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於寶寶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寶寶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要是不小心打擾寶寶睡覺的話,寶寶會鬧脾氣。寶寶起床氣大,也會影響父母的情緒,讓寶寶安心睡覺,父母需要採用合適的方式解決寶寶的睡眠問題。
小敏生下一個女兒,為了方便照顧女兒,她辭職專門在家照顧女兒,等到女兒兩歲之後,小敏認為可以把女兒交給託管班照顧,於是就把女兒交付給託管機構,自己又重新從事自己的職業。不過,自從女兒進託管班開始,小敏感到自己越來越急躁,有的時候甚至要崩潰。
自己早上要八點上班,要六點起床,洗漱,做早飯,叫女兒起床,照顧女兒洗漱,穿衣服,把女兒送到託管班,再去上班。
這短短的兩個小時,小敏卻要爭分奪秒,而女兒起床很磨蹭,用各種理由不想起床,即使起床,也是很不情願地做準備工作,每次都要在媽媽的催促下才會去做事。幾乎每天早上,小敏都要與女兒這樣鬥智鬥勇,不少次上班都遲到了,這使得小敏很頭疼。
不少家庭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在起床之後的各種使小性子,耍脾氣,這些可以統稱為起床氣。
01什麼是起床氣?
主要指的是,孩子在睡眠不充足,沒有適應好,心煩意亂等等情況導致的表現。
導致起床氣的原因有哪些?1、孩子沒有睡好就被叫醒
英國睡眠委員會的發言人傑西卡·亞歷山大稱:「低質量的睡眠」是導致"起床氣"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被人叫醒或者是吵醒的時候,起床氣會顯得尤其明顯。
像上文中的小敏的女兒出現起床氣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睡好就被叫醒。對於學齡前的孩子,睡眠質量的維持顯得尤其困難,在晚上的睡覺稍微受到影響都會使得他們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有起床氣。
而且有一些父母的叫醒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他們在嘗試溫和的叫醒方式得不到結果的情況下,會採取一些粗暴的叫醒方式,這會加劇孩子的起床氣,他們內心會有很強的牴觸情緒,父母越是這樣叫孩子起床,孩子越是不會起床。
2、孩子醒來的時候處於深淺睡眠的交替階段
有時父母會發現,叫醒孩子之後,孩子一閉眼就又睡著了,這就說明孩子並沒有真正的醒來,只是在睡覺中途醒來,還會再睡著。遇到這個時候,父母總是需要反覆地叫醒孩子,這樣打擾孩子睡覺的方式使得孩子感到煩躁,也就會出現起床氣。
3、孩子醒來之後感到身體不適
學齡前孩子睡眠時間過長,佔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裡面,孩子的身體會出現一定的變化。有的孩子在睡醒之後,會感到飢餓,會有低血糖的症狀,這就會使得他們身體感到不適,難受,於是就會哭鬧。這一點是很多父母會忽視的,父母大多只會想到孩子是不是沒有睡好,而不會關心到孩子的身體是不是不適。
02父母要如何趕走孩子的起床氣呢?這5個小妙招了解下
面對起床氣,父母總是會感到力不從心,其實,對付孩子的起床氣,沒有那麼困難,有幾個實用的小妙招能夠幫助趕走孩子的起床氣:
1、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
高質量的睡眠是預防起床氣的最好辦法。睡眠時間充足是保證睡眠質量的基礎,睡眠時間都不夠,更不要說給孩子提高睡眠質量了。
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父母一定要制定合適的孩子的作息時間,要調整孩子的入睡時間,該什麼時候入睡,就要在什麼時候入睡,可以循序漸進提前入睡時間。然後就需要給寶寶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要隔絕噪音,光線,異味等等。最後,在執行孩子的作息時間前,父母要以身作則,不需要和孩子保持一致,但是要讓孩子知道,在睡覺的時間就應該睡覺,而不是做其他事情。
2、在合適的時間叫醒孩子
從甦醒到起床,這是需要一段緩衝的時間,沒有人一甦醒就立馬能起床,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因此,父母可以提前,用平和的心態,平靜的語言來叫醒孩子。
3、給孩子的起床準備適當的驚喜
起床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反覆做很多年,也是會感到枯燥的。因此,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點起床的驚喜,比如,在睡覺之前問一些孩子早上想吃什麼早餐,想穿什麼樣的衣服等等。在孩子起床之前就準備好,讓孩子一起床就能夠感到驚喜。
4、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讓孩子起床是為了讓孩子在學校規定的時間進行學習,因此,在平時的教育中,父母要向孩子灌輸學生的責任,不遲到是一個學生基本的行為操守,想要不遲到,早上就需要及時起床,這是作為學生的責任。
5、營造讓孩子感到舒適的起床氛圍
父母粗暴的叫醒方式總是會讓孩子牴觸心增強,父母越是生氣,孩子的牴觸心就越強,只會使得兩敗俱傷。因此,溫柔的叫醒方式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採用一些肢體方式而不是語言方式,比如用手輕輕地撫摸孩子的肚子,後背,最後再到四肢,輕輕的抱抱孩子等等。
一日之計在於晨,舒適的起床能夠讓人孩子一天的生活都充滿陽光,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起床,需要父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