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值得關注的基金經理不超過100個?說說我的幾種選擇思路

2021-01-08 民工看市

前言:之前發完這篇文章之後,有粉絲提醒有重大紕漏,所以我第一時間刪除,想了想,還是改個標題、增刪一些內容再重發,並且儘量刪除過於主觀的溢美之詞,以免有恰飯之嫌。很抱歉給大家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本民工也在根據讀者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文章,非常感謝專業人士的指點!

去年年底跟公募投研大佬王總吃飯的時候,王總說,我們行業裡面有一句得罪人的話,但是卻是共識,那就是「全行業值得關注的基金經理不超過100個」。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全市場2300多個現任公募基金經理裡面,大多數人是你完全沒必要花費精力去研究的,你只需要研究最頭部的那100個人就夠了。比如你隨便拉出一個普通基金經理,快速根據他的歷史持倉和業績分析,得出他的操作風格,然後你大概率可以在市場上找到一個風格類似但是各方面數據更好的基金經理。

即便是頭部基金經理裡面,很多同類型的也可以找到類似的產品替代。比如最著名的白酒四天王,四個人沒有一個不是頭部大佬,但我們不可能全買(持倉重合度略高),你選你最喜歡的一兩個其實就可以了(那麼喜歡白酒還不如買招商中證白酒或者鵬華酒ETF)。這句話其實可以再極端一點,就是「全行業值得關注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可能不會超過20個」。到底是哪20個,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卷,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潘金蓮,如果發起一場討論,估計誰也無法完全說服誰。畢竟NBA這麼多年來,全票當選MVP的也只有庫裡。

今年以來,由於市場太過於火爆,身邊無數的人都來諮詢本民工基金投資的問題,同事領導什麼的就不說了(富有格局的我很早就讓他們跟投組合了),前幾天我二舅家的三姨的侄女婿打電話來問我買什麼,四年前隔壁部門的前同事以及六年前在某部委發布會上加過的記者兄弟近來突然對我噓寒問暖,就連大學時代我們學院的女神都主動在微信問我睿遠還能不能定投……

之前其實說過我對後市的看法,說了機構的搶跑效應,對二季度甚至二月份都有些擔心,所以我覺得當下應該找些控制回撤比較好的基金經理,但又不能找那些做絕對收益的,這樣會錯失市場的貝塔收益。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我的兩篇預測類的文章近期都被粉絲翻了出來,一篇是展望2019年的,一篇是展望2020年的。其中在展望2019年的時候,我說了不要買股票、現金為王,慘遭打臉,當然其實我也說了,可以定投一些滬深300指數基金,因為大盤繼續往下走的可能性低(確實2018年股票市場太絕望了);然後2020年的展望也有打臉環節,我認為中小創風險比較大,要關注低估值板塊,但是2020年恰恰創業板漲得最多,低估值全部抓瞎,不過在倉位這塊我沒有看錯,全年都保持8成左右的高倉位運行。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廢話呢,就是為了說明:我對於市場的預測或者假設很可能是錯誤的,所以基於我目前的假設做出來的判斷和選擇也不一定對(比如今年不看好,但可能偏偏就再來一年大牛市)。我的個性就是這樣,錯了就大方承認,絕對不會翻臉不認人。誰都會犯錯,何況我只是一個民工。

最近讀完霍華德·馬克斯的《周期》,我跟一起看了這本書的研究員交流,研究員說這本書來來回回就講了四個字:均值回歸。我說我悟了,我跟你看得不一樣,書裡面最大的啟發是——長期來看預測市場是沒什麼用的事情。比如這兩年,市場上充斥著自下而上的聲音,大家都不看宏觀了,搞得現在各家宏觀策略分析師都排不上路演,我的買方好友趙總說,現在主流買方誰還看宏觀啊,而且也不自上而下選賽道,更懶得看策略。

為何會這樣?想起前段時間看到好幾個基金經理都在推薦《周期》這本書,看來他們都悟了——這兩年的風格,自上而下選賽道意義不大,自下而上精選個股才能戰勝市場的貝塔。現在就是古老的龍頭戰法,買入龍頭,你就躺贏。

說了這麼多,也說一下我的假設前提吧。我的基本觀點是,現在這一波行情還沒有結束,什麼時候結束不清楚,最快估計1月底(過年前),慢點估計上半年,而且也存在繼續結構性牛市一整年的可能(這不等於說了沒說嗎)。如果你現在就切換到低估值的銀行地產,那你可能會眼睜睜看著白酒、新能源、軍工屢創新高,而自己卻跑不贏滬深300指數,就是所謂的滿倉踏空。但如果你現在滿倉高風險的成長股,那萬一行情結束,你會面臨不小的回撤。

所以有人問我,民工,你有沒有發掘出那種收益回撤比很高的產品?最好基金經理還要懂交易知擇時,不是死拿著不動。如何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控制低回撤,這其實是個千古難題,但民工前所未有關注回撤這個問題。我自己買基金的時候其實不會太看最大回撤,「長跑老司基」組合裡面的產品除了廣發穩健增長,最大回撤幾乎都在16%多的水平,這個比市場上大部分的主動權益基金的最大回撤18%左右還是優秀一些的,但是廣發穩健增長的不到8%的回撤是在配置一半股票倉位下達成的,所以你按照85%左右的股票比例換算下,其實回撤也不會很低。注意,以上說的回撤都是最近一年,而不是歷史最大回撤。

但既然有人提醒了這一點,我就先來分享一個我認為控制回撤比較不錯的基金經理吧(不止一個人,所以絕不是恰飯文)。

招商基金的王景,早在去年8月基金池(第一期)我就提到王景了,而我買入王景是在去年的1月份。我之前提醒大家關注招商基金的兩個人,一個是王景,一個是賈成東。這兩位都是去年業績非常好的權益大神,賈成東更有進攻性一些,王景偏保守一些。在2020年,王景的招商製造業混合砍下90%的收益,但最大回撤僅有10%出頭。如果我們把近一年的業績在前10%的主動權益基金按照最大回撤排個序,排在招商製造業混合(去年收益90%,最大回撤-10.86%)前面的基金僅有三個,分別是民生加銀前沿科技(去年收益83.93%,最大回撤-9.48%)、華安安信消費(去年收益88.91%,最大回撤-10.11%)、光大先進服務業(去年收益93.07%,最大回撤-10.69%)。

圖片來源:韭圈兒

上述四隻基金都非常優異,其中民生加銀前沿科技的收益回撤比高達8.85,領先全市場。那麼我為什麼沒有選其他三隻,單單關注了王景的招商製造業混合呢?

簡單分享一下思路。首先民生加銀前沿科技的前一任基金經理是孫偉,這是一個連續五年拿金牛的狠人,可以說是民生加銀權益一哥,去年3月18日才把這個基金交給了現任的鄭愛剛,那個時候,市場最大的回撤剛剛完成,所以這個歷史回撤是誰控制的不是很好說,然後你看鄭愛剛的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過去一年最大回撤是接近20%,我沒太看懂。這個基金經理管理經驗只有一年,還有待觀察,我個人基本上是不敢重倉管理經驗不長的基金經理的(不是不買,而是不敢重倉)。當然孫偉也非常牛,全行業好像還沒見幾個人能連續五年拿金牛,他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名字太大眾,這個留著以後再吹。

華安安信消費也是類似的問題,華安的權益大神饒曉鵬直到去年五月才把這個基金完全交棒給王斌,所以最大回撤是誰控制的咱們不知道啊,然後王斌也是有2年的管理經驗,我也確實不熟悉,不熟悉的東西我是真不敢買,更不敢推薦別人買。但不可否認,這個產品非常非常優秀,也是行業頂尖。

然後是光大先進服務業,詹佳是光大保德信基金非常年輕有為的一位基金經理(不到3年管理經驗),但他管理的產品我更加看不懂,風格看上去似乎有些漂移,你們可以看他管理的其他產品,重倉股都不太一樣,業績也相差很多,當然可能是有多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原因,由於我不知情,所以無法妄加評論(有了解的可以告訴我)。

看不懂的就不買,這是做投資最樸素的原則之一。

那麼王景的招商製造業混合,好在哪裡?首先風格不漂移,你看王景的老產品,除了跟馬龍合管的招商安弘(這個債券持倉比例高一些),其他不管是倉位還是漲跌幅都很一致,重倉股都是差不多的;其次王景的管理經驗有9年,是真正的老司基,算是穿越了牛熊、經驗比較豐富,是見過大場面的;最後王景是在債券和股票兩個領域都拿過金牛的,全行業我好像還沒找到第二個股債雙金牛,如果還有別人你告訴我下。根據公開信息顯示,王景除了管公募基金之外,還管理社保組合,由於是做絕對收益出身,所以她對回撤控制得很嚴格。也許選股她確實比不上張坤傅鵬博謝治宇等,但控制回撤這方面她處於行業頂尖水平。但是,18年的時候,王景也疑似「翻車」了,全年下跌幅度和滬深300差不多。不過我相信基金經理是會不斷進化的,近兩年回撤控制得就是很好,這個也沒辦法否認。

這裡就不說太多了,以免有打廣告的嫌疑。如前文所說,本人一年前就在組合配置了招商製造業混合C,關注這個基金經理還真不是一天兩天了。

然後我說下前海開源的聯席投資總監曲揚,太難搞了,他跟王景差不多的類型,位高權重,但幾乎不出來做宣傳,如果不發新產品,你幾年都看不到他的採訪稿,只能從定期報告中一窺他的看法。去年全年,幾乎全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都發產品了,曲揚一聲不吭。據業內人士說,曲揚的標籤就是理性,不苟言笑,出去路演的時候,PPT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投資機器。這種說法比較主觀,我們看業績吧。

去年6月份有人跑了個數據,說15年股災後收益最高的基金經理都有哪些,結果發現依次是曲揚的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張坤的易方達中小盤、張清華的易方達新收益(我去,張坤和張清華不愧是我的偶像)。

圖片來源:財聯社

然後近期又有人跑了一下15年年底到2020年年底這五年的收益榜,前幾名分別是:張坤的易方達中小盤、劉彥春的景順長城鼎益、蕭楠的易方達消費行業,曲揚的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

圖片來源:中國基金報

那麼為什麼曲揚沒有常年出現在各大媒體自媒體評選的TOP XX基金經理榜單裡面呢?這當然跟王景有類似的原因,就是不愛宣傳,太過於低調。當然張坤其實也很低調,基本上沒見他出來講過,但人家易方達是最大的公募基金,渠道和市場都有大把頂級資源,即便基金經理不出來,也頂不住各大渠道和各大媒體的狂轟濫炸以及基民的口口相傳(還有我這種自來水日常吹張坤的)。所以說現在公募在品宣這一塊是非常內卷的,如果你努力一下,多跟市場交流,一個業績中上的基金經理可以成為基民眼中的一流,如果你不參與內卷,一個業績頂尖的基金經理也容易被埋在歷史的洪流中。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專心做好業績就可以享受規模增長的時代了。

大人,時代變了。

這個時代,是需要跟市場保持緊密溝通的。

你們看看這些業績靠前的基金經理,哪一個不是管理大幾百億,只有曲揚才管200億,好在剛發了一個爆款,所以規模也會慢慢起來。王景之前說的一句話也特別對,叫噸位決定地位。很簡單,你看白酒四天王+侯昊,這五個人都持有大量的白酒,我感覺他們不論去哪家酒企調研,董事長都不敢怠慢,起碼得出門兩公裡迎接吧(開玩笑的)。你業績雖然好,但是規模小,上市公司也不會太重視,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我之前有個媒體朋友這麼說:如果媒體跟你約三次採訪都約不到,那以後人家大概率不敢再去熱臉貼冷屁股了。正兒八經做行業報導的記者們是沒有壞心眼的,是幫你擴大知名度的,公募公募,一定是to C端的產品,是面向廣大散戶的普惠產品,你不願意被大眾了解,你的產品也就沒人願意了解。即使看來你的產品很好,但同類型的產品也有很多,大家都會傾向於買提供給市場信息更多的產品。

平心而論,曲揚的業績絕對是頭部,但是名氣跟頭部還有差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歷史上管理的產品有點混亂,所以媒體也好,專業的基金評價機構也好,獲得的信息是不夠充分的。對於散戶來說就更分不清了,你怎麼又管債券又管權益?你怎麼管了那麼多產品?到底哪個產品才是你的心頭好?

不過好在現在曲揚在管的產品風格已經基本保持了一致,加上發了新產品,可以說是蓄勢待發,我感覺他的規模會起來,市場是有效的。他管理的產品,除了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之外,還有一個前海開源國家稀缺資源。關於這個基金還有一個段子,說有個媒體老師有一天發了個朋友圈吐槽,說前海開源國家稀缺資源怎麼重倉的都是茅臺五糧液這種?我回復,沒毛病啊,這確實是中國最稀缺的資源,醬香型科技和濃香型科技,這是外國人掌握不了的高科技。

這裡我必須糾正一下,曲揚其實並不是很喜歡控制回撤,整個18年他的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跌了28%多: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

如果你對這個比較介意,那可能拿不住曲揚的產品。

那麼2018年全市場大跌的時候,有沒有精準空倉並且在19年迅速加倉的呢?

有,那就是18年的張清華、林森合管的易方達新收益。這就是過渡到我要講的第三個基金經理了:張清華。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

看了易方達新收益的走勢,我總會懷疑這個基金從偏債混合基金轉型成偏股混合了。後來連夜查了下往期的報告,發現還真是,易方達新收益在18年底精準增加股票倉位(沒記錯的話50%左右),到19年一季度已經打得很滿了。

有兩件事讓我真正喜歡上了張清華,第一是我的好友站長採訪完張清華後,跟我聊了很久,而且採訪稿我也反覆研究了,確認是我喜歡的風格;第二是看了張清華的直播,他在直播裡面說了一個名句,深得我心:基金管理是需要擇時的,但是一年中擇時的機會可能只有一兩次。

這一下子就跟市面上大部分宣稱自己不擇時的基金經理感覺不一樣了,確實,擇時難度很大,但是你們基金經理個個都是人中龍鳳,難道不應該向張清華們學習一下,如何做好擇時嗎?光想著讓散戶去做時間的朋友,大部分散戶的行為很難糾正,基金經理其實是可以通過擇時做更好的持有體驗的。當然了,我也不是說不做擇時的基金經理就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基金是一個工具化的產品,只要能保持自己的風格不漂移,對於我而言都是好基金經理。

對了,張清華的外號是「可轉債之王」,萬一哪天真到了熊市,我覺得大家不妨研究一下張清華的可轉債產品。

我在這裡還想再提一個最近關注的基金經理,工銀文體產業的袁芳。12月基金池的時候我提到過袁芳,就是用一個類似量化的策略,能非常平穩地跑贏市場上90%的基金經理。袁芳在18年的時候全年回撤僅有10%多,但近一年的回撤在18%多,基本上是行業平均水平。我覺得大家都可以看看,可能沒有十全十美的基金經理,但是通過一些指標,我們還是能找出一些相對而言各項指標靠前的。

我最後想強調一點,這幾位基金經理的產品雖然是理論上歷史業績非常好,但是仍然是股票佔比很高的權益基金,你也不要指望基金經理能在這一輪市場的頂部精準減持股票買入債券,這都是不好說的事情。作為基民,一定要綜合考慮,自己權衡,根據自己的需要做投資決策,而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別人只能幫你初步篩選,你自己也要多看多思考,如果你認同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就堅定跟隨,就像民工跟隨傅鵬博一樣堅定。

由於民工資歷尚淺,很多地方可能說得不對,但我畢竟只是一個月薪4300塊的民工,知識面非常有限,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得罪,請各位朋友多多包涵!

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裡,下課後請同學們踴躍留言、點讚!你知道的,有哪些好的基金經理,也歡迎多多推薦,一個人精力畢竟有限,還需要大家一起發掘。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相關焦點

  • 前海開源「十項全能」基金經理曲揚:好公司要持續關注的「三個指標」
    同時,這位基金經理的業績又有目共睹:在近三年所有偏股型基金中,曲揚名列同類基金經理第一名,最高收益率287%;同時,他所管理的前海開源稀缺資產混合基金排名同類產品第一名,收益率為287%(數據來源:wind,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 嘉實基金張金濤:市場稀缺的AH股全覆蓋基金經理
    這一風格體現在選股思路上主要是兩條主線:其一是成長與價值兼顧的GARP投資,尋找優質白馬資產,以合理價格買入,長期持有;其二則是追求戴維斯雙擊型投資機會,從公司的估值和基本面改善上,賺業績成長的錢。 對這個基金經理有了些許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下他管理的基金的情況。
  • 中國基金經理50強
    對於主動型基金來說,優秀的基金經理直接決定了你未來3-10年的投資收益。我評價優秀基金經理的標準一向很簡單:業績牛,並且持續都很牛。基金經理,業績代表一切。所以,抓住了業績這個核心,你的基金投資就成功了80%。如果你還不知道市面上有哪些業績牛逼的基金經理的話,看我這篇就夠了!所有主動基金的精華和結論都在這裡!
  • 對話興全社會責任基金經理季文華:把握投資中的六種「護城河」
    帶著這些問題,經濟觀察報、經觀理財直播間請到了興證全球基金(原興全基金)、興全社會責任基金經理季文華。在季文華看來,中國疫情得以控制、未來經濟企穩預期以及貨幣政策寬鬆等一系列利好因素,未來或將對A股產生積極樂觀影響。季文華接表示,短期來看跌幅確實不小,但從中長期來看現在點位可能更有機會。
  • 「叩富顧問說」2020年最值得投資的10隻基金有哪些?
    基金經理是主動管理型產品的靈魂,其作用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既然要選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越長、過往收益越高的基金經理就是老司基的首選。以下是老司基具體的篩選步驟,首先篩選的是從業時間最長、年化回報最高的基金經理,也就是配置思路「以老帶新」中的「老」、「守正出奇」中的「正」。
  • 知名基金經理把脈2019年A股:關注逆周期行業機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華安基金投資研究部高級總監、華安策略優選基金經理楊明,交銀優勢行業基金經理何帥,嘉實新消費基金經理譚麗,國富中小盤基金經理趙曉東等四位知名基金經理,揭開2019年的投資布局路線圖。  交銀優勢行業基金經理何帥:我的投資理念是堅持自下而上,從中長期的角度選擇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小的、具有持續成長潛力的成長股,從公司價值的可持續成長空間中獲利,賺取阿爾法收益。
  • 嘉實基金經理田晶:女性做資產管理的特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女基金經理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業績不錯,而且風格都相對比較穩健。也許,對那些想獲得比較穩定的收益預期的投資者來說,把資金交給女基金經理管理是個不錯的選擇。  採訪在華潤大廈七層嘉實基金的辦公室中進行。  《新財經》:當時為什麼選擇進入資產管理這個行業?
  • 永贏基金王牌基金經理牛市遭遇滑鐵盧,李永興業績表現不佳
    作者:齊向陽 出品:全球財說 2020年快將結束,爆款基金的大量湧現也讓一批權益基金經理迅速走紅,公募行業也由此開始一輪新陳代謝,部分成名已久的老牌基金經理業績欠佳而處境尷尬,比如本文中的主角永贏基金一哥李永興
  • 年底勢頭不減 多隻明星基金產品蓄勢待發!基金經理這樣看...
    景順長城核心中景、富國海外投資部雙明星基金經理張峰+寧君管理的QDII產品——富國全球健康生活、博時基金固收老將過昀管理的「固收+」新品——博時雙季鑫以及廣發基金「新生代」基金經理費逸管理的廣發瑞安精選等產品
  • 如果只能選3個指數基金搭建組合,長期持有,怎麼選擇?
    最近有朋友問我,如果只能選3個指數基金搭建組合,長期持有,怎麼選擇?這是個好問題。根據天天基金統計,縱觀整個市場,一共有1000多個指數基金在運行。作為投資者,在1000多個基金中選擇到自己滿意的,且能夠長期持有的,太難了。但是作為有經驗的投資者,大概率心裡都有一些候選對象,我在這裡拋磚引玉,說說我的看法。指數基金的優點就是費率低,受基金經理變更的影響較小,風格偏移小。缺點是回撤控制差,持有人體驗較差。
  • 百億公募隊伍急速擴容,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晉身「帶貨王...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星基金經理頻頻帶貨的背後,潛在的風險隱患也隨之浮出水面,手中握有明星牌的大公司積極發行權益產品擴充規模,而手中缺乏渠道號召力的基金經理所屬的小公司們,則可能對發行權益類新基意興闌珊。那麼,對於公募基金經理而言,究竟是選擇做穩健的長跑型選手還是百米衝刺的短跑型選手呢?其實,哪一種選擇都沒有錯,畢竟公募行業基金經理更新換代速度飛快,長期居於金字塔尖的掌門人鳳毛麟角,在壯大產品規模的前提下犧牲掉部分的短期業績,這種選擇也是一種現實的思路。
  • ...放心基金經理」張慧:我追求得是一條平穩向上的超額收益率曲線!
    怎麼去選擇基金經理聰明投資者:你去看一個基金經理,你會更關注他哪些方面? 張慧:我會關注他有沒有一個穩定的方法。因為我們投資是投資未來,不是投資過去的業績表現,業績只能是代表過去,有效的方法才能送你到未來。
  • 張坤、董承非、謝治宇、葛蘭、曲揚、楊浩等明星基金經理...
    我的體會是,一個投資人選擇何種投資方法,並不是這種方法在出彩時多燦爛,而是在這種方法階段性失靈時仍能坦然面對,並且晚上睡得香。這一點,很大程度取決於投資人的性格和價值觀。 基金有不同的風格,對於持有人來說如何選擇?我的建議是問三個問題:第一,這個管理人的投資體系是否自洽?第二,這個管理人的投資體系是否穩定?
  • 國泰基金繞玉涵:基金經理的核心是判斷企業「期權」價值
    來源:金融界基金導讀:國泰基金的饒玉涵,是一位帶有價值風格的均衡型基金經理。她認為企業價值分為靜態價值和動態價值兩個部分,靜態價值能夠用財務模型測算清楚,動態價值是不確定的,成為了影響股價的一個重要期權。影響這一部分期權價值的因素很多,核心是要對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力進行判斷,儘可能把一部分的不確定性轉化成確定性。
  • 都說自己是價值投資,基金經理們說的話該怎麼分辨?|基市評論
    一個可以參考的思路是看他們面對波動的態度和做法。股票天然具有高波動性,在波峰賺錢固然美妙,但在波谷時也讓人煎熬。對波動性的不同態度和做法衍生出各種不同的風格。第一類基金經理,主觀上不在意波動。他們呈現出的組合特點是個股集中度比較高,單一行業暴露比較大,業績容易出現大起大落,許多行業主題型基金就呈現出這樣的特點。
  • 從刑偵警察到私募基金經理,這是我15年的經驗總結!
    7月以來受股市行情影響,越來越多的股民開始關注私募產品,什麼樣的私募基金適合購買?如何挑靠譜的私募基金經理仍是很多投資者的困惑。 這20個字我簡單解釋一下,首先我們重點投消費醫藥,為什麼要選擇重點投消費醫藥呢?其實主要大家可以看看,我投資過國內A股、B股,也投過港股、美股,我對海外股市和國內股市都很熟悉,海內外股市歷史都證明了,有些行業天生適合產生大牛股,比如消費醫藥這兩個行業就是牛股輩出,不管美股、港股都是如此。
  • 這位來自權益投資前三公司的基金經理,近三年賺了119%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截至2020年12月4日)值得一提是,銀華基金旗下所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均購買了至少一隻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且每筆購買至少持有一年,做到了與投資者共進退。1、不一樣的基金管理思路2019年一季度,因為對農業股的精準把握,讓王翔迅速被市場所熟知。
  • 買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三年、四年和五年最牛基金經理名單
    昨天基金君推出了過去三年和五年中長跑基金榜單,受到較多關注。而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買基金還要穿透到每隻基金背後的基金經理情況來選擇,因為單純看基金業績容易受到誤導,因為一些基金的基金經理變動較多,現有的基金經理可能並不是主要的業績貢獻者或者說上任時間並不長。
  • 邱國鷺:關於選股,基金經理就那麼幾招!
    要聞 邱國鷺:關於選股,基金經理就那麼幾招! 2019年6月4日 13:50:03 雪球 本文來自 「雪球網」,作者為雪球號「牛貓數據」。
  • 巴曙松教授在線問答:基金經理和分析師是什麼關係,基金經理會根據...
    要討論基金經理和分析師的關係,需要先說說二者的基本職責。基金經理的主要職責是參與市場投資,對資產組合的配置做出判斷和決策,目標是實現管理資產合同當中約定的策略,並爭取獲得市場目標收益。這其中有些產品合同約定的目標是絕對收益(例如benchmark有不同市場指數,或年化8%的目標收益率,或者定期存款利率+2%),有些產品合同約定的目標是相對收益(例如參照大盤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或者特定行業指數)。參照的benchmark不同,也會導致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有很大的差別。