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特藏閱古籍 | 淺探《水經注》

2021-02-07 有美堂

隨後,我挑選了一本較為熟悉的《水經注·一》進行閱讀。早在初中語文課中,我就對《水經注》中的選段進行學習,對《水經注》的內容、形式、背景都略有了解。然而,當我真正接觸古籍的時候,我卻發現閱讀古籍並不如我想像中那麼簡單。首先是閱讀順序的問題,當我習慣性地以現代讀書習慣從左往右翻閱時,我發現頁面上的內容並沒有邏輯上的聯繫,仿佛是從一篇文章的中間截取的,沒有前文的鋪墊。隨後,我才反應過來古籍應當從右往左進行閱讀。同時,古籍中自上而下的豎版排版也對我的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幹擾。其次是繁體字的問題。雖然在大學學習古代文學等課程的過程中,我對於繁體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我對繁體字的認識大多數是建立在通過上下文進行聯繫的基礎上,古籍中的內容沒有標點符號的分隔,使得我對文章的內容本就沒有大致的猜測想法,更毋論通過對內容的大致猜想推斷繁體字的內容了。於是,我只能用手機搜索《水經注》的簡體字原文,對照閱讀古籍。

在閱讀古籍的過程中,我發現古籍的下方用繁體字書寫了「一 水經注十六本」和「二 水經注十六本」。而根據搜索的資料,《水經注》應共有四十卷,而書櫃中只有八本水經注。通過對這本《水經注·一》的大致翻閱,我發現這本書中包括了第一卷至第四卷的內容。同時,我也發現這本古籍相鄰的兩頁連在一起而未裁開。這套《水經注》的分本方式與裝訂方式都令我感到好奇。《水經注·一》在每一卷的開頭都標明了作者,而其中的內容雖然沒有標點對其進行分隔,但是仍然有分段出現,而且與現代簡體字版本中的分段一致。古籍中的分段開頭頂格,而同一段落中後面的內容開頭空一格,與現代的表達方式很不一樣。古籍中除了與現代簡體字版本中一樣的內容以外,還有用小字註解的勘定內容如錯字、刪字、衍字等。同時,書中也有極少部分的標點符號,對於書中出現的如《禹本紀》《穆天子傳》《山海經》等書名與高誘等人命書中也以波浪線與直線進行了標註,應該是前人在閱讀時留下的痕跡,方便閱讀理解。除此之外,我也發現這本《水經注·一》的右側有嚴重的被摺疊的痕跡,這是因為古籍不同於現代書,封面也是紙質的,相對比較薄,而特藏室中的普通書櫃都統一使用立式書立對書進行排列,古籍的紙質更容易被摺疊、損壞,從而導致了這種情況。

相關焦點

  • 怎樣讀經典 《水經注》
    酈道元像酈道元一生好學,歷覽奇書,生前著述本不限於地理,但流傳後世的,唯有《水經注》一種。《水經注》共有四十卷,三十餘萬字,是酈道元在為官戎馬之暇,利用他所搜集到的各種地方文獻與他的部分實地考察所得而撰就的一部「宇宙未有之奇書」(劉繼莊《廣陽雜記》卷四)。
  • 150部珍貴古籍原書亮相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
    周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珍貴古籍原書亮相吸引參觀者駐足。 周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市民參觀古籍展。 周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市民參觀古籍展。 周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鈐有明代皇后印章的《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亮相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
  • 陸忠發:戴震與古籍整理
    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如《籌算》、《六書論》、《考工記圖》、《轉語二十章》②、《爾雅文字孝》、《屈原賦注》初稿、《詩補傳》,以及《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等重要的學術論文均是在二十到三十三歲這段時間內在家鄉寫成的。三十三歲時,戴震離開家鄉,在北京、揚州、直隸、山西、浙東等地從事學術活動。
  • 重慶市辦特展全面展示所藏國家珍貴古籍
    中新網重慶12月15日電 (記者 鍾旖)「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15日在重慶圖書館開幕。作為重慶市目前為止最高規格的古籍展覽,展陳內容分上下兩篇,從重慶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274部珍稀古籍中精選出50餘部加以詳細介紹,並將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揭示這些古籍的珍貴价值所在。圖為觀眾圍觀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
  • 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
    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隆重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隆重開幕。鄧蕊 攝據了解,本次展覽是重慶市目前為止最高規格的古籍展覽。
  • 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
    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
  • 讓「沉睡古籍」甦醒過來
    如今,在圖書館裡已經「沉睡」了數十年的2萬多冊古籍特藏,正在被數位化的技術輕輕「喚醒」。走過頗具年代感的門廳和樓道,三臺現代化智能書籍掃描儀映入眼帘。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教師王雨卉和另外兩位年輕教師正將一本本珍貴古籍進行數位化掃描。
  • 海外中文古籍上網曬真跡
    近期,哈佛燕京圖書館宣布,該館4200部、共約5.3萬卷中文善本特藏的數位化工程歷時10年,現已全部完成,公眾可免費在線閱讀。  哈佛燕京圖書館是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專門用於收藏與東亞相關文獻的場所,其中特藏的中文古籍善本以質量高、數量多著稱。
  • 數位化技術讓「沉睡古籍」甦醒過來
    如今,曾在這座圖書館裡「沉睡」了數十年的2萬多冊古籍特藏,正在被數位化技術輕輕「喚醒」。走過頗具年代感的門廳和樓道,三臺現代化智能書籍掃描儀映入眼帘。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特藏部的老師王雨卉和另外兩位年輕老師正將一本本珍貴古籍進行數位化掃描。
  • 《水經注》裡的晉中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懷哀痛,乃樹碑表墓,昭銘景行雲。陳留蔡伯喈、範陽盧子幹、扶風馬日<石單>等,遠來奔喪,持朋友服。心喪期年者,如韓子助、宋子浚等二十四人。其餘門人,著錫衰者千數。其碑文故蔡伯喈謂盧子幹、馬日磾曰: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惟郭有道無愧於色矣。汾水之右,有左部城,側臨汾水,蓋劉淵為晉都尉所築也。
  • 在哪裡購買古籍,是最好的渠道(與古籍收藏新手聊天 之四)
    接下來,就是一個操作層面的問題:對古籍感興趣的新朋友,到哪裡去實際接觸到古籍呢?進而,到哪裡購買古籍,才是最適合新手的呢?這對於古玩行外的人來說,是不容易想得出。但是,對於行裡的人,渠道還是很多的。比如:——到一些較有規模的圖書館的古籍特藏部借閱。——到一些國有的古籍書店。——到大小城市遍地開花的古玩市場。
  • 南開大學圖書館推出古籍修復簡史展
    彰顯古籍魅力 傳遞保護理念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喬仁銘 攝影 吳軍輝)為宣傳古籍保護理念,推廣古籍修復技藝,10月13日,南開大學圖書館面向校內師生推出3場全新展覽,分別為「緗素年華: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修復簡史」「館藏民國時期南開經濟研究所畢業論文概覽」「故物流芳:古籍特藏圖書中的南開故事」
  • 古代山水文學之祖竟然是一部地理學著作,《水經注》
    文人對山水的喜愛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詩經》、《離騷》中都有描寫樂山樂水的片段。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一枝獨秀,促進了山水文學的發展。這時描寫山水已經成了一個文學創作熱點,有人把山水當成朋友,有人把山水當成寄託,還有人把山水僅僅當成自然景物。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近日,平陰縣圖書館一批珍貴的古籍罩上了「鐵布衫」。省市古籍保護專家小心的為這些古籍一一裝上了新做好的保護函套,這意味著平陰的古籍保護工作又進了一步。今年8月,縣委書記楊旭東同志到圖書館調研,察看了古籍保護工作,專門協調批覆專項古籍保護資金,要求好好保護這一獨特文化資源,繼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古籍文獻搬家 書櫃圖書一起打包
    8月18日,記者從省圖書館獲悉,率先啟動的圖書館館藏古籍文獻已進入打包階段,即將搬入設在天府廣場附近的新館古籍書庫。    省圖書館館藏古籍及線裝文獻約65萬冊,具有相當重要的文獻價值,有些古籍不但是文物,而且價值連城。搬家難免磕磕碰碰,年代久遠的古籍稍有不慎就會損壞。這些「寶貝」如何避免在搬運過程中受損?與搬運普通書籍相比有哪些講究?記者提前進入現場,一探究竟。
  • 《水經注》裡的黃河(甘肅篇.上)
    《水經注》裡的黃河(甘肅篇.上)摘要:《水經·河水注》是研究黃河流域最重要的史地文獻之一。關鍵詞:水經注;黃河;甘肅; 敦薨等備註:《水經·河水注》裡的黃河(甘肅篇)主要涉及酈注卷二。本文以《水經註疏》為底本,採用「三層二維法」對《水經注》卷二所涉甘肅地域史地疑難進行系統梳理與探究。
  • 江西省圖書館迎建館100周年 展出《宋應星四種》存世孤本等古籍
    劉佔昆 攝中新網南昌12月8日電 (記者 劉佔昆 吳鵬泉)從南昌百花洲畔的一座小樓到贛江之濱的巍巍廣廈,江西省圖書館8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當日同期開展了「冊府千華——江西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 劉佔昆 攝江西省圖書館創辦於1920年,一百年來,六遷館址、三建館舍,新館位於贛江之濱,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
  • 修復師手札 | 從打糨糊到修完一冊完整古籍
    修復初學記:從打糨糊到修完一冊完整古籍第一次接觸古籍修復,是在2012年的春天,當時我還是個文獻學專業的學生一把剪刀、一把鑷子、一支毛筆、一碗糨糊……從拆線、拆書皮、撤紙捻、編頁碼,到補書葉、噴水壓平、裝訂書芯、裝書皮、打眼穿線,從春天到夏天,我們見證了一部殘破古籍的「起死回生」。為了練習修復,我和好友專程跑到潘家園買了兩冊破損古籍,但因為學校裡沒有合適的修復場地,我們只能利用每周學修復的這兩個晚上練習。遺憾的是,直到課程結束了,我們兩人也沒有完整修完一冊書。
  • 古籍學術資料庫網址彙編
    /F國家圖書館中文及特藏資料庫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channelid=724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古籍特藏資源庫http://lms01.harvard.edu/F/M1HIQM6Y2EMINUHYETNGKFUQRRIP9RNGF5CHY6QGYBS1DMAQKT-16071?
  • 古籍保存傳承呈現冷熱兩重天 人為損毀可怕(圖)
    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展廳裡,宋代司馬光當年撰寫《資治通鑑》時留下的一段460字的殘稿,剛剛進入世界記憶名錄亞太地區名錄的《本草綱目》最早刊本,以及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好的元刻《黃帝內經》,還有曾經在百年間被認為已經消失的日本第一批使用西方印刷術刊印的拉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