡的小社會接觸人,接受別人,相信自己,即使那麼多不公平的事,也要愛下去。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接受社會給自己的洗禮。
鍛鍊自己不自卑,鍛鍊自己敢於表現,讓我們看到生活是有樂趣的。看到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每個人都和我們自己一樣簡單,是自己把問題想複雜了。
我們要表現自己,表現自己不是亂出風頭,而是適度地放下自己沉重的包袱。因為人自己抗太累了,自己發洩出去,讓身邊的人幫助自己是會獲得幸福的。
越融入社會越發現善良的人其實是大多數的,我們要相信光明是社會的主流,不要害怕擔心,人不是老虎,不會把自己吃掉的。
走出抑鬱,我要更多地融入社會,但是不能再在心裡給別人設防。人與人就是設太多障礙,才不會有朋友,才誤會別人的好意。
假如每個人都真心對待朋友,那麼這個社會將減少很多抑鬱症患者,而抑鬱症患者如果真心對待朋友,自己的病情也會減輕。所以人與人之間就應該有愛心,這樣我們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